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6 8年 ,在我市直属某单位发现首例猪布鲁氏菌病。发病的 2头猪是从其它地区引进的尚未经布鲁氏菌病检疫的后备小公猪。该单位1976年又发现 8头于 1974年从外地引进的尚未经布鲁氏菌病检疫的种猪患有此病。病猪表现睾丸肿大、关节炎 ,母猪流产、死胎。 1981年抽检辖区 4个乡镇 11个村 90头种猪 ,其中公猪 13头、母猪 77头 ,血清学检验结果 :阳性猪6头 ,都是母猪 ,分布于上述四个乡镇 5个村 ,阳性率 6 7%。 1982年抽查 5个乡镇 13个村 ,种猪 5 3头 ,其中公猪 6头、母猪 4 7头 ,结果阳性猪 7头 ,都是母猪 ,分布于上述 5个乡镇 7个村 ,阳性率…  相似文献   

2.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以引起动物流产、不孕等生殖障碍性疾病为主要特点.布鲁氏菌依感染动物种类不同分为6个不同的种,猪种布鲁氏菌是其中之一,主要引起猪的布鲁氏菌病.1991年我省猪布鲁氏菌病血清学阳性率为0.87%,1997年血清学阳性率则上升为2 8%.因此,为摸清我省种猪群中猪布鲁氏菌病的流行情况,制定我省猪布鲁氏菌病的有效防治措施,1997~2000年,我站对我省22家种猪场饲养的16 510头种猪进行了血清学抽样检疫.于2000年底对22家种猪场5 850头种猪检疫,布鲁氏菌病检验结果均为阴性.现将监测及净化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种猪场疫病监测和净化技术工作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2000年,开展《种猪场疫病监测和净化技术研究》科研项目,对我省22家种猪场饲养的16 510头种猪进行猪瘟、猪生殖-呼吸综合征、猪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猪乙型脑炎、猪布鲁氏菌病6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疫病为主的血清学疫病监测和净化工作。已有19家种猪场达到猪疫病净化合格场标准,净化淘汰血清学阳性猪1756头,其检出血清学阳性率降低到0.2%,22家种猪场猪布鲁氏菌病已经得到净化。经在全省种猪场推广应用,使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发病率平均下降10%,减少仔猪损失192 000头。  相似文献   

4.
1 疫情情况据有关资料记载 ,平乐县猪布鲁氏杆菌病发生于上世纪 60年代初 ,本县某猪场 1 959年从区内某农场引进种猪 2 2头而把该病引入。这批种猪引进后以本交的方式繁殖 ,60年代该场被诊断为猪布鲁氏菌病阳性场 ,70年代初发现该场职工受到了感染。1 .1 畜间布鲁氏杆菌病发生流行情况1 981年 ,平乐县兽医站对境内该猪场 2 4头猪进行布鲁氏杆菌病监测 ,经试管凝集试验(SAT) ,检出阳性猪 9头 ,后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兽医研究所作补体结合试验验证 ,终判为阳性猪 2头 ,阳性率为 8 3 %。对确诊的 2头阳性猪及时进行扑杀处理。 1 983年该场又从…  相似文献   

5.
1983年5月大群肥育猪发生了弓浆虫病。病猪农户养猪273头(有种猪48头)。因育肥猪不足引进48头,其中18头(引进第2天死亡2头)出现食欲不振、发烧、呼吸促迫、步样异常等同样的症状,并蔓延至猪群。开业兽医怀疑是传染病,进行了鉴别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引进猪分为5个猪房饲养,4个猪房的猪出现了症状,相邻的7个猪房的自产猪也被蔓延发  相似文献   

6.
1997年~ 2 0 0 0年 ,我站开展《种猪场疫病监测和净化技术研究》科研项目 ,对全省 2 2家种猪场饲养 16 5 10头种猪进行猪瘟、猪生殖 -呼吸综合征、猪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猪乙型脑炎、猪布鲁氏菌病 6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疫病为主的血清学疫病监测和净化工作。有 19家种猪场达到疫病净化合格场标准 ,其疫病检出的血清学阳性率降低到0 2 %。 2 2家种猪场猪布鲁氏菌病已经得到净化。经全省推广应用 ,使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发病率平均下降 10 % ,减少仔猪损失 192 0 0 0头  相似文献   

7.
1997-2000年,我站开展黑龙江省种猪场重点繁殖障碍性疾病的监测和净化科研项目,对22家种猪场饲养的16510头种猪进行了猪瘟、猪生殖-呼吸综合征、猪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病、猪乙型脑炎、猪布鲁氏菌病6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为主的血清学疫商监 和净化工作。有19家种猪场达到疫病净化合格场标准,其疫病检出的血清学阳性率降低到0.2%。22家种猪场布鲁氏菌病已经得到净化,经全省推广应用,使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发病率平均下降10%,减少仔猪损失192000头。  相似文献   

8.
猪布鲁氏菌病是由猪布鲁氏杆菌(B.suis)引起的流产、睾丸炎等为特征的人畜共患病,危害畜牧业健康与公共卫生安全。为了了解延平区规模猪场种猪布鲁氏菌病感染情况,2013年对23个规模猪场901份血清样品采用琥红平板疑集试验和试管疑集试验进行初检和确诊。结果表明:被检的23个规模猪场有1个猪场检出阳性,被检血清中1份样品阳性,猪场阳性率为4.3%,样品阳性率为0.1%。  相似文献   

9.
1 发病情况及症状 该猪场共饲养育肥猪及种猪40 0头 ,其中 1 .5月龄的猪 1 2 0头 ,2月龄的猪 1 5 0头 ,3月龄的猪 1 0 0头 ,种猪 30头。从 3月 1号起陆续出现病猪 ,表现为采食量减少 ,呕吐。育肥母猪表现为发情样症状 ,外阴部异常肿胀 ,乳腺增生 ,严重的排尿困难 ,其中有 5头 2月龄母猪发生子宫脱出。由于阴部水肿 ,局部发痒 ,病猪常在圈舍的墙上来回蹭 ,而引起局部出血。病猪增重缓慢 ,但没有出现死亡。日龄小的猪症状明显 ,而日龄大的猪症状较轻。怀孕母猪常在怀孕后 5 0~ 70天时发生早产、流产。有的发生死胎、胎儿吸收 ,产出的仔猪弱…  相似文献   

10.
2009年4月19日凌晨,陕西省某养殖公司从美国进口的1000头种猪直达西安空港,在陕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严格监管下,运抵隔离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从美利坚合众国输入猪的检疫卫生条件》要求,实施了45天的隔离检疫,在此期间,完成了A型H1N1猪流感、猪密螺旋体痢疾、猪布氏杆菌病、猪伪狂犬病、猪传染性胃肠炎、结核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蓝耳病等疫病实验室检疫,检出:猪伪狂犬病抗体阳性猪2头、猪传染性胃肠炎抗体阳性猪9头、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抗体阳性猪11头、猪蓝耳病抗体阳性猪13头,按有关法律规定,对阳性猪进行扑杀无害处理,疫病检出率5%,合格率达到95%,检疫合格种猪已安全放行。  相似文献   

11.
2009年4月19日凌晨,陕西省某养殖公司从美国进口的1000头种猪直达西安空港,在陕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严格监管下,运抵隔离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从美利坚合众国输入猪的检疫卫生条件》要求,实施了45天的隔离检疫,在此期间,完成了A型H1N1猪流感、猪密螺旋体痢疾、猪布氏杆菌病、猪伪狂犬病、猪传染性胃肠炎、结核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蓝耳病等疫病实验室检疫,检出:猪伪狂犬病抗体阳性猪2头、猪传染性胃肠炎抗体阳性猪9头、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抗体阳性猪11头、猪蓝耳病抗体阳性猪13头,按有关法律规定,对阳性猪进行扑杀无害处理,疫病检出率5%,合格率达到95%,检疫合格种猪已安全放行。  相似文献   

12.
衡阳县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9年11月我县农科所首次发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并蔓延到其他猪场。我们在对种猪抽血送检的基础上,对县内209头PRRS病猪,可疑病猪的健康母猪的繁 殖 性能及它们所产160头仔猪生长、育肥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和对比分析,发现在相同的饲养管条件下,PRRS不仅严重影响种猪的繁殖功能,而且还对仔猪和生长猪的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给我县生猪生产造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对150头普通种猪及51头病猪进行血常规指标均数研究,得出病猪群与普通猪群血常规指标MCV、PLT和GRN差异显著(P0.05),MCHC、RDW、MPV、WBC、LYM、MID、GRN、MID%和GRN%差异极显著(P0.01),其它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白细胞类指标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猪群的健康情况,可以作为一种评价猪群健康程度的辅助方法,有利于提高种猪的生产水平,进而加快猪的遗传改良进程。  相似文献   

14.
从美国进口原种猪978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从美利坚合众国输入猪的检疫和卫生条件》规定进行了为期45天隔离检验检疫,对猪密螺旋体痢疾、猪布氏杆菌病、猪伪狂犬病、猪传染性胃肠炎、结核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猪蓝耳病)等7个项目进行检测。检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阳性猪3头、猪伪狂犬病1头。对检出阳性动物按相关规定进行了无害化处理,保证了引进种猪品质优良,同时防止了疫病的传入。  相似文献   

15.
1发病情况 2008年8月,漯河市某猪场从外地购进种猪45头,由于当时天气炎热,饲养员就向猪身上撒水,然后将猪直接赶入已消毒好的猪圈。2天后,新购入的种猪开始发病,猪场技术员认为是由于进猪当天向猪身上洒水所引起的感冒,遂用药治疗,但效果不佳。该次发病传播极为迅速,1周左右全群猪感染发病,病猪体温多在40℃~41,5℃之间,食欲减退或废绝,精神沉郁。部分猪有咳嗽症状。  相似文献   

16.
猪布鲁氏菌病猪布鲁氏菌病由猪型布鲁氏菌引起。它有三个主要生物型。第四型出现于驯鹿,但对猪不显致病性.除英国和加拿大外,世界上大多数地区都有本病。在美国、南美、欧洲、苏联和东南亚部分地区,本病相当普遍,成为猪生产上极严重的问题。猪布病还可传染给人,也是一项公共卫生问题。有关综述不少。现主要就其对猪生育的影响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北京市昌平区种猪布鲁氏菌病感染情况,每年春秋两季对昌平区种猪场进行布鲁氏菌抗体监测,笔者总结了2016—2018年三年的监测结果,昌平区辖区内的6个种猪场,抽检的种猪布鲁氏菌抗体阳性率为0,结合流行病学调查,昌平区猪群未感染布鲁氏菌病。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也是我国规定的法定职业病之一。人群对布鲁氏菌普遍易感,特别是从事密切接触布鲁氏菌的相关职业,如兽医、畜牧、屠宰、肉食品加工、皮毛加工、疫苗、诊断制品生产及从事布病防治的工作人员、动物科研人员是感染该病的高危人群。布鲁氏菌分6型:羊型、牛型、猪型、犬型、森林鼠型和绵羊附睾型,前4种可引起人类感染。布病的传染方式是动物传染给人,但人和人之间、人向动物一般不传染。该病传染源主要是病畜,尤其是羊、牛和猪。  相似文献   

18.
我省猪伪狂犬病(PR)发病和猪繁殖障碍性疾病发病率均明显上升,给养猪业造成巨大损失.为此,我们随机抽取16家种猪场,采用血清流行病学方法和调查表通信方法,对我省种猪群繁殖障碍性疾病和PR的流行病学进行了调查.结果为:16家种猪场总计存栏种猪7098头,抽检种猪654头,检出PR血清学阳性猪97头,阳性率为14.83%;血清学阴性场4个,阳性场12个;猪繁殖障碍性疾病发病种猪数为667头,发病率为9.4%.……  相似文献   

19.
我省香坊实验农场养猪场,于1978年从美国引进瘦肉型杜洛克种猪,入场五年来生长发育较好,但至1982年检查,发现该猪群中有85%的猪只感染有猪鞭虫。从1982年9月到1983年4月先后死猪44头,对死亡的病猪经该场兽医院初诊,后经东北农学院兽医系病理寄生虫教研室复诊证实该场猪只患有严重的猪鞭虫病。  相似文献   

20.
一、发病情况 广西博白县某养殖场存栏猪500头,其中种母猪40头、种公猪3头、育成猪157头、哺乳仔猪120头、断乳仔猪180头。2005年8月上旬,断奶仔猪出现一种以神经症状为主征。同时伴有眼及头部水肿的疾病。发病规律为:窝中先有1-2头发生,随后病猪逐渐增多。用青、链霉素、氟呱酸及磺胺类药物治疗无效,并在治疗过程中陆续死亡。病猪多发生于断奶后4-8天的仔猪。至2005年8月19日,共发病76头,死亡56头,发病率15.2%,病死率达73.7%。猪场内的种猪、育成猪,哺乳仔猪未见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