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绵刺地表枯落物水浸液和蒸馏水为对比,对绵刺的种子发芽时间、种子发芽率和幼苗生长速度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绵刺地表枯落物水浸液对绵刺种子萌发时间、萌发率和幼苗生长速度相对于蒸馏水有明显地抑制作用。10%枯落物水浸液和2%土壤表层水浸液对绵刺种子萌发时间、种子萌发率和幼苗生长速度抑制作用最为显著;说明绵刺枯落物具有化学他感作用,但这种他感作用与目前研究的异株克生作用不同,它在绵刺母株株丛内,排斥自身种子定居,以无性繁殖扩大对株丛内均质性生境的利用,实现种群的更新;在株丛外,以种子占据异质性生境进行种群的更新。因此,绵刺繁殖对策和生境的选择具有行为性,即绵刺植株以无性繁殖方式进行亲本基因的识别,有效地保存基因,而通过他感排斥作用,使种子携带的基因通过种子扩散器的作用,进行长距离的传播,在新的生境中定居,避免了亲代与子代有限资源的争夺,传播基因,这种繁殖策略的采用和生境的选择行为既保存了基因,又提高了种群的适合度。  相似文献   

2.
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不同环境(沙丘不同坡位、不同伴生植物、不同流动性沙丘)中的羽毛针禾(Stipagrostis pennata)种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羽毛针禾分株平均高度、节间长、分蘖株数、根茎直径、地下根状茎数、平均地下根状茎长等指标,分析羽毛针禾的克隆构型及不同环境中的分株种群特征。结果表明:羽毛针禾分株强度大,分枝多,分株间的间隔物(节间长)高度缩短,表现出典型的“密集型”克隆生长构型。同时,比较半固定沙丘不同坡位羽毛针禾的分株种群特征,坡顶上的羽毛针禾在分蘖株数和平均根状茎长均显著高于坡底;分析羽毛针禾与不同伴生植物的分株种群特征表明,羽毛针禾与鹤虱的伴生群落中,其分蘖枝数显著高于羽毛针禾与白茎绢蒿的伴生群落,且有较高的分枝密度和较短的平均根状茎长;与半固定沙丘相比,生长于固定沙丘的羽毛针禾分株种群具有显著的分蘖株数、根状茎数,以及较长的根茎直径、较大的地上部分生物量和地下根状茎生物量。最后,结合克隆植物对资源的利用对策及表型的可塑性,对不同环境中的羽毛针禾分株种群特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荒漠区几种克隆植物生长构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对中国科学院吐鲁番沙漠植物园的克隆植物进行调查,分析其克隆繁殖方式,并对3种草本克隆植物(粗毛甘草、花花柴、芦苇)在于旱环境下的生长构型进行了初步研究。此外,依据荒漠区克隆植物资源现状及克隆植物生态学发展进程,对未来开展荒漠克隆植物研究提出3点构想。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阿拉善荒漠分布的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红砂(Reaumuria soonorica)、阿拉善沙拐枣(Calligonum alaschanicum)、膜果麻黄(Ephedra przewalsetina)、绵刺(Potaninia mongolica)和四合木(Tetreana mongol-ica)等灌木为研究对象,以种子吸胀过程中对水分的吸收速度和水分利用效率作为对水分的响应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所供实验的各种灌木种子吸胀所需时间顺序依次为:梭梭<四合木<绵刺<膜果麻黄<红砂<阿拉善沙拐枣<沙冬青,与之相对应的种子千粒重为沙冬青>阿拉善沙拐枣>红砂>梭梭>四合木>膜果麻黄>绵刺,种子千粒重与吸胀时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吸胀过程中水分吸收速度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是阿拉善沙拐枣>沙冬青>四合木>红沙>梭梭>绵刺>膜果麻黄,梭梭>膜果麻黄>绵刺>四合木>阿拉善沙拐枣>沙冬青>红沙。响应于荒漠水分的变化,荒漠灌木可分为对水分敏感性植物和迟钝性植物。对水分敏感性植物,繁殖对策表现为典型的r-对策,千粒重较小,对水分利用效率较高,如绵刺、梭梭等,对水分迟钝性植物,繁殖对策为典型的k-对策,千粒重较大,水分利用效率较低,如阿拉善沙拐枣和沙冬青等。响应于荒漠环境为极度胁迫下的易变环境,水分敏感的植物对荒漠植被的稳定具有重要贡献,响应于相对稳定时间尺度内,水分迟钝植物对荒漠植被构建起着关键作用。这种r-对策和k-对策荒漠灌木对水分不同的利用方式和繁殖方式,既能在干旱多变的气候环境变化下保持一定的荒漠景观植被,又能在稳定气候环境下保持另一种荒漠景观植被,从而确保荒漠地表环境的稳定。  相似文献   

5.
土壤水分对鹅绒委陵菜表型可塑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对匍匐茎草本植物鹅绒委陵菜表型可塑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间隔子、叶片数、分枝密度、分枝长度、分枝角度呈二次曲线变化;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4%左右的生境最为适宜;其复叶长对土壤含水量的反应可用YieldDensity曲线描述;其小叶间隔随着土壤水分的增加而增加,遵循Logistic曲线变化。克隆植物构型的可塑性有可能促进其对斑块性分布土壤水分资源的利用,因而具有一定的生态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刺萼龙葵的入侵机理与控制策略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刺萼龙葵(Solauum rostratum Dunal.)是一种世界性的恶性入侵杂草,扩散速度快,对环境为害严重。结合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从扩散机制、生物学特性、环境的可入侵性、植物与土壤的反馈作用以及防控与利用基础等多个方面解析其入侵扩张机制和控制策略。主要研究进展:1刺萼龙葵强大的繁殖和扩散能力、高度的抗逆性、入侵地植物种类的单一性以及入侵环境的脆弱性在其入侵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2刺萼龙葵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不同生境的长期作用下已产生一定程度的分化,形成了不同的地理种群;3刺萼龙葵不同生长阶段通过改变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种类来调节自身生长,并通过改变入侵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创造对自身生长有利的土壤环境,形成一个自我促进式的入侵机制;4采用人工物理清除和植物替代控制相结合的生态修复方法,可防止刺萼龙葵的再次入侵。刺萼龙葵的有效控制需要采取综合防治策略;5刺萼龙葵从药物开发和植物保护方面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  相似文献   

7.
黑缘红瓢虫Chilocorus rubidus Hope是日本卷毛蚧Metaceronema japonica(Mask)和板栗球蚧Kermes nawae Kuwana的重要捕食性天敌。特别是对油茶煤病主要诱发媒介——刺绵蚧的发生更具明显的抑制作用。但该虫一年仅发生一代,且繁殖力较低;以往,利用它防治油茶刺绵蚧时均采用人工助迁的方法。近年来随着油茶煤病发生面积的扩大(每年发病面积约20万亩),生产上要求能提供数量较多的瓢虫,以控制刺绵蚧的  相似文献   

8.
克隆植物由于克隆性的存在,在很多方面同非克隆植物存在差异.为了解克隆生长对植物适应性的影响,以婆婆纳属(Veronica)植物为对象,从系统角度开展了其属内克隆植物与非克隆植物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①克隆性并不是一个保守性状,婆婆纳属的祖先状态中克隆植物可能性为0.94;②克隆植物大多为多年生植物,花部具有更大的吸引力,而非克隆植物中一年生植物占优势;③与克隆植物相比,非克隆植物更加耐干旱和高温.在婆婆纳属的进化过程中,随着气候日益变得干旱,利用种子的耐旱特性逃避恶劣时期的策略受到青睐,克隆生长的相对重要性逐渐降低,以致于一些植物最终转换成了非克隆植物,其对干旱环境的适应性更高,也能耐受更高的温度,从而能够适应当地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油茶刺绵蚧(Metaceronema japonica Mask)是油茶林的特大害虫。刺绵蚧在自然界的天敌很多,据我们初步调查有43种,其中有几种优势种,分别介绍如下: 黑缘红瓢虫:(Chilocorus rubidus Hope)是油茶刺绵蚧猖獗期的主要天敌优势种。据在517亩油茶林的调查,每株油茶树最多的有1451.5头,最少384.7头,平均有806.3头,占总天敌数的89.7—96.5%。据测定:一头成虫平均一年能捕食母蚧47.95头、卵块15.96只、  相似文献   

10.
分别用不同浓度的 P E G( M W 6000)对当年生绵刺嫩枝进行渗透胁迫处理,测定其超氧化物歧化物( S O D)、过氧化氢酶( C A T)的活性和丙二醛( M D 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绵刺嫩枝在渗透份胁大于- 2.0 M Pa 迫条件下,能维持较高的 S O D 活性,脂质过氧化作用较弱,膜系统基本完整; 渗透胁迫小于- 2.0 M Pa。 S O D 活性明显下降,脂质过氧化作用加强,膜透性增加。 M D A 含量与 S O D 活性呈负相关关系(r= - 094217); C A T 的活性随渗透胁迫强度增大而逐渐增强,达到一个峰值(- 2.5 M Pa)后,呈现下降趋势。说明绵刺嫩枝中 C A T 和 S O D 活性具很强的抗水分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11.
干旱区五种野生观赏植物的引种栽培试验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本文采用不同催芽方法、育苗和栽培技术 ,对蒙古扁桃 ( Prunus mongolica Max-im.)、粗壮黄芪 ( Astragalus H oantchy Franch.)、沙冬青 ( 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 ( Max-im.) Cheng f.)、山丹 ( L iliun pumilum DC.)和内蒙古野丁香 ( Leptodermis ordosica H.C.)五种分布于内蒙古西部具有观赏价值又为珍稀濒危植物的种子萌发特性、成苗特性进行了研究 ,同时进行了引种栽培技术的初步探索。结果表明 :蒙古扁桃和粗壮黄芪的种子经机械打磨处理后 ,在湿润的沙性基质中栽培效果较好 ,生长两年的植株移栽成活率较高 ;山丹在壤土中萌发率较高 ,异地移栽的山丹 ,如室内栽培 ,需进行春化作用和人工授粉才能开花、结果 ;沙冬青在沙性较强的基质及一定的湿度条件下栽培效果良好 ;内蒙古野丁香则在黏土中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12.
13种野生观赏植物种子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不同催芽技术对分布在内蒙古西部干旱区 1 3种野生观赏植物 (其中 1 1种为珍稀濒危植物 )种子 (或果实 )的形态特征和萌发特性进行了观察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红花海绵豆 ( Spongiocarpella grubovii( Ulzij.) Yakovl.)、蒙新苓菊 ( Jurinea mongolica Max-im.)、术叶菊 ( Synotis atractylidifolia( Ling) C. Jeffrey et Y. L . Chen)、西藏点地梅 ( An-drosace mariae Kanitz var. tibetica ( Maxim.) Hand.- Mazz.)、贺兰山女娄菜 ( Melandriumalaschanicum ( Maxim.) Y.Z.Zhao)、贺兰山南芥 ( Arabis alaschanica Maxim.)、针枝芸香( H aplophyllum tragacanthoides Diels)、四合木 ( Tetraena mongolica Maxim.) 8种植物的籽实无需任何特殊处理 ,均可顺利萌发 ,且除蒙新苓菊、术叶菊外 ,其余萌发率均在 60 %以上 ;其它 5种植物的萌发率较低 ,斑子麻黄 ( Ephedra rhytidosperma Pachom.)、内蒙古西风芹 ( Seseliintramongolicum Y. C. Ma)、贺兰山岩黄芪 ( H edysarum petrovii Yakovl.)的种子经砂纸打磨处理后 ,萌发率可提高 7~ 8倍。但短尾铁线莲 ( Clematis brevicaudata DC)、大苞点地梅 ( An-drosace gmelinii L .)即使经低温、酸蚀等处理 ,其发芽率仍然很低 ,说明它们对环境条件要  相似文献   

13.
科尔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幼树水分生理生态特性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水分是沙地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生长最重要的生态因子,在对科尔沁沙地东南缘樟子松疏林草地土壤水分监测的同时,对13年生沙地(疏林草地)樟子松人工幼树的叶片水势(ψ)、蒸腾速率(E)、气孔导度(g)及其相应环境因子进行测定,探讨疏林草地人工樟子松幼树的水分生理生态特性.结果表明: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规律,两者的变化趋势相似,即在生长季节樟子松蒸腾速率呈现出较明显的双峰曲线;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内在因子为气孔导度,外在因子是空气湿度和气温.针叶水势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降水量、土壤水分含量及树木本身生长特性的影响.樟子松针叶水势、蒸腾速率等水分生理生态特征表明,对于13年生沙地樟子松人工幼树(密度为378株/hm2),即使在年降水量较丰富的年份,疏林草地樟子松生长仍然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旱胁迫.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荒漠地区丛枝菌根植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内蒙古荒漠建群及优势植物的丛枝菌根共生状况进行了调查。在观察的16科76种植物中,被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的植物有61(占79. 8% )种;其中多年生草本植物被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的比例较高,占94. 46%;而一年生和二年生的草本植物的比例仅65%。须根系植物中菌根植物约占91. 3%,高于直根系(75. 5% )。古地中海孑遗种四合木(Tetraenamongolica)、棉刺(Potaniniamongolica)、沙冬青(Ammopiptanthusmongolicus)和强旱生植物半日花(Helianthemumsoongoricum)有一定的菌根侵染。本地区野生植物的丛枝菌根形态结构类型多数为Arum类型,占83. 6%;而Paris类型少,只占3. 3%。丛枝菌根结构类型与植物的生活型、根系类型和侵染率无关。  相似文献   

15.
用 Leslie矩阵对内蒙古与宁夏的西鄂尔多斯残遗分布的特有植物 -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种群动态在张慧荣等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再作探讨。从调查数据中提取信息 ,构造新的 Leslie矩阵 ,对四合木种群年龄分级提出合理的划分。可以认为四合木种群动态有微小波动的特点。各龄级个体数的变化趋势不同 ,但种群动态在总体上呈衰退趋势。  相似文献   

16.
四合木水分代谢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 Maxim)为内蒙古特有的国家二级保护、内蒙古一级保护植物。本文首次报道了四合木的水分状况(总含水量、自由水含水量及束缚水含水量)和水分代谢(水势、蒸腾速率及抗脱水力),并且讨论了这些特性与忍受干旱的关系,为进一步保护这种植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光照、温度和水分条件对沙地云杉种子萌发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沙地云杉是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特有的常绿针叶树种。该研究对光照、温度和水分等环境因子对沙地云杉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 :持续光照时沙地云杉种子萌发最适宜温度为 1 5℃ ,持续黑暗时沙地云杉种子萌发最适宜温度为 2 0℃ ,在 1 6h光照 /8h黑暗时沙地云杉种子萌发最适宜温度为 30℃ ;沙地云杉种子萌发最适宜土壤含水量为 1 5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