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2001年中国食糖与糖料供求形势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雪 《广西蔗糖》2002,(1):34-37
2001年中国食糖和糖料生产、进口、消费及市场价格出现以下情况 :食糖产量大幅度下降 ,市场供给偏紧 ,导致价格高涨 ;高糖价驱使制糖企业抢购原料使糖料价格上升 ,从而刺激了农民种植糖料的积极性 ,导致2001年全国糖料种植面积大幅度增长 ;受国内生产增长和加入WTO后国际市场的双重影响 ,2002年食糖及糖料收购价格会有所下滑 ,农民种植糖料积极性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全国糖料种植面积将会稳中有降。12001年中国食糖市场供求缺口较大 ,主要原因是国内糖料主产区严重受灾糖料大幅度减产1 12001年国内食糖市场供给量…  相似文献   

2.
我国糖料作物种植与食糖产业发展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介绍了我国糖料作物种植、食糖生产和消费、食糖市场供需及价格变动、食糖产业政策及贸易政策等情况,对促进我国食糖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徐雪 《广西蔗糖》2014,(3):39-42
对2013/2014年国内外食糖市场运行的特点、生产情况、市场供求状况、价格运行走势、进出口贸易、国际食糖市场等方面进行了回顾和分析,并对2014年糖料生产形势进行了总结分析,对2014/2015制糖期的食糖市场供需形势和价格走势等进行了的分析预测。  相似文献   

4.
《中国糖料》2004,(1):52-52
2003~2004年制糖期全国预计产糖980万t,比上制糖期减产80万t,减幅8%。减产的主要原因是甜菜糖产区糖料播种面积减少和甘蔗糖主产区的持续干旱天气,影响甘蔗产量。由于进入生产期以后甘蔗长势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大,鉴于近期南方甘蔗糖产区旱情有所发展,预计新制糖期食糖产量约在940~980万t之间。受新制糖期全国食糖减产的预期和各种农产品全面涨价的影响,进入11月份以后,全国食糖市场价格有所回升,大部分销区食糖价格在2800元/t左右。2003~2004年食糖生产销售年度,全国食糖消费量预计接近1100万t,考虑到充足的国家储备和关税配额内的食糖进…  相似文献   

5.
1 加强宏观调控的重要性  自 1 991年国务院决定调整食糖产销体制、放开经营以来 ,改变了过去食糖由商业统购包销、计划调拨的方式 ,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在逐步发挥作用 ,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食糖产销体制正在形成。但同时 ,食糖市场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糖价波动幅度过大 ,1 991 /1 992年榨季出厂价由 2 40 0元 /吨跌至 1 6 0 0元 /吨 ,1 995 /1 996年榨季涨到480 0元 /吨 ,1 999/2 0 0 0年榨季初跌至 1 80 0元 /吨 ,后又涨到 40 0 0元 /吨 ,一波三折 ,价差多至一倍。二是由于价格引导 ,产地盲目扩大糖料种植面积 ,新建糖厂 ,糖产量大上…  相似文献   

6.
采用谱分析的H-P滤波和B-P滤波,对食糖的产量和价格进行定量化处理,分离出食糖产量和价格的周期项,来分析食糖产量和价格周期波动规律。  相似文献   

7.
《广西糖业》2021,(6):16-16
一、发展基础糖料生产能力提升;农民收入稳定;技术进步取得成效;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人均消费有所提升;食糖进口平稳有序;食糖市场稳步发展。二、存在问题糖料种植成本难以降低;食糖生产成本刚性增加;支持保护制度不健全;供给侧结构复杂;食糖消费受阻。三、“十四五”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面临的机遇。  相似文献   

8.
2014年我国糖料生产形势及后市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雪 《中国糖料》2014,(4):90-92
对入世以来我国食糖的生产、消费、贸易形势和主要特点做了简要回顾和归纳,针对2014年食糖价格走势对糖料生产的影响做出分析,对2014/2015榨季的食糖产需形势和价格走势做出预测,在分析我国食糖生产面临的主要困境和问题基础上,提出增强我国食糖产业竞争力、加强对食糖产业的保护和支持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将糖业生产推入市场.怎样保护糖农利益、制止食糖走私、合理调控市场、谋求全行业的共同发展.价格已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中国糖业协会指出.针对目前市场现状.制定合理的糖料与食糖指导价格,发挥其调节功能.是维护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辅助措施。  相似文献   

10.
1我国糖价走势及供求形势由于国内食糖需求稳步增长,国内糖价的波动主要由食糖供应量的大幅波动所导致。经过05/06榨季的因天气原因减产之后,06/07和07/08榨季国内食糖产量大幅增长,导致价格从高点回落(见图1)。  相似文献   

11.
对2011上半年国内外食糖生产、供求走势进行了回顾,对糖料生产成本和食糖价格走势的成因进行了剖析,并对下半年食糖供求和价格形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2.
《广西蔗糖》2006,(2):50-50
1991年国务院决定改革食糖流通体制,食糖市场开始放开,食糖行业得到快速发展。但市场运行很不平稳,生产大起大落,价格大幅波动,影响了食糖的正常市场供给。从总体看,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食糖市场经历了四次大幅度上涨和四次大幅度下跌。  相似文献   

13.
文章总结了我国食糖储备制度建立以来的发展历程,通过梳理历年来国储糖的放储和收储情况,重点阐述了国储糖与食糖供需、食糖价格和食糖进口之间的关系,最后概括实施食糖储备制度所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及探讨改进的措施.为各界了解、研究我国糖业及国储糖政策提供有关资料作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4.
文章总结了我国食糖储备制度建立以来的发展历程,通过梳理历年来国储糖的放储和收储情况,重点阐述了国储糖与食糖供需、食糖价格和食糖进口之间的关系,最后概括实施食糖储备制度所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及探讨改进的措施.为各界了解、研究我国糖业及国储糖政策提供有关资料作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中国糖料》2004,(1):25-25
2003年9月26日,内蒙古林西冷山糖业股份有限公司开机生产,标志着2003~2004年制糖期已经开始。北方新疆、黑龙江甜菜糖厂于10月初陆续开机;南方湖南、湖北、江西等地甘蔗糖厂也将于10月中旬开榨。据初步统计,本制糖期全国糖料播种面积为135.3万hm2,比上制糖期减少8.7万hm2,但因减产的地区大部分为低产的甜菜地区,而单产较高的广西种植面积增加较多,预计新制糖期国内食糖会继续增产,全国食糖产量仍将保持在较高水平。加之今年的期末结转库存为33.5万t左右,新制糖期食糖市场供求平衡压力仍然较大。2004年,中国承诺的进口配额量为194.5万t,进口…  相似文献   

16.
《广西蔗糖》2014,(4):44-44
正食糖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资,广西糖料蔗和食糖产量均超过全国总量的60%,广西糖业的发展事关全国食糖供给安全、事关我区2000多万农民增收和10多万产业工人的就业稳定,事关我区社会的安定团结大局。但是,广西糖业乃至全国糖业生产成本,远高于国外,主要是糖业"第一车间"糖料蔗生产成本偏高,竞争力不强,已成为制约糖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为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提升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促进糖业可持续发展,2013年7  相似文献   

17.
刘晓雪  田冰  白晨 《中国糖料》2019,(2):47-51,2
2018年,我国食糖产业呈现"产量增长、需求平稳、进口增长、行业亏损且产业脆弱"的特征。我国食糖产业面临5个问题:国内制糖企业大面积亏损,威胁产业安全;甘蔗机收水平明显偏低,人工成本增长快且占糖料成本过半数;糖料土地成本被低估,成为制约糖业可持续发展瓶颈问题;糖料产业基础竞争力不足,制糖成本与世界主要食糖出口国差距较大;甜菜自育品种进展显著,甜菜种子加工分级与丸粒化包衣技术不过关制约推广。2019年我国食糖产业将呈现"产量增加、消费平稳、进口有序、糖价震荡下行后企稳"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强化科技支撑,推进糖料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糖是人类重要的能量来源。它既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也是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特别是食品和医药行业及下游产业的重要基础原料和国家重要的战略物资。我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既产甘蔗糖又产甜菜糖的国家。近些年,国际食糖供需基本处于紧平衡,即:丰年略有余,灾年略不足,国内年缺口达1/3,约500万t。因此,发展我国糖料生产,促进制糖产业高质量绿色持续平稳发展,对保障我国食糖供给安全和把"糖罐子"牢牢端在自己的手里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糖料产业发展总体表现为:糖料面积产量止跌企稳并呈现向优势产区集中态势,科技贡献突显、糖料单产及含糖稳中有增。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食糖生产成本过高、糖料产业总体竞争力不足,甘蔗种植条件差、机械收割困难,优异品种少及更新换代慢、加工技术落后于生产需要,糖料生产环节中水肥管理及病虫害防控措施与机械化配套应用急需加强,面对国际糖价周期性波动的冲击尚无成熟的应对措施。未来我国糖料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应坚持以稳面积、提产能(提单产和蔗糖含量),推进农机与农艺技术融合配套的高效栽培模式,南甘蔗北甜菜协同发展战略,以降本提质增效与环境和谐友好的高质量、绿色发展为目标,达到我国食糖产业综合竞争力提升和保障国家食糖有效供给为目的。  相似文献   

19.
食糖是我国重要战略物质之一,食糖进口主要用于补充国内市场缺口,历来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进口政策对国内食糖供需调控起关键作用。2021年,我国成为世界第一大食糖进口国,食糖进口情况对全球糖市走势产生的影响重大。2022年1月1日起《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实施,RCEP时代,我国的糖业贸易政策延续了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东盟自贸协定的相关规定,根据《中国关税承诺表》,税则列号1701项下的食糖产品不在RCEP减税计划范围内,维持15%配额内关税和50%的配额外关税。文章通过梳理历年食糖进口政策的演变,重点分析RCEP对我国糖业供给、消费及产业链长期发展方面的影响,进而对政府、行业和企业等主体如何把握RCEP红利与挑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食糖产业政策体系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雪 《中国糖料》2011,(2):63-67
分析了我国食糖产业的发展现状,剖析了未来消费、生产潜力、进口及产业发展瓶颈问题,评估了近年来食糖产业生产扶持、市场调控以及进出口等方面政策效果,并提出了今后产业发展调控目标及政策建议.认为必须坚持立足国内保持90%以上的自给率,以主攻单产为重点,不断提高我国糖料生产能力;大力推广二次结算订单合同,使农民和企业共同分享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