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细颈囊尾勒病是猪及牛羊等家畜的~种由绿虫幼虫引起的寄生虫病。病原体细颈囊尾勤系泡状带绦虫的幼虫,主要寄生于猪、牛、羊等多种家畜腹腔内的大网膜、肠系膜等处,严重感染时,则能进入胸腔,寄生于肺部。本病流行甚广,危害严重。一、病原寄生虫及生活史细须囊尾勒俗称“水铃销”,是一种含有无色透明液体的囊泡。其大小随寄生时间的长短而不同,平均直径为70多毫米。囊壁有2层,外层厚而坚韧,内层薄且透明。透过囊壁可见1个具有细长颈部的乳白色结节。当给宿主大等肉食动物吞食了含有细颈囊尾勃的牲畜脏器后,在其小肠内虫体的头节伸…  相似文献   

2.
猪细颈囊尾蚴病是由带科泡状带绦虫(Taeniahydatigena)的幼虫阶段细颈囊尾蚴(Cystieercustenuicollis)所引起的,主要寄生在猪的肝脏浆膜、网膜及肠系膜等处,严重时可进入胸腔,寄生于肺脏,还可以感染黄牛、绵羊、山羊等多种家畜及野生动物,也有鸡感染细颈囊尾坳的报道。  相似文献   

3.
小白鼠肝脏发现细颈囊尾蚴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4~6月,笔者在进行对饲养的180只3月龄实验小白鼠进行剖检时,发现其中一只小白鼠肝脏浆膜上有一绿豆大小的乳白色泡囊,呈半园形突出于肝脏表面,泡囊壁底侧部见有别针头大小、不透明的白色结节,刺破泡壁流射出透明的液体。根据资料,细颈囊尾蚴病的病原体是泡状带绦虫的幼虫阶段———细颈囊尾蚴所引起的。成虫主要寄生在犬、狼等肉食动物的小肠里,幼虫寄生在猪、黄牛、绵羊、山羊等多种家畜的肝脏浆膜和肠系膜等处。家畜感染细颈囊尾蚴,主要是吞食了带有泡状带绦虫的犬、狼等动物排出的粪便中的绦虫节片或虫卵而引起…  相似文献   

4.
猪细颈囊尾蚴病是由带科泡状带绦虫(Taenia hydatigena)的幼虫阶段——细颈囊尾蚴(Cysticercus tenuicollis)所引起的。幼虫虫体俗称“水铃铛”,呈囊泡状,大小如黄豆至鸡蛋大不等,囊壁乳白色,囊内含透明液体和一个乳白色头节。虫体寄生于猪的肝脏浆膜、网膜及肠系膜等处,除影响猪的生  相似文献   

5.
羊细颈囊尾蚴的病原体是泡沫带绦虫的幼虫阶段细颈囊尾蚴所引起的。成虫寄生在犬、狼等肉食动物的小肠里。幼虫寄生于猪、黄牛、绵羊、山羊等多种家畜及野生动物的肝脏浆膜、网膜及肠系膜等处。严重感染时还可以进入胸腔,寄生于肺部。本虫在世界上的分布很广,凡养犬的地方,一般都会有家畜感染细颈囊尾蚴。  相似文献   

6.
1羊细颈囊尾蚴病细颈囊尾蚴病是由泡状带绦虫的幼虫-细颈囊尾蚴寄生于猪、羊、黄牛等多种动物体内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细颈囊尾蚴的大小并不一致(从豆粒大至鸡蛋大),呈囊泡状,具有透明外观,囊壁上附有一个黄白色、细长的颈部头节。细颈囊尾蚴的成虫为泡状带绦虫,常寄生于犬科动物(犬、狼、狐狸)等肉食性动物的小肠内。本寄生虫病呈世界性分布,凡有养犬的地方都有发病报道。在我国的家畜中以猪的发病最为普遍,绵羊多发病于集中放养的牧区,据估测其感染率可达25%,其中以2~12月龄的绵羊感染率最高,但死亡率较低。  相似文献   

7.
梁珠娴  李繁 《动物检疫》2004,21(4):42-42
猪细颈囊尾蚴病是由带科泡状带绦虫(Taenia hydatigena)的幼虫阶段——细颈囊尾蚴(Cysticercus tenuicollis)所引起的。幼虫虫体俗称“水铃铛”,呈囊泡状,大小如黄豆至鸡蛋大不等,囊壁乳白色,囊内含透明液体和一个乳白色头节。虫体寄生于猪的肝脏浆膜、网膜及肠系膜等处,除影响猪的生长发育外,在屠  相似文献   

8.
正细颈囊尾蚴病又名腹腔囊尾蚴病,俗称水铃铛,是各种囊尾蚴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病原为细颈囊尾蚴。细颈囊尾蚴是犬泡囊带绦虫的幼虫,寄生于各种家畜和野生反刍动物的肝脏浆膜、大网膜、肠系膜及其它器官中。细颈囊尾蚴呈乳白色,囊泡状,囊壁薄,囊内充满无色透明液体,寄生的数目不定有时可达数十个。大小如鸡蛋大或更大,直径约有8cm,在其一端的延伸处有一个像高粱大的白色颗粒,即囊尾蚴的头节。头节上有一个额嘴,四个吸盘,额嘴上长有大小两排小  相似文献   

9.
猪细颈囊尾蚴病,俗称“热食泡”。是一种寄生在狗小肠内泡状带绦虫的幼虫。由于猪吃了含有泡状带绦虫卵孕节片的猪粪所污染的饲料或饮水被感染,多寄生于猪的大网膜、肠系膜或肝、肺等脏器组织上,形成囊泡状,囊壁乳白色,内含透明液体,囊泡体由黄豆到苹果大或更大,肉眼可见囊泡内的头节。本病是猪的一种常见、多发的寄生虫病,我省流行普遍。据1979年县屠宰场调查统计,猪细颈囊尾蚴的侵袭率占屠宰总数69%以上;黄明公社张下山大队1980年屠宰300余头肥猪  相似文献   

10.
细颈囊尾蚴病是由泡状带绦虫的幼虫——细颈囊尾蚴所引起的疾病。细颈囊尾蚴俗称“水铃铛”,主要寄生于羊和猪等家畜的肝脏、网膜和肠系膜等处,其成虫寄生于犬、貂和鼬鼠等肉食动物的小肠。由于细颈囊尾蚴多寄生在动物的实质脏器内,故对家畜的生长发育健康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1.
细颈囊尾蚴病是由带科泡状带绦虫的幼虫阶段——细颈囊尾蚴寄生于猪、黄牛、绵羊、山羊等多种家畜的肝脏浆膜、网膜及肠系膜等处所引起的疾病。本病在猪较为常见,但每个虫体的囊部最大直径达15厘米以上者实属罕见。笔者于1990年5月11日下午,对一例细颈囊尾蚴病猪施行手术治疗,现将其诊疗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班莉 《中国动物检疫》2009,26(11):53-53
猪细颈囊尾蚴病是由带科泡状带绦虫幼虫所引起的疾病。幼虫虫体俗称"水铃铛",呈囊泡状,大小不等,如黄豆至鸡蛋大小,囊壁乳白色,囊内含透明液体和一个乳白色头节。虫体寄生于猪的肝脏浆膜、网膜及肠系膜等处,除影响猪的生长发育外,在  相似文献   

13.
羊细颈囊尾蚴病的病原体是泡状绦虫(Taenia hydatigea)的幼虫阶段,细颈囊尾蚴(Cysticercus tenuicollis)的成虫寄生在犬、狼等肉食动物的小肠里,幼虫寄生于猪、牛羊等家畜及野生动物的肝脏浆膜、网膜及肠系膜等处;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流行广泛,危害严重,呈世界性分布.2001年9月我市某肉羊场发现有本病存在.  相似文献   

14.
细颈囊尾蚴是寄生于家犬等肉食兽小肠内的泡状带绦虫的幼虫,主要寄生在猪及反刍动物的腹腔脏器上。影响母猪不育的因素很多,但至今尚未见到细颈囊尾蚴寄生在母猪的输卵管与卵巢之间的漏斗部位上引起不育的报道。笔者于1970—1982年先后在农村阉割母猪308头的手术过程中,发现细颈囊尾  相似文献   

15.
猪细颈囊尾蚴(Cysticercus tenui-collis)是寄生在犬小肠内的泡状带绦虫的中绦期囊蚴。形似囊泡状,囊壁乳白色,内含透明液体,囊泡由碗豆大到苹果大或更大。肉眼能见泡内的头囊。为了摸清猪细颈囊尾蚴对猪体的侵袭危害程度,探讨防范措施,82年开始对猪细颈囊尾蚴的侵袭及其流行规律进行了调查。结果证明:猪细颈囊尾蚴是影响养猪生产的主要寄生虫之一,其感染率高,危害严重,值得重视。现将调查情况和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16.
猪细颈囊尾蚴病是由泡状带绦虫的幼虫——细颈囊尾蚴引起的猪、 黄牛、 绵羊、 山羊等多种家畜及野生动物的一种寄生虫病.本文分析了猪细颈囊尾蚴病的危害,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细颈囊尾蚴(Cysticercu8 tenuicollis)是寄生在犬、狼等动物小肠内的泡状带绦虫(Taenia hydetigena)的幼虫,主要寄生在猪以及牛、羊、骆驼等家畜腹腔内。本病在全国各地极为普遍,在我省也十分严重。据我县各屠宰场1978年统计,猪细颈囊尾蚴病感染率占全部屠宰猪总数的53%  相似文献   

18.
<正>羊链球菌病俗称"嗓喉病",是由链球菌引起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全身性出血性败血症及浆液性肺炎与纤维素性肺炎为特征,病羊和带菌羊是主要的传染源,健康羊可经呼吸道和损伤的皮肤传播,发病率约15%~24%,死亡率在80%以上。羊细颈囊尾蚴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其病原体是泡状绦虫的中绦虫幼虫阶段,细颈囊尾蚴的成虫寄生在犬、狼的小肠里,幼虫寄生于猪、牛、羊等家畜及野生动物的肝脏浆膜、网膜和肠系膜等处,流行广泛,危害严重。  相似文献   

19.
细颈囊虫病是由泡状带绦虫的幼虫细颈囊尾蚴虫寄生于猪、牛、羊等动物的肝脏、浆膜、网膜及肠系膜等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其中幼虫(六钩蚴)以猪的感染力最高,其终宿主为狗.  相似文献   

20.
猪囊虫病又称猪囊尾蚴病,是由猪有钩虫的幼虫(即猪囊尾蚴)寄生于猪体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猪囊虫不仅给养猪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而且损害人体的健康。所以,要注意加强猪肉食品卫生检验工作,搞好猪囊虫的防治。猪囊虫主要寄生在猪肌肉中,常见于舌肌、咬肌、肩腰部肌,股内侧肌及心肌肉等。虫体呈白色半透明,黄豆大的囊泡,囊壁为薄膜状,囊内充满透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