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意大利的香料用鸢尾优良品种进行引种栽培研究,并观察其在西安地区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引进的香根鸢尾、德国鸢尾和法国鸢尾适应性强,能够在西安地区种植栽培.本文总结了香料用鸢尾的栽培技术,包括选地整地、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繁殖方法等内容.  相似文献   

2.
鸢尾属观赏地被植物在亚热带生态园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研究了适合亚热带地区的10种鸢尾属观赏地被植物的生态特性与景观效果,结果表明,在中国亚热带地区,鸢尾属种类可划分为冬春功能群和夏季功能群两大类,其中鸢尾、蝴蝶花和德国鸢尾适合春季观赏,其余种类适合在春夏观赏;在春季,溪荪的光合速率最高,德国鸢尾和黄菖蒲次之,蓝蝴蝶花和白蝴蝶花最低;蒸腾速率的顺序也为溪荪最高,蓝蝴蝶花和白蝴蝶花最低;德国鸢尾由于相对较高的光合速率和相对较低的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花菖蒲则因相对较高的蒸腾速率和相对较低的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最低.  相似文献   

3.
通过模拟自然遮阴条件,对德国鸢尾、鸢尾、日本鸢尾3种植物的外部形态、生理生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遮阴强度逐步加大, 3种鸢尾属植物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的总量都呈增加的趋势.植物的叶片宽度逐步增宽,叶片厚度逐步变薄,植株高度越来越高.叶片质膜透性(RPP)在各遮阴处理水平上,德国鸢尾、鸢尾、日本鸢尾的叶片质膜透性RPP变化显著.随着遮阴时间的延长,各鸢尾属植物绝对含水量大部分呈上升趋势,变化不显著.在不同遮阴处理水平上,3种鸢尾属植物的分蘖数表现出显著差异,在全光照的26%水平以上大部分是呈稳步增加的,在全光照的8%水平上分蘖数都出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
细叶鸢尾是黑龙江省分布普遍的多年生宿根植物,抗逆性强,观赏价值高,是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野生观赏花卉。介绍了细叶鸢尾的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及其在园林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对3个德国鸢尾品种“开拓者”、“蓝白”、“白加黄”分别追施0.1%尿素水、0.5%尿素水、0.1%尿素水+0.1%磷酸二氢钾稀释肥料,调查其对三种德国鸢尾组培苗生长量的影响,调查结果以追施0.1%尿素水+0.1%磷酸二氢钾稀释肥料对鸢尾组培苗的生长最有利,“开拓者”、“蓝白”、“白加黄”45d时的苗高生长量分别高于对照4.7、6、4.9、4.0cm。  相似文献   

6.
目前新疆园林植物引种栽培中,能够抗寒的宿根花卉栽培种极其匮乏。文章以新疆石河子地区引种栽培的萱草、玉簪、八宝景天、德国鸢尾、溪荪鸢尾、黄景天、早小菊7种宿根花卉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低温胁迫条件下电解质渗出率、游离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宿根花卉的电解质渗出率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低温胁迫下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升高,而游离脯氨酸含量和丙二醛含量的增益幅度都具有明显的变化。综合分析7种宿根花卉中萱草和德国鸢尾的抗寒力较好,玉簪和早小菊抗寒力较差。  相似文献   

7.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7种不同基质对德国鸢尾‘白与黄’软腐病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园土颐沙土=1颐1、园土颐沙土=1颐2和园土:沙土颐有机肥=1颐2颐1三种基质,德国鸢尾软腐病发病率分别为22.12%、24.75%和24.48%,显著低于对照和其他处理;园土颐沙土=1颐1和园土颐沙土=1颐2病株新生芽率显著的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园土:沙土=1颐1的单株分蘖数最高,为4.53个.适宜德国鸢尾‘白与黄’栽培的基质为园土:沙土=1颐1的配比.  相似文献   

8.
有髯鸢尾品种介绍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有髯鸢尾是世界著名的宿根花卉,观赏性强、耐寒、耐旱。可丛栽、盆栽或布置花坛,也可作为林缘或疏林下的花境栽植,适应范围较广,各类绿地均可大面积栽植,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对优良的有髯鸢尾品种从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繁殖技术及主要病虫害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9.
种植方式对德国鸢尾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该文研究了高畦、中畦和平畦3种种植方式,对德国鸢尾'不朽白'移种成活率、发病率及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德国鸢尾'不朽白'发病期处于7~8月份;不同种植方式的成活率及生长状况不同,其中高畦种植表现最好,其成活率达74.38%,是平畦种植的1.36倍,且苗相整齐,新芽分蘖多;感病率最低,为28.96%.高畦种植是比较适...  相似文献   

10.
对新疆野生鸢尾进行迁地保护,研究其生态适应性,揭示引种植物的生长发育及遗传变异规律,探讨经济与观赏性状的变化规律。经引种、驯化、栽培,植物园成功保留有8种野生鸢尾,4种栽培种鸢尾,同时进行物候、生物学观测研究,这几种鸢尾均能繁殖后代,已推广应用,并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云南核桃的特性与品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陆斌 《经济林研究》2009,27(2):137-140
为了进一步研究云南核桃的特点,阐述了云南核桃(或称为铁核桃,也即深纹核桃)Juglanssiggillata L.的起源、栽培历史和分布区的自然生态条件、生长特性、栽培模式与品质特点.认为云南核桃和普通核桃Juglans regia L.具有明显的差异;铁核桃抗性强,适宜于云南栽培,是云南发展核桃产业的种质基础;应进一步加强良种选育工作,创新栽培技术,在充分评价品种品质特性的前提下,开展果用,仁用、油用定向培育工作,这是云南核桃产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6种槭树在武汉地区引种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对武汉地区栽培的6种槭树的物候期表现,地径、树高、冠幅、耐热性、抗寒性及种子繁殖出苗率等的观测与统计,研究其在武汉地区引种栽培的适应性.结果表明:三峡槭、元宝槭、红翅械、飞蛾槭、血皮槭等5种槭树在武汉地区生长迅速,病虫害较少,种子繁殖成苗率高,适合引种栽培;金钱槭由于耐热性较差,不适合在武汉地区引种栽培.  相似文献   

13.
北京竹子引种历史、栽培研究与园林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竹子因其优美的自然特性与深厚的文化内涵,一直备受人们喜爱。北京作为文明古都,也具有悠久的竹子引种栽植历史。文中对北京竹子引种栽培历史进行了研究考证,归纳总结主要绿化和观赏竹种资源,评述竹子引种栽培、养分管理和抗寒性等研究进展,分析竹子孤植、列植、群植、丛植等造景方式以及竹作为主景、配景等园林应用形式,并从竹子引种栽培、科学研究和弘扬竹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从韩国引进龙牙檧木新品种进行根段繁殖、区域栽培和反季节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建国1号、高品芽、紫号、新区4个引进品种的耐寒性差,均不能在延边地区自然越冬;在温室进行反季节栽培,引进品种的嫩芽产值为90.2元.m-2,是国产种源的1.7倍,经济效益显著,是冬季温室水培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5.
低温胁迫下植物生理反应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温度作为一个重要的环境因子, 对植物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低温对植物造成的伤害影响着植物栽培、作物生产、花卉开花和果树结实等一系列活动, 迄今为止人们还没有找到根本解决方法。文中综述了近几年来国内外关于植物抗寒性与形态结构、膜系统、保护性酶系统、渗透调节物质、基因等因素关系的研究进展, 分析认为, 与抗寒性相关的各个因素最深入层次都涉及基因组序列排列、信号传导、基因表达。今后加强结合分子层面、代谢组学和栽培措施改善植物抗寒途径等方面的研究, 可为植物抗寒机理探索提供深层次基础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灵武长枣进行抗寒的研究,总结出了一套幼龄灵武长枣抗寒栽培技术,以供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17.
玉簪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簪为观叶、观花型植物,耐阴、耐湿,适应性广,可用于园林绿化和盆栽观赏,适宜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栽培,在城市绿化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从繁殖方式、栽植方法、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玉簪的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大扁杏六个不同品种连续5年的生长量、单株产量及抗性分析,结果表明优一、一窝蜂两个品种具有抗性强、产量高和品质优等特点,是适于陕北黄土地区栽培和大面积推广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筛选的海南灵芝推广种火芝5号进行仿野外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培养用段木长度25~30cm为宜;常压消毒时,温度达100℃后需保持12h:在自然温度下原种培养时间50d,12月至次年3月进行大田培养,在这种条件下灵芝种苗成活率可达98 3%;田问栽培时,在砂质红壤土中,遮荫选用80%双层有间隔遮光网规格,每月浇水6次,灵芝产量可达21.1kg/m3,并且达到一年三收的结果.绿色木霉菌的防治主要以预防为主,通过控制水分,保持水分处于干湿交替的状态,有利于灵芝子实体生长和提高菌丝的抗病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昆明树木园对28科71种国家级珍稀濒危植物的迁地栽培保护情况,以及对其中的62种进行的生长量、物候、适应性等的初步观测结果。目前,昆明树木园已迁地栽培一级保护植物22种,二级保护植物48种,濒危植物14种,渐危植物30种,稀有植物22种。其中,长势好、抗性强的有22种;长势中、抗性较强的有22种;长势差,抗性弱的有16种。年平均高生长量达1m以上的树种有1种,50cm以上的有3种,25cm以上的有24种。并有16种开花,12种结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