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对陆地棉愈伤组织诱导及体细胞胚发生过程中的主要生化物质(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SOD活性和IAA氧化酶活性)的测定表明,各个时期的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是不同的,在愈伤组织形成初期较低,随着愈伤组织的生长及胚状体的形成,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逐渐上升,在120d时达最大值;而可溶性糖含量在60d时有一个高峰值,在120d时达到最低值;IAA氧化酶活性在60d、120d时酶活较高,90d的酶活较低。  相似文献   

2.
棉花组织培养中畸形胚的发生和转化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张宝红  李秀兰 《作物学报》1996,22(1):107-111
在棉花组织培养中,时常有畸形胚的发生。根据畸形胚的表型,可分为九类:联体胚、子叶畸形胚、胚轴畸形胚、单极胚、多极胚、无极胚、重新愈伤化胚、玻璃化胚和白化胚。畸形胚的发生频率很高,可达94.0%。培养时间和培养基组成等均影响畸形胚的发生。通过调整培养基中激素含量可有效地使畸形胚萌发转化为正常苗。  相似文献   

3.
楸树胚性愈伤组织与非胚性愈伤组织的生理生化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植物体胚发生过程中愈伤组织里存在着复杂的生化反应,不同的愈伤组织有着不同的生理生化特性。用MS培养基对楸树幼嫩种子进行培养,诱导产生出三种类型的胚性愈伤组织和一种非胚性愈伤组织,以此作为实验材料。对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研究楸树胚状体形成过程中三种类型的胚性愈伤组织之间以及胚性愈伤组织和非胚性愈伤组织之间的生理生化差异。结果表明,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在楸树胚性愈伤组织中的含量都远远高于其非胚性愈伤组织;而楸树胚性愈伤组织的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低于其非胚性愈伤组织。并且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的含量在楸树不同类型的胚性愈伤组织之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不同凝固剂对陆地棉体细胞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陆地棉种质系珂字312和陆地棉标准系TM-1为材料,结合优化的陆地棉体细胞培养体系,系统地研究了琼脂、Gelrite和Phytagel3种培养基凝固剂对愈伤组织的诱导、胚性愈伤的增殖、体细胞胚状体的发生和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用Phytagel作为培养基的凝固剂,可显著改善陆地棉体细胞培养过程中的褐化问题,并具有提高胚性愈伤组织增殖速度、体细胞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频率等作用。Gelrite虽也能改善棉花体细胞培养中的褐化问题,但因水化现象严重而影响胚性愈伤组织增殖和体细胞胚状体发生,其效果不如Phy-tagel。因此,在陆地棉体细胞培养过程中的胚性愈伤组织诱导、体细胞胚状体发生和植株再生过程中,宜用Phytagel作为培养基的凝固剂,而无菌苗培养和愈伤组织诱导仍可以选用琼脂凝固剂。  相似文献   

5.
为了得到生长状态良好的胚性愈伤组织(EC),本研究以红花玉兰的未成熟种子作为外植体,通过1/2 MS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的2,4-D、6-BA、水解干酪素(CH)以及提高蔗糖浓度和使用脱落酸(ABA)两步法的措施来诱导胚性愈伤组织更好的生长,并通过测定其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以及游离脯氨酸等指标来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最适合诱导胚性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为1/2 MS+2.0 mg/L 2,4-D+0.2 mg/L 6-BA+750 mg/L CH(诱导率高达96.8%);蔗糖浓度提高到5%和6%时,胚性愈伤组织的状态较好,诱导率可达50.0%和64.7%,且测得胚性愈伤组织的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当蔗糖浓度为6%时,胚性愈伤组织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结果表明胚性愈伤组织较非胚性愈伤(NEC)具有较高的代谢活性,且经高浓度蔗糖处理后的胚性愈伤对这一刺激作出了积极的响应,为体胚分化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IAA、KT、GA_3和CH对棉花胚状体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花组织培养中所产生的胚状体在不加任何激素及CH的MS基本培养基上,部分球形胚状体可发育成具子叶的胚状体,并进而形成相当数量的正常试管苗;外加0.1mg·L(-1)的GA_3对球形胚状体及具子叶胚状体的正常发育均不利,导致大量胚状体重新形成愈伤组织;CH(500mg·L(-1))可促进球形胚状体的正常发育,大大降低异常胚状体的发生,并可抑制具子叶胚状体次生愈伤组织化,同时可使试管苗生长健壮:KT明显的促进了胚状体的正常发育,大大提高了正常具子叶胚状体及试管苗的形成率,但若同时附加一定浓度的IAA,刚抑制了KT的作用,表明IAA对胚状体的发育有害。  相似文献   

7.
利用生理生化分析技术对陆地棉品种“珂字201”体细胞胚胎发生中生化代谢产物进行了初步研究。胚性愈伤组织中主代谢物质,如蛋白质和 RNA 的含量较高,它们可能由其它主代谢物质如糖和淀粉转化而来。而次生代谢物质如酚类物质和色素类物质等在胚性愈伤组织中含量较低。胚性愈伤组织中某些特定氨基酸的含量高于非胚性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研究了不同基因型亚麻形态发生过程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核酸等内容物及抗氧化物酶CAT、SOD和POD酶活性变化,探讨其形态发生过程生理生化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两个品种亚麻各阶段中,胚性愈伤中的CAT、POD、可溶性蛋白、核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非胚性愈伤组织,这些物质含量和组分的变化与胚性的维持和细胞的旺盛分裂分化有关,而SOD在无菌苗和不定芽期含量高,初始愈伤组织中的含量是最低的,与其抗氧化能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唐菖蒲体细胞胚的诱导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唐菖蒲球茎芽切片为外植体,经体细胞胚发生途径,进行胚性愈伤组织诱导、胚状体的诱导、胚状体发育过程及植株再生的研究。胚状体诱导培养基为MS+2,4-D1.0mg/L+TDZ0.2mg/L,诱导率为68.3%;将产生的胚状体首先接种于MS培养基使其充分发育,之后转入MS+6-BA2.0mg/L培养基中诱导发芽,在转入MS培养基中使其形成完整植株。采用石蜡切片法和临时压片法对胚状体的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发现,首先外植体表层薄壁细胞经脱分化恢复分生能力,形成愈伤组织,随后在愈伤组织表面形成许多瘤状突起即胚性细胞团,胚性细胞团继续发育成球形胚、盾形胚,最后发育成熟形成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10.
研究测定了9种不同品种/基因型柑橘胚性愈伤组织的多酚含量和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 PPO)的活性,对其与柑橘愈伤组织褐化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不同柑橘品种/基因型间多酚含量和PPO活性有明显不同;多酚含量高的宽皮柑橘类胚性愈伤组织容易褐化,葡萄柚与甜橙类的次之,说明柑橘胚性愈伤组织褐化与多酚含量成正相关;PPO活性与柑橘愈伤组织褐化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1.
以‘金毛猴’、‘金罗汉’、‘留兰香’、‘玉麒麟’、‘玉观音’等5份武夷名丛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主要生化成分含量,通过水提醇沉法提取茶多糖,分析了茶多糖的基本组分,并采用D-脱氧核糖-铁体系法研究了茶多糖清除羟基自由基的活性。结果表明:5份名丛中游离氨基酸、茶多酚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可溶性糖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茶多糖中糖醛酸、中性糖的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表明武夷名丛种质资源具有生化成分多样性;‘玉观音’、‘金毛猴’、‘玉麒麟’、‘金罗汉’、‘留兰香’茶多糖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其IC50分别为4.37、4.80、6.21、6.31、6.75 mg/mL,均高于阳性对照Vc (IC50= 26.03 mg/mL),表明武夷名丛茶多糖是一种较好的羟基自由基清除剂,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不同名丛间茶多糖活性具有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
A. Moien  A. Sarrafiu 《Plant Breeding》1995,114(3):247-249
Genetic variability in response to anther culture was investigated in 49 winter hexaploid wheats, comprising 33 pure lines (F10) derived from a composite cross programme and their 16 parental genotypes. All genotypes were grown in a randomized block design with three replications in a controlled greenhouse. The number of embryoids and total plant regeneration per 100 anthers, as well as the numbers of green and albino plants regenerated per 100 embryoids, were measured. Significant genetic variability was observed among the 49 genotypes for all the traits studied. All traits showed high heritability. Among the genotypes compared, DC230N and 1BPT-40 gave the best results for the production of embryoids and IBPT-78 had the highest value for the production of green plants. The genotype IBPT-34 developed a large number of albino plants, and it should be useful as a parent in studies to determine the genetic control of albino plants in wheat.  相似文献   

13.
M. Kihara    K. Fukuda    H. Funatsuki    I. Kishinami  Y. Aida 《Plant Breeding》1994,112(3):244-247
Plant regeneration was achieved through anther culture of three wild species of Hordeum (H. murinum, H. marinum and H, bulbosum). Calli or embryoids were formed from microspores in anthers cultured on a medium containing 6-benzylammopurine (BAP) and ficoll. These calli or embryoids regenerated green or albino shoots and roots after transfer to regeneration media. Green plantlets which developed on regeneration media were transferred to soil where they showed further growth.  相似文献   

14.
新疆地方梨品种抗寒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新疆地方梨品种栽培及选育、鉴定抗寒品种提供科学理论依据,以25份新疆地方梨品种的1年生枝条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低温(-18、-21、-24、-27、-30℃)处理,测定不同低温处理枝条电解质外渗率、丙二醛、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含量,并利用相关性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对25 份新疆地方梨品种的生理生化进行了测定比较和抗寒性评价。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下降,枝条的电解质外渗率呈上升趋势;丙二醛含量总体上均有上升的趋势,部分品种的丙二醛含量先上升后降低趋势;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呈先上升后降低趋势。25份新疆地方梨品种的抗寒性由强到弱排序为:‘艾温切可’>‘霍城句句梨’>‘霍城八月梨’>‘褐色句句梨’>‘句句梨’>‘轮台句句梨’>‘伊宁晚杜霞梨’>‘沙02’>‘阿克苏句句梨’>‘株选1 号’>‘红香梨’>‘大果奎克阿木特’>‘沙01’>‘绿梨’>‘黑酸梨’>‘耐西普特’>‘库尔勒香梨’>‘新梨七号’>‘莎车冬香梨’>‘沙03’>‘奎克阿木特1 号’>‘库车阿木特’>‘可克阿木特2号’>‘库尔勒黄酸梨’>‘莎车晚红香’。  相似文献   

15.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功能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盆栽试验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G-ABA和S-ABA对大豆品种东农163(高油品种) 和东农42(高蛋白品种)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品种不同处理间大豆功能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均表现为单峰变化趋势,其中G-ABA影响顺序为:20 mg/kg>15 mg/kg>25 mg/kg>30 mg/kg>0 mg/kg>35 mg/kg,而S-ABA影响顺序为:35 mg/kg>30 mg/kg>25 mg/kg>20 mg/kg>0 mg/kg>40 mg/kg;生育期内不同基因型大豆不同处理间功能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NRA)的变化动态基本相同,表现为中期高,前期和后期低的趋势;但影响效果高蛋白品种明显好于高油品种。  相似文献   

16.
不同栽培模式下春玉米物质积累与转运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解析不同栽培模式下产量形成差异,密、肥合理调控和选择最佳栽培模式提供理论指导,以‘先玉335’和‘金山27’为供试品种,在西辽河平原研究了农户模式(NH)、高产模式(GC)和再高产模式(ZGC)下春玉米物质积累与转运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春玉米各生育时期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均表现为NH>GC>ZGC,且3种模式间的差异随着生育进程推移而增大;春玉米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则表现为ZGC>GC>NH,且在成熟期不同模式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春玉米单株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表现为NH>GC>ZGC,群体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的大小顺序则与之相反。春玉米各营养器官干物质转移量、转移率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总体上表现为NH>GC>ZGC。从各器官的转运情况来看,2个品种叶的转移率高于茎鞘和穗部营养体,且以穗部营养体最小;器官物质转运贡献率‘先玉335’表现为茎鞘>叶片,而‘金山27’则表现为叶片>茎鞘;穗部营养体物质转运对籽粒的贡献率‘先玉335’大于‘金山27’。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索红树植物在淡水淹浸胁迫下的响应机制,在广东梅州试验地用5个水位淡水种植红树植物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幼苗1年,研究不同淡水水位对桐花树幼苗生理生态的影响。5个水位梯度处理是:0、1/4、2/4、3/4、4/4水位。结果表明:0、1/4、2/4组幼苗的成活率、茎高、茎径、分枝数、叶片数、叶面积、根数、根长和根直径均显著高于3/4和4/4;茎高增量表现为:2/4>1/4>0>3/4>4/4,茎径增量表现为:1/4>2/4>0>3/4>4/4;0、1/4和2/4组幼苗的根、茎、叶的生物量、单株生物量均显著大于3/4和4/4组。幼苗叶片和根中的SOD和POD酶活性表现为当达到2/4淹水位时呈显著升高,且随淹水位加大而呈显著升高的趋势;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和可溶性糖含量均表现为0、1/4、2/4与3/4、4/4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且随水位的升高呈下降趋势。其在3/4淹水位里淹浸270天仍生长良好,可知桐花树耐淹水能力较强。从桐花树的生理生态特性考虑,其适宜种植在淡水河流滩涂和湖泊及水库的消落带上,其种植位置可以在最低水位线以上。  相似文献   

18.
在大田条件下,试验以华南124,辐选01为材料,分别在各生育期测定块根淀粉积累量和根茎叶可溶性糖积累量,研究木薯可溶性糖运转、分配与块根淀粉积累的关系。结果表明,从块根形成初期到成熟期,块根可溶性糖呈明显下降的趋势,而茎和叶的可溶性糖先是随块根淀粉积累速率的升高而下降,后又在淀粉积累速率下降时明显升高,和淀粉积累速率趋势相反。在块根形成初期,可溶性糖的分配是块根积累量大于茎杆,茎杆大于叶片,而在成熟期,块根可溶性糖的积累量小于茎杆,茎杆小于叶片。由此可见,木薯可溶性糖的运转、分配与块根淀粉积累关系密切,限制块根淀粉积累的主因是库限制。另外,高淀粉品种有更强的合成和转化利用可溶性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马丽  康洁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2):39-43
为了比较小麦新品种的生理生化特性,以小麦‘矮抗58’和‘周麦18’为材料,对2个小麦新品种的光合特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小麦株高和千粒重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灌浆期‘矮抗58’净光合速率比‘周麦18’低3.4%;SOD的活性与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比‘周麦18’高24.1%与15.2%;孕穗期及灌浆期‘周麦18’的蛋白质含量均高于‘矮抗58’,分别为17.6%和21.4%,但蛋白质含量与产量呈现负相关;成熟后‘矮抗58’株高比‘周麦18’低1.9%、千粒重高1.1%。‘矮抗58’具有产量更高、抗倒伏性更强的特性。  相似文献   

20.
韩燕丽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7):104-108
为了研究不同谷子品种叶片衰老过程中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评价其抗衰老能力。以5 个谷子品种为材料,研究开花至成熟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叶片净光合速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叶片保护酶POD、SOD、CAT活性和MDA积累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谷子品种从开花到成熟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变化规律一致。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在开花10 天后呈下降趋势,但是POD、SOD和CAT 等保护酶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变化,MDA含量在开花10 天后呈升高趋势,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开花后50 天的各项生理指标进行抗衰老综合评价,从强到弱排序为‘安4585’>‘豫谷17’>‘济谷14’>‘豫谷11’>‘保谷18’。通过研究表明隶属函数法可以进行谷子抗衰老评价,该研究为谷子抗衰老评价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