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河南省重点保护植物优先保护等级划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分布有35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和98种省重点保护植物.以植物的稀有性、濒危性、种型特性、经济价值和科学文化价值作为评价指标,根据层次分析法对比133种植物的优先保护顺序进行综合评定,划分优先保护等级,由此将河南省内的重点保护植物分为3个等级,即一级优先保护植物20种,包括14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和6种省重点保护植物;二级优先保护植物40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0种、省重点保护植物30种;三级优先保护植物73种,包括11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和62种省重点保护植物,较好地反映了河南省重点保护植物的现状,并提出一些相应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
采用GIS集成技术设计开发了新疆阿瓦提灌区农业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由桌面地理信息MapInfo与PowerBuilder集成开发完成.该系统主要完成了基于GIS的农业资源管理.以渠系管理窗口为实例,实现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结合查询以及GIS统计查询方式.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的保护现状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浙江省蕴藏着丰富的珍稀濒危植物资源,据调查研究,省内有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52种.其中,被列为1级重点保护植物的有13种,2级重点保护植物的有39种(包括变种).简要论述了浙江省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4.
王宾  田军仓 《湖北农业科学》2016,(20):5362-5364
借鉴基于GIS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的开发过程,结合压砂地生产力评价SI模型,设计开发了基于GIS的压砂地生产力评价的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在VB环境下开发,集成Map Info,评价结果更加直观在系统窗口中实现。  相似文献   

5.
李晓辉  宋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4):1230-1231
阐述了建立基于GIS的抚顺市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设计、数据采集、数据库建立和系统的查询统计、分析预测等功能设计.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基于GIS技术的土地管理信息系统,探讨了系统开发的集成框架、系统功能和数据存储方案。系统以Visual Studio.NET和ArcGIS Server为开发平台,综合运用WebGIS技术、Internet技术和数据库技术(ArcSDE+SQLServe)r,并利用ASP.NET 2.0和Arcgis server ADF for.NET进行界面设计,设计了徐州市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功能、系统结构、B/S结构及其数据库。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矿井机电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井下设备移动频繁的特点,介绍了基于GIS的矿井机电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重点介绍了GIS系统的二次开发技术,对于GIS应用系统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广东增城南香山森林公园植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踏查法对广东增城南香山森林公园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南香山共有维管植物123科321属461种,包括蕨类植物17科20属24种、裸子植物3科2属4种、被子植物103科299属433种.其中野生维管植物115科277属400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珍稀濒危植物5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3科3属3种,属于珍稀濒危植物的有3科3属3种,既是珍稀濒危植物又是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只有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  相似文献   

9.
通过上海市农田化肥农药面源污染控制动态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建构的实例,探讨了如何从系统需求入手,借助地理信息技术(GIS)实现对区域农田化肥农药使用的监测和管理。同时,对于利用GIS技术建立农用地化肥农药管理信息系统的一般方法作了一定的探讨,以期对农田管理信息化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0.
庐山分布的野生重点保护植物及其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亮  王婷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172-9173,9176
归纳了庐山分布的野生重点保护植物,并提出了重点保护植物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1.
采用组件技术、客户机,服务器技术、多线程技术和树数据结构,研制开发了GIS和MIS的信息集成系统,实现了对林场级数据的统一管理、统计报表的制作和林相图制作等功能。本文介绍了系统研制开发的方法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2.
香山公园古树名木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技术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为实现古树信息化管理 ,北京香山公园在 1997— 2 0 0 0年 ,组织古树普查 ,建立古树档案及“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 ,内容包括“古树名木管理信息系统 (MIS)”、“古树名木地理信息系统 (GIS)”及“古树名木Web信息查询系统” .作者在网络环境下利用VB作为开发工具 ,利用Oracle管理古树属性数据 ,在保持与MIS及Web信息查询系统数据源一致性的前提下 ,开发出适合本行业的古树名木地理信息系统 ,实现在电脑屏幕上遍历全体古树、查看相关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及规划设计等 ,从而实现了对古树的系统化、科学化管理 .  相似文献   

13.
运用Arc GIS 9.0、Microsoft Access 2003、ASP(Active Server Pages)、Adobe Photoshop、FrontPage 2003、Java等软件建立了武夷山珍稀动植物管理信息系统。本系统分静态页面和动态页面,共生成"系统简介"、"珍稀动物管理"、"珍稀植物管理"、"武夷山珍稀动植物分布图"、"生物图片"6个模块,为有效地保护和管理武夷山珍稀动植物提供依据和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14.
县域农业资源与环境管理决策支持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银军  林清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0):4827-4828
利用GIS、RS、MIS等技术,建立县域农业资源与环境数据库。在GIS平台下建立县域农业资源与环境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实现对县域农业资源与环境数据管理,结合各专业评价模型,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5.
马铁民  王雪  刘勇 《现代农业科学》2009,(7):132-133,135
随着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校园”的建设有了显著的成果。笔者在分析现有校园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上,研究了将WEBGIS技术与校园其他MIS系统集成的方法。结合“数字校园”建设的具体实例,对校园地理信息系统的实现提出了具体的设计方案。并根据基础地理资料,实现了基于B/S结构的校园地理信息系统,为实现校园数字化管理提供了有效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的农业土地利用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如何科学地利用和管理土地资源关系到人类的生存问题。本文根据县域农业土地利用数据资料管理的特点及管理需求,阐述了基于GIS的抚顺市东州区农业土地利用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法。本文介绍了系统的总体结构和设计思想,论述了各子系统的功能以及技术实现。  相似文献   

17.
张茜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4):1822-1825
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利用,科学调度,是保障首都安全供水的重要举措。取水许可管理与凿井许可管理是整个北京市水资源配置管理系统的重要内容,建立对于取水许可与凿井许可管理的信息分析系统,可以通过有效的技术手段来分析取水的依据、必要性与合理性,从而更加科学地对水资源的配置进行管理。项目通过空间数据处理技术,完成了全市4万多眼机井、行政区划、水系、河流、水库等重要水利工程、水功能区、地下水限制开采区等取水许可与凿井许可相关的业务空间专题图数据的整理加工。并参考遵照系统开发相关标准,采用当前流行的SSH架构,即Struts、Spring与Hibernate的组成方式,采用MIS与GIS相结合的方式,构建以业务应用为基础,以GIS的空间分析技术为支撑的水资源管理行政许可业务(含取水许可和凿井许可)管理、分析和决策支持为一体的地理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18.
根据我国森林资源的特点,通过对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抽象,提出四层模型.在元操作的基础上,实现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功能的灵活性,在增加模型的基础上,实现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快速性.通过四层模型实现的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当发生需求变化时,可快速对系统进行调整,使其适应新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针对小说《红楼梦》大观园植物研究系统性和直观性不强这一现状,考证《红楼梦》原著中出现的各类植物名称,筛选出大观园中生长的园林植物68种,系统归纳了大观园植物造景的5个主要特点;同时引入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大观园中的园林植物进行空间定位和可视化。选取了怡红院(贾宝玉住处)、潇湘馆(林黛玉)、蘅芜苑(薛宝钗)、稻香村(李纨)等4处主要院落进行了植物空间定位,以GIS图的形式分别呈现了它们的园林植物造景平面,可为现代园林植物造景提供借鉴。图4表5参14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介绍了利用计算机编程技术、数据库技术、GIS技术、信息发布技术和病害测报预报技术采集、加工、处理与发布江苏省水产动植物病害发生现状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