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注水是使油井长期高产稳产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随着注水时间的推移,注水井的注入压力明显增加,注水量严重下降甚至出现注不进的现象,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酸化解堵。针对常规酸化施工工序复杂,占用大量空间、时间等问题,提出了注水井连续注入酸化的思想,即"一步"代"多步",实现高效、快速酸化作业。通过室内试验研究,研制出了新型智能酸SA608酸液体系。该酸液体系完全满足连续注入酸化工艺的要求,酸化时不影响注水井的正常注水工作且酸化后无需返排,大大地降低了酸化作业时间以及劳动强度。现场应用5井次,施工后注水压力下降1~7.5MPa,单井增注10~20m3/d,降压增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以长垣外围葡萄花油田某水平井为例,依托油田实际生产资料,尝试应用几种常见的水驱特征曲线计算可采储量,分析开发动态,讨论改进措施。水平井可采储量在1.2×104t左右,采出程度不足50%,开采潜力巨大。含水率变化表现为"厂"型见水特征,具有见水早、见水后含水上升快、高含水期长等特点,指示点状见水局部水淹模式,伴有部分稳定水驱特征,产生机理可以解释为优势渗流通道导致注水单点突进造成局部单向水淹,这也进而造成投产早期开发曲线高于理论曲线。后期随着连通注水井转为短周期间注,含水率变化渐趋稳定,实际开发曲线逐渐向理论曲线靠近,显示开发效果好转;不过含水快速上升趋势未变,暴性水淹风险尚存。为此,有必要采用"层内均衡注水、层内温和注水"的原则,前者对应措施包括完善注采井网,吐水、酸化解堵增注,关闭与油井连通性好的水井或进行间注;后者实现手段为小流量、低压力、短周期注水,超前注水,及时根据含水特征调控油井生产压差和采液强度。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一种用于注水井的可选层分层定量注水与酸化工艺技术,该技术仅需在井口控制油管内的压力,即可选择性的对某一注入层段进行酸化,并具备常规分层调配注水功能。同时,为保证顺利实现前述功能,配套开发了一种液控式开关注入阀,利用轨道换向原理实现阀开启、关闭的选择性切换。该技术相对常规分层注水工艺,优势在于在不需要钢丝和电缆配套作业的条件下,可选择性地开启、关闭井下某一注入层的出液阀,实现特定层段的液体注入,满足分层酸化、测吸水注水指数曲线等措施服务。综合该技术原理,具有操作简单、快捷、作业成本低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温米油田物性较差,在注水过程中,注水难,注入压力高,地层吸水能力差,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温米油田进行了分子膜增注技术的措施,通过分子膜吸附改变岩石表面性质,利用其憎水性和吸附能力有效增大了储层孔隙流通半径,大幅降低了注入水在孔隙中的流动阻力,同时避免了粘土膨胀,提高了油藏吸水能力,达到了降压增注的效果,有效期较长。  相似文献   

5.
T油田注水井注入困难,注水水质造成了储层损害,因此有必要进行注水试验分析。根据T油田储层和流体特征,分析了储层的敏感性,储层速敏、水敏和盐敏的损害程度均是中等偏弱。调查注水水质现状发现,注入水细菌和溶解氧含量高。通过注入水与地层水水质试验、注入水和地层水离子配伍性试验,发现注入水与地层水的化学性质差异较大,混配水结垢现象不十分明显,结垢量随混配样中地层水所占比例的增加而增加。该研究以期为下一步注水水质标准研究提供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6.
由于海上断块油藏地质构造、油水系统等的复杂性,综合调整对策研究成为重点.南海西部A油田属于断块砂岩油藏,具有初期产能高、产量递减快、注水效果差异明显、各断块采出程度差异大等开发特点.对该油田进行开发指标效果评价,从"注好水""注够水""精细注水""有效注水"的角度,筛选确定了水质达标率、能量保持水平、水驱储量控制程度、水驱储量动用程度、水驱状况、含水上升率、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等7项评价指标,表征注水工作在油藏、工艺、生产的系统性特点,客观反映海上水驱砂岩油藏的开发水平.然后对海上断块油田提出了增产措施和建议:建立定量地质知识库,采用针对性的工艺技术,加深对断块破碎程度的认识;及时补充地层能量,抑制地层脱气,注水时地层压力不能低于饱和压力;采用低部位注水、高部位采油的三角形井网,并考虑进行气水交替注入的注水方式;合理的井网密度等.这些措施可以更加有效地对海上复杂断块油田进行开发调整.该研究对同类型的海上断块油藏综合调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安棚油田深层系为特低孔特低渗油气田,地层弹性驱动能量低,及时注够水、注好水保持地层压力,是安棚油田取得预期开发效果的关键。针对安棚深层系的储层特点,在对安棚深层系注入水水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模拟注水过程的岩心流动试验。试验评价了注水过程中储层水敏、速敏、机杂等对储层造成的伤害因素及伤害程度,重点研究了注入水中机械杂质不同浓度、不同粒径及不同注入PV数对储层渗透率的影响,找出了安棚深层系注水造成储层伤害的主要因素是注入水中的机械杂质,提出了防止注水伤害的措施。对低孔低渗及特低渗油气田注水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大庆西部外围地区齐家北油田特低渗透扶余油层具有埋藏深、厚度薄、砂体零散的特点,针对首次注水开发的油田注水井吸水能力低的情况,在了解储层微观次生孔隙发育特征的基础上,提取了反应储层物性的测井参数,并根据同位素资料确定注水井单层吸水能力,建立了单层吸水能力的物性参数界限标准,同时,提出了表征连通状况模糊综合判断因子,综合考虑储层物性和连通状况,对欠注井吸水能力进行了判别和分类。为确保特低渗透储层"注够水、注好水",以建立有效驱替系统为根本,根据欠注井成因,有针对性研究了治理污染储层的高压酸化措施、治理物性差储层的水力深穿透与压裂结合的措施以及提压注水等改造措施。现场应用表明,周围油井见效明显,实现了特低渗透储层有效驱替,可以为同类油田的欠注井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刘庄储气库由枯竭油气藏改建而成,X注采气井钻井时地层压力系数约0.4,钻井液极易侵入储层,封堵孔隙通道,造成储层污染,导致该井投产初期日注气能力远低于设计值,因此需要对该井进行酸化改造,解除污染。详细介绍了X井酸化酸液体系及施工工艺,通过分析施工曲线、注气曲线、指示曲线及储层评价参数等指标对酸化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X井通过酸化改造后,注气能力大幅提高,基本与设计注气能力相符,达到了解除储层污染的目的。刘庄储气库X注采气井酸化施工工艺及效果评价方法对类似储气库注采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图3,参20)  相似文献   

10.
分层注水技术是维持油田稳产高产的重要手段,影响分层注水的因素有地质条件、开发现状和工艺措施等。研究选用RMsimple软件建立利津油田利8区块地质模型,根据数值模拟的结果,分析利8区块存在层间矛盾突出、水井细分程度低、地层压力下降等问题,提出油水井补孔,提高井间连通方向数,水井细分注水等措施。2014年5月,利用智能分采分注配水系统对利8区块3口水井实施分层注水,截止到2014年6月实现累计增油271.1t,平均单井日产油增加2.2t,起到了减缓层间矛盾、增加有效注水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储层条件直接影响着注酸速度和注酸强度,而最佳注酸速度和注酸强度又是决定酸化成功与否和酸化施工效果的关键参数。通过地层水和煤油进行室内储层岩心敏感性试验研究分析了储层岩心敏感性(速敏和酸敏)对注酸速度的影响,建立了酸液在基质和天然裂缝中的渗流模型、反应模型和温度场模型,模拟了天然裂缝的分布对注酸强度和注酸速度的影响,并对模拟结果作了分析研究。研究表明,储层的敏感性不对注酸速度和注酸强度作限制;随裂缝频度增加,为了增大酸液的有效作用距离,应适当提高注酸强度和注酸速度,天然裂缝愈宽,所需的注酸速度较小,天然裂缝宽度越小,注酸强度应适当增大;一定的注酸速度条件下酸液存在"最佳注酸强度",且不同的酸液类型,其"最佳注酸强度"不同。  相似文献   

12.
台北玉果油田针对高分子聚合物、地层微生物等堵塞地层导致的注水井欠注问题,引进了HRS氧化复合解堵技术。介绍了HRS氧化剂解堵原理、技术优点,评价了其氧化降解性能、杀菌性能、腐蚀性能,开展了酸液配方优选以及岩心驱替解堵效果评价。HRS氧化复合解堵技术在玉果油田应用7井次,有效率100%,平均单井日增注30.5m3,注水压力下降15.4MPa,有效期409d,降压增注效果显著,解决了玉果油田欠注问题。  相似文献   

13.
流线模拟是一种辅助数值模拟方法,能够清晰直观地展示油藏流体在地下的流动状况。为了定量研究油藏注水井组配注量,应用ResAssist_C流线模拟软件,结合海外某一实际底水油藏进行了模拟研究,计算得出井组中注水井劈分系数及地层流体流动方向,再结合实际产量和优化出的注采比,提出一种用流线模拟劈分系数计算水井配注量的方法,与现场实际配注量进行对比分析,通过适当调整,得出最优配注量。由流线模拟得出水井配注量,可减少无效注水,提高了注入水利用率和水驱效率,为油田现场施工操作提供帮助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注入水水质不达标,将极大缩短地面设备、井下管柱服役期限,给油田的生产造成巨大损失,甚至引起地层欠注,影响开发效果。综合广华作业区近年来注水水质状况,通过对水质达标率的变化进行分析,找到了水质差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引进新工艺新技术,完善工艺流程,达到改善注水水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2012年江河区低压注水系统注水井开井数43口,随着水质不断变化,腐蚀性逐渐增强(江河区的腐蚀速率为0.292mm/a)。因腐蚀造成测试遇阻有32井次,作业26井次(油管更换1067根),严重影响了正常生产。通过对江河区注水系统水性分析,明确污水腐蚀的原因,研究有效降低回注污水腐蚀性的治理方法,确保江河区"注水罐出口、计量站、注水井井口和注水井井下"四点一线回注污水水质稳定,为江河区"注够水、注好水"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枯竭油气藏型储气库地层压力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储层压力的动态变化是影响储气库注采能力的关键环节。为了研究储气库注采过程中地层压力随库容量的动态变化关系,结合生产数据和物质平衡原理,建立了3种评价储气库地层压力随库容量动态变化的快速计算方法,即生产数据拟合法、定容法及动态计算法。利用3种方法对储气库的地层压力随库容量的变化及地层压力在一个动态注采周期的变化进行计算,同时比较分析了定容法和动态计算法对储气库地层压力预测结果产生差异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对储气库注、采气量波动及注采周期对储气库地层压力的影响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3种方法都可以用于对储气库地层压力变化的动态预测,方法 1的准确性依赖于生产数据的获取及生产数据变化趋势分析;方法2适用于边水、油环的变化可以忽略的储气库地层压力预测;方法 3适用于对多种类型的储气库进行地层压力预测,但需要的地层参数相对较多。地层压力受日注采气量波动影响较小,受注采周期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安塞油田“三低”特性、强酸敏性储层油水井堵塞问题,提出了振动压裂复合酸化解堵增注技术。探讨了振动压裂复合酸化解堵增注机理,介绍了振动压裂复合酸化解堵增注技术的现场施工工艺。通过室内岩心酸蚀试验,优选酸液体系,在安塞油田应用了振动压裂复合酸化解堵增注工艺技术。应用效果表明,振动压裂复合酸化解堵增注技术工艺效果比单纯的物理、化学解堵工艺效果要好,可起到明显的解堵增注效果,延长措施有效期。  相似文献   

18.
研究高压注水时,地层渗透不均匀时的稳态和瞬态压力方程的弱解形式,并针对特定区块用有限元法计算分析高压注水时渗透不均匀特性引起的压力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9.
针对多段合采生产井受储层非均质性以及注采驱替等影响易造成层间干扰强度大、驱替不均衡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分层均衡注水的新方法。以Buckley-Leveret非活塞式水驱油理论为基础,推导出不同时刻一注一采井网线性驱替时注水量与生产井出口端含水饱和度关系式。对于多层开采注水井来说,计算初始时刻生产井出口端含水饱和度,通过一定时间内,在总注水量不变的前提下,改变分层注水量,使得各小层生产井出口端含水饱和度相同,从而实现分层注水均衡驱替。并通过建立机理模型验证了分层均衡注水新方法是合理、可靠的。该方法在BZ油田进行矿场应用,2018年油田共实施7口井分层均衡注水,当年净增油0.81×10~4m~3,平均单井日增油12m~3,定向井网驱替不均衡问题得到一定改善。  相似文献   

20.
为探求干旱半干旱地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合理的水肥调控措施,在玉米不同生育时期进行根部集中水肥补灌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对富水年份,不同时期、不同次数的注水注肥处理均获得较好的产量和效益,以注灌2次(抽雄期、扬花期)处理增幅最大,较无补灌对照增产11%;同期同次数的注水注肥处理均较只注水处理增产,增幅为1.42%~6.41%,以注水注肥1次增幅最大,注水注肥3次增幅最小,表明后期肥料呈现饱和状态,应依据地力进行合理施肥;平水、欠水年份水肥合理注灌时期及注灌量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