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通过对辣木菜宏量营养素、微量营养素和重金属等指标的分析,比较新的生态环境下辣木菜的营养成分变化,并评价了印度辣木菜的营养价值.结果表明印度辣木菜中主要成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高、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高,矿物元素以钙、铁含量最高,重金属指标低于GB.印度辣木是1种营养价值非常高的新资源食品.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辣木蛋白质与氨基酸组分特征,对辣木蛋白质的营养进行评价。方法使用凯氏定氮仪、氨基酸分析仪测定蛋白质、氨基酸等指标,采用国际通用营养评价标准评估蛋白质与氨基酸的营养价值。结果辣木叶、辣木籽和脱脂辣木籽中蛋白含量分别为26.83%、34.07%和53.88%。辣木叶、辣木籽和脱脂辣木籽中必需氨基酸质量占总氨基酸质量的比值分别为40.19%、25.85%和25.65%。三者的氨基酸评分、化学评分以辣木叶最高、脱脂辣木籽次之、辣木籽最低。三者的氨基酸比值系数分为辣木籽(71.53)>脱脂辣木籽(70.61)>辣木叶(60.71)。辣木叶中第一限制氨基酸为蛋氨酸+胱氨酸,辣木籽和脱脂辣木籽中的第一限制氨基酸均为赖氨酸。结论辣木叶蛋白是一种能够满足人体需要并且营养价值高的植物蛋白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辣木茶的氨基酸成分,并评价其营养价值,为辣木茶的开发提供营养数据支持.[方法]采用Biochrom30+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对辣木茶、勐秀山牌绿茶、大树茶和大板樟茶的水解氨基酸进行测定分析,并应用氨基酸评分法对比分析4种茶的营养价值.[结果]辣木茶含有17种氨基酸,总量为434.90 mg/g,高于其他3种传统茶,其中含有7种必需氨基酸(EAA),总量为162.80 mg/g,2种鲜味氨基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总量为115.60 mg/g;必需氨基酸总量与氨基酸总量比值(EAA/TAA)为37.43%,必需氨基酸总量与非必需氨基酸总量比值(EAA/NEAA)为59.83%.4种茶的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排序为辣木茶(88.05)>大树茶(81.07)>勐秀山牌绿茶(75.63)>大板樟茶(67.14),4种茶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蛋氨酸+胱氨酸,辣木茶的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赖氨酸.[结论]辣木茶的氨基酸种类丰富、含量高,营养价值高于传统茶,且营养均衡,可作为一种新型茶品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4.
印度的辣木生产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辣木Moringa oleifera Lam(mirecle).又称鼓槌树、马萝卜、不死树、萝卜树等,属辣木科.原产于北印度亚喜马拉雅区域及非洲.广泛分布在印度、埃及、菲律宾、斯里兰卡、泰国、马来西亚、巴基斯坦、新加坡、古巴、尼日利亚、坦桑尼亚等国。辣木叶片、果荚富含多种矿物质、维生素.作为蔬菜和食品有增进营养、食疗保健功能.也可用于医药、保健、工业等方面.因此被誉为“神奇之树”、“生命之树”。  相似文献   

5.
辣木营养价值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辣木是一种生长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均较好的多用途速生乔木树种。辣木全株在很多方面都具有开发利用价值,辣木叶含有丰富的矿物元素、蛋白质、氨基酸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辣木种子含有约34%的辣木油、37%的蛋白质以及甾醇等功能性物质。介绍了国内辣木产品开发的热点,重点讨论了辣木营养价值在动物饲料方面的应用,分析了辣木油的化学组成、理化性质及开发价值,展望了辣木在种植和食品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太原引种印度辣木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辣木在太原地区栽培的可行性及叶菜用辣木栽培方法,将印度传统辣木种子应用容器播种育苗后,在露地与温室分别进行栽培试验,并进行扦插及组培繁育试验。结果表明,引种栽培时用种子繁育,扩大繁殖也可扦插或组培繁育;露地栽培适宜生长期为6~8月,生长量大,不能露地越冬;温室栽培全年生长,但夏季遮阴条件下生长不良。太原地区温室可全年生产辣木叶菜,露地可在夏季生产3个月。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辣木蛋白质与氨基酸组分特征,对辣木蛋白质的营养进行评价。【方法】使用凯氏定氮仪、氨基酸分析仪测定蛋白质、氨基酸等指标,采用国际通用营养评价标准评估蛋白质与氨基酸的营养价值。【结果】辣木叶、辣木籽和脱脂辣木籽中蛋白含量分别为26.83%、34.07%和53.88%。辣木叶、辣木籽和脱脂辣木籽中必需氨基酸质量占总氨基酸质量的比值分别为40.19%、25.85%和25.65%。三者的氨基酸评分、化学评分以辣木叶最高、脱脂辣木籽次之、辣木籽最低。三者的氨基酸比值系数分为辣木籽(71.53)>脱脂辣木籽(70.61)>辣木叶(60.71)。辣木叶中第一限制氨基酸为蛋氨酸+胱氨酸,辣木籽和脱脂辣木籽中的第一限制氨基酸均为赖氨酸。【结论】辣木叶蛋白是一种能够满足人体需要并且营养价值高的植物蛋白质。  相似文献   

8.
以印度辣木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正交试验,通过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对辣木种子萌发及生长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温水浸泡种子10 h,用纯沙壤土做基质能使辣木种子较快萌发,且出苗率最高;100 mg/L KMnO4消毒种子并浸泡30个小时后,播种至质量比为泥炭土:腐殖土:珍珠岩=3:5:2均匀混合的基质中,辣木幼苗长势最佳。3种不同处理方式对种子萌发率影响显著,而基质及浸种时间对萌发率无明显影响;基质对幼苗生长影响极显著,处理方式对幼苗生长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9.
割手密种质资源的营养价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43 份割手密种质营养期干物质粗脂肪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粗灰分钙和磷等8 个营养指标,以粗蛋白,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磷钙作为判断指标,用层次分析法对其营养价值进 行评价,结果表明,营养价值最高的为A49广西,其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 钙和磷的含量分别为32.35%,7.20%,4.06%,8.07%,75.81%,50.72%,0.23%和0.16%;营养价值最低的为A3(广东)其 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钙和磷的含量分别为32.24%,4.62%,0.51%,6.38%, 46.40%,40.02%,0.15%和0.09%,各种质材料间的粗蛋白含量差异显著,最高的A48(9.11%)是最低的A14(3.72%)的 2.4 倍并将43 份种质分为高营养型中等营养型和低营养型3 类旨在为割手密作为饲草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揭示云南栽培辣木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为国内辣木种质资源的进一步有效开发与利用提供依据,采用AFLP技术对27份云南栽培辣木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得到9对条带清晰、多态性高的引物,共扩增出946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913条,平均每对引物扩增条带105条,多态性条带101条,多态性位点频率为96.19%,表明云南栽培辣木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态性。27份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657 5~0.838 3。UPGMA聚类结果表明:27份材料可分为6类,来自同一栽培区域的材料并没有聚在一起,具有相同性状的材料也没有聚在一起,表明栽培辣木种群内遗传分化较大,遗传背景复杂,相关性状和遗传的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对攀枝花的基本营养成分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攀枝花鲜品粗蛋白含量为4.60%,氨基酸种类齐全,并含有VB1,VB2,VPP,VC,VE及胡萝卜素等多种维生素,矿质元素含量丰富,还含有适量的纤维素、碳水化合物、酸及果胶等营养成分;重金属、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均未超过国家标准.因此,攀枝花营养成分种类齐全,含量丰富,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不同土壤与施肥对莴笋硝酸盐和营养品质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3种不同pH值菜园土施肥对莴笋硝酸盐含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菜园土以酸性土上莴笋适应性最好,中性土次之,微酸性土生长最差。增施磷、钾肥及氮磷钾+DCD+M0肥均明显提高了莴笋产量,有利于降低莴笋茎、叶硝酸盐含量;酸性土、中性土以氮磷钾配施较施氮降低硝酸盐含量3.0%(茎)、10.0%(叶)、22.8%(茎)28.9%(叶),提高产量20.5%,125.00%,且改善了莴笋营养品质;微酸性以氮磷钾+DCD+M0配施较氮降低茎硝酸盐含量27.3%,改善了营养品质,提高产量21.4%。酸性土较中性土、微酸性土更易获得高产、低硝酸盐的优质莴笋产品。  相似文献   

13.
大豆耐氯临界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15.
16.
油菜耐氯临界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7.
18.
19.
对油茶(Camelliaoleifera)枯叶在油茶林下灌草丛内及土块下的分解速率的研究,表明两种状态下油茶枯叶分解过程的共同特点是:枯叶的失重最先是由可溶性糖、丹宁、粗脂肪的分解而引起,纤维素、木质素分解速率较慢;随枯叶分解时间延长,C/N比值不断地下降。差异是:土块下的油茶枯叶失重率大于灌草丛中的油茶枯叶失重率,土块下及灌草丛中的油茶枯叶失重率180d时分别为28.68%和21.70%,545d时分别为61.2%和49.9%,910d时分别为78,4%和68.2%。得出土块下和灌草丛中油茶枯叶年腐解率分别为0.602g(g·a)和0.453y/(g·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