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续随子种子油提取工艺响应面法优化及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田琴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9):133-141
确定续随子种子油的最优提取工艺,并对其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通过比较索氏法、超声法、水酶法对续随子种子油的提取效率,选出最佳提取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Plackett-Burman 设计筛选索氏提取法中影响提取率的因素。以种子油提取率作为响应目标,对筛选出的因素通过中心复合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进行优化,确定索氏提取法的最优提取工艺。三种方法的最高得率分别为41.97%,36.38%,34.33%。提取溶剂、液料比、温度、时间为影响最明显的因素。确定了索氏提取法的最优提取工艺为:提取溶剂石油醚,液料比30:1(v:m),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9 h。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种子油成分,共鉴定出8 种脂肪酸,占总脂肪酸含量的99%以上。其中,不饱和脂肪酸以油酸、亚油酸、α-亚麻酸和花生酸等为主,其含量达到总脂肪酸90%以上。在此工艺条件下,续随子种子油得率理论值为54.353%,实测值为54.175%,与理论值相比,相对误差为0.120%。研究结果可为续随子种子油的提取工艺提供参考,为续随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建立基础。  相似文献   

2.
丹参根际土壤浸提物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摘要:目的 对丹参根际土壤浸提液中根系分泌物的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以乙酸乙酯、正己烷为浸提溶剂浸提丹参根际土壤,浸提液过滤、浓缩,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组分分析。结果 从乙酸乙酯、正己烷浸提液中分别检测并鉴定了27、25种物质,主要为烃、醇、醛、酯、酸等物质,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了这些物质的相对含量,其中乙酸乙酯中以烃类、醇类的相对含量较高,正己烷中以酚类、烃类、醇类相对含量较高,证明其根际土壤中存在着化感物质。结论 从浸提液的组成成分来看,丹参根际土壤中含有多种有机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可能来源于丹参的根系分泌,但其作用机理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丹参;根际土壤;根系分泌物;气相色谱-质谱  相似文献   

3.
不同有机溶剂对连作辣椒根际土壤浸提组分鉴定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不同有机溶剂对辣椒际土壤化学成分的有效浸提,科学地研究辣椒连作障碍问题及化感作用提供理论基础。在辣椒开花坐果期采集黔南州册亨县连作10年的辣椒根际土壤,分别使用甲醇、乙酸乙酯、乙酸乙酯∶乙醚=1∶1、甲醇:乙酸乙酯=1∶1浸提,采用GC-MS(气相色谱-质谱仪)对其各化学组分进行鉴定及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有机溶剂提取的化学物质数量由大到小为甲醇∶乙酸乙酯=1∶1(38种)乙酸乙酯∶乙醚=1∶1(24种)=甲醇(24种)乙酸乙酯(22种);主要由酸类、酯类、酮类、醇类、醛类、酰胺类等构成,不同溶剂浸提的有效物质含量差异较大,以酸类物质相对百分含量最高,以十六烷酸、十八(烷)酸、油酸占比最大;综合评价以甲醇∶乙酸乙酯=1∶1的提取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4.
通过超声辅助乙醇提取法、超声辅助石油醚提取法和索氏石油醚提取法3种方法提取红树莓籽油,比较提取率、鉴定脂肪酸成分、测定抗氧化活性和总皂甙含量。结果表明:UAE-Et红树莓籽油的提取率最高,为18.55%,UAE-PE和SE-PE的提取率分别为10.18%和13.58%。GC-MS结果表明,3种提取方法共在红树莓籽油中鉴定出32种物质,其中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等)含量分别为82.71%(UAE-Et)、85.76%(UAE-PE)和88.83%(SE-PE),均超过80%;ω-6/ω-3脂肪酸比例为2.22∶1~2.32∶1。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UAE-Et红树莓籽油抗氧化活性最强,其IC 50(半抑制浓度)为4.36 mg·mL^-1。总皂甙含量测定结果表明,UAE-Et红树莓籽油中总皂甙含量最高,为351.88 mg·g^-1,这与GC-MS吻合。  相似文献   

5.
4个苹果属野生种果实香气成分HS-GC-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八棱海棠(Malus robusta (Carr.) Rehd)、东北黄海棠(M. prunifolia)、武山变叶海棠(M. toringoides)及西府海棠(M. micromalus)果实香气成分,为苹果属野生资源的评价与利用提供基本资料。结果表明:4个苹果属野生种与对照苹果品种‘红星’、‘富士’相对含量最高的化合物均是(E)-2-己烯醛,共有的相对含量较高化合物有己醛、(E,E)-2,4-己二烯醛和乙醇;4个苹果属野生种共有的化合物有乙醇、己醇、(Z)-3-己烯-1-醇、己醛、(Z)-3-己烯醛、(E)-2-己烯醛、(E,E)-2,4-己二烯醛和4-苯甲酸-2H-吡喃-3-酮,但4者主要香气成分及其相对含量仍存在一定差异。尽管野生种与两个对照品种相对含量最高的化合物类别均是醛类,但它们之间香气成分类别及其相对含量仍存在差异。(E)-2-己烯醛可能是苹果属植物果实香气的典型成分,对其特有风味的形成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新疆天山北麓地区赤霞珠葡萄酒香气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剂微萃取法提取赤霞珠葡萄酒香气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进行分离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化合物进行鉴定,并以4-甲基-1-戊醇为内标物,半定量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以此来鉴定新疆天山北麓地区赤霞珠葡萄酒香气成分。结果鉴定出72种香气成分,主要香气成分为:乙酸异戊酯、琥珀酸单乙酯、辛酸乙酯、丁酸乙酯、己酸乙酯、琥珀酸二乙酯、3-羟基丁酸乙酯、癸酸乙酯、2-羟基丙酸乙酯、1-己醇、2-己烯醇、异戊醇、苯乙醇、2-甲基-丙醇等。  相似文献   

7.
以精油得率为指标,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蛤蒌叶挥发油,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考查了料液比、浸泡时间和提取时间对蛤蒌叶挥发油提取得率的影响,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和峰面积归一化法分离分析其化学成分和相对含量。结果表明,蛤蒌叶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5(g:mL),浸泡时间3 h,提取时间7 h,在该提取工艺条件下蛤蒌叶挥发油得率为0.340%。经GC-MS分离蛤蒌叶挥发油共分离出22种化合物,鉴定出17种,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7.69%。蛤蒌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有β-细辛脑(29.70%)、石竹烯(25.32%)、乙醇过氧酸,氰基环己基苯基薄荷酯(13.90%)、肉豆蔻醚(7.62%)和甲基丁香酚(6.39%)。  相似文献   

8.
为提升罗汉果浸膏香气品质和作用特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确定了罗汉果浸膏香味成分,并以其含量为考查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得到罗汉果浸膏的最优工艺水平。结果表明,(1)罗汉果浸膏的香味成分主要有糠醛、糠醇、5-甲基糠醛、2,4-二羟基-2,5-二甲基-3(2H)-呋喃-3-酮、5-羟甲基糠醛和反式角鲨烯等;(2)罗汉果浸膏最优工艺条件为:提取方式为索氏提取法,提取时间2.5 h,提取次数3次,乙醇体积分数100%,料液比1∶10 (g∶mL),罗汉果浸膏中香味成分总含量为12.81 mg/g。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青蒿种子的脂肪酸含量.方法:以二氯甲烷为抽提剂,利用索氏提取法提取青蒿种子中的脂肪酸,经甲酯化处理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青蒿种子的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从酉阳及黑龙江青蒿种子中分别鉴定出10个和11个脂肪酸类化合物,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7.59%和96.06%.棕榈酸(6.67%,11.82%)、亚油酸(81.99%,73.61%)及硬脂酸(3.31%,3.31%)为2个产地青蒿种子的主要脂肪酸.结论:2种青蒿种子的脂肪酸组成大致相同,但各脂肪酸的含量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蒸气蒸馏、索氏提取和超声波法三种方法提取肉桂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肉桂油组成,琼脂-孔洞扩散法测定抗菌活性,研究不同提取方法对肉桂油组成和抗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蒸气蒸馏、索氏提取和超声波法提取的肉桂油分别鉴定出10、20、27种组分,总相对百分含量分别为99.959%、99.525%、96.685%,三种提取物中均含有烷烃、芳香烃、醛类、倍半萜类化合物,索氏和超声波提取物中还含有酯类和醚类。反式肉桂醛是肉桂油的主要抗菌成分,含量分别为:水蒸气蒸馏89.928%、索氏提取60.934%、超声波法37.857%。水蒸气蒸馏提取的肉桂油对供试微生物生长的抑制效果好于索氏提取和超声波法。肉桂油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最好,黑曲霉对肉桂油最不敏感。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肉桂油有望作为植物源抗菌剂用于食品保鲜领域。  相似文献   

11.
辣椒Arf GAP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ADP核糖基化因子(Arf) GTP酶激活蛋白(GAPs)能够促使束缚于Arfs的GTP水解为GDP,通过转化具有活性的GTP束缚型为非活性的GDP束缚型从而达到调节Arfs的作用。本研究从辣椒幼苗叶片cDNA文库中筛选获得一个阳性克隆。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一个含有408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约为43.98 kD,含有一个保守的Arf GAP结构域,与葡萄、大豆中的AGD8-Like基因的同源性分别为73%和71%,与拟南芥AtAGD8同源性为65%,命名为CaAGD8。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表明,与对照相比,CaAGD8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辣椒茎、叶、花及果实中表达量升高。  相似文献   

12.
陕北红枣的氨基酸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测定陕北红枣中的氨基酸组成及其含量,为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中国特有枣资源提供科学依据。以中国陕北特产的几个品种枣果为材料,采用盐酸水解法,利用日立L-8900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对其所含氨基酸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各品种枣果中均含有至少16种氨基酸,平均总含量为(4.57±0.60) mg/100 g,变异系数0.75。其中,有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平均质量分数20.35%±4.14%;2种儿童必需氨基酸,平均质量分数2.43%±0.46%;9种药效氨基酸,平均质量分数36.17%±2.98%;6种芳香族氨基酸,平均质量分数17.33%±3.61%;4种鲜味氨基酸,平均质量分数22.71%±3.94%;4种甜味氨基酸,平均质量分数58.48%±3.09%;3种支链氨基酸,平均质量分数7.15%±0.48%;支链氨基酸与芳香族氨基酸的比值(支/芳比值)42.98%±9.37%。红枣中含有至少16种氨基酸,它们含量丰富,尤以味觉氨基酸、支/芳比值、药效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的组成比较高,是赋予红枣甜香可口独特风味和滋补养身保健特征的主要内在因素。红枣的蛋白质品质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品种间及同一品种不同栽培地所产枣果的总氨基酸及必需氨基酸含量有差异。这些结果为红枣的深度和广度开发利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3.
用SSR标记鉴定水稻突变体杂交F1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DNA标记技术可从基因组水平上鉴定F1。用SSR标记鉴定水稻突变体杂交F1,为F2群体构建和突变体基因定位提供依据。以经EMS诱导获得的R30白化突变和‘泸恢17’窄叶突变分别作为亲本,组配2个杂交组合,用3个SSR标记对其单株进行鉴定。RM6105检测了R30白化突变ב泸恢17’组合4个单株(1~4号),其中4号单株表现父母本互补的带型,为真实F1,另外3个的标记型与母本相同,为母本自交结实,RM6965和RM5349的鉴定结果与RM6105一致;该3个标记从R30ב泸恢17’窄叶突变组合14个F1单株中(5~18号)检测到3个真实F1(9、12和15号);RM6965、RM5349和RM6105均可对R30与‘泸恢17’组合F1进行鉴定,且结果一致;分子标记对F1进行鉴定,可用于杂交育种。  相似文献   

14.
离子注入线辣椒F2代表型观察及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观察离子注入线辣椒种子在F1代诱变产生的生物学效应在F2代的遗传特征。【方法】选取经离子注入后发生生物学诱变的5组F1代线辣椒种子继续在田间播种实验,观察F2代主要表型变化,并通过过氧化物同工酶的测定对离子注入引起生物化学变化进行分析。【结果】种子双面分别注入9×1011 P2+/cm2和1×1012 Cu2+/cm2组(No.21)单株产量在F2代继续保持明显优势,而其他4组F1代的一些生物学优良性状未能在F2代中继续遗传显现。【结论】F1代No.21处理组种子诱变的优良生物学性状在F2代继续得到了遗传,具有进一步选育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花生与其近缘野生种间细胞融合及杂种愈伤组织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旨在为体细胞杂交法在花生育种中的应用奠定基础。将花生栽培种Krapts和野生种A. stenosperma幼叶解离的原生质体,用PEG方法融合后,置于添加2 mg/L毒莠定(Pic)、0.1 mg/L苯基噻二唑基脲(TDZ)、2%的椰乳、5 g/L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0.1% 2-吗啉乙磺酸(MES)的改良MSB5(MS无机盐+B5有机成分)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浅层培养。5周后将形成的小愈伤组织转移到添加3 mg/L玉米素(ZT)、0.2 mg/L 6-苄氨基嘌呤(BAP)、0.1 mg/L 萘乙酸(NAA)的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促使愈伤组织增殖。观察发现,融合处理的原生质体在液体培养基上培养4天后开始分裂,2周后形成直径约300 μm的细胞团,5周后小愈伤组织直径可达2~3 mm。当将小愈伤组织转移到固体培养基上后,愈伤组织迅速增殖,并获得大量愈伤组织。提取愈伤组织DNA进行PCR检测,部分愈伤组织扩增出了双亲特异的DNA条带或双亲都不具有的新条带,说明愈伤组织来自于融合细胞。  相似文献   

16.
水葫芦渣与麦麸混合青贮的感官品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将水葫芦渣资源饲料化利用,本试验将水葫芦渣与麦麸混合青贮,通过感官品质评分确定青贮的效果。试验设6个处理组:处理组1~3添加青贮发酵菌,且麦麸混合比例为0%、20%、30%;处理组4~6不使用发酵菌,麦麸混合比例0%、20%、30%。连续测定0~22天混合物料pH值,结果显示:青贮6~16天,处理组1~3物料pH值显著小于(P<0.05)处理组4~6;青贮18~22天,处理组2和3物料pH值显著小于处理组1;第18天,除处理组4外,其他处理组pH值均降至5.0以下。因此,对第18天青贮物料进行感官评分,结果显示:处理组2、3、6青贮等级为“优等”。以上结果表明:20%麦麸与水葫芦渣混合青贮18天,并添加青贮发酵菌,混合青贮物料感官品质优异。  相似文献   

17.
不同品种丹参质量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比较4个丹参新品种(系)(99-2、99-3、‘陕黄’和山东丹参)的质量,本研究采用HPLC-UV方法(Venusil ASB-C18柱),分别以甲醇-水、乙腈-0.01%磷酸水为流动相等度洗脱,流速为0.8 mL/min,检测波长为270 nm和286 nm,测定了丹参中的6种成分(丹参酮I、隐丹参酮、丹参酮IIA、原儿茶酸、迷迭香酸、丹酚酸B)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丹参质量差异显著,所测6种成分中除迷迭香酸外,其余5种均在99-3中含量最高,迷迭香酸的含量也仅次于99-2;‘陕黄’中只检测到4种成分(隐丹参酮、原儿茶酸、迷迭香酸、丹酚酸B),其含量均低于其他3个品种;99-2的4种(丹参酮IIA、原儿茶酸、迷迭香酸、丹酚酸B)成分含量高于山东丹参。HPLC-UV方法测定丹参化学成分含量简便可靠;4个丹参品种(系)中99-3品质佳,质量优于其他品种,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了深入研究生物防治菌棘孢木霉T4菌株小分子疏水蛋白hyb2的功能,基于已知小分子疏水蛋白基因hyb2部分cDNA序列设计引物,分别以棘孢木霉T4菌株菌丝体总mRNA和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克隆获得hyb2的全长cDNA和DNA序列,其GenBank接受号分别为JX014433和JX185070,cDNA序列编码区长度为321 bp,编码106个氨基酸。BlastP相似性分析表明该基因与深绿木霉的Tahyd5a (ABS59366)基因同源性最高为87%,SignalP信号肽分析表明N端第16和17个氨基酸中间有一个信号肽剪切位点(AFA||AP)。Pfam蛋白家族分析表明它属于hydrophobin_2 superfamily家族。将棘孢木霉T4菌株小分子疏水蛋白基因hyb2对深绿木霉ATCC74058基因组和绿色木霉Gv29-8基因组进行同源性搜索,在2个近缘种的基因组上分别获得9个和8个同源序列。其中,深绿木霉ATCC74058的hyb-a-7和绿色木霉Gv29-8的hyb-v-5疏水蛋白与棘孢木霉Hyb2相似性最高分别为87%和70%,2个序列分别位于深绿木霉ATCC74058染色体骨架5和绿色木霉Gv29-8染色体骨架22上。  相似文献   

19.
农杆菌介导玉米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提高玉米自交系的遗传转化率,建立农杆菌介导玉米遗传转化体系。通过农杆菌菌株EHA105侵染玉米自交系7922的胚性愈伤组织,以β-葡萄糖苷酶基因(GUS)为报告基因研究几种因素对遗传转化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1)当农杆菌浓度OD600=0.6时,GUS瞬时表达率最高为35.3%;(2)当侵染时间为15 min时,GUS瞬时表达率最高为37.3%;(3)当共培养时间为3天和恢复培养时间为4天时,GUS瞬时表达率最高为29.1%。因此选择农杆菌浓度OD600=0.6,侵染时间15 min,共培养3天和恢复培养4天,为最佳遗传转化条件。通过优化影响遗传转化体系的因素,初步建立了农杆菌介导的玉米遗传转化体系。  相似文献   

20.
为了阐明黑腐病对苗期花椰菜的根系形态和生理的影响,对建立花椰菜抗黑腐病根系育种新途径提供依据,利用黑腐病菌感染花椰菜抗病品种雪峰的叶片后,研究植株根系发生的一系列形态和生理变化。结果表明,接种7天后的植株根长、根干重、地上部干重、根系活力比接种后2天的显著增加。接种处理的植株根长、根干重和地上部干重明显比未接种对照(CK)低,但是接种幼苗的根系活力比未接种对照的根系活力高。接种3天后,接种处理的根系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一直显著高于未接种对照;接种后0~4天,接种处理的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明显低于未接种对照,但到接种后5~7天,接种处理的根系SOD活性又高于未接种对照;根系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脱落酸(ABA)含量在植株接种后都显著高于未接种对照。但是,黑腐病病原菌没有提高根系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上结果说明,黑腐病菌引起了花椰菜幼苗根部一系列形态变化,并通过诱导植株根系中防御酶活性和调控内源激素等抵御病原菌的进一步侵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