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莴笋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考察底物特异性、pH值、温度、热稳定性、底物浓度、金属离子及抑制剂对PPO酶活特性的影响,研究莴笋PPO酶学特性。结果表明,莴笋PPO的最适底物为邻苯二酚,最适pH值5.0,最适温度25℃;90℃热处理60 s莴笋PPO酶活基本完全丧失;莴笋PPO最适底物浓度为0.10 mol/L,PPO酶促褐变反应动力学符合米氏方程,相应的动力学参数Km=0.667 mol/L,Vmax=826.4 OD/min;Mg2+、Ca2+、Mn2+、Zn2+对PPO酶活有一定的的抑制作用,Cu2+和Fe3+对PPO酶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五种抑制剂对抑制莴笋PPO酶活力均具有一定的作用,且抑制作用随抑制剂浓度的增大而加强,试验范围内抑制作用由强到弱依次为:抗坏血酸L-半胱氨酸Na HSO3柠檬酸EDTA,抗坏血酸对莴笋PPO酶活的抑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以“白梨”枇杷 (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cv.Baili)果实为试材,采用硫酸铵分级盐析及透析法提取PPO研究其理化特性,包括温度、pH、抑制物对PPO活性的影响及其底物特性;测定果实\贮藏期间pH值变化。结果表明:PPO的最适温度为30~40℃,在30℃有较好的热稳定性;最适pH值为5.0和7.0,pH值为6.0和9.0时酶的稳定性较好;维生素C和L-半胱氨酸抑制物对PPO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以维生素C抑制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3.
多酚氧化酶(PPO)是酶促褐变的关键酶,与果蔬加工制品的色泽、抗氧化能力密切相关。以蜜梨果实为原料,邻苯二酚为底物,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蜜梨多酚氧化酶的酶学特性。结果表明:pH和温度对蜜梨PPO活性有明显的影响,其最适pH为4.5,最适温度为34℃。在加工过程中,可通过调节pH和温度来降低蜜梨PPO活性,减少褐变的发生:蜜梨PPO催化底物邻苯二酚的酶促反应动力学与米氏方程高度符合,R^2-0.9972,其动力学方程为专1/V=0.17371/[S]+0.4775,最大反应速率Vmax=2.09U·min^-1,米氏常数Km=0.36mol·L^-1;蜜梨PPO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随着温度的提高。完全抑制PPO活性所需要的时间逐渐减少。采用短时高温(90℃,1min)的热处理,不仅可有效降低蜜梨加工过程中的酶促褐变.而且可减少蜜梨汁营养成分的损失.较好地保持其固有色泽。  相似文献   

4.
以广西平乐大果山楂为原料,邻苯二酚为底物,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大果山楂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考察p H、温度、热处理、底物浓度及抑制剂对PPO活性的影响,为控制其生产过程中酶促褐变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以邻苯二酚为底物时,PPO酶促反应产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20 nm,反应时间为3 min,最适p H为6.8,最适温度为45℃;90℃处理4 min,PPO基本失活,80℃处理6 min后,相对酶活性为19.75%;最适底物浓度为0.08 mol/L,PPO酶促动力学符合米氏方程,相应的参数Km=51.24 mmol/L,Vmax=54.53 U/min;在试验浓度条件下,5种抑制剂对大果山楂PPO活性均有抑制作用,氯化钠的抑制作用最弱,高浓度下,柠檬酸的抑制效果较EDTA、抗坏血酸、草酸要好。  相似文献   

5.
6.
为了解析菠菜乙醇酸氧化酶(Sp GLO)的酶学特性及同工酶谱。首先提取菠菜的RNA并反转录成c DNA,通过NCBI数据库中提供的菠菜GLO基因mRNA序列信息,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目标序列并连接到p MD19-T载体上进行测序鉴定;随后再次设计引物并在上游引物加入His标签,克隆Sp GLO基因构建到p YES2载体上,将该载体转入酿酒酵母中进行表达并通过His-tag亲和柱纯化,然后在不同诱导时间点取样测定Sp GLO酶活。结果显示,转化后的酿酒酵母菌株在诱导发酵20 h后能得到最高的GLO活性。以乙醇酸为底物测定Sp GLO在不同p H、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催化活性,其最适p H值为8. 0,最适温度为39℃。然后分别以乙醇酸、乙醛酸、甘油酸为反应底物,系统分析了Sp GLO的酶学特性,数据显示,Sp GLO对乙醇酸的亲和力最高,其Km为0. 41 mmol/L,Vm为45. 92μmol/(min·mg)。以乙醇酸、乙醛酸为底物,使用草酸抑制其催化活性,其Ki分别为4. 61,2. 09 mmol/L,表明以乙醛酸为底物时Sp GLO的催化活性更易被草酸抑制。同时将纯化后的Sp GLO通过Caps-氨水电泳体系进行同工酶电泳,经过染色后出现2条同工酶带,表明菠菜叶片中可能存在2种GLO同工酶。为将来深入研究植物GLO同工酶之间的生化特性差异并分析其不同生理功能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有效控制马铃薯加工过程中的酶促褐变,以黑美人马铃薯块茎为原料,分别提取游离态多酚氧化酶(sPPO)和膜结合态多酚氧化酶(mPPO)粗酶,并进行酶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黑美人马铃薯sPPO和mPPO的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403 nm和406 nm.sPPO最适反应pH值为7,最适反应温度为25℃;mPPO最适反应pH值为7,最适反应温度为30℃.以绿原酸和间苯二酚为底物时,sPPO和mPPO均未检测到酶活力;以邻苯二酚为底物时,sPPO、mPPO的米氏常数(Km)分别为39.423、35.291 mmol/L,最大反应速度(Vmax)分别为0.019、0.290 mmol·L-1·min-1;以焦性没食子酸为底物时,sPPO、mPPO的Km分别为205.896、205.067 mmol/L,Vmax分别为0.008、22.321 mmol·L-1·min-1.亚硫酸钠、抗坏血酸对sPPO和mPPO酶活力抑制作用明显;植酸、草酸、柠檬酸和EDTA对sPPO和mPPO酶活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以上结果说明:sPPO和mPPO酶学性质存在较大差异,mPPO酶活力要显著高于sPPO,建议在利用黑美人马铃薯进行加工时,重点考虑mPPO对酶促褐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采用分光光度法分析茶树菇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动力学特性,研究了底物浓度、pH值及温度等因素对PPO活性的影响,建立了茶树菇褐变的反应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茶树菇PPO最适温度50℃,最适pH4.0~5.0.用Michaelis-Menten机理描述得茶树菇PPO相应的动力学参数KM=2.59mol/L,Vmax=0.127U/min.此外还对茶树菇不同部位的PPO活性进行了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9.
茶的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的多酚氧化酶(邻苯二酚:O_2氧化还原酶;E.C.1.10.3.1)与过氧化物酶(供体:H_2O_2氧化还原酶;E.C.1.11.1.7)是茶中重要酶类,不论在茶树生理代谢过程或茶叶加工中对多酚类物质的氧化变化、茶叶品质的形成都有极重要作用。茶中氧化酶类的研究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的。1901年阿索(ASO)指出:发酵茶的红色色素和褐色色素(没有分析系推测的)是在氧化酶作用下形成的。1943年斯里兰加查(Sreerangachar)证明了茶鲜叶中存在的多酚氧化酶是一类含铜的酶。早期获得的茶中氧比酶大都是不溶性的,活力也很低。后来、桑德森(Sanderson 1964)在提取解质中加  相似文献   

10.
以富士苹果为原料,从中提取多酚氧化酶粗提液,通过底物筛选,从不同的pH值、温度和抗氧化剂对PPO酶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PO酶对4种底物催化活性不同,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邻苯二酚,DL-半胱氨酸,苯甲酸,山梨酸;PPO酶的最适pH值为5.0,最适温度30℃,最佳酶浓度0.25mol/L,最佳底物浓度0.6mol/L;当VC浓度达到150mmol/L,90%的PPO酶活性被抑制。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植烟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云南省植烟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区域差异,在云南省烟草种植区域内,选择代表性植烟土壤进行剖面各层次土壤样品采集,对土壤有机碳密度含量范围、垂直分布特征及与土壤理化性状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云南植烟土壤有机碳平均密度达10.21 kg/m2,植烟土壤类型中红壤有机碳密度较高,紫色土和黄壤有机碳密度较低。(2)植烟土壤有机碳密度随土层的加深而减少,黄壤各层次有机碳密度的差异较大,变异系数为122.35%;红壤各层次有机碳密度差异较小,变异系数在17.67%~ 49.60%,红壤有机碳密度较为稳定。(3)植烟土壤有机碳密度与土壤持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总孔隙度相关关系不显著,与粘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植烟土壤有机碳氮质量比(C/N)在1.58~14.00,有机碳磷质量比(C/P)在1.26~34.08,红壤的C/N和C/P比值较大。  相似文献   

12.
朝鲜蓟加工品中多酚含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分析不同产地朝鲜蓟罐头食品中多酚种类、含量的差异,应用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四极杆质谱方法(LC-MS/MS)进行检测,样品在避光条件下经70%的甲醇水溶液室温震荡提取1 h后,进行液相色谱-质谱分析。采用Agilent proshell 120 EC-C18色谱柱,流动相A为0.1%乙酸-水,流动相B为乙腈,采用线性梯度洗脱。结果表明,此方法共定性定量出朝鲜蓟罐头中17种多酚物质,同一样品中不同多酚含量差异显著,绿原酸含量最高为625.701 μg/g,洋蓟素的含量次之,平均值为315.823 μg/g;按照不同地区多酚含量比较,亚洲样品中,多酚含量普遍偏低。由此得出,应用LC-MS/MS可以快速高效检测出朝鲜蓟罐头食品中多酚含量,多酚含量因产地不同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小麦面粉水溶性阿拉伯木聚糖的提取率,以小麦面粉为原料,探讨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和料液比对小麦面粉中水溶性阿拉伯木聚糖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取实验因素和水平,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方法,分析各个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阿拉伯木聚糖提取率的影响,并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所得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46℃,提取时间103 min,料液比1:9,在此条件下,阿拉伯木聚糖提取率为0.689%。  相似文献   

14.
贺伟强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33):296-301
为研究不同提取条件对桑叶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以便优化桑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条件。选取液料比、超声时间和超声温度为影响因子,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3因素3水平的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以桑叶总黄酮提取率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优化超声辅助提取桑叶总黄酮的提取条件。试验结果表明,超声辅助提取桑叶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75%乙醇,在液料比为50:1、超声温度64℃,超声45 min后,桑叶总黄酮提取率理论值可达到4.29%,验证值为4.23%。实验结果为确定桑叶总黄酮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旨在为川牛膝高产栽培和合理施肥提供依据.定期在不同生育时期对3份不同的川牛膝材料A3、B1、B2进行取样,分别测定其各自地上和地下部分干物质质量,及其氮、磷、钾含量,探讨氮、磷、钾分配积累规律.结果表明,川牛膝地上和地下部分干物质质量随着生育进程不断增加.川牛膝不同生育时期各部分中氮、磷、钾含量和吸收积累量皆不同,3种营养元素吸收积累量的大小顺序为氮>钾>磷;氮、磷、钾含量皆以营养生长期间含量最高,从生殖生长时期开始降低;对氮的吸收积累集中在营养生长阶段,磷、钾吸收积累多集中于生殖生长阶段.生产上,每生产100 kg干物质需要N、P2O5、K2O分别为4.90~6.69 kg,0.71~0.79 kg,2.98~5.16 kg.川牛膝大田栽培时应施足底肥,保证7、8月快速生长时的需求;川牛膝生殖生长期干物质积累速度最快,生产上应在8月底(生殖生长之前)追施磷、钾肥.  相似文献   

16.
低温冷害在山西高原四季均可发生,给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影响,甚至造成严重损失。为了科学有效地预防和减轻此类灾害,需要深入研究其特征和规律,通过对山西1949-2000年资料的搜集、整理和数学分析,对该地区低温冷害的等级、阶段、周期及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2年来山西共发生低温冷害374次,轻度占16.8%;中度占61.0%;重度占22.2%。灾害变化可分为4个阶段,1949-1956年为第1阶段,1957-1975年为第2阶段,1976-1995年为第3阶段,1996-2000年为第4阶段。第1、3阶段距平值主要为正值,灾害频次较高,以中、重度灾害为主。第2、4阶段距平值主要为负值,灾害发生频次低,以轻、中度灾害为主。小波分析表明,灾害存在为2~3年、5~8年和15~20年的周期。降霜、降雪或寒流引起的气温骤降至0℃以下是造成山西低温冷害的主要原因,气温变化幅度为-25.6℃~-0.8℃。  相似文献   

17.
1961—2011年临沂市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为了掌握临沂市的气温变化特征,给今后开展各农业界限温度和积温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以便更好地为临沂地区农业气候热量资源的分析和区划以及农业气象预报、情报服务,利用1961—2011年临沂市的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累积距平法(CA)、曼-肯德尔法(Mann-Kendall法,简称M-K法),研究分析了51年临沂市的气温变化特征(包括年及各季度平均气温、年极端最高与最低气温和日平均最高与最低气温)。结果表明:近51年临沂地区气温的增温趋势十分明显,且增幅高出全国水平,年平均气温以0.25℃/10 a的趋势变暖,温度季变化各有不同,冬季增暖趋势最为明显,达0.49℃/10 a,春季次之为0.30℃/10 a,秋季为0.24℃/10 a,夏季增温则最不明显,仅为0.03℃/10 a;最高最低气温方面,年极端最低气温增幅最为显著,达到0.95℃/10 a,其次是日平均最低气温增幅为0.40℃/10 a,日平均最高气温为0.14℃/10 a,而极端最高气温则呈现弱的降温趋势,对年度平均气温增幅贡献最大的是冬季平均气温和日平均最低气温的上升;气温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发生了一次显著的变暖突变,且90年代之后增暖趋势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苦瓜基因组DNA的提取及ISSR扩增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快速获取高质量的苦瓜基因组DNA,以便进行苦瓜白粉病抗性基因分子标记研究,比较了不同的DNA提取方法、不同部位的苦瓜叶片提取基因组DNA的产量和质量,探究了苦瓜基因组DNA提取的最佳方法和叶片的最适部位;研究了ISSR-PCR的退火温度,并采用正交设计法对影响ISSR-PCR的Mg2+、dNTPs、Taq酶、模板DNA以及引物浓度等5个因素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采用改良CTAB法从苦瓜顶端嫩叶中提取的基因组DNA OD260/OD280值在1.8~1.9之间,OD260/OD230值为2.0左右,对DNA样品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主带清晰,降解较少,产量和纯度均较高,效果较好。优化后的ISSR-PCR反应体系为:2.5μL 10×PCR buffer,2.5 mmol/L MgCl2,250μmol/L dNTPs,10 ng模板DNA,0.75 U Taq酶,引物浓度0.7μmol/L,反应总体积为25μL,引物UBC826最佳退火温度为53℃。该体系在多次重复中均能获得良好的扩增结果。苦瓜基因组DNA提取的最佳方法为改良CTAB法,最适合的部位为顶端嫩叶。  相似文献   

19.
贵州‘鸟王茶’产地土壤微量元素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鸟王茶’产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研究并进行相关分析,研究茶园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特征,探讨土壤性质对微量元素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鸟王茶’产地土壤微量元素含量总体低于全国平均值,但有效态含量尚不缺乏,微量元素在茶树不同种植模式土壤及不同层次土壤之间存在差异。土壤pH与土壤中锰、锌含量有显著正相关性,有机质与有效锌呈显著正相关,粘粒主要通过吸附作用影响土壤微量元素,土壤大量元素主要通过影响作物对微量元素的吸收强度而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0.
宁夏引黄灌区盐碱地土壤盐分特征及相关性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土壤盐渍化是宁夏引黄灌区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为了查明导致土壤盐碱危害的主要盐分离子,为改良利用盐碱地提供科学依据,利用相关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该区不同类型盐碱地土壤盐分及盐分离子相关性。结果表明,盐化土壤全盐除与HCO3-相关性不显著外,与其他离子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无论是盐化土壤还是碱化土壤,土壤总盐均与SO42-、Cl-、Na+呈极显著正相关,Na+与Cl-、SO42-之间也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大于0.80;碱化土壤碱化度、pH与CO32-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Na+、SO42-、Cl-可作为研究区土壤盐化状况的特征因子。Cl-、SO42-、Na+、CO32-可作为研究区土壤碱化状况的特征因子。消除试区土壤盐碱化,应重点对Cl-、SO42-、Na+、CO32-这些有害盐分离子含量进行消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