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检测新疆南疆阿拉尔市枣园不同时期枣花、枣果上黑斑病菌的带菌量,确定枣果黑斑病的侵入时期和侵入部位,明确防治该病害的关键时期。【方法】在阿拉尔市周边3个枣园分别采集不同时期的枣花、枣果,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其进行分离,并对分离物进行鉴定,用交链格孢菌特异性引物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不同时期枣花及枣果各部位带菌量。【结果】在不同时期采集的枣花及枣果各部位均分离到了链格孢菌,累计获得276个分离物,经鉴定均为A.alternat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表明,在枣花上就能检测到枣果黑斑病菌,其平均含量为2.11μg/100 mg,在栆果上果肉中链格孢菌含量最高,其中胴部果肉含量最高为20.12μg/100 mg,果柄处果肉为9.34μg/100 mg,胴部果皮11.48μg/100 mg,果柄处果皮为3.84μg/100 mg。【结论】枣果黑斑病菌在红枣开花期就可以感染枣花,病菌可在枣果果肉中大量潜伏侵染,待黑斑病显症时,果肉中已有大量病菌存在,对枣果黑斑病的药剂防治应提前至红枣开花前期。  相似文献   

2.
就近年人工驯化栽培的野菜富贵菜黑斑病的病害症状、田间发生情况、病菌形态、病害鉴定方法、以及人工接种发病的病菌特征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确诊该病是由链格孢属Alternaria引起的真菌性病害,明确了富贵菜黑斑病病原菌与病害发生的关系及特点,为该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十字花科蔬菜黑斑病识别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明远 《今日农村》2004,(10):34-36
十字花科蔬菜黑斑病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病害,最早于1836年在甘蓝上发现,在我国多数地区主要由芸薹链格孢引起。该菌早在1919年于广东省的甘蓝上发现,1934年开始有为害大白菜的记载,1937年江苏省报道为害大白菜。在20世纪40年代,黑斑病在我国分布已较为普遍,但对生产影响不大。20世纪70年代末,该病在我国大白菜上的发生开始严重起来,受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离、鉴定文山三七根腐病、黑斑病和圆斑病的主要病原真菌,并探明其体外生长速率。[方法]用马铃薯葡聚糖琼脂培养基分离、纯化病原真菌,以真菌体外培养时的菌落形态和回接试验中的病兆特征和再分离真菌的菌落形态进行形态鉴定,以真菌ITS序列扩增与比对进行分子鉴定,用体外培养时病原真菌菌落直径和厚度的增加速率来表征其生长速率。[结果]文山三七根腐病、黑斑病和圆斑病的主要病原真菌分别为双孢柱孢、人参链格孢和槭菌刺孢。体外培养时,双孢柱孢菌落的直径和厚度增大最快,其次为人参链格孢的,槭菌刺孢的则最慢;在同一培养时间,不同真菌的菌落直径、厚度间的各自差异仅达到显著水平。[结论]文山三七根腐病、黑斑病和圆斑病的主要病原真菌分别为双孢柱孢、人参链格孢和槭菌刺孢,当三种病害同时发生时,根腐病将蔓延最快,黑斑病次之,圆斑病则最慢。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离、鉴定文山三七根腐病、黑斑病和圆斑病的主要病原真菌,并探明其体外生长速率。[方法]用马铃薯葡聚糖琼脂培养基分离、纯化病原真菌,以真菌体外培养时的菌落形态和回接试验中的病兆特征和再分离真菌的菌落形态进行形态鉴定,以真菌ITS序列扩增与比对进行分子鉴定,用体外培养时病原真菌菌落直径和厚度的增加速率来表征其生长速率。[结果]文山三七根腐病、黑斑病和圆斑病的主要病原真菌分别为双孢柱孢、人参链格孢和槭菌刺孢。体外培养时,双孢柱孢菌落的直径和厚度增大最快,其次为人参链格孢的,槭菌刺孢的则最慢;在同一培养时间,不同真菌的菌落直径、厚度间的各自差异仅达到显著水平。[结论]文山三七根腐病、黑斑病和圆斑病的主要病原真菌分别为双孢柱孢、人参链格孢和槭菌刺孢,当三种病害同时发生时,根腐病将蔓延最快,黑斑病次之,圆斑病则最慢。  相似文献   

6.
从江苏句容酥梨黑斑病病叶上分离得到1株对梨黑斑病菌有明显抑制作用的拮抗细菌,代号JR-C,经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胞外酶检测显示:该菌产生蛋白酶和纤维素酶,不产生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此外,该菌的代谢产物粗提物可抑制梨黑斑病菌菌丝的正常生长。代谢产物粗提物处理后的梨黑斑病菌菌丝愈发致密、短粗,分支也明显减少。室内测定该菌对梨轮纹病菌、梨腐烂病菌、梨炭疽病菌和稻瘟病菌等多种病原真菌均具有较好的拮抗作用。梨黑斑病主要是叶部病害,而拮抗细菌JR-C菌株从梨树叶片上分离获得,拮抗活性高,拮抗谱广,这为后续利用该菌研制生防菌剂防治梨黑斑病及其他作物病害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大白菜黑斑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勤生 《农技服务》2010,27(5):586-586,609
大白菜黑斑病是芸薹链格孢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及种荚。介绍了大白菜黑斑病的病原、发病规律、症状及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张国辉  陶敏  张文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9):11477-11479
[目的]对贵州省毕节市的白菜黑斑病进行病害分析和病原鉴定,以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采用表面组织分离法从病叶中分离得到病原菌,并对病原菌进行培养、镜检、孢子大小测定和鉴定。[结果]显微镜镜检的病原菌特征表明,引起白菜黑斑病的病原菌是链格孢菌(Alternariasp.),病原菌的孢子大小为(15.0~38.5)μm×(7.5~13.5)μm,结合寄主和病原特征,引起白菜黑斑病的病原菌被鉴定为芸薹生链格孢(Alternaria brassicicola)。[结论]芸薹生链格孢为贵州省毕节市当前白菜黑斑病的病原菌,可以通过农业措施和药剂预防来减少该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枣黑斑病菌的分子检测方法,研究枣黑斑病菌田间侵染动态,分析病害防治的最佳时间,为枣黑斑病的高效防治奠定基础。【方法】利用文献公布的枣黑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 HSP70序列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技术进行引物特异性验证与灵敏度检测,优化反应体系,建立病原菌分子检测技术,并应用该技术确定枣黑斑病菌侵染动态监测和越冬场所。【结果】该检测技术对枣黑斑病菌的检测的最低浓度为4.886 pg/μL,可在病害症状未显症之前检测到病原菌,对病原菌的越冬场所进行检测与验证病果、病叶及冠下表层土壤是枣黑斑病菌越冬的主要场所。【结论】建立的枣黑斑病菌检测技术能够快速准确的检测和鉴定病原菌,可应用于枣黑斑病菌田间侵染动态和越冬场所的监测与验证,为阿克苏地区枣黑斑病的流行监测和早期防治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梨黑斑病是梨树的重要病害,在我省产区普遍发生,严重时造成大量裂果和早期落果,严重影响梨果产量、鲜果品质和商品价值,进而影响贮藏和外销,造成很大损失。 梨黑斑病菌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目链格孢属,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发病枝条或落地病叶、病果等病残体越冬,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绿萝患病叶片的病原菌,采用形态学鉴定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其病原菌来源,进一步探究外源物质对于此病原菌的影响。并采用施加外源水杨酸观测病原菌菌落生长情况、抑菌率及病原孢子萌发情况。结果表明:绿萝病害为叶斑病,此病原菌为枝孢杆菌;在不同浓度外源水杨酸配置的PDA培养基菌落增长速度观察中,低浓度0.1mmol·L~(-1) SA会促使菌落增长,而随着水杨酸浓度增加,菌落生长速度降低,2.0~10.0mmol·L~(-1)的测试组始终对病原菌有极高的抑制作用,并没有菌丝体产生。病原孢子数量在不同浓度的水杨酸影响下有着明显的变化。低浓度水杨酸对叶斑病病原孢子生长有促进作用,而0.3、0.5、1.0mmol·L~(-1)水杨酸对病原菌孢子萌发有着较好的抑制性。  相似文献   

12.
首次报道了万年青细菌性叶斑病和叶枯病在我国的发生。对分离到的4个菌株经致病性测定,电镜形态观察,培养性状和生理生化性状的测定,初步确定引起万年青细菌性叶斑病的病原为Erwinia herbicola(Lohnis)Dye,叶枯病的病原为Pseudomonas pseud oalcalig enes subsp.rohdea。  相似文献   

13.
摘要 本论文主要针对刺五加黑斑病菌在不同碳源和氮源处理条件下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掌握了对刺五加黑斑病菌最适合生长的碳源为对照强于甘露醇,强于果糖,强于完全葡萄糖,强于蔗糖,强于麦芽糖,强于乳糖,强于淀粉(完全淀粉),强于糊精。其中对照最适合病原菌菌丝的生长,糊精最不适合病原菌菌丝的生长,而其它种碳源较适合病原菌菌丝的生长。对刺五加黑斑病菌最适合生长的氮源为完全蛋白胨强于对照,强于谷氨酸,强于天门冬酰胺,强于丙氨酸,强于硝酸钾,强于硝酸钠,强于硫酸铵,强于氨水,强于氯化铵。其中,完全蛋白胨最适合病原菌菌丝生长;氯化铵生长缓慢,最不利于刺五加黑斑病菌菌丝的生长发育;其它各氮源较适宜病原菌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广西贺州烟区一种烟草真菌性叶斑病害的病原菌种类和生物学特性,为病害的及时防控和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对从广西贺州烟区采集的具明显叶斑病症状的烟草叶片组织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利用柯赫氏法则验证其致病性;通过形态学结合多基因(ITS、LSU、TUB2、RPB2)序列联合分析对病原菌进行种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福建省政和县云烟87上新发生的一种细菌性病害的病原菌,为进一步探讨其发病规律并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平板划线分离法对采自福建省政和县的罹病云烟87烟叶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对分离获得的细菌菌株通过柯赫氏法则验证其致病性,并采用生物学特征、生理生化反应及特异性引物检测、16S rDNA序列分析等明确其分类地位。【结果】从病叶上分离纯化获得15株细菌,经柯赫氏法则证明15株细菌菌株均为该病害的致病菌,且致病力无明显差异。分离菌株在NA培养基上培养1~2 d后,菌落为白色隆起,边缘不规则且黏稠,菌体短杆状,极生4根鞭毛,革兰氏染色反应阴性;经8项关键性生理生化特性测定、Biolog 94种表型测试、烟草野火病菌特异性引物检测及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将15株细菌菌株鉴定为扁桃假单胞菌烟草致病变种(Pseudomonas amygdali pv.tabaci)。【结论】引发福建省政和县烤烟叶部细菌性病害的致病菌为扁桃假单胞菌烟草致病变种。  相似文献   

16.
上海地区大豆细菌性"叶斑病"病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上海地区的大豆叶斑病病株和病种上分离出20个细菌菌株,经菌体形态、培养性状、生理生化、致病性、Biolog和脂肪酸测定,并与12个国际标准菌株比较,在国内首次明确了大豆"叶斑病"是由大豆细菌性疫病菌Pseudomonas savastanoi pv.Glycinea(萨氏假单胞菌大豆致病变种)引起。种子可带菌和传病,10份自然病种的平均种子带菌率在7.6%,传病率在0.48%。  相似文献   

17.
米兰炭疽病是米兰的主要病害之一,多发生在从广东引种到北方的苗株及栽植后的缓苗期,病害发展迅速,造成大量毁株。根据病原菌的形态、培养性状、致病性及寄主范围鉴定为围小丛壳菌[Glomerella cingulata(Stonem.)Spauld.et Schrenk],分生孢子阶段为盘长孢状刺盘孢(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 Penz.)。该菌在米兰上寄生迄今未见报导。  相似文献   

18.
玉米尾孢菌叶斑病是由玉蜀黍尾孢菌(Cercospora zeae-maydia Tehon&Daniels)引起的真菌性病害,近年来已成为危害我国玉米生产的一个主要病害.为此,综述了玉米尾孢菌叶斑病的症状、发生规律以及病原菌特征,并对该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提出选育和推广抗病品种是最为有效的途径.在我国玉米种质...  相似文献   

19.
甜瓜果腐病是一种检疫性病害,可随种子远距离传播,给甜瓜生产带来很大的危害。本研究对哈密瓜种子上携带的瓜类果腐病菌和黄瓜角斑病菌进行了育苗症状检测、直接分离和带菌部位测定。结果表明,甜瓜细菌性果腐病和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均可随种子传播,特别是甜瓜细菌性果腐病种子带菌率较高,而且种子内外都携带一定量的病原菌,但种子带菌以种皮带菌为主。将带菌种子于低温下在PBS缓冲液的浸提液中浸提,2-4小时内的浸提效果较好,得到较充分病原菌的富集。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玉米弯孢霉叶斑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弯孢霉叶斑病是近年我国玉米生产中发生的一种叶部病害,在黑龙江省已演变为主要病害。通过采集黑龙江省哈尔滨、绥化、大庆、齐齐哈尔和牡丹江等玉米产区病叶标样,经病原菌分离培养、致病性测定、形态鉴定和rDNA-ITS序列分析,明确黑龙江省玉米弯孢霉叶斑病可由新月弯孢Curvularia lunata、棒状弯孢Curvularia clavata、不等弯孢Curvularia inaequalis、苍白弯孢Curvularia pallescens 4种弯孢霉引起,且对玉米叶片均具有致病性,其中新月弯孢为优势种,致病力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