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为明确光致西花蓟马视响应效应特征及光致影响效应,获得蓟马光生物响应效应的致变因素,研制蓟马类害虫光推拉防控机具,在光源能量相同及增强条件下,测试西花蓟马对560、520、405、365 nm单光及其组合光的视响应变化,分析蓟马视响应效应变化的光照因素,探讨蓟马光响应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单波长及组合波长光传导特异性光照强度(光照度及光能量),诱发趋光响应蓟马产生光适性、视趋性光行为特征,源于蓟马生物响应的光异质调控差异性,且波谱的光能刺激效应的影响性显著.光源能量相同,单光中蓟马对365 nm光的视响应敏感性最强而视滞敏感性最弱,组合光中蓟马对365 nm与520 nm光的视响应敏感性最强而对365 nm与560 nm光的视滞性相对最弱,单光中365 nm而组合光中365 nm与560 nm的光致视趋敏感性最优.光源能量增强,蓟马视响应及视滞敏感性单波谱光照强度发生变化,而组合光抑制蓟马视响应及视滞敏感性,560 nm光显著抑制而其余光增强蓟马视趋敏感性,且单光中365 nm光和组合光中365 nm与405 nm光增效性最强.光致蓟马的趋光性视响应中,35 mW/cm2下365 nm与520 nm光中敏感性最强、70 mW/cm2下365 nm光中次之,光致蓟马生物效应变化产生的应激效应引起光适性,且140 mW/cm2下365 nm与405 nm光调控性最弱而560 nm光致性最强,但发光生热效应是蓟马产生光趋近行为的诱因,且140 mW/cm2下365 nm光中蓟马趋近敏感性最强、365 nm与560 nm光中次之,源于波谱发光生热效应差异及光致蓟马生物效应的行为调节差异.本研究结果可为害虫灯光防控机具研制及昆虫趋光影响机制确定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华北石质山区不同郁闭度条件下野生黄连木5年生幼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摩尔分数、气孔限制值、水分利用效率的光响应和CO2响应特征.结果表明:①幼苗叶片在不同郁闭度下的光响应过程基本相似,净光合速率都随着光合有效辐射强度的升高而增加,到达光饱和点后逐渐平缓.郁闭度0条件下,黄连木有较高的光...  相似文献   

3.
两种光响应及CO2响应模型在喀斯特树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找到光及CO2响应曲线最优拟合模型,采用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非直角双曲线模型和叶子飘新模型对4种喀斯特森林树种的光响应数据及CO2响应数据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光合作用对光及CO2响应的叶子飘新模型能很好地拟合4个树种的光及CO2响应数据,且可以直接计算出其主要光合参数.4个树种光合特性由强到弱为:翅荚香槐>光皮树≈黄连木>椤木石楠.  相似文献   

4.
羧甲基淀粉钠共聚高吸水树脂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紫外光引发聚合的方法制备羧甲基淀粉钠-丙烯酸-丙烯酰胺三元复合高吸水性树脂,并对羧甲基淀粉钠用量、丙烯酰胺用量、丙烯酸中和度、光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及紫外处理时间进行单因素试验研究,探究此6因素对吸水率的影响。另外,对羧甲基淀粉钠用量、光引发剂用量和交联剂用量这3个因素进行了响应面试验分析,进而确定羧甲基淀粉钠接枝高吸水树脂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使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及热重分析等测试方法对产物的内部构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羧甲基淀粉钠(Carboxymethyl starch sodium,CMS)与单体丙烯酸的质量比1∶11.3,丙烯酸(AA)中和度为70%,光引发剂安息香二甲醚(Benzoin dimethyl ether,BDK)占单体丙烯酸的质量百分比为0.41%,交联剂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Polyethylene glycol 200 diacrylate,PEGDA)占单体丙烯酸的质量百分比为0.54%,丙烯酰胺(Acrylamide,AM)占单体丙烯酸的质量比为36%,紫外光照射聚合时间为15 min时,效果最佳,此时吸水率为1 770.89 g/g。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明艾纳香光响应特征及其最大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等光合参数,从而为艾纳香优质苗木的培育及科学栽培提供理论依据,采用Li-6400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艾纳香一年生苗木叶片光响应进行了测定,并应用4种光响应经验模型对艾纳香叶片光响应曲线进行拟合。结果表明:1)直角双曲线、非直角双曲线及指数函数模型不能求取艾纳香最大净光合速率和光饱和点的解析解,而结合其他方法拟合的相应值与实测值有显著差异,同时也不能处理发生光抑制的光响应数据;2)修正的直角双曲线模型拟合的各项光合参数均比较准确,同时也能很好地处理艾纳香发生光抑制的光响应数据;3)经修正的直角双曲线模型拟合的艾纳香最大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光补偿点、暗呼吸速率和初始量子效率分别为19.00μmol/(m2.s)、1 866.15μmol/(m2.s)、33.56μmol/(m2.s)、-2.07μmol/(m2.s)和0.066。结论:艾纳香光能利用能力和光合生产力较高,有一定的耐阴能力,对光照的适应范围较宽。  相似文献   

6.
理论研究了外部光注入下1 300nm-VCSEL光子神经的spiking动力学特性.VCSEL在足够强的连续光注入下工作在稳定的注入锁定态;在注入光中引入扰动信号后,当扰动信号强度较小时,VCSEL不能激发spike信号;一旦扰动信号强度达到一定水平,VCSEL将激发出稳定的、可重复的spike信号,且spike信号的幅值和形状几乎不随扰动信号强度的变化而变化,但其响应速率却随扰动信号强度的增加而增大.VCSEL光子神经的这种阈值响应特性与生物神经的全或无响应特性类似,但其响应速率却比生物神经快约8个量级.  相似文献   

7.
采用直角双曲线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和指数函数模型分别对藏川杨(Populus szechuanica Schneid)叶片光响应曲线进行了拟合与比较,探讨了几种模型在藏川杨光响应研究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不同模型对同一种植物光响应曲线的拟合结果存在差异,采用非直角双曲线模型和直角双曲线模型拟合出的光补偿点(LCP)、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高于实测值,光饱和点(LSP)远低于实测值;函数模型拟合的最大净光合速率较为接近实测值;采用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拟合的藏川杨叶片光响应参数均比较准确.  相似文献   

8.
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中的"Timed Lamp"自动程序测量了5种植物的光响应曲线,并应用不同的光响应模型,以验证该方法测量光响应曲线的可信性,并筛选最适模型以更好的拟合光响应曲线。结果表明:使用"Timed Lamp"自动程序测得的几种植物的光响应曲线数据稳定性均较好,在以后的相关研究中,可以沿用该方法;碧桃、豇豆、向日葵、玉米的光响应曲线最适模型为非直角双曲线模型,银杏光响应曲线的最适模型为直角双曲线模型。  相似文献   

9.
为利用数学模型拟合金边瑞香光响应曲线来探究金边瑞香光合特性,比较分析了指数函数模型、直角双曲线模型、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和非直角双曲线模型模拟金边瑞香的光响应曲线的拟合度,同时比较了不同遮阴条件下金边瑞香的光响应曲线和光合特性。结果表明,4种典型的光响应模型中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适用于金边瑞香光响应曲线模拟,且决定系数在0.99以上。综合分析比较数据,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对金边瑞香光响应曲线拟合效果最好,在高强光条件下,结果更加准确,可作为拟合金边瑞香的光响应曲线。此外,一定的遮阴有利于金边瑞香光合利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不同的光响应曲线模型对马尾松无性系不同生长期光合特性的适用性,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器分别测定了7月、9月和11月马尾松的光响应曲线,并选用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QPM)、分段函数模型(SFM)、直角双曲线模型(RHM)、非直角双曲线模型(NRHM)、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MRHM)和指数函数模型(EM)来进行最适光响应曲线模型的选择。结果表明:要准确获得马尾松不同生长期的光响应参数需选择不同的光响应曲线模型,7月、9月和11月份马尾松最适合的光响应曲线模型分别是MRHM、EM和QPM。  相似文献   

11.
纳米二氧化硅表面功能化及其表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自由基聚合接枝法,用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lycidyl methacrylate,GMA)表面处理纳米二氧化硅,在其表面引入反应性环氧基团,对影响接枝反应的各种因素,包括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控制单体浓度可有效调控纳米二氧化硅的接枝率.采用红外(FT-IR)、热重分析(TGA)、光电子能谱(XPS)、透射电镜(TEM)等对改性纳米二氧化硅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2.
唐宏科  王熙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039-1041
[目的]制备新型的疏水缔合阳离子淀粉絮凝剂,研究其絮凝性能。[方法]以淀粉为原料,丙烯酰胺,乙酸乙烯酯为单体,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少量乙醇为互溶剂,甲醛和二甲胺为阳离子化试剂,通过接枝聚合反应获得聚合产物,通过mannich反应进行阳离子化,制备新型的疏水缔合阳离子淀粉絮凝剂。并测定接枝率和胺化度,最后进行絮凝效果试验。[结果]新型疏水缔合阳离子淀粉絮凝剂的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单体质量比为1∶3,引发剂用量为1.25%(单体),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4 h,疏水单体比例为10%;mannich反应的最佳条件为:酰胺-甲醛-二甲胺的比例为1∶1∶1.5,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2 h。[结论]该絮凝剂具有良好的絮凝效果。  相似文献   

13.
阮妙芸  张根义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4371-4373
[目的]研究茶多酚对淀粉酶的抑制作用。[方法]以玉米、大米淀粉等5种淀粉和茶多酚类提取物为材料,研究茶多酚类抑制剂浓度、抑制剂组成、淀粉类底物等因素对茶多酚抑制淀粉酶的影响。[结果]茶多酚类提取物对猪胰a-淀粉酶活性的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以0.6 mg/ml浓度的抑制作用(86.2%);各单体因素中以EGC单体的抑酶效果最好(22.5%),但是混合物(TPS)的抑酶效果(28.3%)要高于各单体;各底物因素中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的抑酶效果最为显著(43.6%);茶多酚类混合物对葡萄糖淀粉酶的抑制作用小于a-淀粉酶;加入葡萄糖苷酶(AMG)在反应120 min测定酶抑制率,要明显小于未加AMG条件下的抑制率。[结论]茶多酚作为功能食品或食品添加剂影响人体餐后血糖指数(GI),对糖尿病的防治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来水利  杨宁  李刚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476-20478,20680
[目的]合成水溶性壳聚糖接枝共聚物并研究其性能。[方法]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以丙烯酰胺(AM)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接枝改性单体,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改性壳聚糖接枝共聚物,并考察了各因素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结果]选用脱乙酰度为86%的壳聚糖为原料,采用先投加AM后加DMC的加料顺序,在聚合温度为50℃、引发剂过硫酸铵质量百分浓度为0.08%、反应时间为3.5 h的条件下,接枝共聚反应的单体转化率、接枝率和阳离子度较高。采用FT-IR和XRD对接枝共聚物壳聚糖-AM-DMC进行了表征。当共聚物投加量为0.3 mg/L时,对造纸废水的絮凝效果明显,可使废水的透光率达到99%,CODCr达到9 mg/L。[结论]为进一步开发应用壳聚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王少鹏  刘艳丽  冯冲  聂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095-7096,7115
[目的]探索制备食品添加剂聚丙烯酸钠的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水溶液聚合法,以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混合引发剂,考察单体浓度、引发剂各组分用量、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聚丙烯酸钠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聚丙烯酸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为40~45℃,反应时间为4 h,过硫酸铵用量为0.02%,亚硫酸氢钠用量为0.01%,单体浓度为45%。在此条件下,制备的聚丙烯酸钠分子量达3.0×107~3.5×107。[结论]通过检测,制备的聚丙烯酸钠可满足食品添加剂的要求。将其用于部分食品中起到了很好的增稠、保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The problem of how rubber is synthesized in the plant has been divided into two portions: (i) the nature of the monomer used and how this monomer is synthesized, and (ii) the nature of the polymerization reaction by which the monomer is transformed to rubber. With respect to the first, the monomer appears to be the 5-carbon branched-chain compound beta-methylcrotonic acid or a derivative thereof. This substance is synthesized in the plant from acetyl-coA. With respect to the second, no information is available, since polymerization of the 5-carbon monomer units to polymers has not yet been achieved outside the living plant.  相似文献   

17.
以丙烯酰胺为原料,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聚丙烯酰胺。探讨了单体质量分数、引发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对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并借助于正交试验分析,初步得出PAM相对分子质量与合成条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玉米芯制取高吸水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芯制取的淀粉为原料,与丙烯酸接枝共聚制备了高吸水性树脂,并考察了反应温度、丙烯酸用量、单体中和度和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高吸水性树脂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采用溶液聚合法制备了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研究了反应时间、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对产率的影响;用二元胺(己二胺和乙二胺)对SMA进行了扩链研究,红外光谱证实发生了扩链反应,热重分析表明扩链产物的热稳定性提高,并且随二元胺链长的增大热分解温度提高.  相似文献   

20.
以甲级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酯(EGDMA)为交联剂,2,4-二氯苯氧乙酸(2,4-D)为模板分子,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2,4-D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聚合配方,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聚合物的性能进行研究。结构显示印迹聚合物具有更好的吸附性能和选择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