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及玉米茬口对强筋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强筋小麦品种豫麦34号为试验材料,分析了种植在河南省5个地点水稻茬和玉米茬的豫麦34主要品质,同时测定了两种茬口下土壤含水量。结果表明,与玉米茬相比,水稻茬种植的豫茬34号品质差,表现为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下降,稳定时间缩短,评价值减小,以强筋麦适宜种植区的新乡点水稻茬小麦品质下降最多;土壤含水量高是水稻茬小麦品质变差的原因之一;提出了水稻茬不适宜种植强筋优质小麦的观点,即使在强筋麦适宜生态区内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2.
正在我国,小麦是仅次于水稻、玉米的第三大粮食作物,其产量和品质的保证对维护我国食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21世纪以来,河南省作为主要的小麦产区,其小麦种植面积、产量一直都居于我国首位,获得"全国小麦看河南"的荣誉称号。因此,巩固河南省的小麦生产,是促进河南省以及全国的小麦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一、小麦赤霉病的危害状况小麦赤霉病是困扰我国河南省小麦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小麦一旦遭受赤霉病的侵害后,不仅会造成大面  相似文献   

3.
天下     
《中国农村科技》2010,(7):12-13
水稻梯田 中国云南是拍摄水稻梯田的绝美之地。 河南农民抢收抢种忙 6月7日,河南省淮阳县城关镇大宋行政村农民收割小麦。当日,有着“豫东大粮仓”之称的河南省淮阳县130万亩小麦开镰收割,农民们抓紧当前晴好天气抢收小麦。  相似文献   

4.
济宁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其中鱼台县、任城区、微山县、嘉祥县、金乡县等常年种植水稻面积70万亩左右。自1988年开始,济宁市稻茬小麦的种植方式以水稻套播为主,为克服稻套播小麦带来的弊端,稻茬小麦旋耕灭茬播种逐步发展起来。本文通过2022年秋季在鱼台县清河镇石集农场采取5种不同种植方式处理的产量对比示范试验,为了探讨稻茬小麦不同种植方式对产量的影响、效益及稻茬小麦单产提升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
为比较稻茬小麦不同播种方式及适宜播期播量,明确大面积小麦生产关键种植技术,特进行了稻茬小麦不同播种方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4种播种方式均能获得较高产量,但不同基本苗对产量影响较大,其中水稻收获后立即机撒播、水稻收获后7d机撒播或机条播方式,均以每667m2基本苗16万左右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6.
水旱轮作区,稻茬麦栽培首要是选择耐湿抗倒伏的小麦品种。在水稻收割后须及时进行稻田处理,排干稻田积水。小麦播种前对稻田浅耕开厢,保持田内土壤适度干燥,播种后注重田间沟渠畅通,及时除草和防病治虫,加强中后期的肥水管理,特别是追肥要适时。成熟时抢晴天收获以安排下一季水稻栽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河南省优势粮食作物生产空间布局,确定粮食作物生产优劣分区,为优化河南省粮食生产的空间布局、调整粮食结构发展方向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基于2011—2020年粮食生产数据,利用重心模型、标准差椭圆研究河南省优势粮食作物生产格局变化,再借助比较优势指数法对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进行比较优势分析,通过比较优势指数对河南省18个市在粮食生产力和生产规模方面进行分析,从而确定优劣粮食产区。【结果】(1)水稻和玉米生产重心往东南方向迁移,小麦生产重心往西南方向迁移,大豆生产重心往西北方向迁移,优势粮食作物自北向南呈现出“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的分布格局。水稻生产空间变化呈现向南集聚的趋势,小麦呈现向东南集聚的趋势,大豆呈现向西北集聚的趋势。(2)河南省优势粮食作物生产存在明显的比较优势差异。小麦生产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水稻和大豆具有明显的比较劣势。(3)河南省水稻优势产区2个,小麦优势产区10个,玉米优势产区14个,大豆优势产区11个。【结论】在保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不变的基础上还要通过加大粮食生产的投入力度来提高粮食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从而实现农业资源利用最大化;因地制宜,合理调整河南...  相似文献   

8.
发挥稻茬小麦高产潜力,对实现江淮地区水稻—小麦周年均衡增产、资源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江淮地区稻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用、群体质量指标、秸秆还田、科学施肥、整地、播种、水分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收获等方面内容,以期为江淮地区稻茬小麦高产栽培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正一、农机化事业蓬勃发展濮阳市位于河南省东北部,黄河下游北岸,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河南省粮棉主要产区之一,主要农作物为小麦、玉米、水稻和花生。十八大以来,濮阳市农机化实现快速发展,取得的成就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一是机械化生产在农业生产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加强。2019年全市四大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水稻、花生)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5%。二是农机装备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装备结构有了新优化,装备领域有了新拓展。  相似文献   

10.
通过近几年的水稻秸秆还田技术实验和田间示范工作,制定了水稻秸秆全量还田大、小麦机械配套栽培技术规程的范围、定义、产量目标、基本要求和栽培管理技术等主要内容,对水稻秸秆还田的适宜方式,时间节点、数量、施氮量、粉碎程度、翻埋深度、土壤水分和防治大、小麦病虫害等作出了具体规定.为稻茬秸秆还田机械配套的大、小麦高产稳产栽培提供参考依据和操作规范.  相似文献   

11.
稻茬小麦占豫南地区小麦播种面积 70 %以上 ,是河南省小麦生产的中低产田。由于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 ,气候湿润 ,常年降水在 1 2 0 0mm以上 ,特别是春季多雨 ,常造成麦田渍害的发生 ,严重影响小麦正常生长。渍害已成为制约豫南稻茬小麦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 ,搞好渍害的治理是提高稻茬小麦产量的关键。1 渍害对小麦的影响1 .1 造成根系早衰由于渍害造成植株根际土壤缺氧严重 ,土壤氧化还原电位降低 ,根系中毒现象严重 ,使根早衰甚至死亡 ,根部吸肥吸水能力下降。小麦拔节后 ,涝渍田块老根黄黑僵硬 ,后期涝渍更加速了根系的衰亡。1 .2 …  相似文献   

12.
水稻秸秆直接还田肥料化利用是当前及今后较长时期水稻秸秆资源化利用的主要方式,而影响水稻秸秆还田的主要因素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段。前段涉及机械收获过程中同步碎草、碎草分布及还田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碎草分布相对集中,还田作业难度甚大;后段则是伴随大量由秸秆还田而衍生的"小麦机条播作业十分困难、出苗率低而不匀、根系发育不良、幼苗素质差、冬春冻害死苗重"等问题。前者的解决途径是农机装备的定向改进和优化集成,后者则依赖于关键农艺措施的综合配套。针对影响水稻秸秆还田的主要因素,提出了解决的措施,通过稻茬小麦秸秆全量还田机械匀播高产栽培技术集成,实现稻茬小麦的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3.
固始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隅,南依大别山,北临淮河,总面积近3000 km^2,是河南省粮食生产大县和水稻生产大县,种植制度为水稻—小麦(油菜)两年三熟制。全县水稻生产期间,呈现光、热、水、气资源利用,一季中稻种植富余,双季稻种植不足的特点。再生稻是利用头茬稻桩再生发苗、抽稻结实的特点,使富余光、热、水、气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4.
由于近10多年来江苏省水稻的成熟期越来越晚,多数接茬小麦错过了适宜播种期,加上不少地方仍沿用"精量播种"和"半精量播种"栽培技术,出现因基本苗偏少而使穗数不足难以达到高产的问题。合理增加稻茬迟播小麦的基本苗,是争取实现小麦增产的重要技术措施。笔者对稻茬小麦不同播期的适宜基本苗数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5.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豫南地区稻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秸秆还田有利于延长小麦生育期,增加有效分蘖数量和提高产量,其中以秸秆覆盖还田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李磊 《河南农业》2021,(10):49-49
一、试验目的根据固始县农业环境条件,结合小麦品种特征特性进行播量优化试验和示范,以期获取优质小麦适期播种的最佳播种量数据,为构建优质小麦协调合理的群体结构,为小麦优质、高效生产奠定基础。二、试验方法(一)试验地点稻茬麦区试验基点安排在郭陆滩镇太平村太平农业种植合作社。试验地较为平坦,排灌方便。土壤为轻壤型水稻土,肥力较高。前茬作物为水稻,每667 m2产量550 kg。  相似文献   

17.
晚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是在小麦播期推迟的情况下实现小麦高产的栽培技术。河南省一般把从播种至越冬前积温低于420℃播种的小麦称为晚播小麦或晚茬麦,这种小麦单株只有4片叶。有1个分蘖或无分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油菜、小麦收获后秸秆全量还田,在同等施肥管理条件下,对后茬单季水稻产量进行调查,分析产量差异.[方法]供试水稻品种分别为杂交稻丰两优香1号和粳稻武运粳7号.采取大区对比试验.试验区分前茬油菜区和前茬小麦区.油菜收获期5月28日,小麦收获期6月2日,油菜、小麦收获当天实施秸秆粉碎全量还田,同时上水翻耕并保持浅层水,翻耕前施速腐剂30 kg/hm2,另加尿素75 kg/hm2,翻耕后4d机插.[结果]无论是籼型杂交组合还是粳稻,前茬为油菜的较前茬为小麦的单季稻生育期短3d左右,且产量高,籼型杂交水稻小区平均产量高616.5 kg/hm2,粳稻小区平均产量高630.0 kg/hm2,增产均极显著.[结论]该研究可为今后制定适宜的作物轮作方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基于GIS技术,采用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在确定合理试验设计的基础上,通过Kriging插值测算了在试验条件下河南省可实现粮食生产潜力。结果表明,试验区小麦、玉米和水稻产量的空间变异属中等变异性,且服从正态分布,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表现为强烈的空间相关性;河南省小麦、玉米和水稻在试验条件下,最高单产的平均值分别为7 027.55、8 038.36和8 280.17 kg·hm-2;河南省在现有粮食播种面积及"小麦-玉米"或"小麦-水稻"一年两熟种植制度下,可实现粮食生产潜力达7 598.61万t,与2012年实际粮食产量比较,2012年增产潜力可达1 884.92万t,增产幅度达到32.99%;从绝对增产潜力来看,粮食增产潜力空间分布大体呈现西南高东北低的趋势;从相对增产比例来看,大体呈现西高东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晚播稻茬麦的低产主要原因是由整地质量差、播种较晚、出苗不整齐等因素造成的。经过几年的调查和试验,认为:水稻收获后,深耕整地、及时播种、采取重施拔节肥等措施是可以实现小麦高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