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植棉实践证明,地膜植棉能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提高棉花的产量和品质.根据棉花在地膜覆盖下的生育规律,采用“早、密、矮”栽培技术,能克服新疆早春气温低,不能早播的矛盾,使棉花最佳成铃期与富温期同步,充分发挥内围铃的高产优质特性,是棉花高产稳产优质栽培的新途径.一“早、密、矮”的概念在棉花栽培中,以“早、密、矮”为主体的配套栽培措施,称“早、密、矮”栽培技术.“早”就是棉花生育期早,表现早播种、早出苗、早现蕾、早开花结铃、早吐絮成熟.要求比常规地膜棉早播10天以上,早熟15—18天以上.“密”就是因地制宜,合理密植,发挥群体的增产优势.要求比常规地膜棉的种植密度增加10—30%以上.“矮”就是株型矮,高度适中,一般高60—65厘米.比常规地膜棉矮15%以上.  相似文献   

2.
晋南冬小麦“矮、密、早”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针对晋南麦区光、温资源特点和水地麦田一年两茬高产的需要,通过1992~1997年5年的研究,创立了本区小麦“矮、密、早”高产栽培技术。“矮”指选用矮秆品种及矮化管理;“密”指选用多穗型品种及靠穗多夺高产;“早”指选用早熟品种和促早管理,以保证两茬均高产。其关键技术是:以选用矮秆早熟多穗型品种为中心,确保成穗750万穗/hm2左右,加强中后期管理,提高穗粒重  相似文献   

3.
新疆棉花“矮、密、早”栽培历史、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疆棉区通过多年研究和实践,于1994年前后形成基于合理密植、植株矮化、早发早熟的棉花“矮、密、早”栽培模式。该模式以促早发早熟为主攻目标,充分利用地膜覆盖、膜下滴灌、化学调控,以及机械化、信息化等技术手段,并与配套棉花品种结合,通过密植矮化促早管理,促进生长发育与光能利用同步,协调个体与群体矛盾;用群体效应增源、扩库,提高有效光合面积和光合生产能力;克服了春季低温、秋季降温快等不利环境影响。“矮、密、早”栽培模式实现了棉花早发早熟、高产优质,使新疆皮棉产量由1981年的511.5 kg·hm-2提高到1994年的1 200.0 kg·hm-2,并于2019年达到1 966.5 kg·hm-2,年均增产7.2%以上,为中国和世界探寻高产栽培模式提供了典范。本文对“矮、密、早”栽培模式演进过程作了回顾,重点论述了该模式的技术内容和高产机理,并对该模式的发展作了展望,以期为今后棉花栽培模式的不断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李挺  马同富  李锋 《安徽农业科学》2004,32(4):635-635,647
淮北棉区既是安徽省最大的棉花产区 ,也是粮食主产区 ,粮棉生产矛盾突出 ,为解决此矛盾 ,自“九五”以来 ,该区大力尝试短季棉“矮密早”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取得了较好效果。笔者分析了短季棉“矮密早”高产优质栽培的技术指标 ,提出了高产优质栽培的几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海涂棉花叶龄变化与生长特征观察,明确了海涂棉花“矮,密,早,调”栽培的 速度比常规栽培的要慢,蕾铃高峰出现要早,干物质积累较平缓。海涂棉花“矮,密,早,调”栽培的打顶适期为主茎17-18叶铃。  相似文献   

6.
新疆绿洲地区棉花“密、矮、早、膜”种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绿洲特殊的光、热、水分等生态条件,通过“化控、水控、肥控、手控”将能够塑造出理想的个体株型及群体态势——“大群体,小个体”,采用“密、矮、早、膜”的栽培技术体系,成功地使棉花向两高一优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红花喷施"AMZ组配剂1号"示范试验效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花“矮、密、早”综合配套高产栽培技术是塔城地区农技站和塔城盆地各县(市)农技推广人员经过3年的不断探索和研究,总结出的一套红花高产配套栽培技术。其核心技术是用“AMZ组配剂”对红花生长发育进行人工能动调节。  相似文献   

8.
新湖垦区棉花最佳打顶时间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疆棉花种植,采用“早、密、矮、膜”栽培技术体系。“早”是优质、高产的前提,“早”不仅要适期早播,还必须早打顶。密度提高了,株高要降低,降高度不能只靠化学调控,打顶也是一项重要手段,通过早打顶使作物营养重新分配,促进棉株早结铃、结大铃。  相似文献   

9.
张希太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5):41-43,57
将高梁“抗5”DNA通过花粉管通道导入小麦品种“矮早8”,其后代在株高、蜡质层、芒型、穗型、旗叶、成熟期等几个方面发生大量变异。通过对变异后代系统选择得到多个稳定的变异种质系;通过对“矮早8”、D8—1、D8—4、高粱“抗5”基因组DNA的SSR分子标记检测,引物xgwm6、xgwm148、xgwm295、xgwm328、xgwm257检测出了较丰富的多态性DNA片段.其中xgwm6、xgwm257检出了高粱“抗5”DNA特有而“矮早8”没有的特异带型,进一步说明了D8—1、D8—4是由高粱“抗5”DNA片段嵌入“矮早8”基因组DNA变异而来。  相似文献   

10.
为了持续提升园林业发展水平,在香梨果园管理中要坚持“矮、密、早、丰”栽培技术,在管理上要按照“缓、落、控、促、断、齐”六字方针操作。  相似文献   

11.
玉米矮密早优质高产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玉米“矮、密、早”制种技术思路,从种子包衣、播种、栽植密度、定苗、母本高度、田间管理和适期收获等方面介绍了制种技术.以期为玉米的高产优质制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张杰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8):150-151
对核桃栽植的模式进行逐个分析和具体探讨,包括矮密早丰、地埂栽植、山地立体开发、通道林带、“四旁”栽植、城镇园林绿化等6种模式,为桃农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 黄瓜覆膜矮秧栽培,一般在4月上旬开始采收上市,比露地春黄瓜早熟40天左右,且采收期能延续到7月中旬。黄瓜覆膜矮秧栽培,早熟,丰产、优质,省工、省架材,一般亩产1万公斤左右,亩产值高达6000~8000元。具体做法如下: 一、品种。选瓜节较密、适应性强、早熟丰产、脆嫩可口的品种,如“津杂2号”、“津研4叼”、“8113”、“长春密刺”、“新泰密刺”、“二早子”等。播种前选籽粒饱满的种子备用。 二、培育适龄壮苗。1月中、下旬,将挑选的  相似文献   

14.
罗燕 《农村科技》2007,(8):64-64
古牧地镇从2002年引种红枣新品种,应用“矮、密、早”平茬技术,当年栽培,当年结果,667米^2产量500~800千克,667米产值达30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15.
苹果梨矮密早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永志  葛月红 《吉林农业》2011,(5):109+125-109,125
阜新市近几年来以苹果梨为主,梨树栽植面积逐年扩大,到2007年,面积已达25万亩,占全市果树面积的60%。为打破梨树结果晚、见效慢的常规,我们做的苹果梨矮密早栽培试验表现良好,效益显著。文章详细介绍了苹果梨矮密早栽培情况。  相似文献   

16.
石榴花美果艳,汁多味美,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果汁、果酒等。现将石榴的矮、密、早丰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香梨“矮、密、早、丰”栽培模式具有整形容易、树体成形早、早果丰产、通风透光、树体矮小、采摘便利、抗风能力强、管理方便等特点。在肥水充足的条件下,可2年成形,3年见果,4年结果,5年丰产。  相似文献   

18.
对南疆棉花打顶时间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矮、密、早、膜”栽培和节水灌溉、机械采棉等先进植棉技术的全面实施,棉花早熟综合调控技术已成熟起来,其中人工打顶最佳时间已成为植棉者普遍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虎林市在推广大豆"平播垄管"、"缩垄增行"、"早晚密"、"精量播种"、"三垄栽培"、"窄行密植"等栽培技术过程中,对大豆高产优质栽培进行不断研究探索,近几年逐步形成了大豆"大矮密"保护性高产栽培技术,特别是随着一些矮杆型品种的育成,又经过今年干旱的考验,这项栽培技术日臻成熟.大豆"大矮密"栽培技术,即是采用合丰51号等矮杆品种,实行130厘米大垄六行(三双行)密植,垄底全方位超深松,垄体分层一次性施缓释肥,原茬早播、浅播,旋转锄机械除草,中耕垄沟深松,机械联合收获,秸秆粉碎还田,第二年原垄卡种大豆、小麦或大豆.大矮密栽培实行深层和原层耕作,实现耕作水利,是旱作保护性耕作栽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大豆栽培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农七师棉花收获密度达到1.5~1.6万株/667m2,保苗密度1.7~1.8万株/667m2,棉花平均株高65~70cm,开创了我师棉花生产新局面。现将棉花生产的几个技术问题介绍如下。1以“早”为中心的田间管理“矮、密、早、匀、膜”是北疆棉花生产栽培技术的一条主线,是高密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主要内容。“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