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滇池流域典型城郊氮磷污染负荷定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野外实地监测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系统分析了滇池流域典型城郊排放污水氮磷营养盐排放通量和污染负荷,并采用城市降雨径流污染负荷的计算方法,估算了降雨径流氮磷营养盐污染负荷.结果表明:滇池流域城郊排放污水人均通量总氮为1.33~1.39 kg/a.氮态氮为0.69~0.91 kg/a,硝态氮为0.04 kg/a,总磷为0.11kg/a;年均负荷总氮为987.83~1 400.35 kg/hm~2·a,氨态氮为649.43~731.00 kg/hm~2·a,硝态氮为29.50~41.23 kg/hm~2·a,总磷为80.17~112.96 kg/hm~2·a;滇池流域城郊降雨径流污染负荷总氮为59.85~101.03kg/hm~2·a,总磷为6.45~9.55 kg/hm~2·a.全年由降雨地表径流引起的总氮、氨态氮、硝态氮、总磷污染负荷分别占全年集水区总排放污染负荷的6.05%~6.40%,3.54%~6.93%,7.68%~10.03%,7.17%~7.98%.在当前的滇池流域城郊结合部,生活、生产排污引起的污染更严重.  相似文献   

2.
山地农业小流域非点源氮磷输出特征及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非点源污染物输出特征及来源,为相似农业小流域水质研究以及非点源污染控制提供参照基础。[方法]通过ArcGIS软件对集水流域划分,监测2014年断面及降雨水质,结合平均浓度法及输出系数法,建立考虑降雨携带输出的流域非点源负荷输出系数法计算模型,并进一步采用最优化数学方法对流域内污染物的来源进行分析。[结果]核算得到耕地、林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农村生活和畜禽养殖的总氮输出系数分别为15.87,6.33,6.27kg/(hm~2·a),0.20kg/(人·a),0.83kg/(头·a),总磷输出系数分别为0.46,0.39,0.67kg/(hm~2·a),0.10kg/(人·a),0.16kg/(头·a)。该研究区域径流中NO_3~--N是氮流失的主要形式,降雨高峰期径流中颗粒态磷流失严重,NH_4~+-N及溶解态磷是该流域雨水中氮磷的主要存在形态。[结论]该流域非点源污染输出以降雨、林地、农村生活输出为主。  相似文献   

3.
崇明东滩地区砂质旱田氮磷径流流失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通过对崇明东滩地区砂质旱田果园和菜地的全年降雨径流监测,研究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自然降雨所产生的地表径流及其氮磷径流流失负荷,并重点分析了典型雨量条件下的氮磷径流流失浓度及其形态。结果表明,崇明东滩地区降雨主要集中在5-9月,占总降雨量的53.64%,果园径流量与降雨量的相关系数达到0.911(P0.01),菜地由于受到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径流量与降雨量相关系数仅为0.673(P0.05);典型降雨条件下氮磷径流流失的主要形态均为径流泥沙所携带的颗粒态氮磷,分别占TN和TP径流流失浓度的29.51%~64.36%和84.61%~99.77%;果园和菜地TN径流流失负荷分别达到4.33,4.28kg/(hm2.a),TP径流流失负荷分别达到8.53,5.24kg/(hm2.a),氮磷径流流失主要集中在降雨量较多的第三季度。  相似文献   

4.
选择滇池流域典型城郊代表性的两个功能区——居民生活区和居民生活-集市混合区进行降雨径流监测,分析降雨径流污染特征及排放过程。结果表明,降雨地表径流中总氮浓度在2.18~29.40 mg·L-1,总磷浓度在0.18~3.90 mg·L-1,氨态氮浓度在0.87~18.48 mg·L-1,硝态氮浓度在0.02~3.64 mg·L-1, CODCr浓度在22.51~362.92 mg·L-1, TSS浓度在7.00~882.00 mg·L-1之间。降雨地表径流污染物浓度高于地表水Ⅴ类水环境质量标准。降雨径流中氮的主要污染物是氨态氮、颗粒态氮和溶解有机态氮,磷的主要污染物以颗粒态磷和PO3-4-P为主。降雨径流污染物浓度随降雨时间发生变化,开始产生径流时污染物浓度较高,之后随着雨强的平衡而趋于下降。降雨径流各污染物浓度是居民生活-集市混合区大于居民生活区,居民生活区径流大于屋面径流;次降雨径流污染物平均浓度(EMC)为居民生活-集市混合区普遍高于居民生活区。居民生活-集市混合区降雨径流EMC变化表现出更大的随机性。  相似文献   

5.
崂山水库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地表径流的氮磷流失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崂山水库流域非点源污染发生区.于2009年7-8月5次天然降水条件下,选择林地、果园、耕地、村庄4种典型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降雨、径流水质同步监测,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地衰径流中氮磷的流失情况.结果表明,村庄径流中铵态氮、溶解总磷的质量浓度高于其他地块的,最高值分别达4.51,1.337mg/L,耕地径流中硝态氦浓度最高,可达15.52 mg/L.基于SCS模型估算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氮磷年径流负荷和年径流流失量,总体来看,硝态氮的输出负荷明显高于铵态氮和溶解总磷的,耕地中硝态氮径流负荷最大,可达40.61 kg/(hm2·a),耕地中化肥的大量施用是硝态氮流失负荷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汉江中下游土壤侵蚀及颗粒态非点源磷负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汉江中下游为研究区,考虑流域内部地理要素和时空过程的异质性,划分子流域作为基本的响应单元,利用2007年Landsat TM影像、DEM、土壤、气象和社会经济数据等,建立了流域基础数据库.在此基础上运用ArcGIS 9.2和Erdas 9.2计算得到流域降雨侵蚀力因子R,土壤可蚀性因子K,坡度坡长因子LS,经营管理因子C,水土保持因子P等.采用USLE和颗粒态非点源负荷经验方程,分别探讨了汉江中下游土壤侵蚀及非点源磷负荷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汉江中下游土壤的侵蚀模数为867.55 t/(km2·a),属于轻度侵蚀,但依然有5.69%的区域侵蚀模数大于2 500 t/(km2·a).流域内由于土壤侵蚀导致的颗粒态非点源磷负荷流失量达8 496.79 t/a,其中南河、唐白河、蛮河等支流的非点源流失状况最为严重,最高单位负荷量可达8.42 kg/(hm2·a).非点源负荷产生的关键源区主要分布在神农架林区、房县、保康等山地丘陵以及南阳盆地等农业生产区,因此增加植被郁闭度,控制坡地耕作,科学施肥,防止水土流失对于控制非点源污染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神木六道沟小流域为例,分析10座小型淤地坝年淤积沙量、产沙地层出露分布及其土壤粒径,基于“侵蚀—沉积”相关原理和粒径对比分析,探讨了近20年来该流域坡—沟侵蚀关系的演变方向及程度.结果表明:1992到2010年,该流域侵蚀模数由150 t/(hm2·a)减少到31.01 t/(hm2·a),减少幅度达80%.马兰黄土、离石黄土等各侵蚀产沙地层的侵蚀模数均大幅下降约80%.近20年前后,流域坡面和沟道侵蚀量分别由78.70,298.25 t/(hm2·a)减至21.23,50.74 t/(hm2·a).坡—沟侵蚀量相对比例由3.5∶6.5改变为4.6∶5.4.植被改善显著削弱了流域坡面的土壤侵蚀以及径流下沟对沟道侵蚀的增沙效应.  相似文献   

8.
选取亚热带花岗岩区不同利用方式下的3个相邻小流域(F:100%森林;FA1:82%森林+18%农田;FA2:76%森林+24%农田),通过定期监测与分析雨水和径流水的元素组成,获得了流域尺度元素的降水输入与径流输出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元素收支平衡及其对土壤酸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雨水中离子输入总量为181.74 kg/(hm~2·a),夏季输入量约占全年输入量的45%,Ca~(2+)、Na~+和NH_4~+约占阳离子输入总量的80%,SO_4~(2–)和NO_3~–约占阴离子输入总量的74%。F、FA1和FA2流域径流水中离子输出总量分别为236.81,153.17和243.36 kg/(hm~2·a),夏季输出量约占全年输出量的39%~47%,Ca~(2+)和Na~+约占阳离子输出总量的81%~86%,SO_4~(2–)和NO_3~–约占阴离子输出总量的65%~70%。降水和径流水的元素收支平衡表明,F、FA1和FA2流域中SO_4~(2–)、NO_3~–、Cl~–、NH_4~+和H~+均表现为净输入,其中SO_4~(2–)的净滞留量最高,分别为13.7、30.43和20.49 kg/(hm~2·a);而Ca~(2+)、Mg~(2+)和Na~+均表现为净输出,其中Na~+的净输出量最高,分别为28.99、14.96和31.76 kg/(hm~2·a)。F、FA1和FA2流域内酸雨直接输入的H~+为818 mol/(hm~2·a),而流域内氮素转化产生的H~+分别为396、389和401 mol/(hm~2·a),占H~+输入总量的32%~33%。F、FA1和FA2流域的土壤酸化速率分别为996、1 069和1 035 mol/(hm~2·a),表明即使不考虑农业施肥的情况下农林复合流域(FA1和FA2)的土壤酸化速率仍高于森林流域(F)。  相似文献   

9.
天然降雨条件下水稻田氮磷径流流失特征研究   总被引:44,自引:15,他引:44  
采用具有单排单灌的试验小区,对水稻田在多次天然降雨条件下形成的径流中氮磷的流失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几次降雨径流的累积量中总氮的最高浓度达到22.15mg/L,总磷的浓度达4.84mg/L,可溶态氮是天然降雨径流流失氮素的主要形态,约占总氮的70%~92%,尤其是硝态氮,约占总氮的40%~80%,而径流流失中氨态氮的浓度较小,仅占总氮浓度的3.4%~27%,颗粒态磷在径流流失磷素中占到较大的比重,可达76%~79%;几次降雨事件中总氮的累积流失负荷约在0.23~0.80kg/hm2,总磷的累积流失负荷约在0.07~0.15kg/hm2,两者都小于当季施肥量的1%;降雨和施肥是影响氮磷素径流输出的主要因子,对降雨、施肥量、氮磷素输出负荷运用二元一次方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相关性达到了显著性水平。  相似文献   

10.
云蒙湖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侵蚀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RS与GIS支持下,获取云蒙湖流域土地利用空间数据,选用RUSLE模型估算土壤侵蚀量,对云蒙湖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侵蚀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6—2010年间,土壤年总侵蚀量由647万t降至630万t,水土保持生态恢复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云蒙湖流域耕地土壤侵蚀最为严重,1986年和2010年土壤侵蚀模数高达5 325t/(km2·a)和5 504t/(km2·a),分别占土壤侵蚀总量的85.8%和84.7%;草地是重点治理的另一对象,强度以上等级侵蚀都分别占总侵蚀面积的40%和44%;随着耕地和草地类型的转入,居民用地侵蚀面积由1986年的1 010hm2增至2010年的2 608hm2,土壤侵蚀总量由5.4万t增至14.2万t,是变化较为明显的土地利用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