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严重危害雏鸡的免疫抑制病,其病原是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本病的特点是发病率高、病程的短、主要感染雏鸡,2~15周龄均可发生,已2~7周龄多发,是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鸡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并可诱发多种疾病.  相似文献   

2.
<正>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呼肠孤病毒引起的一种破坏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对鸡肾脏有极大损害,故又称传染性肾病。雏鸡发病率较高,尤以3~6周龄为多发年龄,死亡率仅次于鸡新城疫。南昌县莲塘某养鸡户饲养依莎褐小鸡  相似文献   

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严重危害雏鸡的免疫抑制病,其病原是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本病的特点是发病率高,病程短,主要感染雏鸡,2~15周龄均可发病,以2~6周龄多发,其中4周龄最易感,是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1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可使鸡对病原的易感性增强,可导致免疫抑制,并可诱发多种疫病或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主要感染21~39日龄的雏鸡,约占75%左右,发病快,死亡率高,给养鸡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5.
<正>每年4~5月份,是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高发季节,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畜牧兽医工作者和养鸡户一个非常棘手的疫病,被称为鸡的"艾滋病"。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叫腔上囊病,是由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主要侵害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它主要  相似文献   

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与鸡伤寒混合感染的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主要危害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病毒性传染病,病原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鸡伤寒是由鸡伤寒沙门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或慢性经过的传染病,主要危害2~3周龄雏鸡。现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IBDV和  相似文献   

7.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雏鸡的一种发病率和病死率高、病程短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因其是一种免疫抑制病,雏鸡发生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后往往易激发或混合感染其它一种或多种疫病,从而进一步加大治疗难度和危害程度。1临床症状1.1鸡传染性法氏囊炎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的临床症状病鸡精神沉郁,食欲不振,饮欲增加,缩颈呆立,畏寒怕冷,羽毛脏乱蓬松,鸡冠苍白,冠后羽毛逆立,鼻液增多,呼吸困难;肛门周围羽毛被粪便污染,最后极度衰竭,脱水而死。  相似文献   

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危害雏鸡和育成鸡.病原是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由双股RNA组成,无囊膜,淋巴组织、法氏囊为病毒攻击的主要器官.该病发病率高,危害严重,给养鸡业造成很大的损失.常用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是病毒的分离和鉴定、琼脂扩散试验以及易感雏鸡接种等.介绍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原学诊断和血清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主要危害雏鸡的免疫抑制性传染病。本病发病率高,发生本病的鸡场,常常出现新城疫、马立克氏病等疫苗接种的免疫失败,这种免疫抑制现象常使发病率和死亡率急剧上升。因此快速准确地检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对正确诊断、预防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降低养殖户的经济损失十分重要。本文将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常用的检测技术进行分类介绍。  相似文献   

10.
雏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免疫失败是指虽然对某雏鸡群已经进行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人工主动免疫,但是在免疫接种后不久或一段时间之后,该群雏鸡仍然发生或流行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这种现象一直伴随并阻碍着养鸡业的发展,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种导致雏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免疫失败的影响因素,供广大养鸡户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各种年龄鸡均可发生,其中雏鸡呈急性败血症经过,发病率及死亡率高;成年鸡主要为隐性感染,常常导致生产能力下降,严重影响鸡群健康;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对雏鸡造成严重危害,主要发生于2~15周龄鸡,其中4周龄左  相似文献   

1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具有高度接触性的传染性疾病。发病率高、病程短,强毒株感染时死亡率可高达70%以上。本病发生无季节性,全年都可发病,多发生5~8月份,主要侵害3~6周的雏鸡,4周龄的鸡易感。由于传染性法氏囊炎疫苗的广泛应用,逐渐向温和型、非典型转变。  相似文献   

13.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热性、接触性传染病。本病主要发生于20~60日龄的雏鸡,其中20~40日龄的雏鸡发病率、病死率最高,剖检病鸡主要以肌肉出血和法氏囊肿大、出血、萎缩为主要特征。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最早于1957年发现于美国特拉华州刚波罗地区,故又称刚波罗病,1979年  相似文献   

1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雏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病毒性传染病,也是鸡的一种重要的免疫抑制性疾病。  相似文献   

1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IBDV主要侵害3~12周龄雏鸡的免疫器官—法氏囊,在孵化后3~6周,当法氏  相似文献   

16.
正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主要危害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腹泻、极度虚弱、法氏囊、胸肌、腺胃和肌胃交界处出血为特征。此病发病率高、病程短,虽然死亡率不高,但由于病鸡法氏囊受损害,免疫功能不健全,可导致免疫抑制,并可诱发多种疫病或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进而引起更大的经济损失。1 流行特点本病主要发生在2~15周龄的鸡。在自然条件下,3~6周龄的雏鸡最易感。传染性法氏囊病与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或超强毒株流行  相似文献   

17.
张霞  徐霞  陆海明 《兽医导刊》2016,(16):91-9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双RNA病毒科双RNA病毒属的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3~12周龄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且以损害法氏囊等淋巴细胞为特征,具有发病快、病程短、死亡率高特点。本文介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验及其防治措施,供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鸡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病毒感染,其症状是法氏囊红肿随后萎缩,不同程度的肾变病肾炎和免疫抑制.临床上,本病只在3周龄以上的雏鸡中发生.发病鸡泄殖腔周围羽毛通常沾满含有大量尿酸盐的粪便(图1). 感染鸡在3~6周龄时会出现最明显的临床症状和高死亡率.然而,只要鸡有一个功能正常的法氏囊,就可以观察到本病(高达16周龄).低于3周龄的雏鸡感染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可能无临床症状,但受伤的法氏囊会引发免疫抑制.此外,可见腹泻、厌食、精神抑郁、羽毛竖立,尤其是头部和颈部的羽毛(图2).  相似文献   

1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法氏囊病毒引起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鸡法氏囊病毒主要感染雏鸡,12周龄以后法氏囊退化的鸡只发生隐性感染.  相似文献   

2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雏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病毒性传染病,也是鸡的一种重要的免疫抑制性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