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选用30头第一泌乳中期的奶水牛,分为5组(1个对照组和4个试验组),每组6头。分别饲喂不同水平的高粗料和补充脂肪日粮。结果表明:①奶水牛喂75%粗饲料日粮,减重约2.5kg;奶水牛喂65%粗饲料,高脂肪(7.5%)和中等脂肪(5.0%)日粮,分别增重3和6 kg。体重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②粗饲料水平和脂肪水平对干物质采食量有极显著影响(P< 0.01)。奶水牛喂75%粗饲料与65%粗饲料日粮比较,有较低的干物质采食量(19.7与21.3 kg/d)。奶水牛喂试验日粮,干物质采食量变化相似。③奶水牛喂对照和试验日粮,日均产奶量分别为8.5和8.2 kg,喂高粗料(75%)和高脂肪(7.5%)产奶较少(分别为8.1、8.2、8.25和8.35 kg/d)。在所有试验和对照日粮每千克干物质产奶量差异极显著(P<0.01)。对所有日粮,干物质采食量随时间推移而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探索精料补充料能量水平对摩杂一代奶水牛泌乳量及奶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体重、泌乳期、产奶量等遗传基础相近的健康的摩杂一代泌乳水牛24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头,分别为高能精料组和低能精料组,高能精料组和低能精料组所用精料的产奶净能分别为7.05 MJ/kg,6.61 MJ/kg(牛场常规使用的精料).[结果]表明,在150 d的试验期内:(1)高能精料组奶水牛的平均产奶量为848.19±18.21 kg,低能精料组为750.49±19.35 kg,高能精料组比低能精料组奶水牛的平均产奶量提高了13.0%,差异显著(P<0.05);(2)高能精料组比低能精料组奶水牛产后能较快进入相对高的产奶水平,并且在产奶高峰期后泌乳量的降低比较平稳,而低能精料组在高峰期后泌乳量的降低比较急,且波动较大;(3)高能精料组乳脂率为7.68±0.31%,低能精料组为7.31±0.48%,高能精料组比低能精料组乳脂率提高了5.0%,差异显著(P<0.05).[结论]较高能量的精料补充料有利于泌乳水牛的产奶及提高乳脂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研究了日粮阴阳离子(DCAD)水平对围产期的泌乳水牛采食量、尿液pH值、泌乳初期泌乳性能的影响。选择32头2胎以上、品种、上期泌乳量、健康体况相似的处于围产期的泌乳水牛,随机分成4个组,分别饲喂DCAD水平为+139.89、+54.22、-29.11和-110.21mmoL/kg的4种日粮进行试验,试验期为产前21 d开始至产后30 d。结果表明:随着日粮DCAD水平的降低,各组间试验水牛干物质采食量无显著差异,尿液pH值随之显著降低。各组产奶量无显著差异,但可提高水牛产后泌乳量2.50%~4.86%,极显著降低水牛乳体细胞数(P<0.01);乳蛋白率、乳脂率、乳糖率均有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泌乳水牛日粮适宜DCAD水平为-110.21 mmoL/kg左右。  相似文献   

4.
刘学洪 《中国奶牛》2012,(23):23-25
云南省水牛乳用性能的杂交改良已有十多年历史。通过引入乳役兼用的河流型水牛与本地沼泽型水牛杂交,杂种水牛泌乳性能有很大提高。目前,云南省有乳用杂种泌乳水牛2.8万头,杂种牛一个泌乳周期的平均产奶量达1 000~1 500kg。为加快发展云南省奶水牛特色产业,目前,仍需要深入研究杂种水牛的泌乳特性、繁殖特点、营养需要以及饲养管理等课题。  相似文献   

5.
为加快我国南方河流型水牛品种改良,提高我国河流型水牛的乳用和肉用性能,从意大利引进1~2岁高产意大利地中海奶水牛59头,其中公水牛10头,母水牛49头,进行近3年的适应性观察和生产性能测定。结果表明:引进地中海奶水牛成年公牛体重平均为814.1 kg,母水牛体重平均为601.8 kg。公牛采精平均精子密度为12.25亿/m L,平均精子活力为0.54;母牛人工授精平均情期受胎率35.16%,平均初产日龄为1 299.8 d,平均怀孕天数为310.44 d;泌乳期平均产奶量为2 011.3 kg,优秀个体第1胎泌乳300 d,产奶量达到2 818.3 kg。由此表明,引进的地中海水牛很好地适应了我国南方的亚热带气侯环境,各项生产性能和指标与引进地基本相同,应加快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奶牛泌乳初期,如果奶牛的饲喂量和采食量低于泌乳量时,则会造成奶牛生产后的能量严重不平衡,出现这种现象与产奶量、干物质饲喂量、体重变化有关。需要根据奶牛产奶量进行饲喂,保证产奶量及奶牛的健康。  相似文献   

7.
奶水牛不同于一般奶牛,产奶量偏低。奶水牛泌乳期饲养管理的好坏,不仅影响到本胎次的产奶量,同时关系到泌乳期长短的不同,甚至关系到犊牛的发育情况。文章将奶水牛的泌乳周期分为泌乳前期、泌乳盛期、泌乳中期和泌乳后期4个阶段,不同饲养阶段采取对应的管理措施,旨在提升奶水牛泌乳期的饲养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8.
泌乳奶牛所需干物质采食量产后逐渐增加,但增加的速度应较平缓,其泌乳高峰期一般出现在产后90~100 d,之后再缓慢平稳下降。产奶量从奶牛产犊后逐渐上升,低产牛在产后20~30 d,高产牛在产后40~50 d,产奶量达到最高。奶牛体重产后开始下降,产后2个月左右降至最低,以后体重又逐渐增加。为了使奶牛高产稳产,延长利用年限,建议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科学饲养管理。1分群按产奶量高低进行分群,并采用阶段饲养法,这对提高产奶量、增加经济效益都很显著。中小型奶牛场可按不同类别的成年母牛集中饲养。2合理配制日粮奶牛的日粮一般要由3~4种青、粗饲…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在相同的饲料、气候及饲养管理条件下,不同品种奶水牛全泌乳期产奶量及乳成分含量,记录摩拉、尼里-拉菲、3品种高代杂交以及摩拉×本地低代杂交4个品种奶水牛全泌乳期的每日产奶量,定期采集生水牛乳并测定其总乳固形物、蛋白、脂肪、非脂乳固形物及乳糖含量。结果表明:尼里-拉菲的泌乳高峰期时间最长,每日产奶量及乳成分产量的绝对值最高,其次是3品种高代杂交水牛、摩拉水牛和摩拉×本地低代杂交水牛;各品种水牛常乳期85 d内,乳总乳固形物、蛋白质、脂肪含量较稳定;在85~105 d以后含量逐渐增加,非脂乳固形物含量在整个常乳期均较为稳定,乳糖含量则出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常乳期每日产奶量与乳蛋白质、脂肪、总乳固形物、非脂乳固形物含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0.
对高产奶牛曾有不同的定义,大体系指产乳成绩居上的优秀牛群。高产奶牛群的当代标准是305天产奶量为8000千克以上的牛群,经产牛能在9000千克以上。良好的饲养管理可以使奶牛达到以下良好状况:①产奶量高;②乳成分好;③繁殖机能正常;④无消化、代谢性疾病。奶牛分娩后产奶量迅速上升,一般产后6~8周出现泌乳高峰。由于奶牛产后采食量增加缓慢,第10~14周才能达到最大采食量。这时,奶牛为满足产乳的大量养分需要,需动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