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探讨链格孢菌对空心莲子草的防治潜力,采用离体叶片法检测了链格孢菌不同极性代谢产物、菌丝体及分生孢子对空心莲子草的致病性.结果表明,链格孢菌乙酸乙酯相代谢产物对空心莲子草离体叶片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在最高浓度2 000 μg/mL时,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及水相导致叶片的病斑直径分别是对照的2.05倍、16.00倍、4.79倍和2.23倍.链格孢菌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同样对空心莲子草离体叶片具有较强的致病性,且随着浓度的增加致病性增强,在最高浓度9.88×106片段/mL和8.76×106个孢子/mL时,菌丝体和分生孢子所导致的叶片病情指数分别为最低浓度0.62×106片段/mL和0.55×106个孢子/mL时的2.78倍和3.41倍.链格孢菌具有开发为空心莲子草生防菌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对从苏丹草叶斑病病斑上分离获得的高粱平脐蠕孢菌[Bipolaris sorghicola(Lefebvre et Sherwin)Alcorn]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及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以期了解苏丹草叶斑病平脐蠕孢菌的生长发育特点,并为防治该菌引起的病害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高粱平脐蠕孢菌分生孢子在15~40℃温度下均能萌发,最适萌发温度为25℃,最适萌发pH值为6;菌丝在15~40℃,pH值4~10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生长pH值为8;在碳源中可溶性淀粉和乳糖,氮源中甘氨酸、脯氨酸和蛋白胨对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而脲等氮源对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并且在各碳源、氮源培养基上菌落形态有差异。  相似文献   

3.
朝阳市玉米大斑病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症状与病原玉米大斑病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的大斑突脐蠕孢菌[Exserohilum turcicum(Pass.)Leonard et Sugges]。无性态分生孢子梭形,有时稍弯曲,中部最粗,两端渐细,基部细胞尖锥形,脐明显,突出于基细胞之外。分生孢子具2~8个隔膜,大小及形状变异很大,一般为58~141×15~23微米,厚壁,淡褐色至褐色。分生孢子梗丝状,褐色,上部多呈膝状弯曲,单  相似文献   

4.
白粉寄生菌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寄生在凤仙花白粉菌上的白粉寄生菌经鉴定为 Cicinnobolus cesatii deBary.,培养在 BPA,PDA,V_8培养基和灭菌的米饭、麦粒、燕麦片等上面,于20~25℃生长良好并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孢子悬液接种在患白粉病的10种植物病叶上,该菌能寄生在单丝壳、蔷薇单丝壳、鞑靼内丝白粉菌、禾白粉菌和二孢白粉菌上。  相似文献   

5.
蝉拟青霉对蚕豆蚜虫致病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8株蝉拟青霉(Paecilomyces cicadae)对蚕豆蚜虫的致病性。结果表明,8株蝉拟青霉分生孢子悬液、菌丝悬液对蚕豆蚜虫的致病性有一定差异,孢子悬液的致病性强于菌丝悬液,其中GZDXIFR4611菌的感染致死效果最好,其孢子悬液的致死率可达到86.7%,菌丝悬液的致死率可达到66.7%,这将为蝉拟青霉作为一类重要的生防真菌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6.
稻瘟病菌链状分生孢子形成突变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三种途径得到了稻瘟病菌产生链状着生分生孢子的突变体菌株,并对这些突变菌株的DNA指纹图谱、致病性及孢子形成等特性与原菌株分别作了比较研究。用复合位点探针MAGGY和MGR586进行的DNA指纹图谱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突变体确系野生型稻瘟病菌的突变体。虽然这些突变菌株都能产生病斑,但其致病性较野生型菌株有明显下降。叶鞘接种结果表明,所用突变菌株均能形成附着孢并能穿透寄主细胞壁。突变菌株能形成链状着生的分生孢子,多数有两个分隔,呈弯膝形或长镰刀状,透明或灰橄榄色。突变菌株在病斑上和燕麦片培养基上都能产生链状着生的分生孢子,也能产生正常的分生孢子。通过单孢分离后,在燕麦片培养基上形成的两种孢子的比例基本稳定,表明突变菌株的孢子形成是一种受遗传控制的稳定性状。  相似文献   

7.
梨胶锈菌重寄生菌(Tuberculina vinosa)对木瓜锈病菌的重寄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木瓜锈病(Gymnosporangiumasiaticum)发生期,利用梨胶锈重寄生菌(Tuberculinavinosa)的分生孢子孢悬液喷雾接种于木瓜锈菌性子器发生了重寄生现象。该重寄生现象发生于锈病病斑叶背锈子器处,紫色、半球状。被重寄生病斑无毛管状物产生。切片镜检重寄生菌产孢结构,其分生孢子座弧形平铺,大小平均直径为790 5μm;分生孢子梗栅状排列、近无色、平均为18 5μm×3 33μm;分生孢子无色、球形和椭圆形、平均大小分别为7 93μm和9 26μm×7 53μm。  相似文献   

8.
甘肃中部地区豌豆根腐病病原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豌豆根腐病病原研究中,采用了PDA、WA组织分离、胡萝卜诱饵分离及水培养分离等不同的分离技术,共分离病株820株,病组织1734块,获得菌株235个,经初步鉴定确定为17个不同的种,对这些分离物采用灭菌土盆栽、蛭石盆栽、纸卷法、断根法等接种技术进行致病性测定。根据分离率和致病性测定结果,认为发生在甘肃中部地区的豌豆根腐病是由茄镰刀菌(Fusarium solani(Mars)Sacc)、豌豆丝囊霉(Aphanomyces euteiches)、链孢粘帚霉(Gliocladium catenulatum Gilman et Abbott)、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根串珠霉(Thielaviopsis basicola)、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uhn)、腐霉(Pythium spp)和壳二孢菌(Ascochyta spp)等复合侵染引起的。根据文献记载,上述各类菌除茄镰刀菌、尖孢镰刀菌和丝囊霉之外,其余真菌在豌豆上的致病性国内未见报道,链孢粘帚霉作为豌豆根腐病的致病菌为国内外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9.
为了筛选获得可用于防治李氏禾的病原菌菌株,采用孢子形态观察和ITS1-5.8S-ITS2序列分析法对分离自云南西双版纳稻田感病李氏禾植株上的两株病原真菌菌株进行了鉴定,采用离体叶片生测法评价其除草活性,采用盆栽生测法评价其对主要作物的安全性.结果表明,两株病原真菌分别被鉴定为稻平脐蠕孢(Bipolaris oryzae)和稻平脐蠕孢有性型[Bipolaris oryzae (teleomorph:Cochliobolus miyabeanus)].稻平脐蠕孢发酵液对李氏禾的致病性最高为88.9;稻平脐蠕孢有性型发酵液配制的菌悬液对李氏禾的致病性最高为100.两个菌株对水稻、玉米、黄瓜及番茄等主要农作物安全.  相似文献   

10.
对陕西省凤县、耀县、富平和韩城的花椒干腐病病情调查表明,同一地方的不同花椒品种之间的发病程度存在明显差异,豆椒、大红袍病情较重,而米椒发病较轻。在PDA培养基上,凤县菌系(Ffx)和耀县菌系(Fyx)菌落呈绒毛状、紫红色,生长速度明显快于富平菌系(Ffp)和韩城菌系(Fhc),并以三隔膜镰刀型分生孢子多见。Ffp菌落独特,呈短绒毛至绢毛状,薄或稀疏,桔黄色,其分生孢子较其它菌系产生时间早、形态大,以4~5隔膜孢子多见。Fhc的菌落特征虽然与Ffx、Fyx菌系基本相似,但在相同条件下不易产孢或产生孢子较小。用各菌系菌丝体对大红袍花椒茎干刺伤接种,结果表明,接种Ffp后的病斑扩展时间早、速度快,Ffp的致病性明显强于Ffx和Fyx菌系,后两者对大红袍的致病性相近。试验证明,花椒干腐病菌存在着培养性状和致病性分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病菌粗毒素离体筛选大蒜抗叶枯病变异系,建立抗病变异系离体筛选方法。【方法】以蒜瓣茎盘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以大蒜叶枯病菌培养滤液制取的粗毒素为筛选剂,离体筛选大蒜抗叶枯病变异系;通过接种病菌粗毒素和病菌孢子鉴定变异株的抗病性,分析变异株的防御酶活性。【结果】大蒜叶枯病菌粗毒素对大蒜愈伤组织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抑制作用随病菌粗毒素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强,不同大蒜品种愈伤组织对病菌粗毒素的抗性不同;利用不同体积分数的病菌粗毒素分步筛选分别获得大蒜品种G039变异系苗12株,G073变异系苗2株,它们对大蒜叶枯病菌粗毒素具有稳定的抗性。经病菌孢子悬浮液接种鉴定,变异系苗较其对照抗病性提高。大蒜抗叶枯病变异系苗接种病菌后叶片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胺酶(PAL)的活性在短时间内即达到峰值,且与抗病品种G064接近或更高,而感病品种G039的酶活性则明显低于前两者。【结论】利用不同体积分数的大蒜叶枯病菌粗毒素分步筛选可以获得大蒜抗叶枯病变异系,适宜大蒜抗叶枯病变异系分步筛选的上限粗毒素体积分数为30%;POD、PPO和PAL活性可作为大蒜抗叶枯病鉴定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2.
以红大和K326为供试烟草品种,以烟草赤星病菌强致病力菌株GY-31为供试菌株,采用茼丝块接种、孢子喷雾接种、孢子液棉球接种、孢子悬滴接种和茵丝悬滴接种等5种方法接种烟草7叶期幼苗,结果表明.孢子液棉球接种和茵丝块接种在2个烟草品种上都能引致发病,而且重复性好,适用于烟草赤星病苗期接种;孢子喷雾接种和孢子悬滴接种成功率低,茵丝悬滴接种在红大上引致叶片枯萎,在K326上未引起发病,重复性差,均不适合于烟草赤星病苗期接种.进一步研究孢子悬浮液浓度和湿度对孢子液棉球接种法接种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供试孢子悬浮液浓度范围内,接种所致病叶率随着孢子悬浮液浓度的增大而提高;悬浮液浓度低于104个·mL-1,接种所致病叶率低于35%;悬浮液浓度为105~107个·mL-1,接种所致病叶率为70%~92%;接种后保湿能显著提高接种所致病叶率.  相似文献   

13.
水稻离体叶抗稻瘟病鉴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一套较为完善的适宜于水稻稻瘟病抗性叶片离体鉴定的方法。[方法]从保绿剂对离体叶保绿效果的影响、保绿剂对孢子在离体叶上萌发率的影响、不同孢子接种方法对叶片发病的影响和孢子悬浮液浓度、温度对稻瘟病病原菌染叶片效果的影响几方面对水稻稻瘟病抗性叶片离体鉴定方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以6-BA作为保绿剂,浓度在50-75mg/ml范围内保绿效果较好,叶片几乎全部保绿。接种方法以喷雾法与液滴法较好,孢子萌发率较高,分别达到了84.7%、86.5%,浸泡法不适合叶片离体鉴定。温度为28℃时,接种用孢子悬浮液的浓度1×10^5~2×10^5个/ml较为合适。叶片发病期间温度低于28℃,潜育期有所延长。[结论]得到了行之有效的水稻抗瘟性叶片离体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14.
大蒜叶枯病抗性鉴定方法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建立大蒜叶枯病抗性鉴定的方法,根据田间调查结果选取对大蒜叶枯病不同抗性的3个品种G087、G064、G039作为鉴别品种,对病菌离体接种鉴定中不同孢子悬浮液浓度、病菌接种部位、接种后不同培养温度、不同株龄接种,以及活体接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和筛选。结果表明:采用4~5叶期大蒜的离体叶片,叶面或叶背接种,接种病菌孢子悬浮液浓度106个/mL,接种后置于21℃温度条件下培养7 d,统计病情指数和品种抗性类型,鉴定结果与品种的抗病水平一致;离体接种鉴定比活体接种法更简便、快速;离体和活体鉴定结果均与品种田间抗病性一致,可作为大蒜品种资源叶枯病抗性鉴定技术。  相似文献   

15.
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对玉米大斑病的田间防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大斑病发生期,在田间采用不同处理方式对玉米大斑病进行处理,并测定其对玉米大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及其对玉米的安全性。结果表明,4种施药处理对玉米大斑病均有一定防效,枯草芽孢杆菌单次用量300g/hm2喷药2次、450g/hm2喷药1次、300g/hm2加高效助剂有机硅75g/hm2喷药2次、450g/hm2加高效助剂有机硅75g/hm2喷药1次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1.25%,68.45%,82.63%,74.33%;试验剂量范围内,枯草芽孢杆菌对玉米生长安全;其中,枯草芽孢杆菌单次用量300g/hm2喷药2次对玉米大斑病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可在生产上大面积使用。  相似文献   

16.
以水稻纹枯病菌为供试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7科37种植物甲醇提取物的离体抑菌活性,发现羊耳菊全草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菌作用最强,其茎和叶2个不同部位的甲醇提取物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菌中浓度分别为1.19×103和4.08×103mg/L.以羊耳菊茎秆提取物对离体水稻叶片纹枯病进行了防效试验,当其浓度为10 × 103 mg/L时,先喷药后接种的预防效果为100%,先接种后喷药的治疗效果为92.38%.研究结果初步证实,羊耳菊含有强烈抑制水稻纹枯病菌的抑菌物质.  相似文献   

17.
疣粒野生稻高抗水稻白叶枯病,但是其具体的抗性机制目前仍不清楚。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是一种重要的信号分子,在植物的抗病反应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对于NO是否参与疣粒野生稻对水稻白叶枯病的抗性目前仍缺乏研究。以抗病的疣粒野生稻和感病的水稻品种日本晴为材料,研究了接种白叶枯病菌对叶片病斑、NO含量、NO亚细胞定位和木质部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病菌侵染导致了日本晴叶片呈现枯黄色的干枯斑,疣粒野生稻叶片呈现褐色的凋亡斑,而且野生稻的病斑长度要明显短于日本晴的病斑长度。接种白叶枯病菌后日本晴叶片内NO含量未见明显的变化,而野生稻叶片内NO含量则显著升高,并且大部分的NO定位于导管细胞壁内。进一步通过电镜观察,发现病菌侵染诱导了野生稻叶片导管细胞壁厚度的明显增加。基于这些结果,推测NO参与了疣粒野生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其功能可能包括诱导导管细胞壁增厚,从而抑制病菌的进一步侵染。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国际上已有Williams、ECD、Somé和Kuginuki 4套鉴别系统用于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Woron)生理小种和致病型的鉴定。其中Williams和ECD鉴别系统被广泛应用,但还存在一些不足。Somé和Kuginuki分别根据法国和日本的病原菌致病力分化特点,在Williams和ECD鉴别系统的基础上,建立Somé和Kuginuki两个鉴别系统。根肿病菌的单孢子分离是生理小种或致病型鉴定中的研究难点,目前主要采用琼脂法和液滴法。不同研究人员使用的病害鉴定方法及分级标准不同,目前主要采用蘸根法、点滴法和菌土法。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西南高原生态区玉米地方品种的抗病性,采用人工接种的方法,对90份玉米地方品种进行大斑病、小斑病和锈病的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中具有丰富的抗病资源,高抗锈病的有5份,高抗小斑病的有13份,抗大斑病的有26份,兼抗(含高抗、抗和中抗)3种病害的有32份。可见,西南玉米地方品种有大量抗病种质资源,值得进一步改良利用。  相似文献   

20.
为有效而快速评价不同马铃薯品种对马铃薯早疫病的抗性水平,选取D5、D19、D30、A1、B1、C3的6个马铃薯品种的脱毒试管苗和马铃薯早疫病菌为试验材料,将脱毒试管苗接种马铃薯早疫病菌,调查其生长情况。结果表明,脱毒试管苗接种适当浓度的早疫病孢子囊悬浊液,可判断不同品种的马铃薯试管苗的抗性,其中,B1品种抗病性表现最强。使用孢子悬浊液接种马铃薯脱毒试管苗是可行的,可用于对抗性资源的早期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