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拖拉机座椅悬架系统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拖拉机的乘坐舒适性,本文建立并分析了3种不同的线性和非线性座椅悬架系统的动力学模型,编制了座椅悬架系统动态参数的优化设计程序。对铁牛-55型拖拉机悬架系统的动态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2.
3.
4.
手扶拖拉机非线性座椅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引言我国南方手扶拖拉机作为农村的运输工具被广泛地使用,然而由于手拖行驶的道路条件恶劣,现有手扶拖拉机座垫隔振性能较差,不仅严重损害了驾驶员的身体健康,同时也降低了其工作效率及不利于安全驾驶。长期以来,农机科技工作者在拖拉机座椅的研究方面做了许多工作?.. 相似文献
5.
在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农用三轮运输车座椅振动的原因,认为座椅振动主要来自发动机和地面激振,其中以地面激振引起的座椅振动对人体影响较大,而悬架系统阻尼过小是导致座椅振动过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为了减轻拖拉机驾驶疲劳,在模拟拖拉机座椅振动的条件下,试验研究了振动加速度对被验者的心率变化及其身体疲劳的影响.结果表明:座椅的垂直加速度azw在w0.8~2.0m/s2、且联合加权加速度Aω在1.1~2.3m/s2的范围内,被验者的心率增加率随振动加速度增加逐渐减小,其平均值减小13%;azw在2.0~2.4m/s2、且Aw在2.3~2.7m/s2范围内,被验者的心率增加率减小缓慢,平均减小2%;被验者心率增加率与座椅振动加速度呈二次曲线规律变化,具有密切的相关性;被验者身体各部位的疲劳程度随振动加速度增加而加重,头部和胸背部的疲劳明显高于其它部位. 相似文献
7.
应用美国模拟器件公司的ADXL105微型力平衡式加速度传感器、美国Cygnal公司F320型单片机组成车载式拖拉机座椅舒适性测试系统,系统易标定、成本低、供电方式简单。试验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拖拉机座椅固有频率只要避开人体敏感的频率范围,座椅的舒适性就能得到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9.
10.
以拖拉机减振为目的,建立了二自由度拖拉机油气悬架系统的数学模型,分析了油气悬架系统数学模型的非线性特性。运用AMEsim仿真软件,采用阶跃信号、谐波信号和随机信号模拟拖拉机典型行驶路况,对比分析了被动悬架和油气悬架的振动特性,验证了数学模型的正确性。通过比较两种悬架的振动特性、非线性特性和车身高度偏离静平衡状态的程度等3项指标可知:采用油气悬架可明显改善拖拉机悬架的振动性能,提高行驶平顺性和乘坐舒适性。 相似文献
11.
应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某拖拉机驾驶室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对该模型进行模态和振动特性分析,并通过试验分析了该模型的声振特性;针对模型的试验结果对驾驶室内噪声的控制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机械工业面貌日新月异,机械的运转速度越来越高,人们对农业机械产品的动态性能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但是各种机械在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振动,却使它们的动态性能严重恶化,从而大大影响了其原有精度、生产效率和使用寿命.同时,机械振动所产生的噪声,又使生产环境受污染,影响人们的健康.为此,利用自行研制的振动试验台,对拖拉机变速箱振动性能进行检测,并构建振动信号采集分析系统.系统软件设计采用结构化模块程序设计,便于调试与维护,系统操作简单、快捷,具有多种实时检测功能和友好生动的人机界面,并具有系统自检、容错和完善的统计报表功能. 相似文献
13.
14.
为了改善拖拉机的乘坐舒适性,本文讨论了拖拉机的简化模型和三个无源隔振座椅模型,用人体承受的总的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作为目标函数进行优化计算。并制成分段线性和动态耦合两种座椅样机,同铁牛-55型拖拉机原座椅一起进行道路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新设计座椅的乘坐舒适性都得到了明显的改进效果,而且造价增加不多。从而表明,无源隔振座椅仍有其新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5.
基于小波和多元线性回归的拖拉机振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种轮式拖拉机为研究对象,基于小波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拖拉机在不同行驶速度、不同激振频率下,其前轴和后轴振动对座椅振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速度下,拖拉机前轴、后轴振动对座椅振动的影响具有不同的变化趋势。当行驶速度增大时,前轴振动对座椅振动的影响没有显著变化,后轴振动对座椅振动的影响则显著增加;随着分析频率的降低,前轴振动和后轴振动对座椅振动的影响均显著增加。在人体敏感的频率范围0~10Hz内,尽管前、后轴振动对座椅振动均有显著影响,但后轴振动比前轴振动对座椅振动的影响更为显著。研究结果可为改善拖拉机座椅的舒适性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17.
长时间振动对拖拉机驾驶员腰部疲劳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振动试验台上模拟拖拉机驾驶环境,在振动加速度为1.2m/s2、频率为4Hz的情况下,测试了被试者腰部竖脊肌和多裂肌的表面肌电信号(sEMG),并对其均方根值(RMS)和平均功率频率(MPF)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振动过程中,被试者腰部均感觉到了明显的疲劳;随着驾驶时间的延长,竖脊肌和多裂肌肌电信号的RMS呈上升趋势,而MPF呈下降趋势.这说明,在振动过程中,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被试者腰部竖脊肌和多裂肌产生了疲劳,是使被试者产生腰部疲劳的主要原因.结合主观疲劳感觉评分结果,被试者在受振50-60min后开始有疲劳感觉. 相似文献
18.
根据行驶平顺性分析的需要,本文首先将我们研制的广义机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GMCADS进行扩充,同时配上后处理程序PPRVA,然后将拖拉机-挂车运输机组简化为八个自由度的广义机构模型,最后,根据实际需要,用扩充后的GMCADS系统和PP-RVA程序对Fiat 80-90 DT拖拉机-挂车机组的广义机构模型进行了行驶平顺性模拟计算,同时也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GMCADS系统和广义机构模型对拖拉机行驶平顺性的研究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2015,(4):15-18
建立了人-椅单自由度系统力学模型,推导了系统振动微分方程和特性参数,分析了不同人-椅质量与人-椅单自由度系统固有频率和等效阻尼系数的关系;基于MATLAB/Simulink,建立了含人-椅单自由度的三自由度车辆-座椅悬架系统仿真模型。结果分析表明,人-椅单自由度系统固有频率随人-椅质量的增加而略微减小,而相对阻尼系数随人-椅质量的增加减小幅度较大。功率谱密度分析表明,人体振动能量主要集中在3 Hz以下的范围内,座椅悬架固有频率分布合理,但人-椅加速度均方根值均大于0.5 m/s2。 相似文献
20.
从理论和试验两方面分析了拖拉机变速箱振动与噪声产生的原因,实验研究了影响它们的因素,并对上海—50型拖拉机变速箱的减振降噪提出了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