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透目大蚕是在辽宁地区发现的一个野生蚕种,属鳞翅目大蚕蛾科透目大蚕蛾属。辽宁地区的野生透目大蚕年发生1代,喜食柞树(青岗树、栎、橡树),幼虫四眠五龄,龄期经过45~58d,以卵滞育。人工饲育透目大蚕可采用小蚕室内育,大蚕野外育的饲养形式。透目大蚕的主要病害有微粒子病和软化病。  相似文献   

2.
刘振林  方晨  白秀军  祖连英 《北方蚕业》2010,31(2):41-42,45
牡丹江市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到62.3%,气候温暖湿润,是黑龙江省森林环境和植物生长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也是全省野蚕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对现有的野生柞蚕、天蚕及栗蚕资源分布及利用现状进行分析,对开发利用这些珍贵的资源,为人类生活和健康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野生蚕类是我国重要的泌丝昆虫资源,研究其亲缘关系对于发掘和利用野生蚕类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分析大蚕蛾科的柞蚕、栗蚕、野生柞蚕、天蚕、蓖麻蚕、透目天蚕间的亲缘关系,利用从54个引物中筛选出的30个重复性较好的随机引物对6种野生蚕类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得到632个RAPD标记,其中可变条带数为632条,单个引物扩增的条带数为15~27,平均为21.1。6种野生蚕类相互间的遗传距离(D)较大,说明相互间的亲缘关系较远,其中:蓖麻蚕和栗蚕的遗传距离最大,为0.761 2;天蚕和透目天蚕的遗传距离最小,为0.671 1。采用UPGMA法构建的聚类图显示6种野生蚕类聚为4类,柞蚕与野生柞蚕聚为一类,天蚕与透目天蚕聚为一类,栗蚕、蓖麻蚕各自单独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4.
绢丝昆虫染色体研究进展(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野蚕染色体研究的历史、现状与进展所谓野蚕(wild silkworm)即指家蚕以外的绢丝昆虫(田中,1943),多属于天蚕蛾科(saturniidae)和家蚕蛾科(Bombycidae).主要包括柞蚕、天蚕、蓖麻蚕、樗蚕、枫蚕、栗蚕、柳天蚕、姆咖蚕、惜古比天蚕、琥珀蚕、大乌柏蚕、野桑蚕及桑蟥等,而且主要分布在亚州、尤其  相似文献   

5.
2008年9月9日-12日,第五届国际野蚕学术会议在辽宁省沈阳市召开。农业部种植业司副司长马淑平、中国蚕学会副理事长胡乐山、国际野蚕学会主席赤井弘、大会组委会主席杜建一等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  相似文献   

6.
<正> 中国农学会、蚕学会接受国际昆虫学会的邀请,派辽宁省蚕业研究所于溪滨同志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叶元柏同志,前往日本参加了1980年8月3日至9日在日本京都召开的第十六届国际昆虫学术会议。中国代表在8月4日的野蚕学组会上,宣读了“柞蚕空胴病的研究”论文,受到了各国代表的赞扬。在会议期间,野蚕学组还专门召开了一次国际野蚕讨论会,讨论会由联合国、中国、印度及日本的四个大学、八个蚕业试验场、协同饲料株式会社研究开发部的代表参加,重点讨论了成立国际野蚕丝学会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简要介绍了世界各地目前开发利用较多的鳞翅目大蚕蛾科7个属的12种野蚕种质资源,并对其地理分布、生活史和特点进行了简要描述。  相似文献   

8.
2000年10月13~15日全国蚕业资源综合利用学术交流会在大连召开.会议由中国蚕学会蚕业经济与综合利用专业委员会主持.辽宁省蚕学会及大连三大食品有限公司主办,辽宁农科院大连生物技术研究所及大连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协办.到会有12个省市的80余位代表.邀请了国际野蚕学会会长赤井弘教授及日本采旺丝绸国际株式会社社长日野逸夫等6位外宾参加.大连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卢铁吾先生出席了开幕式.  相似文献   

9.
野蚕卵和野蚕黑卵蜂寄生卵的空间分布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品南  胡萃 《蚕业科学》1991,17(3):131-136
用7种方法、11个聚集度指标,测定分析了越冬代和发生代野蚕卵块、卵粒、野蚕黑卵蜂寄生卵块、卵粒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越冬代和发生代野蚕卵块均符合所拟合的Poisson分布,Neyman A型分市及负二项分布;聚集度指标表明:越冬代野蚕卵块、卵粒、被寄生卵块、卵粒呈聚集分布,发生代则以均匀分布为主。同时还考查了卵块在桑树各部位的分布,并确定了资料代换公式和最适抽样数,制定了发生代野蚕卵块的序贯抽样表。  相似文献   

10.
柞蚕品种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具有强大的生产力,在信息资源和资源共享的竞争社会尤显其重要性,如何更为有效地对其开发利用,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是我们面临的一大课题,为此笔者主要就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柞蚕品种资源的利用情况,提出了一些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按KoichiroTamura等 (1988)的方法制备出蓖麻蚕线粒体DNA ,用EcoRⅠ和XbaⅠ双酶解后 ,以pSK(+)(Ampr)为载体进行克隆 ,获得 1个 3 3kb的克隆片段。测序结果表明 ,所测序列包括部分 16SrRNA、完整的tRNA Leu ,nd1和tRNA Ser基因。其中 16SrRNA(3’端部分 )、nd1基因与家蚕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同时以nd1基因为依据构建了 17种动物的分子进化树 ,显示出蓖麻蚕与家蚕、野蚕有最近的演化关系。根据tRNA Leu和tRNA Ser基因的一级结构 ,推定了可能的二级结构 ,并与家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辽宁地区樗蚕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饲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樗蚕(Samia cynthia Walker et Felde)是一种珍贵的泌丝及食用昆虫资源。通过室内及野外人工饲育的方法,观察分布在辽宁地区的樗蚕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发现与分布于其它地区的樗蚕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辽宁地区的樗蚕年发生1-2代,喜食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山花椒(Zanthoxylum schinifollum)、枣树(Zizyphus jujube)、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等的树叶,幼虫4眠5龄,龄期经过25-37d,饲料种类不同可造成龄期差异;以蛹滞育。人工饲育樗蚕可采用小蚕室内育,大蚕野外育的饲养形式;种茧保护可采用柞蚕(Antheraea pernyi)的种茧越冬保护技术与方法,春季种茧出库后在温度20~23℃、相对湿度75%~85%的条件下暖茧,成虫交配时间超过4h的卵孵化率较高;樗蚕的主要病害有细菌性软化病、白僵病、微粒子病,春、秋季野外饲养的樗蚕易被蚕饰腹寄蝇(Blepharip azebina)寄生危害。樗蚕茧丝的纤度为1.80~3.60dtex,茧层丝胶练减率平均为25%,茧丝中的丝素蛋白约78%。  相似文献   

13.
利用兼并性引物克隆出蓖麻蚕线粒体cox2基因、tRNA Leu基因和cox1基因的部分片段。cox2基因编码框包含 6 85个核苷酸 ,编码 2 2 8个氨基酸的蛋白质 ;起始密码子为ATG ,终止密码子仅有 1个T组成 ;蓖麻蚕mtDNA的cox2基因中富含AT ,含量为 75 77% ,GC的含量为 2 4 2 3%。通过同源性比较 ,发现蓖麻蚕的cox2与柞蚕cox2同源性最高 ,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是 89 0 %和 96 0 %。根据cox2氨基酸序列进行了 12种昆虫的分子系统学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4.
樗蚕卵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基于开发利用野生泌丝昆虫资源的目的,在19、21、23和25℃4种恒温条件下,研究了樗蚕(Samia cynthia cynthia)卵发育的有效积温和发育起点温度。结果表明,樗蚕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7.364±1.53)℃,有效积温为(156.12±15.93)d.℃。  相似文献   

15.
蓖麻蚕和栗蚕的性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宋方洲  伴野丰 《蚕业科学》1996,22(3):170-174
根据在蓖麻蚕(philosamiacynthiaricini)(♀)和栗蚕(Dictyoplocajaponica)(♀)减数分裂前期所观察到的x(Z)染色体的长度和在全套染色体中的序号以及栗蚕X染色体的异染色质区域等特征,认为蓖麻蚕的XO型可能是由XY型中的Y染色体缺失所致,而栗蚕的X染色体则可能是由X和Y染色体融d合为一条而成。  相似文献   

16.
绢丝昆虫卵黄原蛋白一级结构的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王磊  刘朝良 《蚕业科学》2005,31(4):482-485
家蚕、天蚕、蓖麻蚕、柞蚕、野桑蚕、透目天蚕、樟蚕7种绢丝昆虫分别属于鳞翅目的家蚕蛾科和天蚕蛾科的不同属。通过对7种绢丝昆虫卵黄原蛋白一级结构保守序列如信号肽序列、多聚丝氨酸、糖基化位点等的比较和分析,并进一步根据氨基酸的同源性构建了系统树。结果证明了7种绢丝昆虫的卵黄原蛋白的一级结构在进化上具有很好的保守性,其中蓖麻蚕和樗蚕的亲缘关系最近,家蚕蛾科的野桑蚕和天蚕蛾科的樟蚕的亲缘关系最远。  相似文献   

17.
栗蚕(Dictyoploca japonica)是珍贵的野生绢丝昆虫资源。总结概述近10余年对栗蚕生物学性状、驯养技术以及蚕丝与蛹蛋白资源的特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栗蚕的生活史、形态等基础生物学性状,幼虫的食性、眠性以及卵的耐寒性、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等生理与生态学特性;适宜栗蚕人工放养的最佳饲料树种,栗蚕保种、暖种、收蚁、放养、防病、制种等驯养技术;栗蚕茧丝的荧光反射特性,蛹蛋白和丝蛋白的氨基酸组成特点,蛹体液活性物质的抗菌活力。上述研究为及时有效地抢救、保护和利用野生栗蚕资源提供了关键技术,而且对于将我国的特种绢丝昆虫资源优势转变为蚕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研究柞蚕(Antheraea pernyi)与栗蚕(Dictyoploca japonica)的人工授精技术,并应用于柞蚕与栗蚕的种间杂交试验,为利用远缘杂交改良柞蚕的经济性状提供试验技术。从种内交配40~60 min的柞蚕雌蛾交配囊中采集精子细胞用于对柞蚕处女蛾的人工授精,其受精蛾率为61.5%,受精卵率为70.5%,孵化卵率为60.8%。栗蚕精子可在种内交配40~75 min的雌蛾交配囊中采集。利用单蛾精液授精和单蛾与多蛾精液互补授精的方法,分别获得了栗蚕♀×柞蚕♂的越冬卵和蚁蚕及柞蚕♀×栗蚕♂的活胚胎。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初步建立的人工授精技术,可以进行柞蚕与栗蚕的远缘杂交。  相似文献   

19.
樗蚕茧解舒困难,缫丝易落绪,不好缫丝,以目前的技术条件,樗蚕茧只可做绢纺原料。利用本研究制订的煮茧和解舒工艺,缫得的茧丝长平均在300~400m左右,人工室内育茧的丝长最长409.5m;人工室外育茧的丝长最长478.13m。人工室外育樗蚕茧丝胶含量为25.29%,略高于人工室内樗蚕茧;茧层练减率为33.89%,略高于人工室内育樗蚕茧。用樗蚕茧加工制成的绵片疏松而有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