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正猪魏氏梭菌病又称猪梭菌性肠炎、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仔猪肠毒血症,其以发病急、病程短、腹胀为主要特征,虽然发病率不高,但死亡率极高,是一种严重危害养猪业的重要疾病,平时加强饲养管理,做好日常消毒,定期预防保健,发病后及时诊断,并紧急对症施治,可大大降低发病死亡率。1病原与流行病学猪魏氏梭菌病是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传染病。产气荚膜梭菌是一种  相似文献   

2.
猪产气荚膜梭菌病是由魏氏梭菌引起的一种肠道疾病,又名猪梭菌性肠炎、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猪肠毒血症,俗称仔猪红痢。主要侵害1~3日龄仔猪,1周龄以上仔猪很少发病。  相似文献   

3.
猪魏氏梭菌病又叫猪梭菌性肠炎、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仔猪肠毒血症,俗称仔猪红痢。该病是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传染病,各年龄段猪不分性别,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发病  相似文献   

4.
猪魏氏梭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猪魏氏梭菌病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又称为猪梭菌性肠炎、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仔猪肠毒血症,俗称仔猪红痢。被农业部列为多种动物共患的二类疫病。临诊上多以秋末冬初尤其是  相似文献   

5.
猪魏氏梭菌病又名猪梭菌性肠炎、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仔猪肠毒血症,俗称仔猪红痢。该病是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传染病,各年龄段猪不分性别,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发病率不高,但死亡率极高,是严重危害养猪业的重要疾病。  相似文献   

6.
猪梭菌性肠炎也称仔猪红痢或仔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是由C型产气荚膜梭菌(曾称魏氏梭菌)引起的1周龄仔猪高度致死性坏死性肠炎。  相似文献   

7.
家兔A型魏氏梭菌病,又称产气荚膜梭菌性肠炎,是由A型魏氏梭菌产生的外毒素引起的肠毒血症,是以腹泻为特征的兔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其发病率、死亡率均高,对养兔业的危害极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
正猪魏氏梭菌病的致病原是魏氏梭菌(又称产气荚膜杆菌),包括A-E等5型,是引起动物气肿疽病变的一种病原体,其中A、E型可引起严重肠炎,其产生的a毒素会改变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并大量进入血液引起全身性毒血症。本文笔者根据猪魏氏梭菌病的致病原特点及流行病学特点,进一步探讨优化防控措施,针对性更强,实际效果更佳,对猪场的保  相似文献   

9.
<正>兔魏氏梭菌病又叫魏氏梭菌性肠炎,是由魏氏梭菌毒素引起的一种中毒性传染病,其特点是急性腹泻,排出腥臭、带血、呈胶冻样或黑褐色粪便。1病原和流行病学魏氏梭菌现称为产气荚膜梭菌,为革兰氏阳性菌,两端较平,大小为1.0~1.5×4-8微米,一般为单个或成对存在,其老龄培养物菌体似颗粒状,革兰氏阴性。在体液或含血清的培养基中可见荚膜。能产生芽孢,芽孢位于菌体中央或偏于一端,但在培养基或病  相似文献   

10.
猪魏氏梭菌病又叫猪梭菌性肠炎、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仔猪肠毒血症,俗称仔猪红痢。该病是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传染病,各年龄段猪不分性别,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发病率不高,但死亡率极高,是严重危害养猪业的重要疾病。为引起广大养殖户对该病的足够重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猪魏氏梭菌病又叫猪梭菌性肠炎、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仔猪肠毒血症,俗称仔猪红痢.该病是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传染病,各年龄猪不分性别于各季均可发病.发病率不高,但死亡率极高,是严重危害养猪业的重要疾病.为引起广大饲养户对本病的足够重视,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猪魏氏梭菌病又叫猪梭菌性肠炎、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仔猪肠毒血症,俗称仔猪红痢,该病是由产气荚膜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各年龄段猪不分性别,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发病率不高,但死亡率极高,是严重危害养猪业的重要疾病,广大养殖户对该病应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3.
正猪魏氏梭菌病是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一种肠道疾病,又名猪梭菌性肠炎、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猪肠毒血症,俗称仔猪红痢。主要侵害1~3日龄仔猪,1周龄以上仔猪很少发病。母猪感染后表现为血痢,腹部膨气,病程短,又称为"猝死症"。2015年12月8日,通辽市某养猪场先后有6头母猪突然发病死亡,经流行病学调查、剖检病变观察和实验室检验,诊断为产气荚膜梭菌病。现将对该病的诊断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鹅坏死性肠炎是由魏氏梭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病原为A型或C型的产气荚膜梭菌,两者均能产生A毒素,C型还能产生B毒素,从而引起坏死性肠炎。  相似文献   

15.
兔魏氏梭菌病又叫魏氏梭菌性肠炎,是由魏氏梭菌毒素引起的一种中毒性传染病,其特点是急性腹泻,排出腥臭、带血、呈胶冻样或黑褐色粪便。 1病原和流行病学 魏氏梭菌现称为产气荚膜梭菌,为革兰氏阳性菌,两端较平,大小为1.0-1.5×4^-8微米,一般为单个或成对存在,其老龄培养物菌体似颗粒状,革兰氏阴性。在体液或含血清的培养基中可见荚膜。能产生芽孢,芽孢位于菌体中央或偏于一端,但在培养基或病理变化组织处少见。无鞭毛,不能运动。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产气荚膜梭菌对中国养牛业的危害巨大,其流行型别和致病特点较以往也在发生变化,本文主要对牛产气荚膜梭菌病在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方法以及防制措施方面进行了综述。产气荚膜梭菌原称魏氏梭菌,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原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也是人和动物肠道中的常在菌之一,能产生多种外毒素,对人和动物致病,是引起各种动物坏死性肠炎、肠毒血症,人类食物中毒和创伤性气性坏疽的主要病原菌之一。产气荚膜梭菌病主  相似文献   

17.
猪梭菌性肠炎又称仔猪红痢,是一种高度致病性传染病,主要危害1周龄以内的仔猪,对养猪业危害极大。仔猪梭菌性肠炎的致病原为C型产气荚膜梭菌(魏氏梭菌),该菌为革兰氏阳性菌,对热力、干燥和消毒剂的抵抗力强,一般80P需要15-30 min或100 t需要几分钟即可杀灭病菌。猪梭菌性肠炎病在我国目前呈散发状态或区域性流行,病猪主要以病程短、病死率高、肠坏死、肠血性下痢等为特征。  相似文献   

18.
<正>产气荚膜梭菌,根据产毒素能力分为A、B、C、D和E 5个血清型。一般认为C型菌株是导致2周龄内仔猪肠毒血症和坏死性肠炎的主要病原,而A型菌株则与哺乳及育肥猪肠道疾病有关[1]。因此,猪产气荚膜梭菌病主要由A型、C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各种年龄阶段的猪发生一种急性、致死性肠道传染病。产气荚膜梭菌除了引起1周龄仔猪发生的高度致死性、坏死  相似文献   

19.
正发病原因坏死性肠炎的致病菌是A型或C型魏氏梭菌,也叫产气荚膜梭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厌氧芽孢杆菌。繁殖过程中,A型魏氏梭菌可产生α毒素,C型魏氏梭菌可产生α、β毒素,这两种毒素可引起鸡肠粘膜坏死,是导致鸡坏死性肠炎的直  相似文献   

20.
兔魏氏梭菌性肠炎,又称兔魏氏梭菌病,是由兔产气荚膜梭菌所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其病原产气荚膜梭菌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长期潜伏于健康动物消化道内,当外界环境发生剧烈变化引起动物产生应激反应后,导致动物肠道内菌群失调会容易引发该病。该疾病无季节和年龄特异性,全年四季皆可发病,但常发生于冷热剧变的冬春季节。本病发病率虽不高,但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严重时可达100%,且常与其他病原造成混合感染,临床上应给予高度的重视。本文详细介绍了兔魏氏梭菌性肠炎的流行情况和临床症状,还讲解了该病的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以期能够更好的指导生产实践过程当中对该疫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