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研究赖氨酸成分对紫丁香蘑菌丝体生长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的赖氨酸-PDA培养基进行紫丁香蘑菌丝体生长的对比试验,确定最适合紫丁香蘑菌丝生长的赖氨酸浓度。结果表明,紫丁香蘑菌丝生长的最适赖氨酸浓度分别为30μg/mL和90μg/mL,此项研究为紫丁香蘑的规范化生长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紫丁香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近年来紫丁香在物候、繁殖、栽培、生理、化学成分和药理分析等多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对未来我国紫丁香的研究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通过研究不同营养元素对紫丁香叶片内生理活性物质含量的影响规律,为园林养护中科学追肥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在田间条件下,设置对照(Y1)、氮(Y2)、氮磷(Y3)、氮磷钾(Y4)、氮磷钾铁锰(Y5)5个处理,3次重复。结果表明:8-9月Y5叶绿素含量比对照提高了53.45%、95.45%,Y4与Y5之间无显著差异;7-8月Y5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高于对照0.33mg/g、0.30mg/g,Y4显著低于Y5;5-9月Y5MDA含量分别比对照降低了2.02umol/g、1.05umol/g、1.92umol/g、3.58umol/g、2.18umol/g,Y3、Y4显著高于Y5;5月所有营养元素不会对ABA含量产生显著影响,6-9月Y5分别低于对照1.33ng/g、0.26ng/g、6.52ng/g、9.00ng/g。综合分析认为,Y5对改善紫丁香营养状况和协调生理活性物质含量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以紫丁香盛花期的新鲜花粉为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培养基、pH值、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对紫丁香花粉离体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最适培养基pH值为6.0,其花粉萌发率为32.45%,花粉管长度为0.350mm,最佳培养温度为25℃,最佳培养时间为1.5~2h。  相似文献   

5.
在田间条件下,设置不同氮肥施用量的4个(T1、T2、T3、T4)处理,3次重复试验,测定不同处理叶片的叶绿素含量、POD活性、SOD活性和电导率,结果表明:叶绿素含量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升高,7—9月T3分别比T2提高了15.48%、18.55%、13.35%,差异显著,T4与T3之间无显著差异;SOD活性T3分别比T2提高了10.53%、11.22%、13.66%,差异显著,5—6月T2与T3之间无显著差异;POD活性6月、9月T3分别比T2提高了6.41%、6.63%,差异显著,5月、7月、8月无显著差异;T3电导率在5—9月分别比T2降低了16.92%、18.96%、11.45%、15.15%、17.64%,差异显著,T2与T1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综合分析认为,T3对改善紫丁香生理特性效果最佳,育苗中建议氮肥施用量为每株16.5 g。  相似文献   

6.
赤霉素对紫丁香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浸泡紫丁香种子 2 4h和 4 8h ,分别在光照和黑暗中培养。试验结果表明 :紫丁香种子的萌发对光没有特殊要求 ,但用浓度为 1× 10 -6mol/L的赤霉素浸种 2 4h在光照下萌发 ,能够有效地提高种子的活力 ,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7.
孙婧 《国土绿化》2018,(12):44-46
本试验对紫丁香采用两种修剪措施。将紫丁香分为多次修剪和花后修剪两组。测量其一年生枝的数量、粗度、长度和开花数量,并用SPSS17.0软件数据处理,对比分析得出了紫丁香通过不同的修剪措施,可以形成不同的生长势和观赏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多次修剪紫丁香可以得到较好的评价,在枝条生长、营养积累和花量增加方面均优于花后修剪紫丁香,值得借鉴利用。  相似文献   

8.
紫丁香叶片面积测量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5个地点典型紫丁香叶片为材料,用回归相关和乘常数法研究了紫丁香叶片长、宽与叶片面积的关系。结果表明:叶片面积与叶片长、宽的相关系数均达到1%祖显著水平,与叶片长、宽的直线关系(y=a+bx)及与叶片长、宽的两种曲线关系(y=ax ̄b、y=a+blogx)成立;用它们去估测叶片面积,能得到极相似的结果。用乘常数法估测叶面积简便、易行。两种方法的估测值与实测值之间差异均不显著,都具有不需离体、准确、快速及易于推广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紫丁香的耐盐性,用不同浓度盐溶液(浓度分别为0、50、100、150mmol/L的NaCl溶液和Na2SO4溶液)处理紫丁香种子,研究盐胁迫条件对紫丁香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NaCl溶液对紫丁香种子的萌发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高浓度则有抑制作用;而Na2SO4溶液只具有抑制作用,并且同一浓度Na2SO4溶液的抑制作用比NaCl溶液更强。解除盐胁迫(150mmol/L的NaCl溶液和150、250mmol/LNa2SO4溶液)后的第1天就有种子萌发,且低浓度盐处理后的复萌效果要比高浓度的效果好,同一浓度下NaCl溶液的复萌效果比Na2SO4溶液好。  相似文献   

10.
枣树(Zizypus jujube Mill)是果树中比较特殊的一个树种,其花芽的分化与发育、开花、结果均在当年完成,叶片光合作用的强弱对其开花结果产生很大影响。为改进栽培措施、提高枣的产量与质量,于1987、1988两年,采用红外CO_2气体分析仪测定并研究了枣树叶片光合速率及其对枣树开花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12.
以公主岭市铁路林场苗圃栽植的绿化树紫丁香为对象,观测其花期有关性状,结果表明:在2015年春季气候条件下,公主岭市区的紫丁香群体花期时间为20 d,株间变动于10~17 d之间,平均花期时间为14 d,株间始花期时间相差6 d;株间盛花期时间变动于5~10 d之间,平均为7 d;群体盛花期观赏时间为10 d左右。  相似文献   

13.
紫丁香表型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紫丁香天然林分布区抽取的4个天然群体和1个栽培群体为拟似群体,进行了其表型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 紫丁香表型性状存在着丰富的群体间、群体内变异,5个群体的果、种子、叶以及子代幼苗等14个表型性状差异显著,变异系数为14.25%~29.13%,表型性状分化系数为1.85%~86.67%,平均值为43.93%;群体间和群体内的差异均极显著,群体内的方差分量为56.06%,其中有10个种实性状与生态梯度值呈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采用Dist平均分类距离系数的聚类分析得到的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关系基本上与群体采种点的生态地理位置关系一致,其中山西五老峰群体独立为一组,北部三个群体聚为一组,栽培群体聚入了北部群体组,并且与辽宁北票群体较近.依据研究结果,紫丁香种质资源收集、保护策略应当是:基于表型分化系数群体间平均值达到较高水平,而群体内保留了种质的大部分变异,所以在分布区内应首先保护天然群体的存在,即尽可能多的群体数量,同时,要很好保护天然群体的完整性.育种亲本的选择策略应当是:在群体内收集、选择特异变异的同时,加强多群体的收集和选择.  相似文献   

14.
以紫丁香成熟种子为外植体,采用不同激素组合培养基进行组培诱导试验的结果表明:采用中间切割方式的种子萌发率较高,最高可达59.72%;NAA与BA组合诱导丁香种子效果较好,NAA0.1 mg/L+BA1.0 mg/L的诱导率可达88.89%,MS+BA3.0 mg/L为顶芽和带芽茎段的最适增殖继代培养基;茎芽在试管内、外生根时间分别为20天和4-6周,生根率均为100%,紫丁香成熟种子组织培养试验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营养元素(氮、磷、钾及微量元素铁、锰)单一与不同组合及配比根外追肥对紫丁香几种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以期为紫丁香根外追肥选择合理施肥方案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在田间条件下,设置清水对照(D1)、0.46%氮(D2)、0.46%氮+0.20%磷(D3)、0.46%氮+0.20%磷+0.10%钾(D4)、0.46%氮+0.20%磷+0.10%钾+微量元素(0.70mg/kg铁+0.10mg/kg锰)(D5)5个处理,3次重复。分别于5月1日、5月27日、7月7日、8月7日、8月27和9月4日进行根外追肥,分别于5,6,7,8,9月每个月的15日取样进行各渗透物质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D5处理比D4处理,在5,7,9月分别提高了16.58%,18.01%,16.08%;D4处理比对照,在5,7,9月分别提高了108.70%,43.41%,36.32%。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6—9月D5处理分别比D4处理提高了11.41%,15.26%,14.17%,16.40%,D4处理分别比D2处理提高了16.11%,14.53%,18.66%,13.20%。叶片可溶性糖含量,5月D5处理比其他4个处理分别提高了87.74%,53.08%,37.24%,15.70%。叶片甜菜碱含量,8-9月D5处理分别比D4处理提高了4.50%,9.43%,D4处理比D3处理提高了2.87%,9.44%。综合分析认为,D5处理对提高紫丁香渗透物质含量效果显著优于其他根外追肥处理。  相似文献   

16.
Many plants exhibit heterophylly; the spatially and temporally remarkable ontogenetic differences in leaf morphology may play an adaptative role in their success under diverse habitats. Thus, this stud...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木犀科白蜡属与丁香属之间进行白蜡树与紫丁香的高杆劈接试验,平均嫁接成活率为88.8%,最高达96.4%,嫁接后经济效益明显提高。通过生长指标与接口径级的方差分析,表明这些指标是白蜡树高接紫丁香的关键因素;各生长指标的多重比较分析,表明苗高123.10 cm,地径3.75 cm,接口粗度2.43 cm以上的白蜡树是质量最佳的砧木,且当年紫丁香的分枝量可以增加到4.7条,达到市场对嫁接苗树形饱满度的要求;紫丁香的树冠分枝量与白蜡树的接口粗度和地径之间存在幂函数Yi=A+XBi的回归关系,其相关系数为0.911和0.925,相关性显著,可靠性高达0.999.旨在为白蜡和紫丁香的推广拓展了更大的分布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