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角直镇近几年西瓜种植面积基本上保持在6000亩左右,最高种植面积达10000亩以上,年产西瓜达1500万kg以上,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是角直镇农业经济作物的主要当家品种。  相似文献   

2.
随着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经济作物面积逐年增加.春季迷你西瓜、秋季鲜食甜玉米、冬季儿菜高效模式,已成为我市较成功的栽培模式之一.迷你西瓜种植面积1000多亩,鲜食甜玉米种植面积达5000多亩,儿菜种植面积达5000多亩,净产值达1420万元,经济效益良好.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随着我县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西瓜春植面积有逐年加大之势,全县2007年种植020万亩,2008年种植035万亩,2009年达05万亩以上。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以及种植年限的加长,连作田块面积增加,西瓜枯萎病发生加重,部分田块损失严重。  相似文献   

4.
<正> 近年来我省西瓜种植面积迅速扩大,1984年48万亩,1985年83万亩,1986年126万亩。由于种植面积成倍增加,老瓜区轮作倒茬困难,重茬地增多,新瓜区栽培管理技术不熟练,对病虫害防治经验不足,导致西瓜枯萎病发生逐年加重。根据两年  相似文献   

5.
西瓜是我市主要经济作物,全市年种植面积3万余亩,种植方式以春播地膜覆盖或夏播露地栽培为主,收获季节较为集中,生产效益不高、不稳,季亩产量一般在1750kg左右.为进一步提高西瓜种植效益,我们于2005年冬季开始开展了大棚西瓜长季节栽培示范,共建立示范大户3户,连片示范面积152亩,现将一年来大棚西瓜长季节栽培高效技术优势与高产配套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6.
地处黑龙江省西部干旱区域的富裕牧场,从扩大高效作物面积入手,进一步夯实农田水力基础,促进职工增收。 这个场现有耕地面积12.5万亩,大部分为风沙土。为了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牧场围绕发展高效作物来优化种植业结构,按照“上高效、扩水稻、压玉米”的调整思路,不断扩大珠葱、西瓜、马铃薯、药材、苗木等亩效益在500~1000元的特色高效经济作物面积,使调整后的高效经济作物面积扩大到3.5万亩,水田扩大到4.5万亩,玉米控制在2.3万亩,青贮保证在2.2万亩。  相似文献   

7.
<正> 近几年来,我省西瓜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1984年以前,全省仅几十万亩,1986年达166.3万亩,居全国首位。但目前部分瓜农为了追求产量,偏施氮肥,造成氮、磷、钾比例失调,瓜味发酸,品质、产量下降。为了提高西瓜产量,改进品质,于1986—1987年在我省主要土类上进行了西瓜施钾肥试验。  相似文献   

8.
随着农村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我省西瓜生产迅速发展,栽培技术不断提高。全省西瓜种植面积,1983年为35万亩,1986年发展到105万亩。平均单产1983年前徘徊在600~750公斤,1986年平均单产上升到1000公斤以上。地产西瓜上市期1983年为7月上旬,1986年提前到5月下旬,结束期从1983年以前的7月下旬,延迟到1986年的8月中旬,供应期增加到80余天,基本上满足了高温期的市场供应。优质良种西瓜比例逐年增加,1986年全省良种西瓜种植面积占总面积95%以上,其中近年内新选育的  相似文献   

9.
正近宣威市"早"字当头,狠抓"基地布局、农资调动、资金投入、科技支撑、订单生产"等关键环节,推进春耕备耕工作全面启动。该市紧扣农业供给侧改革需求,压缩籽粒玉米种植面积,扩大马铃薯、果蔬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全市玉米面积压缩7万亩达120万亩,马铃薯面积从90万亩扩展到92万亩,经作面积从100万亩扩展到105万亩。扩大间套作和秋冬种面积,发展青储玉米、豆类、绿肥、黄白萝卜等养地作物和饲料作物,实现粮经饲协调发展。为确保基地布局  相似文献   

10.
1999年起第3次种植业结构调整在上海市郊迅速展开.至2002年,宝山区发展经济作物面积达12.7772万亩,占全区种植面积的74.8%,其中蔬菜面积5.5052万亩,林果面积3.087万亩,油菜面积2.6912万亩,小宗经济作物面积1.4878万亩.  相似文献   

11.
花生是四川省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2004年全省种植面积达到405万余亩(1亩=115公顷,下同),占全国花生面积的5.3%,居第7位,占西部12省市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我市西瓜产业从平原向半山区、山区发展,面积逐年扩大,总产不断提高。据统计,2004年全市西瓜种植面积达4.32万亩,总产达8640万公斤。但由于一些瓜农种植的西瓜品种结构不合理,用肥、管理不科学,使生产的西瓜商品性差,出现了市场销路不广,不畅,价格下  相似文献   

13.
稻茬免(少)耕麦自1982年在我省推广以来,发展很快。1983年秋播,全省稻茬免(少)耕麦由上年的75万亩增加到,324万亩,1984年又扩大到951万亩,1985年秋播免(少)耕麦种植面积达到1618万亩,占全省三麦面积38%,占稻茬面积65%。  相似文献   

14.
自种植业结构调整以来,我县西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瓜-稻”栽培模式在丹阳、蓼沿、潘渡、东湖等乡镇普遍推行,2005年累计种植面积达2万亩.已成为当地农民增产增收的一项重要措施。“瓜-稻”比“稻-稻”每亩年可增收1640-3140元,除头一季西瓜获高效益外,还能充分利用西瓜后作土壤肥力、光温资源等优越条件,夺取晚稻的超高产,每亩晚稻产量可达到600-700公斤: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市西瓜种植面积逐年加大,2004年上半年种植两瓜20万亩(1亩=1/15公顷),以大棚设施栽培模式为主。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以及种植年限的加长,连作田块面积增加,2004年西瓜枯萎病大面积发生,部分田块损失严重。据调查,2004年大棚两瓜枯萎病发病棚率40%,病株率10.12%,是发生面最普遍、发生程度最重的一年,枯萎病已严重制约了西瓜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淄博市西瓜种植历史悠久,西瓜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和"菜篮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种植区域的农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淄博市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具有种植西瓜的良好气候环境,目前种植面积约10万亩,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创新及西瓜种植水平的不断提高,西瓜生产走向产业化是一种必然趋势。为此,必须以优势自然资源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农户经济收益为目标,努力推动西瓜生产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不同砧木嫁接"84-24"西瓜大棚栽培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瓜是宁波市主要经济作物,全市常年种植面积20万亩以上,近年来保护地设施栽培的比例越来越大,因连年种植,导致土传病害加重,出现严重的重茬障碍,使西瓜的品质和效益逐年下降,农户利益直接受损。嫁接技术是克服西瓜连作障碍,防止枯萎病发生的有效措施,本试验通过几种不同砧木嫁  相似文献   

18.
洋县是传统的西瓜种植大县,常年西瓜种植面积3.5万亩左右,远销四川、湖北、重庆等毗邻省、市。2003年,我县示范大棚西瓜栽培技术,示范面积100亩,平均亩纯收益3000元左右,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示范效应。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我市种植西瓜历史悠久,常年种植面积在1.5~2万亩(1亩=1/15公顷,下同),销往成都、重庆及周边县市场。随着农业结构调整,西瓜种植面积不断增加,2001年达3.5万亩,由于7月集中上市,导致瓜多而烂市。2002年我市从改变栽培设施条件入手,将塑料大棚应用于无公害西瓜早熟栽培,实现我市  相似文献   

20.
一、太康县的现状 我县是典型农业大县,190万亩耕地,139万人,辖23个乡镇,768个行政村.常年农作物种植面积365万亩,粮食种植面积280万亩,年粮食产量10亿千克以上,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河南省粮食核心区重点县,特色产业初显,规模初具,西瓜、辣椒、设施蔬菜等规模种植形成,效益提高,订单农业面积扩大,经济组织活跃.目前,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590家,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