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河岸带作为水陆生态系统之间的生态过渡区,具有独特的生态作用与服务功能;其生态系统内部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及植物多样性的变化会对河岸带空间结构的维持与生态功能的发挥造成影响,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流域生态环境的质量。文中从物种组成和植物多样性2个方面综述近年来河岸带植被群落的相关研究,并分析两者的生态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在当前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深入开展河岸带群落结构与植物多样性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并为河岸带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随着城市滨水景观的日益繁荣,河流区域受到过度开发,河流流域被破坏,河岸带空间被占用,生物多样性缺失等问题日益严重,植物群落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载体.近几年来,近自然草本植物群落景观以低成本、低维护、生态稳定可持续等优势在城市建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是城市滨水建设的重要措施.从自然植物...  相似文献   

3.
北方农牧交错带界定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农牧区的交汇地带,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环境十分敏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综述了农牧交错带的概念、形成、北方农牧交错带空间界定研究进展和气候变化对北方农牧交错带空间位置变化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前人对北方农牧交错带界定的研究多是定性化的,界定的范围只是大致的地理位置。气候因素是北方农牧交错带界定研究中的重要指标因素。建议:在定性化的基础上运用GIS等现代技术手段对北方农牧交错带进行更加深入的定量研究,从而更加准确地确定其地理位置和面积。并且考虑经济发展、政策制度、人类活动等人文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回归自然、亲水、景观与文化等新理念不断涌现,以生态学为基础,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河岸带景观研究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笔者从河岸带景观的重要性入手,研究了河岸带的概念和内涵,分析了其结构特征和功能,综述了当前生态河岸带在缓冲区宽度、植被变化、生态重建和生态护岸及其景观效果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优化河岸带植被结构,改良配置模式和强化生态重建效能等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5.
我国河岸带生态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河岸带植被生态学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河岸带植物的群落格局、生物多样性、珍稀濒危分布以及荒漠河岸带植被与环境关系等方面,河岸带土壤和污染生态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壤反硝化过程、污染物的分布格局和苯胺降解机理等方面。针对国内河岸带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建议未来我国河岸带的研究从6个方面进行:1)河岸带及其背景区植被景观空间镶嵌格局分析。2)河岸带边界的判定方法及河岸带植被特征沿横向空间梯度的变化格局。3)对河岸带生境类型的划分,在斑块、河段和支流3个尺度上对河岸带物种多样性格局进行分析,并阐明其控制因素和机制。4)河岸带对高地面源营养物、沉淀物和污染物的拦截过滤过程研究,建立量化传输模型。5)对典型流域河岸带向溪流输入有机质输入过程及数量进行研究,并建立周转过程模型。6)对河岸带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整合,建立能够揭示河岸带空间格局、组成结构与功能过程概念模型和数量模型。  相似文献   

6.
不同河岸带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比较了不同类型(森林、灌丛和草地)河岸带土壤水分物理性质,为河岸带对养分截留转化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河岸带植物群落是河岸带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具有多种美学价值、生态和经济效益。近年来,全球变化、极端天气事件频发以及人类活动等外界干扰威胁着河岸带植物群落的稳定,而韧性是有助于植物群落适应干扰的一个重要特性。因此,国际上已有众多的学者开展河岸带韧性植物群落的研究。文中在梳理国际上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明相关的重要概念,从适应能力、动态转变比对和阈值界定层面归纳河岸带植物群落韧性的评估测量指标与方法,从外来入侵植物、极端天气事件以及河流流态3个方面探讨外界干扰因素对植物群落韧性的影响,并针对韧性的内涵延伸、完善测量指标和方法以及外界干扰因素方面提出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8.
雅砻江上游地区河岸带类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在宏观上初步划分了雅砻江上游地区河岸带的结构,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依据河岸带自然结构的质地和坡度,把雅砻江上游地区河岸带划分为30种类型.江心洲有无作为1级分类依据,河岸质地作为2级划分标准,缓冲坡坡度作为3级划分标准,缓冲区坡度和类型作为4级划分标准.本文还分析了地形地貌、人为干扰和植被特征等因素在河岸带类型形成中的塑造作用.  相似文献   

9.
河岸带植被结构功能及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河岸带狭义上是指河水陆地交界处的区域,是处于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一种过渡状态,河岸带可以说是功能最完备但同时也是极脆弱的生态系统,因此具有重要的作用和研究价值。本文介绍了河岸带定义的发展、河岸带植被的结构、生态功能及河岸带修复技术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河岸带自然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我国北方河岸带的特点,提出了从地貌结构、植被群落、景观三个方面的13个因子组成的河岸带自然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河岸弯曲度、河岸断面几何形态、河岸带宽度、河岸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均匀度、郁闭度、顶级适应值、乡土树种比例、建群种胸径级、实生幼株丰富度、群落形态指标、群落色彩指标、动物指标;并根据近自然程度,将河岸带划分为自然、较自然、半自然、人工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11.
河滨带是重要的水陆交错区,具有一系列独特的性质和生态服务功能。由于自然环境变化以及人类的过度开发,全球范围内河滨带受到严重破坏。鉴于其在河流保护与生态服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近几十年来得到广泛关注,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文中介绍了河岸湿地的定义及其退化状况,并从恢复物种多样性、改善土壤状况、水文恢复3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河滨带生态恢复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分析现今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选择苏州渔阳山保存较为良好典型的太湖湖滨带作为试验地,并根据距离水体的远近,将湖滨带从近水体到高岗地分别设置三个实验区,探讨了湖滨带土壤全氮、有效氮、微生物生物量氮的时间和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太湖湖滨带土壤有效氮含量近水区中水区远水区,土壤湿度和水淹作用对土壤氮素含量具有影响作用;土壤有效氮呈明显季节波动秋季春季夏季,在植物生长旺盛季节维持较低水平;土壤有效氮随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少;土壤有效氮与土壤全氮、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沿水分梯度土壤有效氮受土壤全氮、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土壤湿度、植被类型以及人类活动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适宜丹江口水库消落区环境生长的植物品种,分别在丹江口市凉水河镇白龙泉村和郧县杨树铺镇清凉寺村两个试验点进行植物种植试验,结果表明:竹柳、金丝垂柳等植物材料适宜库区消落区种植,能为当地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4.
下李林场河岸林林分过渡带宽度划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岸林过渡带是河岸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护河岸带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生物多样性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河岸林林分过渡带宽度的划分是研究和保护河岸林及其群落的基础,也是河岸带生态系统管理和保护的必要工作.为了探究河岸林林分过渡带宽度划分的方法,采用重要值法对吕梁山西部山区山西省临沧市隰县下李林场的河岸林宽度进行判定.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型的河岸林的过渡带宽度不同;河岸落叶松林过渡带宽度为40m,河岸油松林过渡带宽度为20m.  相似文献   

15.
城市河岸带是城市最具生态效能和活力的空间,创造近自然植物群落能够提高城市的生物多样性,形成万物共生的可持续生态景观。国内外相关研究学者在积极探寻城市河岸带植物群落构建的方法和标准,但这方面的综述文章寥寥无几。在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查新国内外相关文献50余篇,评述了国内外城市河岸带植物群落构建现状以及近自然植物群落构建途径两方面研究进展,以期梳理整合城市河岸带植物群落构建现状与趋势,拓宽城市河岸带植物群落新视野,为城市河岸带植物群落构建研究的体系框架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6.
消落带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结合国内外消落带研究成果,分别对消落带概念、分类、功能进行描述,以及对消落带动态研究进行综述,包括人为活动干扰下所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消落带土地开发利用模式和保护措施、植被恢复与重建等方面,指出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此基础上对消落带治理的研究前景进行展望,指出消落带研究应注意的方法和重点,对进一步研究水陆交错区域生态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