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0 毫秒
1.
我国水资源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水资源相对不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21世纪我国将面临水资源严重短缺的问题,寻求解决水资源有效途径已迫在眉睫。分析了水资源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以及我国水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途径,即完善水法,调整水价,增加贮量,保护水质,污水回用,海水淡化,南水北调,发展节水农业和加强水科学研究等。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我国城市水资源利用现状,研究和探讨了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理论,对于促进城市用水协调发展、城市水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确保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农业生产与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通过对水资源承载力的判断,特别考虑到农业污染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影响,综合分析了我国不同区域种植业及畜牧业生产对水资源的压力,为合理估计农业增长潜力及选择农业结构调整路径提供重要参考。通过构建过剩氮和灰水指标,量化了农业污染对水资源的影响。构建水盈余指标,反映在考虑环境协调的情况下水资源继续支撑农业生产的潜力。以2003—2012年全国各省为样本,构造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播种面积和牲畜饲养量变化对水盈余的影响,进而推断水资源可承载的最大播种面积和最大载畜量。分析结果显示,当前我国农业污染造成的灰水发生量巨大,农业水足迹大大超过统计的农业用水量。在主产省,农作物播种面积每增长1%,水盈余量将下降148.55亿m~3,牲畜饲养量每增长1%,水盈余量下降78.42亿m~3。以2012年水资源条件与农业生产状况为测算基础,全国水资源可承载的最大播种面积为1.69亿hm~2或最大载畜量35.70亿头生猪。河北、山西、江苏、河南、山东和宁夏6省的生产规模已经超过水资源承载力的上限,长江流域中上游地区及华南地区可以承载更多的种植业和畜牧业生产。各地区应根据比较优势,合理选择种植业和畜牧业的配比。  相似文献   

4.
苑韶峰 《土壤通报》2007,38(5):840-843
以浙江省为例,分析了我国南方存在的水资源问题及其形成的原因,并从水制度和管理、水质污染的控制和治理以及水利工程技术改进三方面,提出了解决我国南方水资源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法律制度的完善是我国节水型农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以经济学、法学等理论基础为支撑,从水资源的规划,水权、水价、水市场以及水资源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节水型农业法律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水足迹可从人类产品消费量和消费模式角度衡量区域水资源利用效率。近年来河南省水资源匮乏状况日渐加剧,为使决策者对河南省水资源利用状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基于水足迹理论,运用M-K突变检验和系统聚类法对河南省水足迹结构、效益和生态安全三方面在时间及空间维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河南省水足迹呈增加趋势,在2006年发生突变,2009年达到1 382亿m3,内部水足迹起决定作用;水足迹增长超出了省内水资源负荷,2003年以后水资源超采现象更加突出;河南省水资源消耗量增大的同时水资源利用效率也有所提高。全省各地市水资源利用的空间差异明显,驻马店和周口水资源利用效率很低,水资源消耗总量最大;郑州、三门峡和洛阳的水资源利用效率较高;驻马店、商丘的水资源依赖度最小;漯河、许昌水资源匮乏指数最大的同时水资源依赖度却较低,水资源超采严重。为了改变水资源利用效率低、超采严重的现状,河南省各地需要加强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7.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资源,其在生态社会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升,水资源利用总量及综合利用效率在不断降低。以水足迹生态理论为研究基础,着重构建辽河流域水资源生态足迹和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模型,对辽河流域2005—2015年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为合理利用水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晋中市水资源严重短缺,科学地划分水功能区,系统地调查评价水功能区的水资源质量和水体功能达标情况,是科学制定水资源保护策略、实行最严格水资源保护制度的重要环节。论述了晋中市的水功能区划结果,以2016年的监测成果分析了不同水功能区的水质达标情况,针对水功能区划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虚拟水理论及其在粮食安全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中国的水资源短缺直接影响到粮食生产,进而影响粮食安全。运用虚拟水理论,通过虚拟水战略,使缺水的国家和地区以贸易的方式获得本地区所需要的水资源,促进商品生产和服务,进而稳定本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该文着重介绍了农作物和畜牧产品的虚拟水计算方法,并结合中部四省区在农业生产中的实例,指出虚拟水战略作为解决水资源短缺的一种备选方案,通过虚拟水贸易使虚拟水在全球范围进行配置。作为一种调节手段,可增加水资源紧缺地区的水资源供应,从而维护区域或国家的水资源安全和粮食安全。对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粮食安全生产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浅谈有关节水农业的发展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简要介绍了我国农业面临的水形势,阐述了发展节水农业的意义,分析了节水农业发展的重点及农业水资源的基本状状和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认为节水农业的发展需要有个良好循环的农业水资源环境,提出实现农业水资源良性循环的思路:建立高效有序的水资源管理模式,实施农业水资源管理一体化,是合理利用农业水资源,促进农业水资源良性循环的关键,实现农业水资源的良性循环是节水农业发展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1.
针对全国水土保持区划中确定的22个具有水源涵养功能的基本功能区,利用第1次全国水利普查获取的水力侵蚀数据,分析这些区域的水力侵蚀现状.结果表明:1)水源涵养基本功能区水力侵蚀以轻中度侵蚀为主,超过80%,强烈、极强烈、剧烈面积分布较少,与全国基本状况相似;2)与第2次全国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成果相比,水源涵养基本功能区水力侵蚀整体上有所好转,水力侵蚀总面积减少3.75%,轻中度侵蚀面积大幅减少,减幅超过20%;3)水源涵养基本功能区局部地区水力侵蚀形势严峻,极强烈和剧烈侵蚀面积虽然不大,但是与第2次遥感调查成果相比,面积均有所增加,相对增幅较大,说明局部地区存在水力侵蚀恶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从作物水分胁迫系数的基本概念和FAO56的相关公式出发,考虑土壤临界含水量的时间变化,推导出了一个水分胁迫系数计算公式,该公式比较全面地表达了土壤供水能力、作物潜在腾发量与作物所受水分胁迫之间的关系。将该公式和另一幂函数公式应用于山西潇河冬小麦田间水量平衡分析,两者对土壤水分的动态模拟都达到了较高的精度,水量平衡计算结果也比较合理,模型的参数基本一致。与幂函数公式建立的模型相比,新公式建立的田间水量平衡模型具有待定参数少、求解结果稳定、易于收敛的优点,同时还能得到0~1 m土壤临界含水量变化曲线。该曲线反映了作物在土壤水分消退的过程中遭受不同程度水分胁迫的可能性大小,并得出土壤临界含水量在冬小麦生长前期较小,中期最大,后期较大。在返青~收获期,0~1 m深土壤临界含水量最大为290 mm,最小为215 mm,平均值为247 mm。这些结论对于农业用水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探求再生水灌溉对斥水和亲水土壤水力特性的影响,该文选用有代表性的斥水黏壤土和亲水黏壤土、斥水砂土和亲水砂土,测定其在自来水、再生水和其他4种生活污水条件下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到不同水质综合指标,分析水质综合指标对不同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影响,采用van Genuchten-Mualem模型对黏壤土土-水曲线的参数进行拟合,并分析水质综合指标对黏壤土累积当量孔径分布、比水容量和水分常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基质吸力情况下,黏壤土含水率随水质综合指标增加(水质变差)而减小,砂土的含水率随水质变化不大;在低吸力段,斥水和亲水黏壤土的比水容量随水质综合指标的增加而增加;土壤进气值与水质综合指标呈显著负线性相关关系(R~2分别为0.94和0.78);相同水质条件下,斥水土壤的进气值比亲水土壤小;随着水质综合指标的增加,斥水和亲水黏壤土的极微孔隙降低,而中等孔隙和大孔隙增加,小于某当量孔径的累积百分比增加;随着水质综合指标的增加,斥水和亲水黏壤土的田间持水率、凋萎系数、有效水和易利用水比例均减小,但再生水对田间持水率和易利用水比例降低作用不显著。研究结果可为大面积再生水灌溉及其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港口码头、独立大桥与隧道、海堤防等涉水交通工程占地性质多为永久占地,土地的原有功能完全转变;由于涉河涉水兴建此类工程,其环境敏感性强,引发的水土流失危害及环境影响较为直接;土石方挖填量大,施工过程中发生的水土流失直接进入江河湖海。根据我国有关法规、政策、规划、标准等规定,结合涉水交通工程项目的特点,提出了此类项目准入、限批、缓批的主要条件,从项目水土保持准入方面提出了修正完善主体设计、修改完善水土保持方案后再报批的条件,以及水土保持方案准入排序意见。  相似文献   

15.
原状土与扰动土导气率、导水率与含水率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为分析土壤导气特性与土壤导水特性间的关系,该文通过研究陕西杨凌小麦试验田士样导水率和导气率随含水率的变化特征,比较原状土与扰动土导气和导水特征,分析相对导水率和相对导气率与饱和度的关系,结果发现导水率随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小,且无论导水率还是导气率原状土都比扰动土大,证实土壤结构及孔隙特征对水和气的传输有巨大的影响,扰动土和原状土变化趋势虽然基本相同,但曲线不重合,说明扰动土和原状土的孔隙连接性和弯曲程度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6.
再生水灌溉对农田土壤水流运动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再生水灌溉农田既可节约宝贵的水资源、缓解农业用水紧缺,同时再生水中的多种营养元素和微量元素可促进作物生长、提高粮食产量。但再生水中的物质进入农田后将引起土壤孔隙结构、团聚体结构、黏粒分散特征和水土作用关系等一系列的变化,进而引起土壤入渗性能和导水性能的改变,增大环境污染风险。该文综述了再生水中的悬浮无机固体、大分子有机质、油脂、表面活性剂和盐分对农田土壤水流运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指出受灌农田土壤结构性质演化过程与驱动机制、受灌农田土壤与灌溉入渗水流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为该领域亟需开展的2个研究方向。文章对再生水农田灌溉制度制定、污染风险控制和生态环境保护均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不同水分条件下保水剂对土壤持水与供水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水分条件对保水剂作用效果的影响,采用盆栽实验,测定冬小麦生长结束后不同水分条件下保水剂不同用量(T1:0、T2:27 mg/kg、T3:54 mg/kg、T4:81 mg/kg)处理的土壤持水、供水及导水性能等。结果表明:保水剂的施用均提高了土壤持水、供水、导水能力及土壤有效水含量。轻度胁迫条件下,以T3处理的持水能力、有效水含量及导水能力最强,而供水能力以T4处理为佳;充分供水条件下,随保水剂用量的增加,土壤持水能力、供水能力、有效水含量及导水能力均提高,但T3和T4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与轻度胁迫相比,充分供水条件下各处理的持水能力、供水能力及导水能力均较高,而有效水含量以轻度胁迫条件下的T3处理较高,较对照增加18.6%。从经济的角度考虑,2水分条件下以T3处理(54 mg/kg)效果为佳。  相似文献   

18.
窑窖集雨滴灌成为解决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途径之一。该文分析了窑窖分散式水源特点:水量较小,零星分布,管道设计困难,系统管理繁杂。以在农作物缺水关键期进行灌溉为出发点,根据水窖和地块分散的特点,通过对水窖输水线路优化设计,降低灌溉的管理和工程造价,设计最佳滴灌输水路线,达到水源联合调度的目的,并与传统设计方法和图论优化设计法进行了比较。所提出的设计方法适合解决各种地形条件下分布水源的输水路线布置问题。  相似文献   

19.
水土保持的水环境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非点源污染已成为我国很多湖库型水源地的主要污染源,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以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危害。水土保持措施是防治非点源污染,保护水源水质,保障饮水安全的重要手段。笔者界定了水土保持水环境效应的概念;将非点源污染的类型划分为农业型、水土流失型、农村生活型、城市径流型和降水降尘型;首次系统地揭示水土保持的水环境效应机制;定量分析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区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的水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   

20.
由江苏省华扬太阳能有限公司发明的,利用副水箱自动上水的太阳能热水器,无须人工操作就能自动上水,既节能又节水,省心省力,特别适用于供水供电不很正常的农村。即使是在城市,也会出现停电或者水压不稳、水压低的情况,用了华扬的这种产品,就免除了用户的诸多烦恼。因为它不用电,所以不怕停电。遇到水压不足,上不了水的情况,到了深夜无人用水时,它能自动上水,水满自停。它最特出的优点是: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同时,它的热性能也优于普通的太阳能热水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