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提高种鸽生产性能,笔者采用种蛋并孵办法开展了本研究。试验1组采用一窝孵3蛋育3雏方法;试验2组采用一窝孵4蛋育4雏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一窝孵2蛋育2雏方法。通过约120天3个孵育周期试验表明:①孵化率方面:对照组为97.66%,试验1组比对照组下降3.6个百分点(P0.05);试验2组比对照组下降23.7个百分点(P0.01);试验2组比试验1组下降19.83个百分点(P0.01)。②乳鸽28日龄平均日增重:对照组为17.32克;试验1组、试验2组分别比对照组低0.46%和0.64%(P0.01),但降幅不大,乳鸽28日龄体重仍达500克以上,符合市场要求。③种鸽生产性能方面:在试验期内,对照组平均每对种鸽生产乳鸽数为5.81只;试验1组为6.69只,比对照组提高15.1%(P0.01);试验2组与对照组同为5.81只,没有差别。④在饲料报酬方面:试验期内对照组为4.15∶1;试验1组饲料报酬为3.74∶1,比对照组提高10.96%;试验2组为4.17∶1,比对照组下降4.8%。⑤在经济效益方面:试验1组比对照组每对种鸽年可增加经济效益15.05元。  相似文献   

2.
在蛋鸽饲养实践中,已发现单蛋拼窝孵化的可能性,即发现蛋鸽产下单蛋进入孵化时,采取2个单蛋拼窝孵化已经取得成功。如果将这一方法运用到一窝多蛋孵化及一窝多乳鸽喂养中,即可腾出半数繁殖鸽用于产蛋,则可大幅提高产蛋率,将可改变传统的双蛋自然孵化方法,有效提高养鸽效益。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本场采用种蛋拼孵技术,探索出“一窝多蛋孵化及多乳鸽喂养”技术,即每对种鸽孵化3枚蛋,再由种鸽喂育到28日龄上市,可使每对种鸽孵育乳鸽南7.5对/年提高到8.6对/年,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人工饲喂乳鸽净化种鸽毛滴虫技术可行性,以白羽王鸽为试验鸽,以毛滴虫感染阳性率为评价指标开展饲养试验。选择人工孵化、种鸽哺喂的乳鸽192只作为对照组并设2个重复组,每组96只;选择人工孵化、人工饲喂的乳鸽192只作为试验组并设2个重复组,每组96只。检测试验鸽不同生长阶段及成年后哺育的后代乳鸽毛滴虫感染阳性率。结果显示:对照组毛滴虫感染阳性率,21日龄63.0%,留种后2、7、12、18月龄分别为72.9%、42.7%、36.5%、28.1%,哺育后代21日龄乳鸽为70.7%;试验组21日龄及其后续留种各阶段、哺育后代21日龄乳鸽均为0.0%,试验组毛滴虫感染阳性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表明人工饲喂乳鸽培育种鸽可实现净化种鸽毛滴虫阳性率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正> 近年来,提高桑园的产叶量局限于嫁接高产的良桑品种和亩桑达到2000株的密植,但是,这种栽培及管理至少需3—4年的时间才能正式投产,不适应蚕桑发展的进程,不能很好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制约了“三高”蚕业的迅速发展;加之蚕茧丝绸的商品性、时间  相似文献   

6.
李修建 《中国家禽》2002,24(1):25-25
孔雀俗称凤凰,是著名的观赏禽类,有百鸟之王的美誉.在传统文化中被作为真、善、美的象征.养殖孔雀要想增加效益,孵化技术也是关键:  相似文献   

7.
1 褐壳蛋的构造特点1.1 褐壳蛋的蛋壳比白壳蛋坚固、致密,碳酸钙含量高于白壳蛋15%~20%,固而褐壳蛋的破损率低。1.2 褐壳蛋蛋黄小、易上浮:一般白壳蛋蛋黄占总重的30%左右,而褐壳蛋只占28%。1.3 褐壳蛋蛋重较大。由于褐壳蛋蛋黄小,蛋白多,蛋白的比重大于蛋黄比重,所以同体积的褐壳蛋与白壳蛋相比,褐壳蛋比白壳蛋重。1.4 褐壳蛋蛋壳膜厚而坚韧,透明度差,外表胶护膜厚也是其特点之一。2 褐壳蛋孵化技术 由于褐壳蛋在构造上不同于白壳蛋,所以决定了褐壳蛋在孵化技术方面也不完全相同于白壳蛋,详见下表: 注:①中期降温应…  相似文献   

8.
<正> 番鸭生长快、肉质美、营养好,深受消费者的青睐。但番鸭的发展长期受孵化率低的制约,为此,几年来我们在古田县湖滨番鸭场对番鸭蛋的人工孵化技术进行长期试验观察,根据番鸭蛋壳厚、外壳膜韧、壳外有腊质油膜、蛋黄含脂高等特点,应用机孵与摊孵相结合的办法,取得较高的孵化率。1990年共入孵鸭蛋22批、27360枚,全年平均受精蛋孵化率达到了84.54±3.08%。现将关键的孵化技术论述于下:  相似文献   

9.
鸽作为晚成鸟类,出壳后不能自主采食,限制了人工哺喂技术和出壳后早期营养调控技术的应用。胚蛋给养是指将外源性营养物质注射入家禽胚蛋内,以达到促进家禽胚胎生长发育的效果,可将家禽出壳后早期营养调控提前至孵化后期,为乳鸽的早期营养调控提供了新的思路。文章从乳鸽的生长发育特点、鸽胚蛋给养技术方法、胚蛋给养对鸽胚机体发育及营养代谢的影响三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利用胚蛋给养技术开展乳鸽早期营养调控的研究结果,旨在为乳鸽早期营养调控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为满足市场对鸽蛋的旺销需求,平阳县近年来加快发展蛋鸽生产。为解决生产鸽蛋与繁育乳鸽的矛盾,该县部分养鸽场(户)引进孵化和喂养设备,开发蛋鸽人工孵化与喂养技术,通过合理安排,促进了蛋鸽业产业化经营的快速发展。现就平阳县敖峰鸽业公司关于“蛋鸽人工孵化与喂养技术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利用孵化技术与人工哺育提高乳鸽产量林忠宣(浙江省乐清市黄华种禽场325605)陈存雄(广东省韶关市武江区西联畜牧场近年来,鸽子的饲养技术经过广大科技工作者与饲养人员的不断努力攻关,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国内已有了从1日龄乳鸽人工哺育的成功报道。但目前人工...  相似文献   

12.
一、褐壳蛋的构造特点1褐壳蛋的蛋壳比白壳蛋坚固、致密,碳酸钙含量高于白壳蛋15%~20%,因而褐壳蛋的破损率低。2褐壳蛋蛋黄小、易上浮;一般白壳蛋蛋黄占总重的30%左右,而褐壳蛋蛋黄占28%。3褐壳蛋蛋重较大。由于褐壳蛋蛋黄小,蛋白多,蛋白的比...  相似文献   

13.
选择鸽龄相近的美国王鸽种鸽随机分为两组,即试验组和对照组,从试验组和对照组种鸽所产种蛋中选择合格种蛋进行孵化,试验组采用全电脑控制孵化机孵化,对照组用亲鸽自然孵化。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比对照组破蛋率减少3.30%,死胚率减少17.56%,受精蛋出雏率提高17.56%,平均每对种鸽年产乳鸽多3对,每对种鸽年产值增加72元,每只乳鸽成本减少0.56元。  相似文献   

14.
1.1 集蛋 种蛋产下后要作妥善处理,每天集蛋应为5—6次。种蛋收集后需经过选择,淘汰不合格的钢壳蛋、沙壳蛋、破损蛋、过大和过小蛋。并将污染粪便的种蛋擦拭干净或去掉,依蛋型大小分开排放保管。  相似文献   

15.
孵化是保证家禽繁殖后代,延续种族的重要方法,也是我们发展养禽生产,获取较高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我国是世界上发明人工孵化最早的国家之一,创造并积累了许多宝贵的传统孵化技术。种蛋入孵以前的晒蛋技术,就是其中之一。晒蛋用具:家用竹床或木板床;薄棉被或棉褥;白塑料布。一般每床可晒种蛋800—1000枚。晒蛋时期:应选在谷雨前后,一般进入4月,外温在20℃,十一点至十三点期间即可。晒蛋方法:将木床或竹床放置在庭院向阳背风处,把棉被或棉褥平铺在晒床上,再  相似文献   

16.
在广大农村,鹅蛋的孵化一般是沿用天然孵化法,即由母鹅自行孵化。天然孵化的鹅蛋,因母鹅每天定时离窝或站立,使空气流通,蛋温下降,增加气体对流,有利于促  相似文献   

17.
<正> 褐壳蛋蛋壳厚、质密度高、强度大、壳表气孔小,且分布少,蛋黄比重小,蛋白稀、蛋重大、蛋壳膜厚有韧性。孵化期内胚胎对钙质吸收较困难,胚胎发育速度慢,水份排除困难,不易散热,雏鸡破膜破壳能力弱。按白壳蛋孵化技术操作,常出现前期血  相似文献   

18.
1 工具 喂鸽器:利用医疗器械用品,吸球或注射器(去除针头)改作少容量喂鸽器;设置较大容量的桶式喂鸽器,包括吊桶式喂鸽器、脚踏式喂鸽机和手枪式电动气控喂鸽机等.育雏保温箱:供1~7日龄乳鸽育雏保温用.  相似文献   

19.
黄宗荣  汪勇 《蚕学通讯》2000,20(2):21-23,54
提高桑园的公顷桑产叶量有嫁接高产的良桑品种和公顷桑达到30000株桑密植两种途径。近年来不少专家、同行在这方面作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通过这两种途径栽培及管理至少需经3~4年时间才能正式投产。这种模式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蚕桑发展的进程,不能很好提高土地利用率;加之蚕茧丝绸的外向性、时间性、商品性强,市场行情看涨时,大育大栽,市场行情疲软时,出现挖桑毁桑,这样反反复复,均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三高”蚕业的迅速发展,给蚕桑生产及广大蚕农栽桑养蚕积极性造成了极大影响。 如何…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以白羽王鸽为研究对象,选取配对经产种鸽33对,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1真1仿真蛋组、2仿真蛋组),每组11对,开展孵化试验,研究其对亲鸽及乳鸽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亲鸽孵化仿真蛋对亲鸽和乳鸽的体重均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乳鸽日龄的增长,亲鸽体重均呈现下降趋势,到乳鸽28日龄时,亲鸽体重降幅1真1仿真蛋组2仿真蛋组对照组,而带雏亲鸽采食量的增幅2仿真蛋组1真1仿真蛋组对照组。就乳鸽而言,1真1仿真蛋组乳鸽体重高于同期孵化2枚仿真蛋组,但2枚仿真蛋组的28日龄乳鸽成活率分别比全真蛋组、1真1仿真蛋组高12%、14%。综合亲鸽和乳鸽生产性能,孵化2枚仿真蛋对亲鸽和乳鸽并无显著不利影响(P0.05),且可以提高乳鸽成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