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链霉菌702所产抗细菌组分S2的分离纯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硅胶柱层析进行链霉菌702所产抗细菌物质的初步纯化,柱层析硅胶为160~200目,以乙酸乙酯作为洗脱剂,收集R f值为0.46的洗脱液,45℃减压浓缩后在-20℃下静置24 h得到黄色针状结晶(组分S2)。此结晶甲醇溶解液经紫外吸收光谱测定结果表明,该抑细菌活性物质在199 nm有强吸收峰,而在240.2 nm处有弱吸收峰。此结晶用HPLC分析得到分离抑细菌物质的最佳条件为流动相:乙腈溶液600 g/L,检测波长200nm,从HPLC图谱峰面积来看有效物质含量达到961.1 g/L。使用制备型液相色谱进行扩大制备,收集峰尖物质,冻干后可得红色絮状物,此物质经生物检测,其抑菌效果良好,再经分析型液相色谱分析,可得其有效物质达994.7 g/L。  相似文献   

2.
在pH=3.2的HCl-NaAc缓冲溶液中,曙红Y(EY)与盐酸普罗帕酮(PPF)形成1∶1的离子缔合物,导致溶液的吸收光谱变化,在518 nm处产生明显的褪色作用,并在550 nm处出现新的吸收峰.PPF的质量浓度在0.2~4.0 μg/mL范围内与褪色波长处的吸光度变化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一种测定PPF的分光光度新方法.方法简便快捷,灵敏度较高,摩尔吸光系数(ε)为4.16×104 L/(mol·cm).研究了适宜的反应条件和影响因素,并考察了共存物质的影响,表明方法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可用于PPF片剂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3.
观赏辣椒果实花青素提取及果色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寻观赏辣椒花青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与测定方法,明确果色与色素含量的相关性。[方法]以观赏辣椒为试材,使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最大吸收波长扫描,确定了观赏辣椒中花青素的最大吸收波长,利用单因素法和响应面法对观赏辣椒中的花青素进行了提取条件的优化,确定了花青素测定方法—pH示差法的最佳pH、平衡时间和平衡温度,并进行回收试验和稳定性考察验证该提取与测定条件的准确性。利用所优化的提取测定条件,分析比较了不同果色、不同品种的观赏辣椒花青素含量,进一步验证了该优化体系,并筛选出富含花青素的观赏辣椒品种,明确了果色与花青素色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观赏辣椒花青素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30 nm,以90%酸性甲醇(含1%HCl)为提取剂,料液比为1∶25 g·mL~(-1),超声辅助提取40 min,花青素提取效果最佳;在利用pH示差法测定时,最佳pH为1.0和4.5,最佳平衡温度和时间为40℃平衡90 min;此外,观赏辣椒品种Q1、Q2、Q4-3、WU的花青素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品种,且果实色差值L~*、b~*与花青素含量呈负的强相关。[结论]本研究筛选得到观赏辣椒果实中花青素的最优提取与测定方法,并分析得出花青素含量与色差值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可为观赏辣椒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实践依据以及为良种选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紫外分光光度法对肉制品中亚硝酸盐化合物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丹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8):2213-2214
采用邻苯二胺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市售肉制品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邻苯二胺与亚硝酸盐在酸性介质中化合形成产物苯并三氮唑,其在紫外区280 nm处有一灵敏吸收峰,能去除其他离子的干扰,该法在工作范围内呈线性,检测极限范围为5~250μg/ml.该方法快速、实用、简便、准确,适用于大批量试样的分析检测.  相似文献   

5.
药物中氨基比林的分光光度法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氨基比林有还原性,在酸性介质中可将Fe^3 还原为Fe^2 ,邻二氮菲能与所生成的Fe^2 显色生成红色络合物.景大吸收峰在510nm处。借助邻二氮菲光度法测定了片剂中的氨基比林含量,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获得愈伤组织生长及花青素积累的最佳培养条件.【方法】针对马铃薯"GSAP-H"试管苗茎叶诱导出的紫色愈伤组织进行了外源激素、糖源、不同N素比例、光温和pH等条件的研究.【结果】随NAA、2,4-D浓度的增加,愈伤组织快速生长,花青素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于1.5mg/L 2,4-D和1.0mg/L NAA浓度下达到高峰,分别为863.15、880.65nmol/g;高浓度BAP不利于愈伤组织的生长,但花青素含量在4mg/L BAP下达到高峰,为848.745nmol/g.蔗糖是花青素生产的最好碳源,45g/L蔗糖下的愈伤组织生长最快且花青素含量最高(887.035nmol/g);培养基中NO_3~-与NH_4~+比例为3:1时,愈伤组织花青素含量最高(895.54nmol/g).此外,全光照利于花青素产量的提高.pH 4.8及25℃的培养条件可明显促进愈伤组织花青素的积累.【结论】研究结果将为利用紫色马铃薯愈伤组织进行工厂化生产花青素奠定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采用FRAP、DPPH和ABTS 3种方法测定了8种市售茶类饮料的抗氧化活性并用Folin-Ciocalteu法测定其总酚含量。结果表明:8种茶类饮料在抗氧化活性和总酚含量方面是很好的抗氧化剂来源。在FRAP和ABTS试验中,绿茶饮料的抗氧化活性最强,TEAC平均值分别为5 878.66、7 266.99 μmol/L,红茶饮料的抗氧化活性最弱,TEAC平均值分别为2 748.40、3 478.71 μmol/L;在DPPH试验中,红茶饮料的抗氧化活性最强,VCEAC平均值为20 406.10 μmol/L,绿茶饮料的抗氧化活性最弱,VCEAC平均值为17 481.76μmol/L;总酚含量结果表明,绿茶饮料450.76 μg GAE/mL>乌龙茶饮料357.91 μg GAE/mL>红茶饮料247.83 μg GAE/mL。此外,试验结果显示,茶饮料的总酚含量与其抗氧化活性并不一定存在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8.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不同花色铃儿花中花青素组分及其含量。样品经处理后,分析柱为C18柱、流动相为4%磷酸水溶液与乙腈、等梯度洗脱、检测波长520 nm、外标法定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玉色、白色、浅粉色、粉色、红色5个典型花色中,浅粉色铃儿花的花青素种类最多,为24种。随着铃儿花颜色的加深,花青素总含量逐渐增加,红色铃儿花花青素含量最高,达411.19μg/g。不同花色的铃儿花中,HPLC峰面积与峰高比值与芍药素-3-O-葡萄糖苷、飞燕草色素和锦葵色素含量成正相关趋势。  相似文献   

9.
黑玉米色素理化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黑玉米色素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黑玉米色素可溶于强极性溶剂或稀酸溶液中;色素不在酸性介质中呈鲜艳的红色,可见光范围内其特征吸收峰为526nm;色素对光、热、氧化剂、还原剂、食品添加剂等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红曲色素的基本性质和快速分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曲色素是天然食用色素之一,在285、400和500nm 处有3个吸收峰,在强酸性、酸性和中性的条件下相当稳定;温度、金属离子、氧化剂、还原剂和络合剂对红曲色素的影响较小。从红曲色素中分离出一种黄色红曲色素,在285和398nm 处有吸收峰。其极性小于紫色红曲色素和橙色红曲色素。用针筒层析分离柱可快速将3种红曲色素分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分析绿茶中的西湖龙井和碧螺春、红茶中的祈门红茶和立顿红茶以及普洱茶的云南特级地方标准样和临沧普洱茶的水溶性多糖和蛋白质含量。[方法]茶叶样品经沸水浸提和透析等前处理,采用蒽酮-硫酸法和硫酸-咔唑法分别测定茶叶多糖的中性糖和酸性糖含量,用Bradford法分析蛋白质含量。[结果]绿茶的总多糖平均值接近39.58 mg/g,红茶为30.73 mg/g,普洱茶为60.12mg/g,约是红茶的2倍。普洱茶的水溶性蛋白质含量约为18.57 mg/g,高于绿茶和红茶。[结论]3类茶中,均以普洱茶的水溶性多糖及蛋白质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2.
红茶和绿茶中茶多酚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茶茶叶和绿茶茶叶为原料,考察浸提温度、时间、固液比、溶剂浓度对茶多酚提取的影响,并对其提取率进行了研究。结合正交试验,确定出了溶剂法提取茶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红茶较优的提取工艺条件为固液比1︰80,乙醇浓度60%,浸提温度50℃,浸提时间30 min,此时茶多酚的提取率为20.35%;绿茶较优的提取工艺条件为固液比1︰80,乙醇浓度50%,浸提温度50℃,浸提时间40 min,此时茶多酚的提取率为25.44%。  相似文献   

13.
金建华  马金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6):13036-13037
[目的]考察青海黑枸杞茶叶中荼多酚含量的较优提取工艺.[方法]以青海黑枸杞茶为原料,水为浸提溶剂,采用AlCl3为沉淀剂对茶叶中茶多酚的提取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沉淀剂用量、溶剂用量、浸提温度、浸提时间4个因素对茶叶中茶多酚提取的影响.[结果]试验表明,以A1C13为沉淀剂,沉淀剂∶茶叶的质量比为0.9∶2.5、茶叶∶水的料水比为1∶32 g/nl、浸提温度为80℃、浸提时间50 rain时,茶多酚的提取率最高,为6.42%.[结论]研究可为青海黑枸杞茶叶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测定8种工夫红茶样品的色素含量、茶汤色差参数值,并与感官审评评分相结合,研究不同色素含量的红茶与茶汤色差参数值的差异性,及其与感官审评评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探索以茶汤色差对红茶品质进行有效判别的方法。结果表明,红茶色素含量与感官品质审评评分呈二次相关关系(y=-0.7123x2+115.16x-4635.1);感官品质审评评分与茶汤明亮度表征量"L"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红绿色度表征量"a"值、黄蓝色度表征量"b"值、色度值表征量"Cab"值、色彩饱和度表征量"Sab"值、色差值表征量"ΔE"值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茶汤明亮度表征量"L"值、色相角表征量"Hab"值与红茶色素TR、TF呈正相关,与TB呈负相关;红绿色度表征量"a"值、黄蓝色度表征量"b"值、色度值表征量"Cab"值、色差值表征量"ΔE"值与红茶色素TR、TB呈正相关,与TF呈负相关;色彩饱和度表征量"Sab"值与红茶色素TB呈正相关,与TR、TF呈负相关;红茶色素TB与"L"值呈显著负相关,与"a""Sab"值呈显著正相关。因此,用色差参数L、a、b、Cab、Sab、ΔE来反映红茶品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应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茶叶中硒含量,通过对消解试剂混配比、介质酸度以及硼氢化钾-氢 氧化钾浓度的试验,确定了最优检测条件;并分析了取自广东茶区的35 个茶叶样品的硒含量,初步分析该省茶叶含 硒状况及开发富硒茶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院以混酸配比V(HNO3)颐V(HClO4)为4颐1、盐酸浓度为6.0 mol/L、硼氢化钾浓 度为15 g/L、氢氧化钾浓度2 g/L 为茶样硒含量测定最优条件;所采集的35 个茶样中都含有微量元素硒,其中有13 个茶样含硒量为0.039耀0.097 mg/kg,占37.14%;有20 个茶样含硒量为0.100耀0.197 mg/kg,占57.14%;有2 个茶样的 含硒量为0.229、0.320 mg/kg,接近或达到富硒茶标准。就茶类而言,乌龙茶的平均硒含量最高,绿茶次之,红茶最低, 这可能与品种及加工工艺有关。  相似文献   

16.
茶鲜叶处理方法对悬浮发酵红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鲜叶破碎程度、萎凋及冷冻处理对茶鲜叶匀浆悬浮发酵红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鲜叶破碎程度的增大,茶红素含量明显增加;适度萎凋可促进茶黄素的形成;冷冻处理明显提高水浸出物、茶黄素等含量从而改善了红茶品质。  相似文献   

17.
‘紫娟’红茶和‘紫娟’普洱熟茶香气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娟’红茶、‘紫娟’普洱熟茶都是用云南所特有的茶树特异新品种‘紫娟’(Camellia.sinensis var.assamica)的新梢加工而成的茶叶创新产品。本文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与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技术检测了‘紫娟’红茶和"紫娟"普洱熟茶香气成分的组成与含量。结果表明:‘紫娟’红茶的香气成分由醇、醛、酸、酮、酯、内酯、含氮类和烃类等8类83种化合物组成,在主要的16个组分中,醇类及其氧化产物含量最高,平均含量为62.538%;其次为醛类化合物,平均含量达21.031%。‘紫娟’普洱熟茶的香气成分由醇、醛、酸、酮、酯、内酯、酚类、烃类、含氮类和萜烯类等11类101种化合物组成,在主要的21个组分中,甲氧基苯类化合物含量最高,平均含量达19.077%;其次为脂肪酸类化合物,平均含量达12.210%。本研究结果对引导消费者正确认识‘紫娟’茶创新产品,促进云南茶产业的供给侧改革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茉莉红茶特征风味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茉莉红茶(二窨)窨制过程中主要风味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茶茶坯香气主要由苯甲醇(17.73%)、芳樟醇(16.17%)、乙酸苄酯(7.10%)、邻氨基苯甲酸甲酯(3.40%)、顺式-3-己烯醇苯甲酸酯(2.88%)及苯甲醛(2.23%)等组成。茉莉红茶香气主要由苯甲醇(23.77%)、芳樟醇(19.73%)、乙酸苄酯(18.66%)、水杨酸甲酯(3.84%)、邻氨基苯甲酸甲酯(3.60%)、顺式-3-己烯醇苯甲酸酯(3.27%)和α-法呢烯(2.05%)组成;与茶坯相比,窨制后的茉莉花茶香气总浓度增加了5倍多,其香气主要来源于窨制过程中茶坯吸附的茉莉鲜花香气。利用香气品质评价指数JTF对窨制红茶的香气品质进行评价,茉莉红茶的JTF指数(二窨:0.5;五窨:1.2)不低于同等窨次茉莉绿茶(三种二窨花茶:0.42、0.38、0.5;五窨:1.004)。研究表明以红茶为茶坯窨制而成的茉莉红茶香气品质不低于茉莉绿茶。窨制过程中,茶叶总多酚、总黄酮、没食子酸、可可碱、咖啡因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EGC、EGCG含量分别降低0.18%和0.17%;ECG含量上升0.09%。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制出高茶黄素含量的大叶种红碎茶。[方法]以高茶黄素大叶种茶叶品种为原料,分别考察鲜叶嫩度、萎凋时间、发酵时间对红碎茶加工品质的影响,研制出茶黄素含量在1.2%以上,品质较高的高茶黄素红碎茶。[结果]高茶黄素含量的红碎茶对鲜叶原料的嫩度要求较高,以一芽二叶为最好,其次为一芽三叶;萎凋时间与茶黄素的含量呈曲线对应关系,萎凋时间以5 h为宜,其次为10h,萎凋的时间过长,会出现过多的茶黄素损耗;揉切发酵的全程时间要求较短,以45 min为佳,不宜超过79 min。[结论]研究可为高茶黄素红碎茶的研制加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将银杏叶提取物和罗汉果提取物分别添加到红茶发酵过程中开发功能性红茶,考查了天然提取物对发酵红茶中茶色素(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罗汉果提取物进行发酵所得茶叶的茶黄素含量要高于添加银杏叶提取物和未添加提取物进行发酵的;茶红素的含量均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先增大后下降;随着天然提取物添加量的增加茶褐素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