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竹荪被誉为“真菌皇后”,是我国名贵的食用菌之一。过去采用野外荫棚畦床栽培,实现了当年春季接种,发菌培养便进入收获期,每平方米干品产量达250—350克,高产的达500克。生产周期缩短2/3,单产和效益提高10倍。近年来,采取“生料免棚多种形式栽培技术”,其产量、效益又有了新的突破,不仅稳产高产,省工省料,降低成本,而且拓宽了栽培领域,解决了“菇粮争地”矛盾,使竹荪生产实现新的飞跃。  相似文献   

2.
3.
4.
5.
<正>竹荪,又名竹笙,是我国名贵山珍。90年代初期福建省古田县首创野外阴棚畦床栽培竹荪成功之后,实现了春季接种,当年夏季收成,生产周期缩短2/3,单产提高10倍。近年来在栽培技术上又有新的突破,采取免棚生料开放式栽培法不仅稳产高产、省工省料,  相似文献   

6.
竹荪,又名竹笙、仙人伞、网纱菇,其形态秀丽,清香袭人,被誉为"真菌皇后",是中国名贵山珍.20世纪90年代初期福建省古田县首创野外荫棚畦床栽培竹荪成功之后,实现了春季接种,当年夏季收获,生产周期缩短2/3,单产提高10倍.近年来在栽培技术上又有新的突破,采取"免棚生料开放式栽培法"不仅稳产高产,省工省料,降低成本,而且拓宽栽培领域,解决"菇粮争地"的矛盾,使竹荪生产又出现一次新的飞跃.  相似文献   

7.
我国竹荪栽培已形成一定规模的商品化生产,主产区由过去的云、贵、川等省扩延到闽、浙、赣、鄂、湘、皖等省区。生产技术不断突破,栽培原料由单一竹类发展到多种原料均可利用;栽培方式由房、棚扩大到林果园间、菜地套种等多方位免棚开放式栽培。并实行田头制种,花工省、成本低、效益高。如今栽培667平方米(1亩)可产竹荪干品166-235千克,当年获利6000-8000元左右,成为农村广开财源的好项目。竹荪田头制种、免棚开放式栽培的具体技术如下:1、田头菌种制作。栽培者只要购买竹荪原种,即可在田头自制栽培菌种。时…  相似文献   

8.
竹荪,又名竹笙、仙人伞、网纱菇,其形态秀丽,清香袭人,被誉为“真菌皇后”,是我国名贵山珍。近年来在栽培技术上又有新的突破,采用“免棚生料开放式栽培法”稳产高产、省工省料,降低成本,解决了“菇粮争地”的矛盾。  相似文献   

9.
10.
丁湖广 《新农业》2006,(8):54-55
竹荪俗名竹笙、仙人伞,是我国久负盛名的食用菌。其菇体围罩雪白网裙,形态秀丽,味道芳香,营养丰富,并有减肥、降压、抗病毒等功能,历史上列为“宫廷贡品”。竹荪产品国内外市场销量不断扩大,价格居高不下。2005年8月至2006年2月,福建省古田县食用菌批发市场成交价每公斤120~160元。现行竹荪栽培是采取农林业下脚料露天生料仿野生栽培,播种后60天左右出菇,每亩地可收竹荪干品80公斤,产值超万元,原料就地取材,成本仅占25%,半年见效。是一项南北省区都适应,短平快高效益的致富好门路。  相似文献   

11.
大球盖菇,也称皱球盖菇.菇品色泽艳丽,肉嫩滑脆,风味独特且市场畅销的珍稀菇品之一,很受欢迎.近年来充分利用收完菇耳的菌糠,俗称废料,采取科学发酵配制,并利用林果园间免棚栽培,接种后60天出菇,每米2可收鲜菇10~15千克,达到低成本、高产量和高效益,开创了一条废料再利用种菇的致富好门路.  相似文献   

12.
我国竹荪栽培已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商品化生产,出现了一个又一个飞跃.主产区由过去西部云、贵、川等省外延到闽、浙、赣、鄂、湘、皖省区.生产技术不断突破,栽培原料由单一竹类,发展到多种原料均可利用;栽培方式由房、棚,扩大到林果园间、菜地套种、竹头无料仿生等多方位免棚开放式栽培,并实行田头制种,成本低、效益高.  相似文献   

13.
14.
15.
一、原料准备1.培养料的配方香菇是木腐性菌,为了提高产量和质量,培养料中必须含有30%以上的锯末。培养料配方如下:(1)木屑38公斤、麦麸10公斤、糖1公斤、石膏0.5公斤、过磷酸钙0.5公斤、多菌灵35克。(2)棉籽壳20公斤、木屑19公斤、麦麸1...  相似文献   

16.
江汉平原生料栽培长裙竹荪研究初报涂显平(湖北农学院农教系,荆沙市434103)江汉平原位于北纬29°42'-30°55',东经112°23'-113°57',属于北亚热带,海拔低,仅为30-35m,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质肥沃,没有自然生长竹荪的历史...  相似文献   

17.
18.
竹荪仿野生大田栽培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荪是我国的传统特产,肉质脆嫩, 食味佳美,营养丰富,并具有保健作用。过去竹荪栽培以竹木为培养料,周期长, 产量低。近年来通过对菌株的不断驯化选育,已筛选出适合在野草、农作物茎秆、下脚料上生长的草生竹荪新菌株,现将其栽培和制种新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