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当代农业》2010,(11):43-43
一、清整池塘每年冬天,待鱼出池后,排干池水,修补池埂,拔除池边杂草,并挖去过多的淤泥,让池底冰冻日晒1周左右。这样可使池塘土壤表层疏松,改善通气条件,加速土壤中有机物质转化为营养盐类,并达到消灭病虫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周韶华 《农家致富》2007,(15):39-39
池塘是鱼类生活栖息的场所,也是鱼类病原体的贮藏场所。池塘环境的清洁与否,直接影响到鱼类的健康,池塘经过1年的养殖,各种病原会通过不同途径进入。再加上塘基水冲塌漏、杂草丛生、塘底淤泥沉积过厚,又为病原体繁殖提供了适宜场所。  相似文献   

3.
马爱华  郑孝海 《新农业》2006,(10):40-41
池塘水产养殖放养种苗是关键,而彻底清整池塘又是苗种放养前的关键环节。清塘工作宜早不宜迟,主要工作包括清淤和毒塘。一、池塘清淤池塘清淤包括冲洗、曝晒、锄泥与翻耕、搬运、整塘5个步骤。1.冲洗淡水池塘可用水泵冲洗,冲洗后再用吸浆泵将淤泥清除。2.曝晒冲洗后排空池水,封  相似文献   

4.
一、作消毒剂 生石灰是常见的清塘药物。用生石灰清塘有两种方式:一种为带水清塘,塘中保留40~50厘米深的水,然后每亩用生石灰100公斤清塘,待池中生石灰化水后,再向四周泼洒;另一种是干池清塘,每亩用75~100公斤生石灰,均匀撒于池塘底部及四周。此外,经常使用生石灰还可有效地抑制水体中病菌的生长和繁殖,达到防治鱼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一、作消毒剂 生石灰是常见的清塘药物。用生石灰清塘有两种方式:一种为带水清塘,塘中保留40~50厘米深的水,然后每亩用生石灰100公斤清塘,待池中生石灰化水后,再向四周泼洒;另一种是干池清塘,每亩用75~100公斤生石灰,均匀撒于池塘底部及四周。此外,经常使用生石灰还可有效地抑制水体中病菌的生长和繁殖,达到防治鱼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李晓莉 《农业与技术》2004,24(2):107-108
论述生石灰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施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7.
当前已进入春暖花开、水温回升之际,水产养殖户苗种放养工作己基本结束。如何加强水产苗种春季饲养与管理,使渔业生产有一个良好开端,对全年养殖成功与否起到决定性作用,也是全年渔业丰收的关键。笔者介绍以下春季水产养殖技术要点,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8.
9.
一、池塘条件与放养前准备 池塘面积8亩,水深2米左右.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配有增氧设备,周围无污染源。池塘每亩用75~100公斤生石灰清塘消毒.放苗前7.10天注水至1米深。  相似文献   

10.
冬季鱼货销售后.对池塘进行修整.保留15~20厘米厚的淤泥.修复池埂:二是用生石灰进行1次全面杀菌消毒.具体使用方法:干法清塘,留水10~20厘米.使用量每亩60-75公斤;带水清塘.水深1米.每亩用量为120~150公斤。待毒性消失后向池塘注水(最好在放苗前10~15天清塘,注水要过滤.防止鱼卵和野杂鱼入池中)。[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薛晖 《农家致富》2011,(3):44-45
一、特种水产病害发生特点1.病情较复杂由于对特种水产动物疾病的认识不充分,当有些疾病发生后,不知所措者较多,有时除病原性疾病外还会出现人为的药源性疾病。某些病原体,可能会感染较多的养殖对象,但对有些养殖对象,或有些养殖对象的某个养殖时期.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池塘泥鳅养殖,提出了池塘建造、鳅种放养、饲料投喂、水质管理、鳅病防治、捕获时机6大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3.
生石灰是水产养殖中清塘消毒、水质改良、鱼病防治最常用且效果较好的药物之一,但在使用过程中有好多值得注意的事项却常被人们忽略,导致药效不佳,甚至起到负作用,所以平常在使用生石灰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4.
当前已进入春暖花开、水温回升之际,水产养殖户苗种放养工作己基本结束。如何加强水产苗种春季饲养与管理,使渔业生产有一个良好开端,对全年养殖成功与否起到决定性作用,也是全年渔业丰收的关键。笔者介绍以下春季水产养殖技术要点,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5.
陈跃军  陆君 《安徽农学通报》2015,21(11):117-118
该文介绍了泥鳅池塘养殖高产技术要点。主要包括:做好产前准备、选放优质苗种,实施综合管理等。为养殖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黄颡鱼属以动物性饵制为主的杂食性鱼类,肉质细嫩,口感较好,深受人们欢迎.近几年由于自然资源不断减少,市场供求予盾突出,黄颡鱼的人工养殖也随之悄然兴起.据统计,2001年江苏省主养、套养黄颡鱼面积已达10万亩(1亩=1/15公顷,下同),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个新项目.单产可达200~300公斤,亩平效益在2000元以上.现将其养殖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总结了水产养殖池塘高温季节管理技术,包括加强水质监测、保持水位、封闭控水、调节水质、科学投喂、防止浮头泛塘、病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防止病害发生,提高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9.
一、池塘条件 主养黄颡鱼可采用一般无工业污染的池塘.要求水深1.5米左右,以3—10亩面积的池塘容易管理:有条件的地方.每口池塘应安装增氧机,可增加放养密度.提高亩产量。  相似文献   

20.
汛期过后,要及时修复池埂、围网、机械等生产设施,通过清塘、拉网或投饵诱鱼的方式检查、摸底,测算养殖水体中养殖水产动物的留存量,采取正确补救措施,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在水产养殖管理上。要做好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