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缩短栽培周期,节省灭菌费用,我们于1987~1989年,试验用半生料栽培香菇,收到了理想的效果,现简报如下:(一)供试材料菌株为香菇856,引自福建古田。培养料配方为木屑68%、谷壳10%、食糖1%、米糠19.6%、石膏1%、多菌灵0.4%,pH7.5~8。其它材料有塑料薄膜、压块木框、塑料袋、高锰酸钾等消毒药品和工具。(二)试验方法所谓半生料栽培,就是指用种量大于料干重的15%的生料栽培方法。我们在栽培时用种量控制在20~35%。培养料拌匀后,先把经消毒的塑料薄膜铺在地上,再将木框(31×24×6cm)置薄膜上。撒一层香菇栽培种于框内,四角多放些菌种,然后铺3cm 厚培养料,再撒一层菌种,如此反复,直至木框装满压实后,最后用菌种封面,压平脱框后用薄膜覆盖保温保湿。  相似文献   

2.
草菇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栽培的食用菌,它要求在气温20℃以上、无直射阳光、湿度大的环境中生长。夏季的成年果园中温度高、湿度大、荫蔽程度好,适宜草菇栽培。 1 果园栽草菇技术 1.1 备料 稻草或麦秸、菌种、麸皮、石灰、地膜,按重量计算,其比例为100∶2.5(5袋)∶0.5∶1∶0.3。 1.2 铺草接种 将稻草放入0.5%~1.0%的石灰水中浸透,手捏滴水即可捞出,打成草绕叠成40cm宽、35~40cm高的草垄,每垄4层草3层菌种,要求草层紧实,每50kg草接菌种5袋,每袋菌种用50g麸皮拌匀,逐层堆草接菌,第1、2草层菌种撒在近外围,第3层菌种撒满料层,第1草层较第2、3草层厚,第4层草不需打绕,用散草盖严菌种即可,最后覆地膜,保温保  相似文献   

3.
材料与方法 1.供试菌株:V_2,由河北省微生物所引进。 2.试验地点:淮阴县果林场苹果树荫下。本所荫棚下。 3.栽培料:稻草96%(新鲜无霉烂),麸皮5%,石灰3%。 4.建堆播种:做堆时先在畦面四周撒一圈菌种,接着把用石灰水浸泡好的稻草扭成草龙,再拧成八字形,弯头朝外,靠紧铺放,压住畦面菌种。第一层草把铺好后,在离草层边缘的8-10厘米处播一圈菌种,并沿着菌种的内圈撒一圈麸皮,铺第二层草把时,弯头要向内缩5厘米左右。如此一圈菌种,一圈麸皮,一层草把依次往上叠,共叠4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平菇立体高产栽培技术,充分利用空间和时间,提高单产,笔者在多年的栽培实践中摸索出一种平菇高产、低耗、简便的座袋填土栽培法.(一)配料装袋配方为棉子壳98%、石灰粉1.5%、复合肥0.5%,含量40%的多菌灵乳剂0.2%,水125~135%.先将石灰粉和多菌灵放水中,复合肥用温水浸开后倒入水中搅匀后拌入棉子壳,拌好后堆放10小时,pH值8~9,装袋时再倒一次堆,用28×55cm的塑料薄膜简,将袋用缝纫机打微孔后将一头用线扎好,先放菌种再装料,共4层种3层料,扎好袋口,放入发菌室.从多年试验看,菌种以中疏10号最好.  相似文献   

5.
栽培天麻的方式很多,其中产量最稳、最高的要数熟料袋栽方式,一般24×40cm的栽培袋下种4粒,可收鲜麻1~1.5kg,增重超过50倍,但纯菌种必须由专门厂家制成出售,很适合城乡科技部门推广。 (一)蜜环菌纯种制备 原料为10cm长的干玉米芯和等长的小段木。干培养料为糠:木屑:河沙=1:2:4拌匀。在50kg水中加糖500g、磷肥250g、硫酸镁150g、维生素B_1 80片、石膏250g搅匀成营养水。将玉米芯竖装在24×40cm的聚丙烯袋内,装满后中心抽空放一截直径约6cm小段木(粗段木可以劈开),再用干培养料抖入玉米芯间隙及封顶,然后加营养水350ml,套上颈口圈并加棉花塞,按常规法灭菌、接蜜环菌种,培养2个月后菌丝长满全袋,表面有大量菌索出现,即可下种。 (二)袋内下天麻种 立冬后,将挖出的新鲜天麻  相似文献   

6.
用废棉栽平菇,一般都用床架栽培,不但空间利用率不高。而且管理麻烦。为此,笔者进行了周年废棉袋栽平菇试验,收到了较好效果.经附近几家菇农投料千余斤扩大试验,生物效率都在150%以上,最高一户达178%。现将栽培方法介绍如下:(一)废棉处理废棉可从纺纱厂、轧花厂等棉花加工厂购到。其中以破籽最好,营养齐全,不需填加其它辅料.栽培前要将废棉进行曝晒,再置0.1~0.2%的多菌灵液中浸透,然后包在布里拧干,含水量以手紧握料有1~2滴水下滴为度(约60%),切勿过高,这是废棉袋栽平菇成功的关键.(二)装袋接种采用24×50厘米的聚乙烯塑料筒做袋。在塑料筒的一端加上棉塞后用线扎紧即成料袋.先在袋底部放些菌种,再装废棉至袋高的1/2,播一层菌种,继续装废棉,再撒一层菌种,最后在袋口加棉塞用线扎紧。装袋时要将成团的废棉撕开,不  相似文献   

7.
很多菇农,袋栽平菇料的含水量难以控制,常常水分偏多.接种后袋内出现明显积水,菌种萌发慢,甚至不萌发,若不及时处理,菌丝难以生长,料会腐烂.笔者在实践中摸索出一种简单有效的处理方法.先将地面扫净,再在地面上撒一层1~2cm厚的生石灰粉,然后把有积水的菌袋口呈自然状态.将开口端向下与地面呈70°斜立于石灰粉上,沥去过多的水分,若见石灰湿透呈块状或状,要及时加一层石灰粉,或移动菌袋位置,直到料中含水量适宜,菌丝生长良好时,再扎好袋口,常规发菌.此法处理积水菌袋,一方面石灰具有吸湿杀菌作用,取少出现因料过湿而发生污染;另一方面袋口打开增加了通气性.只要处理及时,不会延长发菌期.  相似文献   

8.
包著勤 《食用菌》2002,24(5):20-20
草菇属速生性菌类,生殖期短,菌种容易自溶老化,甚至退化,同时零上低温(10℃以下)又会造成生理损伤甚至发生菌丝死亡。因此,有效的保种方法对防止菌种生理退化,保证菌源延续,是至关重要的。现根据笔者多年草菇生产经验,将草菇制种与保种的有关技巧介绍如下。1 草菇栽培种的制作①配方:棉子壳86%,麦皮12%,碳酸钙1%,石灰1%(掺水拌料)。料水比例1∶1。②拌料装袋:新鲜的棉子壳掺入pH14的石灰水,反复翻拌。棉子壳充分吸水后,将混合均匀的麦皮、碳酸钙撒入已吸水的棉子壳中,翻拌至料带有疏松感,即可装袋。装袋一结束,立即进锅高压灭菌,压力1.4~1.5kg/cm2,灭菌时间2.5~3小时。培养料配制注意:棉子壳不能堆积发酸,要现配现用;高压压力不能太高,时间也不能过长,以防pH过于下降。灭菌后,培养料pH7~7.5,在这略碱环境条件下,草菇菌丝生长快速健壮,呈银灰  相似文献   

9.
草菇是高温型食用菌,可在蔬菜淡季的夏季上市,深受人们喜爱。但目前栽培草菇的生物效率不高,如用稻草料栽培仅15%左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草菇生产的发展。为探讨这个问题,笔者在培养料建堆上作了改革,经过近几年来反复试验,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取一个口径70厘米、底直径60厘米、高60厘米的木桶,去掉桶底,将木桶口朝下放在栽培场地上,先在桶内壁地面上撒一圈约6厘米宽的草菇菌种,再将  相似文献   

10.
笔者在实践中观察到,有一部分袋栽筒料往往因拌料太湿,或装料太紧,或菌筒太长,菌丝生长一段之后,就停止不前,两端菌丝始终不能相遇,最后遭杂菌污染而被废弃.针对这一问题,笔者用炉渣进行覆盖试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供试材料菌种系低、中温型平菇,有中苏112号、佛罗里达、荆州1号.炉渣在使用前要用水淋湿.供试菌筒是在接种发菌一个月后翻堆时剔出的,中部料未长满菌丝和暂时还未被杂菌污染的菌筒.(二)试验方法处理1:先将菇房地面消毒,撒一薄层炉渣垫底,然后将脱袋的菌筒排成双行,每行10筒共20筒,作为第1层,撒上一薄层炉渣,以免筒料之  相似文献   

11.
草菇是典型的高温速生食用菌,生产周期短,生物转化率低。本试验设想以高效(?)面肥——绿威宝,添加在草菇栽培料内,弥补草菇在短期内难以完全分解基质,不能满足营养需要的缺陷,促使草菇高产。并探讨绿威宝在草菇生产中的使用方法、浓度及其效果。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材料 菌种V_23(Den-1),清远林中宝食用公司菌种场提供,种龄12天。绿威宝,广州军区翠竹集团科技开发中心提供,每包100g。六合土,稻田土加牛粪等材料配制成。 1.2 研究方法 将原条稻草700kg,石灰28kg,六合土210kg,起堆发酵。先将稻草浸4小时,捞出后堆闷一夜,第2天堆料。铺一层稻草,撒上石灰,加一层六合土,拌匀堆积,覆盖塑料薄膜,利用日光能发酵3天。堆  相似文献   

12.
高温季节栽培平菇由于杂菌污染和病虫危害多,产量较低。笔者采用直立式袋栽,三年共投料5000kg,生物效率100%。现将其方法简介如下: (一)原料处理装袋播种 培养料为棉子壳,另加石灰、磷肥各2%,水160%,混匀后堆积高温发酵。菌种选用丛生、朵大的广温型品种。先将28~30×50cm的筒袋进行微孔处理,装料时菌种播在微孔处,共四层种三层料,下种量15%。最后将袋口对折,用大头针别住。 (二)直立排袋发菌出菇 装好的袋应直立排放在培养室内或菇棚内,中间留人行道,苗袋间距2cm以  相似文献   

13.
为了开发平菇栽培原料的新资源,我所于1994年进行了用棉铃壳栽平菇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培养料配方 收集采摘棉花后的棉铃壳,晒干后经粉碎机粉碎呈颗状备用。试验设三个配方:①棉铃壳100kg。②棉铃壳、棉子壳各50kg。③棉子壳100kg。各配方均加石灰粉3kg,石膏、磷肥各2kg,草木灰5kg,多菌灵200g,水125~130kg。用25×50cm的塑料袋装料进行生料栽培,各装70袋,于8月15日播种(层播法,3层料2层菌种),菌种为本所的平优1号,播种量15%。  相似文献   

14.
草菇菌种多采用继代培养常温保藏法.为减少草菇菌种转接次数保持菌种活力,近年来我们用稻草作基质试管蜡封保藏,效果较好,现将方法介绍如下:取新鲜晒干的稻草去掉叶梢,将草茎剪成约1cm长小段,用清水浸泡半小时,使草含水60%左右,加10%葡萄糖拌匀.选用18×180mm的试管,先在试管底部放一层厚约1.5~2cm、含水60%的脱脂棉,然后将草料装入,松紧适度,装至试管长度2/3处为宜.清洁试管,塞好棉塞置1.5kg/cm~2压力下灭菌40分钟,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提高食用菌生产原料的利用率,笔者于1993年进行了用金针菇下床废料(棉子壳)栽培草菇试验,生物学效率达29.8%,与用纯棉子壳栽培不相上下,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一)原料处理与配方 将栽培金针菇的下床废料(棉子壳),剔除腐烂、霉变、虫害严重部分,脱袋后曝晒、打碎,干燥后备用。按下床金针菇废料85%,米糠10%,石灰4%,石膏1%,另加复合肥1%、发酵干牛粪20%、多菌灵0.1%,乙敌乳油0.06%,常规拌料,多菌灵、复合肥、乙敌乳油应加适量水稀释后随拌料喷洒其中。料拌匀后含水量70%,覆盖薄膜堆积增温发酵,过36小时翻堆1次,复堆后温度达65℃以上保持1昼夜,翻堆降温,调节pH8.5左右。 (二)作床播种与管理 于六,七月份,选土质肥沃,近水源,背阴向阳处,整地作宽100cm、深18cm的床,先在床内撒一层石灰粉消毒灭菌,再铺10cm厚的培养料,压实后撒擂一层菌种(V_(35)菌株,菌龄为20天  相似文献   

16.
紫君 《中国食用菌》2003,22(2):31-32
袋栽草菇是在袋栽平菇技术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方法 ,袋栽草菇产量稳定 ,方法简便 ,产菇快 ,一般播种后 10d左右可采收。1 草菇的生长条件1 1 营养 草菇能利用多种碳源 ,其中以单糖最好 ,双糖次之 ,多糖再次。单糖和双糖促进菌丝生长迅速 ,多糖能促使草菇菌丝生长健壮 ,增加抗逆性。草菇能利用有机氨、铵态氮。在实际栽培中 ,要使用优质、足干、金黄色的稻草。1 2 温度 草菇属于高温型菌类 ,菌丝体生长的温度范围是 2 0~ 4 0℃ ,最适宜的温度为 32~ 35℃ ,低于 2 0℃生长极微弱 ,10℃停止生长 ,呈休眠状态 ,5℃以下或 4 5℃以上菌丝很…  相似文献   

17.
我县目前都是用稻草捆栽培草菇,生长周期长(30~40天),占地面积大,产量低,一般100斤干稻草,仅产鲜菇5~10斤.为了提高单产,缩小培养料占地面积.1983年我们用稻草粉栽草菇,获得了较好效果。供试菌种由贺县微生物研究室提供。培养料为稻草粉200斤,牛粪粉10斤,火烧土100斤,用种量5%.将200斤稻草经粉碎,加水调料,含水量为70%,用石灰水调pH为8。先在地面上撒三瓶菌种,再将稻草粉铺于菌种上,牛粪粉撒在稻草粉中间,料面均匀撒7瓶菌种,最后覆盖火烧土.培养料厚  相似文献   

18.
为了加快草菇品种更新 ,我们于 2 0 0 2年夏季对我地常用的 6个草菇品种进行了大棚地栽试验 ,试验结果初报如下 :1 供试品种 V1、V1 1 ,引自常州蔬菜研究所 ;V1 7、V1 8(台湾种 ) ;V2 3、V2 38,引自江阴市蔬菜食用菌指导站。2 试验方法 ①菌种培养 :母种采用常规PDA培养基。原种和栽培种采用棉子壳培养基 ,栽培种用 1 5cm× 30cm聚乙烯袋 ,32℃恒温培养。②出菇试验 :栽培料为棉子壳 30 % ,废棉60 % ,复微石膏 1 % ,石灰粉 9%。 8月 7~ 1 4日堆料 3 ,0 0 0kg。8月 1 5日铺料播种 ,每品种各设 3个重复 ,每重复用干料2 0kg ,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19.
周修赵  张维瑞 《食用菌》2003,25(5):32-32
本技术是在“熟料袋栽草菇技术研究”项目的基础上 ,采用来源广泛的稻、麦草为主料进行反季节栽培草菇试验 ,经过3年探索 ,获得成功 ,示范推广结果表明 ,在冬季袋栽草菇 ,生物效率仍可稳定在 40 %以上 ,经济效益提高 2~ 3倍 ,充分利用了人力物力 ,填补了冬季市场无鲜菇的空白 ,为草菇周年栽培开辟了新途径 ,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 菇房建造 出菇房应选地势较高、近水源、排水良好的向阳地 ,以吸收阳光增温 ;采用木框结构泡沫保温房 ,每间菇房长 6m、宽 4.4m、高 2~ 2 .5m ,内设上、中、下三层床架式 ,层距5 0cm ;分左中右共 3…  相似文献   

20.
笔者在冬季,采用纸箱土法加温培育平菇一、二级菌种,取得了较好效果,现简介如下:(一)培养一级种取一个长×宽×高为38×22×20cm 的纸箱,底部垫棉絮,上放容量为2000ml 的瓷制焐壶,壶上用棉絮垫平再盖一块硬纸板,在板上垫一个棉垫。横放一支温度计,上放20×200mm 试管三层共36支。每隔24小时换热水一次,试管上下倒个,这样温度能保持在35~26℃,7~10天菌丝可满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