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试验初步建立了农杆菌介导的世锦B悬浮细胞团转基因体系.利用世锦B成熟种子诱导愈伤组织并悬浮培养,得到生长旺盛的细胞团.将细胞团先在N6Ⅱ培养基上预培养1周,再用农杆菌侵染并在N6Ⅱ培养基上共培养,在含头孢霉素250mg/L、羧苄青霉素250mg/L、潮霉素50mg/L的N6I培养基上筛选,抗性愈伤接入MSIC分化培养基中,成苗后接入MSⅡ培养基中长成植株.抗性植株经PCR鉴定表明,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到世锦B的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2.
农杆菌介导的水稻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脱落酸(ABA)质量浓度(0、1 mg/L)、培养条件(光照、黑暗)、2,4-二氯苯氧乙酸(2,4-D)质量浓度(0、1、2、3、4、5 mg/L)、共培养时间(1、2、3、4、5 d)、羧苄青霉素质量浓度(0、30、60、90、120、150、180、210、240、270、300 mg/L)对宁夏回族自治区水稻愈伤组织诱导率、成活率的影响,以建立农杆菌介导的宁夏回族自治区水稻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宁粳27号愈伤组织诱导率较高,最佳的ABA质量浓度为1 mg/L,最佳的培养条件是黑暗培养,最佳的2,4-D质量浓度为3 mg/L,最佳的共培养时间为3 d,最佳的羧苄青霉素质量浓度为150 mg/L。  相似文献   

3.
选黑田五寸胡萝卜栽培种,通过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获得转基因植株。结果表明:抗性愈伤和芽分化用不同浓度Kan筛选,Kan抗性芽的分化频率可达52%,Carb 500 mg/L能够完全抑制农杆菌的生长并能促进芽的分化;适当浓度的Cef对根形成有一定促进作用。转基因植株炼苗,采用塑料布覆盖并逐渐打开通风口通风的方法,抗性植株长势好,抗性强,成活率可以提高35%。低温春化,大棚和陆地相比,死亡率降低了49.5%。对7个株系T1植株的PCR分析,得出其中两株系接近1∶1,另两株系为1∶3。  相似文献   

4.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番茄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番茄无菌苗的子叶和下胚轴为外植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对其遗传转化条件进行了优化,建立了高效番茄子叶和下胚轴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在农杆菌浸染前(浸染浓度为OD600=0.3)进行2 d的预培养浸染6 min的外植体在MS+2.0 mg/L6-BA+0.5 mg/L IAA的培养基上转化效率最高.PCR检测初步证明,NPTII基因已整合到番茄再生植株中.  相似文献   

5.
农杆菌介导苎麻叶片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建立了苎麻叶片外植体再生体系,确定了对苎麻转化体和非转化体进行筛选的Kan浓度为25mg/L。通过比较不同的条件对通过农杆菌介导苎麻叶片遗传转化的影响,建立了农杆菌介导苎麻叶片遗传转化的体系。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农杆菌介导法在果树育种领域研究进展:(1)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在果树抗病、抗虫、抗除草剂、抗冻、抗盐、改良生长特性、生根等方面的研究成果;(2)对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存在的高效离体再生系统的建立、提高转化后再生频率、假转化体和低转化率、过敏性反应、开发基因资源、基因工程的生物安全性、多重转化等问题进行了分析;(3)农杆菌介导叶绿体遗传转化,非组培遗传转化已成为模式植物遗传转化的主要手段,在此简单介绍了其应用情况和技术原理,这些方法在其它植物中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农杆菌介导的小麦转基因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结果表明:①在农杆菌液体振荡培养2h后,当农杆菌开始分裂时,及时加入抗性选择剂,有助于抗性基因的充分表达。②经4℃条件下预处理2个月的小麦愈伤组织,通过在农杆菌液体培养基中及共培养基中都加入AS处理后,显著提高了遗传转化频率。  相似文献   

8.
陆地棉通过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农杆菌介导转化体系的主要瓶颈在于:基因型限制、转化周期长、胚胎发生率低、易出现畸形胚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研究者对传统转化体系的各个环节进行了优化,并在拓展受体基因型、筛选高频再生品(种)系或株系、选择不同的组织或器官做受体和建立新的不依赖于组织培养和基因型限制的农杆菌转化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农杆菌介导法在果树育种领域研究进展:(1)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在果树抗病、抗虫、抗除草剂、抗冻、抗盐、改良生长特性、生根等方面的研究成果:(2)对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存在的高效离体再生系统的建立、提高转化后再生频率、假转化体和低转化率、过敏性反应、开发基因资源、基因工程的生物安全性、多重转化等问题进行了分析;(3)农杆菌介导叶绿体遗传转化。非组培遗传转化已成为模式植物遗传转化的主要手段,在此简单介绍了其应用情况和技术原理。这些方法在其它植物中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农杆菌介导小麦遗传转化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研究以普通小麦品种扬麦15和Alondra's的幼胚产生的愈伤组织为受体材料,通过检测gus基因的瞬时表达情况,研究了农杆菌介导的主要影响因子的转化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两个品种农杆菌侵染的最佳条件不尽相同。扬麦15的最佳优化条件为:先在不添加AS的培养基中预培养,然后在菌液浓度为OD600=0.2、AS浓度为100μmol/L条件下侵染10min,最后在25℃共培养1d;Alondra's则在菌液浓度为OD600=0.5、共培养时间为2d时,表现出最佳的gus基因瞬时表达率。为小麦的遗传转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在水稻基因工程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水稻基因工程育种在水稻育种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诸多的转基因方法中,农杆菌作为一种天然的植物基因转化系统,以其独特优点而倍受重视。本文概述了农杆菌介导转化水稻的原理,农杆菌介导转化水稻的优点并且介绍了农杆菌菌株、受体材料和培养基成分的不同对农杆菌介导转化水稻的影响。另外对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在水稻抗虫基因工程育种、抗病基因工程育种、抗逆基因工程育种、优质基因工程育种、耐除草剂基因工程育种及提高水稻光合效率和延缓衰老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最后对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在水稻基因工程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做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12.
辣椒农杆菌介导转化体系的建立及外源基因的转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辣椒农杆菌介导转化体系主要包括无菌苗制备、菌株培养、农杆菌介导转化、芽诱导、芽伸长、生根及移栽等6个步骤。芽诱导培养基以MS 4.0—6.0mg/L 6—BA 0.5mg/L NAA 2.0mg/L AgNO3较好,诱芽分化率因品种不同而异,高的可达70%以上,子叶的分化率明显高于下胚轴;诱芽伸长培养基以MS 3.0mg/L 6—BA 0.3mg/L NAA 1.0mg/L GA3较好,伸长率达40%;生根培养基以1/2MS 0.3mg/L NAA(或0.5mg/L LAA)较好,平均生根率达65%。经过对3个品种的抗虫基因转化研究,均获得了转抗虫基因再生株。  相似文献   

13.
农杆菌介导是大豆遗传转化的主要手段。近几年来大豆遗传转化方法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仍然存在受体基因型匮乏、转化效率低,再生系统不完善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探讨大豆遗传转化的主要问题和策略,本研究归纳了近年来农杆菌介导大豆遗传转化在受体基因型及外植体选择,菌株筛选,标记基因选用和培养基组成等方面所做的改进,以得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并且介绍了农杆菌介导大豆遗传转化在作物改良和功能基因组学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农杆菌介导转化大丽轮枝茵的体系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揭示大丽轮枝菌的遗传变异和致病机理,以含潮霉素为抗性筛选标记、绿色荧光蛋白GFP为报告基因载体,优化了农杆菌介导转化大丽轮枝菌的遗传转化体系,获得了大丽轮枝菌菌株V991和BP2含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转化子,转化率达到100×10-6~550×10-6.优化的转化条件为:农杆菌以IM液体培养基调节浓度至OD600=...  相似文献   

15.
农杆菌介导的番茄Micro-Tom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Micro-Tom番茄植株矮小,生长密度高,生命周期短,转化效率高,成为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新型模式植物。对影响Micro-Tom遗传转化频率的共培养时间、AS的添加、工程菌液浓度和抑制农杆菌所用抗生素种类进行了分析,建立了Micro-Tom稳定高效的遗传转化体系。以bar基因设计引物对转化群体进行PCR检测,阳性率为72.3%,平均插入位点数为1.8个。遗传体系的建立为Micro-Tom在植物生物学研究中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棕色棉品种'棕1-61'为受体材料,以β-葡萄糖苷酸酶基因(GUS)为报告基因,探索农杆菌介导离体培养胚珠的遗传转化条件.结果表明最适合的遗传转化条件是:1 DPA胚珠预培养4d后,用针头进行扎孔处理形成伤口,在OD600为0.6~0.8的农杆菌菌液中侵染3 min,22 ℃黑暗条件下共培养20h后转移至含50...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柱型苹果"鲁加6号"试管苗叶片外植体为转化材料,以卡那霉素抗性基凶为选择标记,建立了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柱型苹果"鲁加6号"苹果的遗传转化体系.研究结果表明:在MS+6-BA 4.0mg,/L+NAA 0.05 mg/L培养基上,叶片不定芽分化阶段Km的选择压力为20 mg/L,不定芽生根阶段Km的选择压力为15 mg/L,脱菌培养阶段头孢霉素的适宜浓度为300 mg/L.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过程中,外植体经过36 h预培养,侵染10 min,共培养48 h时,有利于提高遗传转化效率,获得的抗性愈伤组织和抗性芽数均最高.获得的Km抗性植株经PCR检测,扩增出特异条带,初步证明目的基因已整合到苹果基因组DNA中.  相似文献   

18.
Gradual progress made in genetic transformation of wheat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Information on promoters, antibiotic, herbicide and auxotrophic markers, and various traits of wheat modified through genetic transformation, is provided. In addition the methods used for wheat transformation are discussed. Though significant efforts have been made for genetic transformation of wheat mainly through particle bombardment method but transformation efficiency is still low for mass production of fertile transgenic plants. Studies on the inheritance of transgenes and its incorporation into commercial elite cultivars are not significant. Agrobacterium mediated transformation seems to have better prospects for wheat transformation in future due to its advantages over particle bombardment. In planta transformation of wheat tissues seems possible only with A grobacteriu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