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黑龙江省西南部的土地沙漠化敏感性为研究对象,从自然和人为影响因素中选取湿润指数、土壤类型、起沙风的天数、植被覆盖和景观破碎度等5个因子作为评价指标,按土地沙漠化敏感度的高低将研究区划分为5级:极高敏感区、高敏感区、中敏感区、低敏感区和不敏感区,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对研究区的土地沙漠化敏感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评价区域内有88.9%的面积为轻度敏感和中度敏感,有15.3%的区域为高度敏感,无极敏感区域;从土地沙漠化敏感性的空间分布来看具有从西南向东北具有逐渐降低的趋势;最后结合沙漠化敏感性的等级,提出了防治土地沙漠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宁夏沙漠化土地动态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宁夏土地沙漠化动态发展趋势,以期为宁夏沙漠化土地治理提供数据支撑。本研究采用野外调查结合遥感技术方法监测宁夏土地沙漠化发展情况,利用ArcGIS软件解译并绘制沙漠化土地现状及分级情况图。结果表明:2014 年宁夏沙漠化土地总面积为112.03 万hm2,1994—2014 年沙漠化土地面积减少13.57 万hm2,下降了10.8%,下降趋势明显。土地沙漠化程度总体趋势是由极重度—重度—中度—轻度流转,其中2014 年轻度沙化、中度沙化、重度沙化和极重度沙化面积分别为75.23 万hm2、20.80万hm2、8.10 万hm2、7.89 万hm2。土地沙漠化程度变化最为敏感的区域主要位于大武口区、平罗县、贺兰县、银川市、灵武市北部、中宁县和沙坡头区,分布于240 mm等雨线以西区域,是未来生态环境监测、评价和治理需高度重视的地区。  相似文献   

3.
青海湖流域草地类型变化及其结构演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青海湖流域草地为研究对象,对草地类型数量、质量和结构演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流域内草地系统内部结构发生变化,草地系统严重失调,草地退化十分严重,研究期内,草地总面积面积减少413.9 km2,其动态度为2.16%.2)人类不合理利用和气候环境的变化,青海湖流域草地类型结构向破坏生态平衡的退化性方向演替,草地生态系统结构的受损,导致系统功能紊乱,使系统自维持力、生产力和抗干扰力等功能降低,使系统朝着不利于人类发展的方向演化.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青海湖流域河道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通过对青海湖流域5 条主要河流上中下游河道断面土壤及植被调查,结合水文和裸鲤监测数据,分析青海湖流域河道变化和湿地生态系统特点。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水土资源开发,湿地生态系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近年来,由于河流上游坡面侵蚀、中游阶地沟蚀河岸垮塌以及下游水利引水灌溉工程的影响,使得河道阻塞,河流改道或断流时有发生,最直接影响是阻断裸鲤回溯产卵通道,威胁青海湖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安全。提出改善青海湖流域河道过水条件,保障青海湖流域湿地生态系统稳定和安全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的万泉河流域生态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为了了解万泉河流域存在的生态问题,利用调查资料和相关研究数据,选取坡度、高程、土壤类型、水域缓冲区、土地利用类型5个单生态敏感性因子作为评价指标,在GIS的支持下,进行综合生态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1)轻度敏感区(38.69%)>不敏感区(26.7%)>中度敏感区(22.84%)>高度敏感区(8.38%)>极度敏感区(3.39%);(2)极度敏感区主要分布在流域的上游,高度敏感区则零散的分布在整个流域,中度敏感区主要分布流域中上游,轻度敏感区、不敏感区则集中分布在流域的中下游。表明万泉河流域的生态敏感性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差异,生态敏感度较低,生态环境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6.
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是进行生态功能区划的前提条件,也是判断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手段。进行土地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理念,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举措,对推动陇南市可持续发展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根据陇南市山地生态系统基本特征,运用GIS技术,从土壤侵蚀、石漠化、和地质灾害3个方面对陇南市土地生态敏感性展开单因子评价和综合评价,并对综合评价结果进行趋势面分析。评价结果表明:(1)陇南市土地生态敏感性区域差异比较明显,在东西方向上为东高西低,整体呈递减趋势,在南北方向上呈现较为明显的"n"字型,南部略高于北部;(2)运用自然断点法,将陇南市土地生态敏感性分为极敏感区、高敏感区、中敏感区、低敏感区和不敏感区,分别占市域总面积的19.18%,24.61%,25.71%,16.88%和13.61%;其中极敏感区和高敏感区主要分布在宕昌县和武都区等周边地区,该区生态敏感极强,需要加强保护,开发强度不宜过高;低敏感和不敏感区域主要分布在礼县、西和县、徽县和成县等大多数区域,可以适当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7.
青海湖水位波动对流域气候暖湿化特征的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青海湖水位变化及农牧业特征对气候暖湿化的响应,通过分析流域气象、水位以及草地NDVI变化、建立水位评估模型,计算各因素贡献率,定量评估各要素对湖水位和农牧业的影响。结果表明,流域气候呈显著暖湿化趋势,降水量总体呈弱的增加态势,但近15年增加显著并在2003发生突变;流域内平均气温、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均呈显著的升高趋势(P<0.01)。湖水位从1961年开始下降趋势显著,速率为-0.5 m/10 a(P<0.01);2004—2015年的近10年连续上升,上升速率达1.44 m/10 yr(P<0.01)并在2004年发生了突变。前一年降水量、流量及蒸发量对水位影响大,贡献率大小依次为流量、降水量和蒸发量。因此,近15年降水量增加及其导致的河流径流量增加可能是水位上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基于马尔柯夫模型的青海共和盆地土地沙漠化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以青海共和盆地干旱草原1996和2006年的TM和ETM影像为基础,结合野外路线考察,对研究区近10年来的沙漠化发展趋势进行了监测。利用马尔柯夫模型,步长为1年,预测了2007-2016年共和盆地不同程度沙漠化面积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996到2006年,研究区沙漠化总面积略有减少,但中度和严重沙漠化面积有所增加。在整个预测期沙漠化面积变化明显,其中轻度和重度沙漠化面积将有所减少,而中度和严重沙漠化面积将有所增加。这说明研究区沙漠化行势依然严峻,有必要采取措施防止沙漠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  相似文献   

9.
利用石羊河流域1980、1995、2000、2006、2012年5期遥感影像,应用分形理论和GIS方法研究石羊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分形特征,定量分析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复杂性、稳定性以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总体上流域耕地、城乡工矿居民用地、林地和水域呈现增加趋势,未利用地和草地呈现减少趋势,不同时段土地利用类型都具有空间分形结构,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复杂性和稳定性呈现波动变化趋势。1980、1995、2000年石羊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分维数排序均为:水域>耕地>林地>草地>未利用土地>城乡工矿居民用地。2006、2012年分维数由高到低依次为:水域、耕地、草地、林地、未利用土地和城乡工矿居民用地。1980、1995、2000、2006、2012年石羊河流域总平均分维值分别为1.5296、1.5025、1.5445、1.5631、1.5676,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平均分形维排序为水域(1.8317)>耕地(1.5678)>林地(1.5351)>草地(1.5315)>未利用土地(1.4413)>城乡工矿居民用地(1.3411)。总平均稳定性指数分别为0.1083、0.0997、0.1228、0.1167和0.1186,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平均稳定性排序为水域(0.3317)>城乡工矿居民用地(0.1589)>耕地(0.0635)>未利用土地(0.0587)>林地(0.0351)>草地(0.0315)。通过对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复杂性、稳定性以及动态变化研究,为区域土地资源合理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与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土地利用数据是进行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重要基础资料。以国产地理信息系统软件SupMap作为开发平台建立的杭埠河流域1: 5万土地利用数据库系统具有批量数据采集、管理、更新功能,以及运行稳定、安全可靠和很好的可扩展性特点。文章详细介绍了系统数据采集方法、数据组织方式、数据更新和数据库应用系统功能实现。  相似文献   

11.
目前土地资源评价客观赋权方法种类繁多,而各种赋权方法对同一组指标数据的赋权结果不同,就常见客观赋权方法进行整理和归类,并以甘肃省庄浪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数据为材料,从客观赋权方法原理出发,基于数据信息特征,引入变异系数、方差膨胀因子,根据指标体系中变异系数均值、方差膨胀因子均值的不同,创造性地构建差异组和相关组,在各指标体系下对赋权方法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利用差异信息赋权的熵权法、变异系数法、均方差法、离差最大化法,熵权法最优;(2)利用差异信息赋权的熵权法和利用重复信息赋权的复相关系数法的赋权结果无趋同性;(3)基于熵权法和复相关系数法的一种组合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12.
基于GIS的杭州市耕地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谢国雄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0):276-283
耕地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资源,耕地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以浙江省杭州市为例,探讨了在GIS系统的支持下,利用测土配方项目获得的耕地质量调查数据及地形地貌、农田水利设施状况等基础数据,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对全市176128 hm2耕地进行了质量评价。结果表明,杭州全市耕地可分为3等5级。一等地、二等地和三等地的面积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21.8%、76.9%和1.3%;一级耕地、二级耕地、三级耕地、四级耕地和五级耕地的面积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0.8%、21.1%、52.6%、24.3%和1.3%;总体上杭州市耕地质量以中上为主,评价得到的耕地分布状况基本符合实际情况,表明将GIS技术运用到耕地地力评价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对各级别的耕地生产性能与管理对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1961—2013年青海湖南部地区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了全面认识青海湖流域气候变化时空特征,深化了解近几十年青藏高原地区气候显著变化背景,青海湖南部地区降水量时间分布与量级变化的特征,弥补对青海湖流域及其周边区域气候变化动态过程认识不足的现状,针对该区域降水量变化问题展开研究。主要利用1961—2013年青海湖南部地区5个气象站逐日及月降水量历史资料,通过线性回归、滑动平均法,分析了青海湖南部地区近53年季、年降水量变化特征及不同降水等级降水日数,并用Mann-Kendall检验降水突变特征。结果表明:青海湖南部地区年降水总体呈微弱增加趋势,增长率为4.42 mm/10 a,主要来自于春、夏、冬季降水量增加的贡献。青海湖南部地区降水除秋季减小趋势外,春、夏、冬季降水均呈增加趋势,夏季降水增加较为明显,降水量的四季变幅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夏半年雨量和雨强呈增大趋势,且小雨雨日减小,中雨雨日和雨量增加;而冬半年小雪雪日减小,小雪强度增大。不同量级降水中,中雨雨日与雨量增多、小雨雨日、雨量与雨强均有减少。降水突变检验表明,青海湖南部地区年平均降水出现2次突变,分别为1976年和2004年,1976年突变前后年平均降水相差158.4 mm,由多雨期转为少雨期;而2004年突变则表现为从少雨期到多雨期,突变前后年平均值相差95.5 mm。  相似文献   

14.
为了使土地整治规划及工业、商业等建设用地规划满足区域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要求,采用调查和统计方法,测算了广平县土地整治增加耕地潜力。结果表明:从潜力来源类型看,广平县土地整治增加耕地潜力从大到小依次是:耕地整理、农村居民点整理、土地开发、土地复垦;从潜力来源组合的区域分异看,广平县可分为:耕地和农村居民点综合整治区、耕地整治开发区、耕地整治为主兼顾农村居民点整治区。由此得出,优先安排广平镇城乡土地综合整治及东张孟乡沙荒地开发项目,适度推进其他乡镇耕地及农村居民点整治,制定鼓励村集体和农户自主开展土地复垦的政策,而无需安排复垦项目。  相似文献   

15.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北京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文章依据2000-2008年北京市土地利用数据,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角度运用Costanza的方法,参照谢高地陆地生态系统单位服务价值当量表,分析了北京生态服务价值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由于建设用地急剧增长,耕地和水域面积大幅度减少,北京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8年间减少了51824.4万元,年均变化率为-0.31%;从空间来看,密云县、怀柔区和中心城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高,相对应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低的区域则分别是通州区、顺义区和大兴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决定着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因此规划部门在制定规划时应更多地考虑到生态服务价值的重要意义,更多的保护水域、林地等具备高生态价值的生态用地,实现北京各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驱动力机制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已成为国际上全球变化研究的前沿与热点。作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领域焦点之一的驱动力机制研究一直备受关注,它也是土地利用变化问题最核心的研究部分。现有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机制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总结梳理现有文献的基础上,针对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机制研究的层次性变化,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机制影响因子时空尺度效应与一致性、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机制社会经济影响因子定量化与空间化,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机制方法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机制研究未来发展趋势,以期对深入理解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驱动力内在和外在机制以及促进该领域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乡旅游互动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城乡旅游互动发展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乡旅游互动发展动力机制分析,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城乡旅游互动模式。研究认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应以南昌市为最大客源地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导向模式,以南昌市为最大旅游目的地着力推进城市即旅游模式,促进城乡旅游互动模式的形成,实现城乡一体化,提高区域旅游竞争力,发展区域经济,永保鄱阳湖一湖清水。  相似文献   

18.
为给中华鳖种质研究和染色体操作提供理论依据。以中华鳖太湖种群为材料,采用淋巴细胞培养、空气干燥法制片、Giemsa染色,对中华鳖染色体核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淋巴细胞培养法可以得到良好的染色体制片;中华鳖太湖种群具有33对染色体,其中6对是大型染色体,27对是小型染色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