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江苏省玉米粗缩病病原病毒的RT-PCR检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玉米粗缩病毒和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均可由灰飞虱传播并侵染玉米使其发生粗缩病.两种病毒相似之处较多,常规方法很难区分.本研究根据以往已发表的这两种病毒的核酸序列,分别合成了两病毒的特异引物,利用一步法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建立了玉米粗缩病病原病毒的快速检测和诊断的方法.对江苏省盐城地区田间自然感病玉米的RT-PCR检测结果和扩增片段序列分析表明:在该地区玉米粗缩病病样中只检测到水稻黑条矮缩病毒一种病原,所测核酸序列与日本所报道的水稻黑条矮缩病毒有92.4 %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2.
江苏玉米粗缩病病原病毒的RT—PCR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粗缩病毒和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均可由灰飞虱传播并侵染玉米使其发生粗缩病。两种病毒相似之处较多,常规方法很难区分。本研究根据以往已发表的这两种病毒的核酸序列,分别合成了两病毒的特异引物,利用一步法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TR-PCR)建立了玉米粗缩病病原病毒的快速检测和诊断的方法。对江苏省盐城地区田间自然感病玉米的RT-PCR检测结果和扩增片段序列分析表明:在该地区玉米粗缩病病样中只检测到水稻黑条矮  相似文献   

3.
通过RT-PCR获得了玉米粗缩病病毒湖北分离物(Hbm)基因片段S8和S9的全长cDNA克隆,并测定了它们的全序列。S8全长1936bp,其编码链只含1个ORF,编码1个由591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约为68kD蛋白;S9全长l900bp,含有两个非重叠的ORF,分别编码由347个和209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分别约为40kD和24kD蛋白。序列分析表明,Hbm-S8和S9与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中国不同分离物之间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4.4%~98.9%和96.0%~99.0%,且与日本RBSDV的序列同源性高于与玉米粗缩病毒相应片段的序列同源性,进一步证明了引起我国玉米粗缩病的病原为RBSDV。SDS-PAGE分析表明,经IPTG诱导,RBSDV8和9编码的蛋白可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il)中高效表达。以这些蛋白为抗原,制备了抗血清。用Western blot方法在感病的玉米(Zea mays)植株中可检测到RBSDV-Hbm S8和S9 ORF1编码的蛋白。  相似文献   

4.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引起的新水稻矮缩病近年在越南北部和我国南方各省爆发,准确快速地检测病毒是病害预测的关键。本文针对该病毒的S10序列设计了一对新的引物S10F/S10R,利用一步法RT-PCR,对2010年5~8月间湖南省下属各县送来的疑似感染该病毒引起的水稻矮缩病样本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新引物能有效地区分阳性样品和非阳性样品。同时对PCR产物进行了序列测定,结果表明序列均与已发表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序列(登录号:EU523360和EU784840)达约99%的同源性。还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系统发育树,发现SRBSDV湖南、广东和海南分离物病毒位于一个相对独立的分支。研究发现相对以往的巢式RT-PCR,本文采用的新引物及一步法RT-PCR能快速检测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简化了操作步骤,缩短了检测时间,适合在SRBSDV检测和病害预测中应用。  相似文献   

5.
为有效防治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大面积发生,本研究通过室内大量饲养无毒灰飞虱,饲毒后对浙江省20个主栽水稻品种进行传毒,人工接种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RBSDV) 后移栽田间,观察病苗症状,测量株高,统计发病率并分析病毒含量。结果表明,籼稻品种深两优5814和Y两优302的抗性较强,粳稻品种淮5和秀水14的抗性较弱。此外,病毒侵染后,籼稻品种深两优5814和Y两优302的OsMYC2和OsNPR1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粳稻品种淮5和秀水14。上述结果表明,籼稻品种深两优5814和Y两优302抗病毒能力与其体内茉莉酸(JA)和水杨酸(SA)激素水平相关,这为今后筛选抗RBSDV材料提供了新的策略和思路。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streaked dwarfvirus,RBSDV)基因组片段3(S3)的全序列。该基因组片段由3572个碱基对组成,其正链RNA的两末端具有与已报道的RBSCV S7-S10基因组片相同的保守序列5′-AAGUUUUU--AGCNNNNGUC-3′,并在紧邻保守序列处有一片段特异性的8个碱基的反间重复序列。正链RNA只含一个长的开放阅读框,编码一个由1146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推测其分子量为131.8kD。  相似文献   

7.
南方水稻是我国农业种植的主要农作物之一,病虫害的传播直接影响水稻种植的质量。水稻黑条矮缩病作为一种新型病害,不仅会给水稻的健康生长带来不利影响,还会使水稻的产量显著降低。因此,分析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规律,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其能减少黑条矮缩病导致水稻生产量降低的问题发生,为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们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编码的外壳蛋白P10在该病毒侵染过程中的作用了解甚少。本研究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以P10为诱饵钓取拟南芥cDNA文库,得到与P10互作的真核翻译起始因子eIF5A-2。通过分别构建猎物和诱饵载体共转化酵母,结果表明P10与AteIF5A-2在酵母中互作。利用农杆菌转染烟草表皮细胞瞬时表达体系发现,P10和AteIF5A-2形成融合荧光蛋白后,荧光主要形成囊泡状的结构。通过荧光共定位实验分析发现,P10与AteIF5A-2能够共定位。本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了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致病机制。  相似文献   

9.
水稻黑条矮缩病是一种常见的水稻病害,具有扩散速度快、范围广、突发性强等特点,很容易造成水稻产量下降,给农民群众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基于此,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病原因进行剖析,总结当前水稻矮缩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以保证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控更加科学、高效。  相似文献   

10.
病虫害的传播对农业种植有很大影响。就水稻种植而言,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不仅会影响作物生长,还会对粮食产量造成很大影响。因此,相关种植人员要积极寻找预防措施,做好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综合防治工作,以便减少黑条矮缩病害对水稻种植的影响。基于此,分析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规律,探讨相关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甘蓝型油菜(BrassicanapusL.)矮秆突变体DS-1与中双四号配制正反交组合F1、F2、BC1和BC2,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体的矮秆性状受一对部分显性主效基因和微效基因控制,将这对显性主效基因命名为Ds1。同时随机选取147株F2植株作为Ds1的RAPD标记的筛选群体,最终从1041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到1条引物S470,其扩增的多态性片段S470.416与Ds1连锁,遗传距离为8.9cM。  相似文献   

12.
与南瓜矮生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中国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Duch)矮生突变体(矮10)为供体亲本,以印度蔓生南瓜(C.maxima Duch)(蒙日南瓜)为轮回亲本,经6代回交和2代自交选育出S1~S9共9个南瓜矮生近等基因纯合株系,其中S2株系再与蒙日南瓜杂交获得F2分离群体共306株。利用RAPD技术,采用近等基因系(near isogenic lines,NILs)分析法,结果表明,在640条随机引物中,发现RAPD标记S1225-548与矮生单基因D呈现连锁关系,遗传距离为2.29cM。RAPD标记成功转化成更为稳定的SCAR标记SCAR3-398。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成功地将来源于进口肉鸡品系的dw基因导入到高产褐壳蛋鸡,选育出矮小型褐壳蛋鸡纯系:在此基础上,在国际上首先推出节粮小型褐壳蛋鸡配套系,即用矮小型褐壳蛋鸡公鸡(快羽)和农大褐DC母鸡(慢羽)杂交,形成三系配套的矮小型褐壳蛋鸡商品代——农大褐3号。同时,还对小型褐壳蛋鸡的营养需要、饲料配方、饲养条件等配套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小麦矮杆突变体DC20致矮的分子调控机制,以小麦D6-3(WT)及其经高能混合粒子场诱变处理得到的矮秆突变体DC20为试验材料,通过对突变体DC20和WT的转录组分析,挖掘与DC20致矮相关差异表达基因。结果表明,在株高差异起始的孕穗期茎秆中,DC20与WT之间存在2 153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除参与糖代谢、能量代谢、转录调控、转录后修饰和翻译及翻译后修饰途径外,其中有47个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在植物激素GAs的生物合成和IAA的动态平衡调节及信号转导、细胞周期调控以及细胞伸长等相关途径。大部分差异表达基因表现为表达下调,少量抑制因子的表达量上调。内源植物激素检测结果显示,DC20孕穗期茎秆中的IAA、GA1和GA3含量均显著低于WT。表明辐射诱变处理产生的变异是通过植物激素GAs与IAA的协同作用,调控细胞周期以及细胞伸长等途径相关基因的下调表达,从而对DC20的株高产生影响,形成矮化表型。本研究结果为更好地运用辐射诱变育种手段进行作物育种以及阐明矮秆突变体形成的分子调控机理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玉米矮花叶病(maize dwarf mosaic virus,MDMV)是世界上玉米产区普遍发生的病毒病害之一。白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玉米矮花叶病发生严重,山西、甘肃、山东、河北以及北京等省市先后大流行,造成了巨大的农业经济损失。在我国玉米产区造成危害的主要是该病毒的B株系,主要借蚜虫传播和种子传播;在玉米矮花叶病的防治中,种植抗病品种,并辅以合理的栽培管理,可有效防止MDMV。本文主要综述玉米矮花叶病病毒的理化特性、玉米矮花叶病的发生危害、病原及其传播方式、发病条件、流行与防治、品种(自交系)抗性、抗性鉴定、抗性遗传及其抗病基因工程研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以后玉米矮花叶病的有效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世界上首次发现的中国南瓜矮生突变体(矮10)为供体亲本,以印度蔓生南瓜(蒙日南瓜)为轮回亲本,经6代回交2代自交选育出S1—S9共9个南瓜矮生近等基因纯合株系,其中S2株系再与蒙日南瓜杂交获得F2代分离群体共306株。利用RAPD技术, 采用近等基因系(Near isogenic lines, NILs)分析法,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在640条随机引物中,发现RAPD标记S1225-548与矮生单基因D呈现连锁关系,遗传距离为2.29cM。并且本研究进一步将此RAPD标记成功转化成更为稳定的SCAR标记SCAR3-398。  相似文献   

17.
为丰富谷子遗传多样性和突变体库材料,本研究采用1%浓度的甲基硫磺乙酯(EMS)诱变晋谷40号 10 h, 在谷子生育期间对突变体M1和M2代材料进行表型性状调查。结果表明,共获得332株表型差异突变型单株,这些突变体类型主要包括株高、穗型、茎粗、育性、刚毛、抗拿扑净、颖壳色、抽穗期、穗轴、粒色、穗紧实度、抗逆性、穗重等;对数量性状的表型指标进行变异分析,其中株高的变异系数最大,为41.25%,抽穗期的变异系数最小,为11.03%;对20份矮秆突变体材料进行产量性状分析,发现E-13、E-58和E-98可作为矮秆、早熟、高产的材料;突变体中发现褐米色、抗拿扑净等优质、适宜产业化的材料。本研究构建的谷子突变体库具有丰富的突变类型,为谷子分子遗传学和育种提供了优异的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8.
19.
在烟草中表达拟南芥GAI基因获得矮化的烟草植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赤霉素(GA)能控制植物茎的伸长,从而决定植物的高度(Schomburg et al.,2003)。一些植物的矮化突变体是由于体内GA缺陷、GA不敏感引起的(Ross et al.,1997)。因此,改变植物体内GA的浓度和对GA的敏感性都可能改变植物的高度,获得矮化植株。GAI是一个在拟南芥中发现的GA应答的负调控因子,过量表达引起植株矮化(Peng et al.,1997.Fu et al.,2001)。本研究克隆了拟南芥GAI基因,在烟草中表达获得了矮化的烟草植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