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油气勘探作业中往往要求做到即发现即解释,对随钻储层解释评价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提高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韩江组浅层低阻油层的随钻解释评价精度,探索了利用录井资料进行浅层低阻油层随钻识别及评价的方法:从岩性及沉积环境因素、构造因素和工程因素3个方面系统分析了韩江组浅层低阻油层的成因;针对韩江组浅层疏松、砂泥岩薄互层、荧光显示低和气体比低的特点,利用三维定量荧光、FLAIR(fluid logginganalysis in real time,实时地层流体录井)及岩石热解色谱等录井新技术,对研究区典型浅层低阻油层进行了识别和评价。评价结果与取样结论一致,对提高研究区勘探效益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
珠江口盆地储层流体性质十分复杂,既有油层、气层,还有凝析气层,且存在大量低对比度储层,利用单一图版难以准确识别储层流体性质,其识别结果存在多解性。为解决上述问题,在优选出流体性质区分效果好的图版的基础上,引入图版中储层样本点到分界线的距离这一参数,计算可以反映图版识别可靠性的流体识别概率;然后再将储层在单一图版的流体识别概率引入到多图版综合识别概率计算中,建立基于多图版识别可靠性的复杂流体性质识别方法,即多图版综合识别方法。该方法可充分利用优选的测井和气测录井信息,同时降低可靠性较低的图版对最终识别结果的影响,避免结果出现多解性时无法准确识别储层流体性质的情况。利用多图版综合识别方法对珠江口盆地22个测试层位进行储层流体性质识别,储层流体识别符合率达到90.9%,高于单一图版储层流体识别符合率,可有效提高珠江口盆地储层复杂流体性质的识别精度。  相似文献   

3.
巴西深海桑托斯盆地盐下储层岩性复杂,油气层中普遍存在不同体积分数的CO_2,地层条件下CO_2为超临界流体,其密度接近于液体,黏度接近于气体,这种特殊的流体性质导致利用测井方法识别油气层中CO_2体积分数极其困难。在分析超临界CO_2流体的物理性质与相态的基础上,研究了桑托斯盆地多个油田盐下CO_2流体在地层温压条件下的测井响应特征,并应用标准化后的中子孔隙度-密度孔隙度回归模型确定了桑托斯盆地超临界CO_2流体体积分数识别图版。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识别图版能够利用常规测井资料进行超临界CO_2流体体积分数的半定量计算,与试油结果符合度较高,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A油田P油层含钙现象比较普遍,导致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使得电阻率的测井响应特征难以完全反映储层流体性质的变化,导致流体识别精度低。以岩电试验数据为基础,详细分析了钙质成份对储层电阻率的影响;以试油资料为基础,分流体性质开展了钙质含量与储层电阻率的关系研究,并求取了钙质含量与电阻率关系函数的导数,以此量化钙质含量对电阻率的影响。采用上述方法对电阻率进行钙质含量校正后,建立了电阻率与自然电位的交会图版。应用该图版对新完钻的15口井进行解释,经试油验证,解释精度达到了88.5%,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随着油田开发开采的进行,单井产量逐年递减,同时,大斜度井甚至水平井的井数逐渐增加。在低产出量的影响下,对于涡轮流量计这一常规流量测量工具,若涡轮启动速度接近或低于井下实际流体流速,涡轮转动不良甚至无法启动,无法获取流量监测数据。另一方面,低产出量又导致轻质相携液能力不足,在较大井斜条件下,井下流体出现回流现象,致使涡轮反向转动,无法构建流动速度剖面。低产量产出井的动态监测成为目前多数油田的难题,伞式流量计因具有集流效果,在改善井下流动速度剖面构建方面具有优势,但目前伞式流量计缺乏试验数据和图版支撑,在实际应用中受到限制。在充分的试验数据分析基础上,研究总结了伞式流量计响应规律和解释图版,并在实际测井过程中对图版进行应用验证,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在录井技术及常规测井难以有效确定储层的流体性质时,基于电缆测压取样,在地面进行油水样分离后,采用现场水分析技术和现场原油高温高压物性分析技术,可以快速有效地解决该难题。对于水样,利用现场水分析技术可以确定其离子组成、总矿化度以及泥浆滤液与地层水的体积,再根据图版法,可以计算出地层水在地层条件下的体积。对于油样,利用现场原油高温高压分析技术,可以确定原油的黏度、体积系数等高压物性参数,并计算出原油在地层条件下的体积。根据取样在地层条件下原油与地层水的比例,即可定量地确定储层的流体性质。该判别结果较目前测井解释结论进一步定量化,且可有效确定储层,特别是油水同层的含水比例或产水率,有效指导油田的勘探开发作业。  相似文献   

7.
大庆长垣CC地区扶余油层为砂泥岩低孔、低渗储层,储层非均质性强、孔隙结构复杂导致油层和水层测井响应特征复杂,流体识别难度大。经大量研究分析可知,孔隙结构相似的储层具有相近的测井响应特征,因此有必要对低孔低渗储层按岩石物理性质进行分类,使每类储层孔隙结构基本一致,以提高油水层测井解释符合率。基于岩电试验和测井等资料建立了岩心和测井资料储层分类标准;在储层分类基础上,应用“逐步判别”方法建立了Ⅰ类储层的流体识别图版;对Ⅱ类储层在考虑层厚影响的基础上,分薄层、厚层建立了Ⅱ类储层流体识别图版。该方法经实际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碳酸盐岩生物礁储层的流体替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Gassmann方程的流体替换的计算流程,可以有效地模拟碳酸盐生物礁储层地震响应特征。首先讨论了基于Gassmann方程的流体替换的计算流程,然后针对某区生物礁储层实例,利用测井解释数据和波动方程数据模拟方法进行了正演模拟,得到了不同流体与不同孔隙度的碳酸盐生物礁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为碳酸盐岩生物礁储层的岩性和油气预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技术特点与优势,提出了油气资源信息的分类方案,列举了GIS在油气资源信息系统建设中的应用:运用GIS空间数据库技术可以将基础的油气资源信息(包括图件和数据)统一管理于一个数据库平台;基于GIS技术可以实现空间定位和属性数据间的多元化信息查询方法;利用GIS支持的多源数据融合技术可以实现灵活的空间数据转换和移植;基于GIS的矢量制图能力可以实现灵活的地质图件专题制图技术;借助GIS空间分析能力可以实现了虚拟钻井等油气辅助决策功能。  相似文献   

10.
Dhar.  S 林玉萍 《油气储运》1996,15(3):56-60
常规色谱分析法得出的油层PVT物性分析数据,若直接应用于原油地面生产装置模拟计算,则春饱和泡点压力偏差为20%,油气比偏差为40%,提出需修正一些物性参数,完善PVT物性数据,以便较准确地确定油层流体组分。获得取溶解气含量和残油密度等特性,更有效地应用修正的PVT物性分析数据优化原油生产装置的设计。  相似文献   

11.
改善油气管道输送性能的相关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流体在管道内的流动规律,论述了油气管道的减阻增输机理。针对油气管输存在流动摩阻大、输送量适应范围小等问题,考察并探讨了改善输油管道输送性能的相关技术。通过减小管输流体的动力粘度、降低湍流的附加应力,可以显著减小管输摩阻,降低管输能耗,提高管道运行的弹性和效率,保障管道安全经济运行的同时获得减阻增输效果。针对石油管道系统,分析了各种减阻增输技术的应用效果和适用条件,提出了一些具有应用前景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面向对象的录井多功能绘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宝荣  杜红 《长江大学学报》2004,1(4):48-50,i003
根据石油工业中录井绘图的需求,利用测井、录井、地化、地质数据与描述信息等,采用面向对象的编程方法,由VC实现对录井曲线的多种信息组合,完成录井图的自动绘制.具有任意录井曲线的显示,图件、图栏、图组与图例的动态组合,并可形成模板,方便重用,对所形成的曲线可进行编辑操作,实现整体移动、纵横缩放等,所生成的曲线可以保存为图象文件格式.该系统以其实用方便的特性极大地减轻了绘图工作量.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复杂小断块砂岩油藏取心资料较少、测井评价困难的问题,提出了建立有效孔隙度、原始含油饱和度的理论测井解释图版。该方法以苏北盆地区域资料为基础,统计有效孔隙度、含油饱和度与岩心骨架成份、粒度、渗透率、油藏埋深等之间的关系,利用上述关系建立了有效孔隙度、原始含油饱和度的理论测井解释图版,并在未参与上述研究的苏北盆地A油田进行验证,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该方法对小断块油田勘探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弯管内气液两相流局部阻力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气水、油气为工质,对水平进口、垂直出口向上的90°弯管内气液两相流局部阻力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对内径为45mm、弯曲半径为180mm的弯管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出了气水、油气两相流体流过弯管时的局部阻力变化规律,重新提出了计算弯管局部阻力的统一计算公式。其计算结果与试验值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15.
气液两相流管道广泛存在于油气开采和集输过程中,确保其安全可靠运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工程意义。在所有失效类型中,内腐蚀缺陷是造成气液两相流管道结构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将管道内腐蚀速率预测模型与结构可靠性评价方法相结合,对气液两相流管道进行内腐蚀失效概率计算:针对气液两相流的流动特征,采用流体相平衡模型、气液两相流模型及腐蚀速率预测模型,计算气液两相流管道在不同流型下的内腐蚀速率;基于ASME B31G-1991《腐蚀管道剩余强度评价方法》中推荐的腐蚀缺陷极限状态方程,考虑管道运行和制造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并结合腐蚀速率计算结果,采用蒙特卡洛方法计算管道发生小孔泄漏和爆裂的失效概率。将提出的内腐蚀失效概率计算方法应用于某气液两相流管道,结果表明当缺乏有效的内检测数据或实际管输工艺发生变化时,该方法能够有效预测失效概率,保障油气管道输送安全。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传热、流体流动问题探讨了将所得数据转换成等值线和速度矢量线的方法及作图的计算程序。这个方法已被运用到解释复杂的流动现象并得到了良好的效果。这个方法的基本原则也能推广到用计算机数值模拟和计算机控制的测试采样所得到的信息或数据处理中去,作为解释物理现象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通过收集鄂尔多斯盆地王家河地区的测井、录井、岩心、分析化验和试油生产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对王家河地区长61储层四性(岩性、物性、含油性、电性)特征及其相关关系进行研究,并结合测井曲线与岩心分析数据识别出砂岩层、泥岩层以及泥质、粉砂质夹层,利用交会图技术得出常规油、水和干层的测井解释标准,对测井数据重新解释,划分出有效层段,为储层的有效勘探和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电缆地层测试是一项获取地层流体样品的重要测井手段,但因储层渗透性、泵抽效率以及泥浆侵入深度等因素影响,电缆地层测试作业经常不能完全取到较纯净的原状地层流体样品。对待这类油水/气水混合样品若仅考虑所取油气样品体积忽略了水样样品的离子组成,则易致使对地层流体性质的认识存在误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储层流体性质识别的精度和提供准确的油气评价物性参数,探索了一种新的井场快速水样分析技术。该技术由水样的离子含量测定和数据分析2部分组成,最终提供的分析结果不但包括样品中混入泥浆滤液的比例,而且还包括地层水的特征离子含量和总矿化度、电阻率以及储层产水率等参数,结合油气样品体积及高压物性分析参数,可以定量地判断储层的流体性质。在南海海域数十口探井的疑难油气层取样分析中的应用实践表明,该技术与电缆地层测试取样技术相结合,可以快速准确判断储层流体性质,为现场作业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三道桥北地区古近系-白垩系的勘探方向,应用油气成藏综合分析评价理论,利用地震资料解释和岩心录井等资料,研究了其构造、地层和储层发育等特征,探讨了油气成藏要素,并分析了其控制作用,进而建立了成藏模式。三道桥北地区结构受海西、印支、燕山、喜山等多期构造运动控制,形成不整合和断层控制的复合构造圈闭;北部库车凹陷陆相油源沿断层和不整合形成的运移路径将油气运移至白垩系-古近系复合构造圈闭中聚集成藏;其中断裂控制了油气藏的空间展布区带,而不整合是油气远距离运移的重要横向运移通道,古近系膏盐岩、泥岩是油气运聚成藏的重要盖层。综合成藏要素及其控制作用建立了三道桥北地区的“横向运移,垂向调整,三元控藏,构造控富”的油气成藏模式,预测三道桥北地区断控复合构造圈闭是下一步勘探的有利方向。  相似文献   

20.
基于面向服务架构集成服务总线技术与面向对象管道模型技术,构建了开放、互联的油气管道SCADA系统软件,并从系统架构上设计了GIS与SCADA系统数据通信机制,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和油气管网SCADA调控业务计算结果,对整个油气储运生产运行过程的主要参数、管道信息、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动态监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全景展示油气管道运行状态,扩展油气管网调控业务应用,实现泄漏分析、应急处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