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013-2014年,通过检叶法对无锡地区假眼小绿叶蝉的种群动态进行调查,并对5种药剂防治假眼小绿叶蝉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无锡地区茶树假眼小绿叶蝉种群全年呈现2个发生高峰,第1高峰在6月,第2高峰发生在11月,第1次虫口高峰的虫量高于第2次发生高峰。茚虫威乳油、虫螨腈悬浮剂和噻虫·高氯氟微囊悬浮-悬浮剂对假眼小绿叶蝉均具有较高的防效,药后1d防效达90%以上,药后14 d内防效均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2.
喜树叶提取物防治假眼小绿叶蝉的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喜树叶提取物的两种乳油刺和水荆各2个浓度对假眼小绿叶蝉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并以茶园中常用防治刺吸式害虫的农药吡虫啉的常规剂量为参比.结果表明,喜树叶提取物A乳油剂、B乳油剂和水剂对假眼小绿叶蝉都有防效,防效大小依次为A乳油剂>B乳油剂>水剂,高浓度的效果优于低浓度的效果;吡虫啉的效果最好,其次为0.05%喜树叶提取物A乳油150倍液,药后3天的校正虫口减退率分别为72.2%和61.4%.喜树叶片中的喜树碱是主要的杀虫活性物质,非化学合成品,可考虑将喜树叶提取物乳油剂用于茶园叶蝉的绿色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3.
白斑猎蛛对假眼小绿叶蝉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假眼小绿叶蝉是茶园的重大害虫之一,白斑猎蛛是假眼小绿叶蝉的重要捕食性天敌之一。室内条件下,白斑猎蛛对假眼小绿叶蝉的捕食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白斑猎蛛对假眼小绿叶蝉具有一定的捕食作用。白斑猎蛛雌、雄蛛对假眼小绿叶蝉成、若虫的功能反应均为Holling型反应,白斑猎蛛对假眼小绿叶蝉控制能力(a/Th)的大小比较关系为:雌蛛对若虫>雄蛛对若虫>雌蛛对成虫>雄蛛对成虫。白斑猎蛛对自身密度的干扰反应可用E=Na/(NP)和E=QP-m拟合,表明白斑猎蛛个体之间具有极显著的相互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4.
防治茶小绿叶蝉的药剂筛选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5种杀虫剂氟氯氰菊酯、联苯菊酯、硫丹、啶虫脒、烟碱防治茶小绿叶蝉的田间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氟氯氰菊酯、联苯菊酯、硫丹、啶虫脒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较好,处理防效均在97%以上;而烟碱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相对较差,处理防效为87.10%。综合各药剂的持效性、毒性和防治效果的特点,防治茶小绿叶蝉较理想的药剂为联苯菊酯、烟碱或啶虫咪。  相似文献   

5.
1992年6月24日省科委委托省农科院邀清省内著名植保专家,对湖南省茶叶研究所两课题分別进行了鉴定。《假眼小绿叶蝉生态控制与合理用药研究》,经七年的系统研究,探明了假眼小绿叶蝉和茶园蜘蛛发生发展规律和生态特性,找到了茶园蜘蛛中跳蛛、管巢蛛为捕食假眼小绿叶蝉的优势种群及其对小绿叶蝉的捕食功能,为防治害虫与保护利用天敌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筛选了治虫保蛛防效好、对人畜安全的优得乐等药剂,提出了综合防治配套技术。经多点大面积示范验证,一年只需施药1~2次,就能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吡蚜酮对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田间防治效果,开展了50%吡蚜酮WG5000倍、4000倍、3000倍、50%吡蚜酮WG4000倍+10%联苯菊酯EC1500倍和10%吡虫啉WP1500倍等5个处理对假小绿叶蝉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5个处理对假眼小绿叶蝉均有一定的防效,持效性稍好,但速效性较差,以药后7d的防效最佳。生产上建议在低龄若虫高峰期喷施50%吡蚜酮WG3000倍为宜。  相似文献   

7.
研究比较了植保无人机与背负式喷雾器喷施虫螨腈(Chlorfenapyr)防治茶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i Matsuda)的田间防效、农药残留动态和作业效率.结果表明,植保无人机和背负式喷雾器在施药后7 d的防效分别为73.3%和84.5%,两者防效相当;两种喷施方式下虫螨腈在鲜叶中消解动态无差异,半衰期...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不同颜色防虫板对北方茶园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各种颜色防虫板对茶小绿叶蝉均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田间防效大小依次为:黄板、绿板、蓝板;其累积诱虫效果大小依次为:黄板、绿板。黄板田间防治效果和粘虫效果最好,田间防效最高达92.1%,粘虫效果为148.4头/m~2·天,最适宜北方茶园茶小绿叶蝉的防治。  相似文献   

9.
假眼小绿叶蝉对不同颜色偏嗜性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赵冬香  陈宗懋  程家安 《茶叶科学》2001,21(1):78-80,68
作者进行了茶树害虫假眼小绿叶蝉对不同颜色偏嗜性的室内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假眼小绿叶蝉最偏嗜黄色。室内试验中 ,琥珀黄诱集的虫数最多 ,且与湖水蓝和宝石绿间的虫数差异不显著 ,与翠绿、雪白和橘橙间的虫数差异显著 (p  相似文献   

10.
假眼小绿叶蝉及天敌蜘蛛生态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调查测定了茶园假眼小绿叶蝉与其天敌蜘蛛的生态位。结果表明,在广东英德地区,草间小黑蛛是假眼小绿叶蝉主要的优势天敌种,其次是斜纹猫蛛、机敏蝇豹、警戒蝇豹和黑色蚁蛛;化防园与自然园生态位比较结果表明,假眼小绿叶蝉的生态位宽度值没有大的差异,但化防园蜘蛛的种类比自然园少,假眼小绿叶蝉与蜘蛛的生态位重叠也相当小,不能有效发挥天敌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静电喷雾技术控制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效果.结果表明,应用静电喷雾每亩使用功夫菊酯0.5 g,对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达到96%,与每亩氯吡硫磷20 g和吡虫啉5 g常规喷雾效果相当.印楝素对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很低.  相似文献   

12.
几种野生稻抽提物对斜纹夜蛾幼虫的拒食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甲醇对6种野生稻E6-1, E6-3/6-4(大颖野生稻的不同生态型),E7-4(颗粒野生稻), E9-10、E9-20(阔叶野生稻的不同生态型),E13-13(小粒野生稻),E15-13(药用野生稻)和E16-3(斑点野生稻)进行了索氏提取,提取率分别为19.62%,15.60%,18.90%,8.50%,16.27%, 24.86%,10.04%和13.32%。通过测定这6种野生稻抽提物对3龄斜纹夜蛾幼虫的选择性拒食活性和非选择性拒食活性,筛选出大颖野生稻抽提物E6-1对斜纹夜蛾有较强的拒食作用。用E6-1对叶碟处理后,在1%的浓度下,24 h和48 h测得其对3龄斜纹夜蛾选择性拒食率均为100%,而非选择性拒食率分别为40.95%和47.27%;毒力测定表明2龄斜纹夜蛾幼虫24 h和48 h后的拒食中浓度([i]AFC[/i][sub]50[/sub])分别为120 mg/mL和50 mg/mL。  相似文献   

13.
近年在海南各植桑区均发现桑小头木虱(Paurocephala sauteri Enderlein)严重为害,桑园被害株率达100%。在我国,该木虱仅记录于台湾省,为我国大陆新入侵害虫。本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27±1)℃、RH (70±5)%、12L∶12D],采用45日龄桑树扦插苗和离体叶片饲养,对桑小头木虱的发育与繁殖特性及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开展观察。结果表明,桑小头木虱生活史包括卵、1~5龄若虫和成虫期。各龄期主要形态特征为:卵呈水滴形,带短的卵柄,端部具细长的端丝,初产时乳白色,待孵化时可见淡红色眼点;1龄若虫头、胸部乳白色,复眼和腹部橘黄色,无翅芽;2~5龄若虫黄绿色,随着龄期增加,体长增加,翅芽随之变化。2龄翅芽出现,稍突起;3龄翅芽较小,呈三角形;4龄和5龄翅芽长椭圆形,其中5龄超过腹部第1节。各龄若虫和初羽化成虫均可分泌白色球形蜡质。雌雄成虫以两性生殖方式繁殖后代,羽化3 d后体色由黄绿色逐渐变为黄褐色并开始交配,交配时间为0.5~3 h,结束交配18~21 h后开始产卵,产卵量为20~42粒。卵单个散产于叶片背面叶脉处,偶尔可见产于新抽嫩叶正面边缘,5~7 d后孵化,孵化率为98.19%,雌性百分率为70.44%。若虫期12~18 d,完成一代的时间为18~24 d。本研究将为桑小头木虱的准确识别与监测,以及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前提条件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室内测定丁香酚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丁香酚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有较强的拒食作用,24和48 h的AFC50值分别为0.631和0.478 mg/mL;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也具有一定的毒杀作用,处理后6和9 d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41.44 %和68.10 %(5 mg/mL);在供试浓度为5 mg/mL时,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有明显的抑制生长发育作用,表现为幼虫的体重和体重增加量明显减少,幼虫死亡率增加,蛹重和化蛹率显著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15.
李盼  许再福 《热带作物学报》2012,33(9):1681-1685
通过限制选择和自由选择试验,研究松粉蚧抑虱跳小蜂(Acerophagus coccois Smith)在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的1~3龄若虫与雌成虫体上的寄生及其子代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在限制选择和自由选择的2种试验中,松粉蚧抑虱跳小蜂均可寄生扶桑绵粉蚧的1~3龄若虫和雌成虫,其中对2龄若虫的寄生率最高,分别是41.20%和45.00%;对粉蚧雌成虫的寄生率最低,但每头僵蚧平均羽化出蜂数最多,分别为9.42头和7.00头,子代雌蜂比例也最大;子代雌蜂在粉蚧1龄若虫体内发育的历期最长,为14.62 d;在粉蚧雌成虫上发育的历期最短,为13.97 d;在粉蚧1龄若虫体内发育的子代蜂的个体最小,在粉蚧雌成虫上发育的子代蜂个体最大。因此,利用松粉蚧抑虱跳小蜂防治扶桑绵粉蚧,应以粉蚧2龄若虫为防治对象,以粉蚧雌成虫为繁殖寄主。  相似文献   

16.
稻田常用杀菌剂对褐飞虱若虫的杀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8种杀菌剂5种浓度对褐飞虱2、3龄若虫的直接杀伤作用和毒力大小。杀伤试验结果表明,异稻瘟净即使在1/4倍常规推荐浓度(43.75 mL/667 m2)下,对褐飞虱2、3龄若虫杀伤作用也很明显。甲基立枯磷除1/4倍常规浓度(25 mL/667 m2)下对褐飞虱2、3龄若虫杀伤作用不明显外,在50、100、200、400 mL/667 m2的浓度下,于第3天开始均有显著的杀伤作用。4倍常规推荐浓度的叶枯灵(600 g/667 m2)、井岗霉素(500 mL/667 m2)、三环唑(400 g/667 m2)、叶青双(400 g/667 m2)对褐飞虱的2、3龄若虫的杀伤在第1天很小,在第3、5、7天与对照差异显著,其它各浓度均无明显杀伤作用,但百菌清、多菌灵各浓度对褐飞虱杀伤作用不明显。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异稻瘟净对褐飞虱2、3龄若虫的毒力回归式为Y=-3.7124+3.3248X(r=0.9742*),致死浓度LC50=417.28 mg/kg。  相似文献   

17.
软枝黄蝉提取物对椰心叶甲的杀虫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静  冯岗 《热带作物学报》2010,31(7):1152-1156
室内测定了软枝黄蝉提取物对椰心叶甲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软枝黄蝉提取物对椰心叶甲5龄幼虫具有很强的毒杀作用,48 h、72 h的LC50值分别为0.466和0.173 mg/mL;在供试浓度为0.75~2 mg/L时,对椰心叶甲也有显著的杀卵作用,其卵孵化率和幼虫存活率均在45%以下;对椰心叶甲5龄幼虫还有明显的抑制生长发育作用,表现为体重和体重增加量显著下降,幼虫龄期和蛹期延长,化蛹率和成虫羽化率显著降低;此外,软枝黄蝉提取物对椰心叶甲5龄幼虫还有一定的触杀作用,48和72 h的LC50分别为5.780和3.754 mg/mL。  相似文献   

18.
褐飞虱5龄若虫在不同除草剂不同剂量处理的水稻上短期取食(取食1 h)和长期取食(3龄若虫取食至5龄,约7 d),然后测定其体内代谢酶、保护酶的变化。褐飞虱取食除草剂处理的水稻后其体内羧酸酯酶活性不论是短期取食还是长期取食均极显著高于对照(未施用除草剂);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稻乐思、苯达松低剂量、丁草胺高剂量处理短期取食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所有处理长期取食明显高于对照;过氧化物酶活性除了稻乐思300 mL/hm2和苯达松1500 mL/hm2处理短期取食低于对照外(但没有达显著差异),也不同程度地高于对照。褐飞虱在除草剂处理的水稻上蜜露排泄量显著增加,水稻受害程度与对照相比极显著加重。除草剂处理后的水稻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增加而蔗糖含量下降,由此表明除草剂施用后对水稻和褐飞虱具有双向效应  相似文献   

19.
假眼小绿叶蝉是我国茶园重要害虫之一,为了寻找有效、安全的防治药剂,在浙江遂昌开展了15%茚虫威EC等5种新农药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5%茚虫威EC 50 ml(a.i)/hm2(下同)、24%虫螨腈SC 108ml、22%氯氟氰菊酯.噻虫嗪ZC 66 ml药后1-21 d的防治效果在80%~90%之间,与10%吡虫啉WP 90 g的90%左右相比差异不显著,表明其速效性与持效性均较好;24%氰氟虫腙SC 216 ml药后1-14 d的防效为28.95%~70.62%,极显著低于吡虫啉;25%吡蚜酮WP 150 g均显著低于吡虫啉。5种药剂对茶树及其他生物未见不良影响。生产上可将15%茚虫威EC、22%氯氟氰菊酯.噻虫嗪ZC、24%虫螨腈SC作为该区防治假眼小绿叶蝉的轮换药剂,逐渐替代10%吡虫啉W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