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北方农牧交错带界定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农牧区的交汇地带,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环境十分敏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综述了农牧交错带的概念、形成、北方农牧交错带空间界定研究进展和气候变化对北方农牧交错带空间位置变化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前人对北方农牧交错带界定的研究多是定性化的,界定的范围只是大致的地理位置。气候因素是北方农牧交错带界定研究中的重要指标因素。建议:在定性化的基础上运用GIS等现代技术手段对北方农牧交错带进行更加深入的定量研究,从而更加准确地确定其地理位置和面积。并且考虑经济发展、政策制度、人类活动等人文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5.
我国河岸带生态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河岸带植被生态学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河岸带植物的群落格局、生物多样性、珍稀濒危分布以及荒漠河岸带植被与环境关系等方面,河岸带土壤和污染生态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壤反硝化过程、污染物的分布格局和苯胺降解机理等方面。针对国内河岸带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建议未来我国河岸带的研究从6个方面进行:1)河岸带及其背景区植被景观空间镶嵌格局分析。2)河岸带边界的判定方法及河岸带植被特征沿横向空间梯度的变化格局。3)对河岸带生境类型的划分,在斑块、河段和支流3个尺度上对河岸带物种多样性格局进行分析,并阐明其控制因素和机制。4)河岸带对高地面源营养物、沉淀物和污染物的拦截过滤过程研究,建立量化传输模型。5)对典型流域河岸带向溪流输入有机质输入过程及数量进行研究,并建立周转过程模型。6)对河岸带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整合,建立能够揭示河岸带空间格局、组成结构与功能过程概念模型和数量模型。 相似文献
6.
7.
河岸带植物群落是河岸带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具有多种美学价值、生态和经济效益。近年来,全球变化、极端天气事件频发以及人类活动等外界干扰威胁着河岸带植物群落的稳定,而韧性是有助于植物群落适应干扰的一个重要特性。因此,国际上已有众多的学者开展河岸带韧性植物群落的研究。文中在梳理国际上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明相关的重要概念,从适应能力、动态转变比对和阈值界定层面归纳河岸带植物群落韧性的评估测量指标与方法,从外来入侵植物、极端天气事件以及河流流态3个方面探讨外界干扰因素对植物群落韧性的影响,并针对韧性的内涵延伸、完善测量指标和方法以及外界干扰因素方面提出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8.
9.
10.
河岸带自然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我国北方河岸带的特点,提出了从地貌结构、植被群落、景观三个方面的13个因子组成的河岸带自然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河岸弯曲度、河岸断面几何形态、河岸带宽度、河岸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均匀度、郁闭度、顶级适应值、乡土树种比例、建群种胸径级、实生幼株丰富度、群落形态指标、群落色彩指标、动物指标;并根据近自然程度,将河岸带划分为自然、较自然、半自然、人工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11.
12.
选择苏州渔阳山保存较为良好典型的太湖湖滨带作为试验地,并根据距离水体的远近,将湖滨带从近水体到高岗地分别设置三个实验区,探讨了湖滨带土壤全氮、有效氮、微生物生物量氮的时间和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太湖湖滨带土壤有效氮含量近水区中水区远水区,土壤湿度和水淹作用对土壤氮素含量具有影响作用;土壤有效氮呈明显季节波动秋季春季夏季,在植物生长旺盛季节维持较低水平;土壤有效氮随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少;土壤有效氮与土壤全氮、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沿水分梯度土壤有效氮受土壤全氮、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土壤湿度、植被类型以及人类活动影响。 相似文献
13.
14.
15.
城市河岸带是城市最具生态效能和活力的空间,创造近自然植物群落能够提高城市的生物多样性,形成万物共生的可持续生态景观。国内外相关研究学者在积极探寻城市河岸带植物群落构建的方法和标准,但这方面的综述文章寥寥无几。在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查新国内外相关文献50余篇,评述了国内外城市河岸带植物群落构建现状以及近自然植物群落构建途径两方面研究进展,以期梳理整合城市河岸带植物群落构建现状与趋势,拓宽城市河岸带植物群落新视野,为城市河岸带植物群落构建研究的体系框架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