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0头猪的测定分析表明,甘肃白猪表现了优良地肉用品质特性。大约亦具有较好的肉用品质,正反杂交后,多数性状呈中间遗传水平,杂交可降低于物质含量和熟肉率。也会减少失水率和提高肌肉脂肪。  相似文献   

2.
对80头大约克、甘肃白猪及其正反杂交猪进行了纯繁和不同杂交方式的同期对比,并对40头猪进行了屠宰测定和胴体分析。结果表明外引猪种和本地猪种的生长差异是在660kg体重以后形成。  相似文献   

3.
对80头大约克、甘肃白猪及其正反杂交猪进行了纯繁和不同杂交方式的同期对比,并对40头猪进行了屠宰测定和胴体分析,结果表明外引猪种和本地猪种的生长差异是在660kg体重以后形成。正反杂交效果在不同性状上表现不一。繁殖性能正文优于反交,获得14%~22%的杂交优势率;肥育性能反交优于正交,平均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分别获8%和6%的优势率;正反杂交均可显著降低皮厚和板油比率,但反交胴体瘦肉率高,胸体品质优于正交。正反杂交的性状表现向母本回归,两者在生长速度的差异亦是60kg体重后形成。  相似文献   

4.
5.
为了配合育种工作,作者采用常规染色体制备方法,对96头甘肃白猪及其杂交猪的染色体作了研究。检出核型为38,XY的雌性个体2头。染色体G—带和性染色质分析的结果表明它们具有1条Y染色体和1条X染色体。对这2头间性个体的肥育性能、胴体成绩和肉品质三项指标测定结果表明,间性个体与正常个体无显著差异。由于这2头个体均与武武品系有关,所以在这一品系的选育中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高原环境下大约克猪主要胴体性能、肉质性状相互关系,选择9头饲喂于西藏林芝的大约克猪进行屠宰测定,测定大约克猪9个主要胴体性能指标和7个肉质性状指标,采用相关性及通径分析方法,对各胴体性能指标以及各肉质性状指标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剖析,并进行显著性检验.胴体性能指标结果显示:180d龄大约克猪平均胴体重为56.58±2...  相似文献   

7.
研究测定了鲁烟白猪及鲁烟白猪与鲁育大约克、长白猪杂交商品猪的生长肥育性能、胴体性能及肉品质。结果表明:生长性能以长白×鲁烟白猪组合最高,与大约克×鲁烟白猪和鲁烟白猪×鲁烟白猪组合相比,平均日增重提高7.69%(P0.05)和6.55%(0.05),料重比降低2.36%(P0.05)和3.99%(P0.05)。3个组合的胴体直长、平均背膘厚和瘦肉率及滴水损失差异显著或极显著。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也都以长白×鲁烟组合最高,但组合间差异不显著;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以鲁烟×鲁烟最高,分别比大约克×鲁烟和长白×鲁烟提高0.61%(P0.05)和0.46%(P0.05)。四种脂肪酸含量组合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研究测定鲁烟白猪与杜洛克、大约克杂交商品猪的生长肥育性能、胴体品质和肉质特性.结果表明:生长性能以杜洛克×鲁烟白猪组合较高,与大约克×鲁烟白猪组合相比,平均日增重提高13.24%(P<0.05),料重比降低6.71%.2个组合的肥育猪胴体性能和肉质性状差异不明显.其中,杜×鲁烟组合的胴体直长、眼肌面积、瘦肉率、肉色、大理石纹评分和肌内脂肪较高,分别比大×鲁烟组合提高1.81%、15%、1.07%、6.85% 、18.46%和178.57%;背膘厚较薄、失水率和滴水损失较低,分别比大×鲁烟降低14.35%、70.51%和63.70%.背最长肌17种氨基酸含量组合间差异不显著.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和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都以大×鲁烟较高,分别比杜×鲁烟组合提高10.03%、9.89%、21.48%和9.38%.4种脂肪酸含量组合间差异显著.其中,棕榈酸、硬脂酸和油酸含量都以杜×鲁烟组合较高,分别比大×鲁烟组提高8.90%(P>0.05)、8.37%(P>0.05)和18.64%(P<0.05);亚油酸以大×鲁烟较高为15.05%,比杜×鲁烟组合提高88.125%(P>0.05).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9窝乳猪,9窝小猪和4窝中猪及31头母猪产仔成绩等统计分析,大白猪具有增重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断奶乳猪平均日增重为253g;小猪42天平均日增重为513g,料重比2.2:1;中猪23天为756g,料重比2.8:1。胴体瘦肉率高达60%。窝产活仔数平均10.03头,初生个体重平均1.24kg,断奶个体重平均8.97kg,母猪泌乳性能好等优点。在内蒙古地区有较好的适应性,在杂交生产中既可用作父本,也可用作母本。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2个不同基因型猪胴体糖酵解潜能(GP)、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和肉质的差异,分析胴体GP与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及肉质性状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将7头汉普夏纯种阉公猪(体质量为(19.48±1.136)kg)和6头长撒公猪(体质量为(20.5±1.500)kg)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单圈饲养,待体质量达100 kg左右时屠宰,测定胴体GP、胴体品质和肉质性状。【结果】长撒猪的背膘厚、熟肉率和b值极显著高于汉普夏猪(P<0.01),pH2和剪切力显著高于汉普夏猪(P<0.05);长撒猪的眼肌面积和瘦肉率极显著低于汉普夏猪(P<0.01),胴体GP、屠宰率、滴水损失和失水率显著低于汉普夏猪(P<0.0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考虑2个猪品种的综合效应,胴体GP与瘦肉率呈显著正相关,与背膘厚、pH2和b值呈显著负相关;与眼肌面积、屠宰率、平均日增质量和失水率呈正相关,与pH1、剪切力、L值和a值呈负相关,但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而与其他指标相关性不大。【结论】猪胴体糖酵解潜能是影响猪胴体品质和肉质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引进美系大白猪的适应性研究与生产性能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充分了解新美系大白猪的生产性能,自主培育能满足不同市场需求、生产性能好、适应性强的大白猪父本新品系,我们对引进的美系大白猪进行了适应性研究与生产性能测定.结果表明,新美系大白猪在主要经济性状上与国内原有大白猪相比具有一定优势,是一个良好的育种素材.但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缺点,在使用过程中应引起用户注意,不要盲目跟从.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湖北白猪及其杂交后代H-FABP基因多态性以及与生产性状的相关进行分析,为在湖北白猪优质系培育过程中进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PCR-RFLP(HinfⅠ、HaeⅢ、MspⅠ)方法分析湖北白猪及其杂交后代共计282头猪的H-FABP基因5′-上游区域和第二内含子遗传多态性,利用最小二乘模型分析杂交后代H-FABP基因型对相关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湖北白猪在HinfⅠ-RFLP位点表现为单态,在HaeⅢ- RFLP和MspⅠ-RFLP位点上呈现多态,杂交一代、杂交二代在三个酶切位点均呈现出多态;湖北白猪在HinfⅠ-RFLP、HaeⅢ-RFLP位点均表现为低度多态,在MspⅠ-RFLP位点表现为中度多态,其杂交一代、杂交二代均表现为中度多态;不同基因型对IMF(Intramuscular fat,肌内脂肪)含量的影响,HH>Hh>hh,dd>Dd>DD,aa>Aa>AA,dd 基因型IMF含量显著高于DD、Dd基因型(P<0.05),aa、Aa基因型IMF含量极显著高于AA型(P<0.01)。HH基因型20日龄重显著高于hh基因型(P<0.05)。其它生产性能在不同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选育群体中可以通过选择H-FABP的优势基因型(aa- dd- HH)提高IMF含量而不影响其它生产性状。  相似文献   

13.
采用PCR-RFLP(MspⅠ)方法分析了湖北白猪杂交后代共计228头猪的MyoG基因外显子2、3及内含子2和5′-端调控区域遗传多态性,利用最小二乘模型分析了杂交后代MyoG基因型对相关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CR1MspⅠ-RFLP位点上,杂交后代的优势基因型为AA型,没有发现纯合BB型;在PCR2MspⅠ-RFLP位点上,杂交后代表现为单态,没有发现梅山猪特异性MspⅠ多态性酶切位点;不同基因型间个体初生重、20日龄重、日增重、瘦肉率、肌内脂肪含量等生产性能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试验以民猪和大白猪仔猪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品种采食行为差异,分析哺乳仔猪采食行为与其生产性能关系及母猪泌乳量对仔猪采食行为的影响,以期为改进哺乳仔猪饲喂方案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大白猪仔猪相比,民猪仔猪平均每次摄食和探索时间更长,每日饮水和探索次数较低;民猪仔猪哺乳期日增重、相对生长速率与饮水和探索次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断奶重与摄食时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大白猪仔猪哺乳期日增重、相对生长速率与摄食时间、饮水次数和时间呈显著正相关,初生重与摄食次数和时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民猪仔猪保育期末重与哺乳前期摄食时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保育期末重、日增重及相对生长速率与哺乳后期摄食次数和时间、探索时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大白猪仔猪保育期日增重、相对生长速率与哺乳后期摄食次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保育期末重与探索时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低泌乳量组哺乳仔猪摄食次数和时间极显著高于高泌乳量组(P<0.01).由此可见,民猪与大白猪哺乳仔猪在摄食、饮水、探索行为发生频次和时长上存在较大差异,且仔猪采食行为对其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但影响方式不同;母猪泌乳量对哺乳仔猪摄食行为表现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东乡花猪×东乡花猪、长×杜东、长大×杜东3个组合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繁殖与生长性能、胴体品质、肉质特性,结果表明:四元杂交组合的繁殖性能良好,日增重766.34 g,料重比2.78∶1,胴体瘦肉率60.70%,杂交效果优于三元杂交,各组猪的肌肉都具有鲜红的肉色、良好的持水性能。  相似文献   

16.
研究测定了鲁烟白猪与鲁育杜洛克杂交商品猪的生长肥育性能、胴体性能及肉品质。结果表明:鲁育杜洛克×鲁烟白猪组合生长性能较高,与鲁烟白猪×鲁烟白猪相比,平均日增重提高6.37%(P>0.05),料重比降低7.98%(P>0.05);鲁育杜洛克×鲁烟白猪组合胴体性能显著提高,眼肌面积和瘦肉率分别提高47.89%(P<0.01)和10.69%(P<0.05);平均背膘厚和脂肪率分别降低27.70%(P<0.01)和22.20%(P<0.05),肌肉干物质含量提高5.25%(P<0.05);背最长肌17种氨基酸含量无显著差异;背最长肌脂肪酸含量差异显著,棕榈酸和硬脂酸含量分别提高54.63%(P<0.01)和54.24%(P<0.05);油酸和亚油酸以鲁烟白猪×鲁烟白猪较高,分别比鲁育杜洛克×鲁烟白猪提高42.36%(P<0.01)和39.48%。  相似文献   

17.
通过杂交 ,可以改进定远猪的生产性能 ,缩短商品猪的饲养周期 ,减少饲养成本 ,明显增进饲养者的养殖效益。研究结果表明 ,二元杂交组合 :杜定和大定较好 ,从初生达 90kg的日龄分别为 176d和 175d ,生长早期到后期的平均日增重为 5 78.2 3g和5 6 9.42g ,料肉比 3 .0 2和 3.2 1;三元杂交组合 :杜长定和大长定最好 ,从初生达 90kg的日龄分别为 15 1和 15 7d ,生长肥育期的平均日增重为 80 2 .39± 80 .31g和 773 .17± 80 .2 4g ,料肉比 3 .2 1和 3.2 8;成功地完成了攻关任务的生产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8.
以金华两头乌为父本,杜洛克猪为母本,杂交产生F1代金杜猪,进行了生长性能及屠宰、肉质性状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6月龄公猪、阉公猪、母猪平均体重分别为(7523±528)、(8629±913)和(7929±788)kg,平均体长分别为(10928±496)、(11019±587)和(11015±595)cm,平均体高分别为(6200±258)、(6414±270)和(6133±378)cm,平均活体背膘厚分别为(1468±228)、(2282±427)和(2498±391)mm,平均眼肌深度分别为(4398±602)、(3931±374)和(425±602)mm。育肥结束后,屠宰78头阉公猪,屠宰时平均日龄2293 d,平均体重(10911±832)kg,屠宰率(7224±159)%,胴体斜长(10298±721)cm,平均背膘厚(371±052)cm,瘦肉率(5172±299)%,眼肌面积(2632±528)cm2。随机抽取其中9头,测定其眼肌肉质,结果表明,系水力为(7768±1006)%,肉色为(305±018)分,大理石纹(346±059)分,宰后1 h和24 h的pH值分别为(630±022)和(627±019),肌内脂肪含量(403±119)%。通过本项试验为金华猪作为父本的优质猪生产和新品种选育工作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9.
旨在对国外引进猪种杂交后生产及肉质性状进行评估,以筛选优秀的杂交组合模式。选取长白(Landrace)、大白(Yorkshire)、杜洛克(Duroc)和巴克夏(Berkshire)为研究对象,对其纯繁及不同杂交组合的繁殖性能及肉质性状指标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杜巴二元猪的产活仔数、仔猪初生重及初生窝重均高于亲本(P<0.05)。杜巴二元猪的达100kg校正日龄、校正日增重及背膘厚均显著优于亲本巴克夏,达30kg校正日龄显著低于亲本杜洛克(P <0.05)。杜巴长大的屠宰性能及胴体品质均优于亲本及杜长大(P <0.05)。结果提示杜巴二元猪遗传了杜洛克生长速度快、屠宰率及瘦肉率高等特点,同时遗传了巴克夏的繁殖性能。其杂交后代杜巴长大在生长、繁殖和屠宰性能等方面均优于杜长大三元杂交猪。  相似文献   

20.
晋汾白猪的原始杂交亲本为太湖猪、马身猪、长白猪和大白猪.晋汾白猪是从1993年开始,历经20年、两个阶段,于2012年培育成的瘦肉型猪新品种.该品种6世代个体167.42日龄体重达100 kg,20~100 kg阶段日增重837.00 g,每千克增重耗料2.86 kg;平均体重100 kg时屠宰,屠宰率72.84%,胴体瘦肉率59.82%,眼肌面积为39.60cm2.晋汾白猪生长发育快,胴体品质好,是一个优良的瘦肉型猪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