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通过野外采样与室内分析,研究了不同定植年限下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人工绿地土壤微生物的变异规律及其与土壤物理和化学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林龄的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明显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有所提高,土壤肥力状况明显改善;在土壤微生物的区系组成中,细菌为优势种,占微生物总数的80%以上,放线菌次之,而真菌最少,不到微生物总数的0.1%;土壤微生物数量受土壤环境因子的影响,其中土壤容重、总孔隙度、含水量、有机质和全氮、全磷、全钾及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与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均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防护林建设后土壤颗粒逐渐细化。说明防护林的定植促进了咸水灌溉条件下风沙土的发育,土壤质量提高,利于植物的生长,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防风固沙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2.
不同土壤管理方式对梨园土壤微生物及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土壤管理方式对梨园表层(0 ~ 20 cm)和亚表层土壤(20 ~ 40 cm)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梨园土壤微生物数量具有垂直分布的特征,土壤微生物数量随土层的加深而递减。梨园表层和亚表层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均细菌最多,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与覆草1年相比较,覆草3年的梨园土壤除表层土壤细菌含量无显著差异外,表层和亚表层土壤中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均显著增加。与自然生草、覆膜、常规灌溉处理相比较,覆草与覆膜结合能最大限度地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连续覆草3年显著提高了梨园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而覆膜处理使土壤速效养分含量下降,覆膜结合覆草处理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含量。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不同施肥措施下麦田土壤微生物数量及种类的变化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 :有机肥与N、P、K肥的合理配施 ,肥效持久 ,能促进微生物生长繁殖 ,细菌、放线菌、真菌、固氮菌、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均能相对长期保持较高水平 ;可显著增强纤维素分解强度 ,促进土壤有机质的分解 ,有利于培肥土壤。微生物种类鉴定表明 :细菌的数量以芽孢杆菌为主 ,球菌较少 ;放线菌主要为链霉菌属的灰褐色类群 ;真菌主要为腐霉属、木霉属、葡萄孢属 ;固氮菌为圆褐固氮菌 ;纤维素分解菌以食纤维细菌、链霉菌属的白孢类群和葡萄穗霉属、腐霉属等真菌最常见  相似文献   

4.
不同施肥处理对西藏山南地区麦田土壤微生物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不同施肥措施下麦田土壤微生物数量及种类的变化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肥与N、P、K肥的合理配施,肥效持久,能促进微生物生长繁殖,细菌、放线菌、真菌、固氮菌、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均能相对长期保持较高水平;可显著增强纤维素分解强度,促进土壤有机质的分解,有利于培肥土壤。微生物种类鉴定表明:细菌的数量以芽孢杆菌为主,球菌较少;放线菌主要为链霉菌属的灰褐色类群;真菌主要为腐霉属、木霉属、葡萄孢属;固氮菌为圆褐固氮菌;纤维素分解菌以食纤维细菌、链霉菌属的白孢类群和葡萄穗霉属、腐霉属等真菌最常见。  相似文献   

5.
灌溉与深松对夏玉米根区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通报》2015,(6):1407-1414
为探明灌溉与深松对夏玉米根区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以大田夏玉米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灌水方式、灌水量与深松对夏玉米根区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玉米不同生育阶段,灌溉与深松对根区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的影响不同,灌浆成熟期细菌与放线菌数量大于苗期,苗期真菌数量大于灌浆成熟期;灌水方式对苗期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灌浆成熟期真菌数量均有显著影响,灌水量对苗期的放线菌和真菌数量,灌浆成熟期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均有显著影响,微润灌溉条件下真菌变化幅度最小,滴灌下Shannon-Wiener指数变化幅度大;深松对苗期放线菌数量,灌浆成熟期细菌和真菌数量有显著影响,深松40 cm可提高土壤细菌、真菌数量。  相似文献   

6.
赵艳  张晓波 《土壤与环境》2007,16(6):1733-1736
根际是土壤-植物生态系统物质及能量交换的活跃界面,根际微生物不仅直接影响植物对水分、养分的吸收,而且也同时影响植物对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对草地早熟禾(PoapratensisL.)返青前后根际与非根际的细菌、真菌以及放线菌类群进行分离测数,拟从根际及非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动态变化方面来阐述草地早熟禾返青前后其根际微生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草地早熟禾草坪的返青后,根际及非根际细菌、真菌数量明显增加,但放线菌数量呈减少趋势;(2)无论返青前后或者根际以及非根际,细菌的数量都占整个土壤微生物量的绝大部分,细菌数量的变化代表了整个微生物类群数量的变化趋势,使得草地早熟禾返青后根际土壤由“真菌型”向“细菌型”转化;(3)返青前后,各微生物类群都表现出明显的根际效应。  相似文献   

7.
青藏高原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影响因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稀释平板法对青藏高原不同植被土壤0~25 cm土层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特征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植被类型、温度、土壤理化性质都影响微生物数量。不同植被类型下,微生物数量未达显著性差异,但是藏嵩草草甸和沼泽草甸的土壤微生物数量要大于其他植被类型。其中、灌丛草甸强烈的抑制细菌的生长,真菌对植被类型和温度最为敏感。不同植被下的土壤理化性质差异性显著,土壤理化性质与微生物数量显著相关,较适的土壤全氮(6.96~15.72 g kg-1)、磷和土壤有机质(302.41~367.79 g kg-1)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生长;高含量的磷不利于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土壤微生物的生态分布特征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10  
对不同立地类型、不同造林年限、不同树种、不同季节的防护林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区系组成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咸水灌溉条件下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和人工绿地建成后 ,风蚀作用减弱 ,流动沙丘逐渐固定 ,土壤结构和养分状况得到改善 ,微生物活性大幅度提高 ;在土壤微生物区系组成中 ,细菌占绝对优势 ,放线菌次之 ,真菌最少 ;表层微生物数量远多于下层土壤 ;林地外围距林缘近的土壤微生物活性较强 ,3m以外微生物数量已接近流沙微生物量 ;3类土壤微生物分布具不同的季节性规律 ,且不同立地类型土壤微生物分布差异明显 ;随造林年限的增加 ,防护林的改土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9.
在测定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基础上,应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法建立了不同退耕还林模式下的土壤生物学性质评价体系。结果表明,土壤放线菌、真菌数量与转化酶、脲酶、纤维素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达到了极显著或显著水平优势微生物中的微球菌与转化酶,芽孢杆菌与纤维素酶,木霉和游动放线菌与过氧化氢酶,酵母菌与脲酶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放线菌、真菌及其微生物优势类群多样性指标在评价土壤生物学肥力质量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4种土壤酶活性是土壤生物学肥力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而细菌、酵母等生物量较小的微生物对土壤生态肥力评价的贡献较小。用土壤综合肥力指标值(IFI)进一步评价各样地的土壤生物学肥力质量的顺序依次为:苦竹林表层>桦木林表层>农耕地表层>农耕地亚表层>农耕地深层>桦木和苦竹林亚表层>桦木林深层>苦竹林深层。苦竹对退耕地的生态改善效果,如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和土壤生态肥力的增加等方面要优于桦木。  相似文献   

10.
东祁连山高寒草地土壤微生物三大类群的时空动态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对2005年和2006年东祁连山高寒草地4种不同草地类型(珠芽蓼草地、禾草草地、沼泽草地、嵩草草地)土壤3大类群微生物(真菌、细菌、放线菌)数量的时空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空间层次草地土壤3大类群微生物数量变化均较大,0-10 cm土层的数量为10-20 cm土层的1.02~3.89倍;(2)不同植被下土壤3大类微生物数量季节变化各有其自身的特点,年际变化也不一致;(3)不同植被下同一时间草地土壤三大类群微生物总数量差异较大,为0.83×107~4.71×107个/g;(4)三大类微生物中,细菌数量最大,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小,分别占微生物总数的48.9%~67.69%,32.18%~48.96%和0.08%~0.25%。  相似文献   

11.
贝壳堤地区微生物分布特征及其与植被分布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山东省无棣县贝壳堤地区芦苇、砂引草、二色补血草、大穗结缕草、碱蓬共5种典型植被群落中土壤微生物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植被群落中,微生物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细菌、放线菌、真菌含量的数量级为104,104和102。8月微生物含量相比6月都有所增加,但不同菌群增幅不同,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分别增加0.45,6.16和3.67倍。0—30 cm土层,不同植被群落的微生物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二色补血草>大穗结缕草>碱蓬>砂引草>芦苇。大穗结缕草群落中,细菌所占的百分比较大;而芦苇和碱蓬群落放线菌和真菌所占的比例较大。通过对所有植被群落中出现的物种数和土壤的微生物含量进行研究发现,细菌、真菌、放线菌的含量与植被群落的物种数均呈线性关系,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p<0.001)。  相似文献   

12.
放牧对荒漠草原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及其季节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内蒙古荒漠草原不同放牧强度下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和养分含量的变化及其季节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草原土壤中各类群微生物数量关系是细菌>自生固氮菌>放线菌>真菌,垂直分布为0~10 cm>10~2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和养分含量随季节变化有着明显的变化,但各类群变化规律并不完全相同;与围栏相比,土壤中微生物总数量、细菌、真菌、放线菌和养分含量在轻牧区增加,重牧区降低。自生固氮菌数量在放牧区均增加。  相似文献   

13.
孙月  潘彦硕  曾军  吴宇澄  林先贵 《土壤》2021,53(2):313-320
采集农田土壤,设置添加木质素和蚯蚓不同组合处理的黑麦草盆栽试验,在测定植物生物量的基础上,结合定量PCR、高通量测序等方法,研究木质素和蚯蚓及其联合作用对土壤细菌、真菌群落的影响。结果显示:木质素显著降低了黑麦草的生物量,而蚯蚓能够缓解木质素的抑制作用,促进黑麦草生长。木质素明显抑制了土壤细菌、真菌数量,并改变群落结构,以Sphingomonadaceae、Methylophilaceae为标志的降解细菌和担子菌等潜在降解真菌显著富集;单一加入蚯蚓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相对较小,木质素和蚯蚓组合处理显著提高细菌、真菌数量,改变上述降解微生物的丰度。这些结果表明,木质素降低土壤微生物数量,并可能通过其自身降解释放的酚类化感物质抑制植物生长,对土壤生态系统健康产生不利影响;蚯蚓与木质素联合处理影响土壤中木质素降解微生物组成,微生物数量与植物生物量均表现增加趋势,蚯蚓有利于土壤中木质素的微生物代谢,并为植物生长提供更多的养分。本研究为农田生态系统木质素资源化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不同肥料类型对土壤酶活性与微生物数量时空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等氮技术进行原状土柱法试验,研究了不同肥料类型对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时空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柱栽条件下,不同肥料类型对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的时空变化有明显影响。不同土壤深度脲酶和蛋白酶总活性均表现为肥料配施>有机肥>尿素;土壤脲酶活性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下降,0~20 cm土层的土壤脲酶活性占全生育期1.2 m土层总活性的50%以上,0~40 cm土层占79%左右,在0~20 cm和20~120 cm的土层所占比例大致相当;不同土层的脲酶活性均在拔节期达到最高;在小麦生育后期,脲酶活性在不同土壤深度表现为升高的趋势。3种肥料类型处理不同土层的蛋白酶活性均在成熟期达到最大值,其次为拔节期,在拔节期和扬花期出现峰值,在抽穗期和灌浆盛期出现低谷,其最小值出现在灌浆盛期;土壤蛋白酶在20~40 cm和80~100 cm时出现峰值,并在20~40 cm土层时活性最高。3种肥料类型处理间比较,微生物数量均表现为肥料配施>有机肥>尿素。在同一土层中的细菌数量以苗期最大;真菌数量以抽穗期最大;放线菌随着小麦生育期的推进数量逐渐增加,成熟期达最大值。在小麦不同生育时期,以20~40 cm土层中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最大,0~20 cm土层次之,40~120 cm土层随土层深度加深数量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5.
盘锦芦苇湿地土壤微生物数量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基于盘锦湿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站芦苇群落生长季6~9月的定位观测资料,分析了芦苇湿地土壤微生物不同时间及不同层次上的动态。结果表明:在三个层次时间动态土壤的细菌数量最大,其次是放线菌,最少的是真菌。不同层次中10~20cm土壤层中的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最大。细菌数量从6月的最高值逐渐减少,到8月达到最低,而后逐渐增加;放线菌数量从6月最高值急剧减少,至8月达到最低值,然后逐渐增加;真菌数量则表现为从6月开始逐渐增加,至9月达到最大值。芦苇湿地土壤微生物不同层次上的百分比变化表明:在0~10cm、10~20cm和20~30cm的3个层次上及微生物总数中土壤的细菌所占比率最大,而且在3个层次上的比率从上到下是逐渐增大的;其次是放线菌,且在3个层次上的比率是逐渐减少的;最少的是真菌,在3个层次上相差不大,接近为零,在整个微生物中所占比率为最少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揭示封育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及其土壤酶活性的适应机制,为退化草地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蛇形布点法,采集封育0,3及11a伊犁绢蒿荒漠0—5,5—10,10—20cm土壤样品;采用常规方法对土壤有机质、过氧化氢酶活性、脲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数量进行测定。[结果]随封育年限增加,0—5cm土层有机质含量呈增加趋势,且封育11a较对照显著提高14.2%。土壤微生物组成中细菌数量最多,占绝对优势,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0—5cm土层细菌、真菌数量随封育年限增加呈降低趋势,放线菌数量呈增加趋势,至封育11a细菌、真菌较对照依次显著降低(47.3%,25.5%),而放线菌则显著增加(15.5%);5—20cm土层细菌数量变化不显著,而放线菌及真菌数量多呈增加趋势。封育对伊犁绢蒿荒漠0—20cm土层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不显著,而0—10cm土层脲酶活性随封育年限增加呈增加趋势,10—20cm土层则呈降低趋势。[结论]长期封育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促进表层土壤放线菌数量及脲酶活性的增加。  相似文献   

17.
苯磺隆和2,4-D胁迫对土壤微生物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盆栽试验研究了除草剂苯磺隆、2,4-D对石灰性褐土中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供试浓度下,土壤微生物对两种除草剂的感应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苯磺隆高浓度处理在最初3d极显著地抑制细菌生长,之后对土壤细菌具有刺激作用,特别是培养结束时激活率还高达917.6%,低浓度处理呈极显著的刺激作用;苯磺隆对土壤放线菌具有显著的刺激作用,对土壤真菌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最高抑制率达100%,到培养结束时(60d)真菌数量还未恢复到对照水平。2,4-D处理对土壤放线菌具有明显的抑制、激活的波动性,对土壤细菌、真菌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Soi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to a depth of 0 to 10 cm from several sites near a secondary Pb smelter during the summer of 1976 in order to determine heavy metal concentrations of soil and enumerate soil microorganisms and earthworms. Chemical analyses indicated that abnormally high concentrations of Pb, As, Cd, and Cu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distance from the source and population counts of bacteria, actinomyces, fungi, nematodes and earthworms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distance from the smelter. The negativ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bacteria, actinomyces, fungi, and nematodes and the level of Pb, As, Cd, and Cu in the soil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e microflora of the contaminated soil was altered and the marked quantitative reduction or elimination of organisms were attributable to heavy metal pollution emission from the secondary Pb smelter.  相似文献   

19.
烤烟连作对耕层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以烤烟品种"龙江911"为材料,在大田试验条件下分别测定了连作1年和5年的烤烟耕层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区系变化。结果表明:烤烟连作1年的耕层土壤酸性磷酸酶与脲酶活性高于正茬(大豆-小麦-烤烟),而烤烟连作5年的土壤酸性磷酸酶与脲酶活性低于连作1年。在0~10 cm土层内,烤烟连作1年和连作5年的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比正茬低,且连作5年土壤比连作1年土壤降低了35.47%。10~20 cm土层内,烤烟连作1年和5年的土壤蔗糖酶活性分别比正茬降低了30.27%和52.14%。烤烟连作减少了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增加了真菌数量,细菌主要以土壤氨化细菌、好气性自生固氮菌和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降低为主。因此,烤烟连作破坏了微生物种群的平衡及降低土壤酶活性可能是引起烤烟连作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百草枯对土壤微生物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研究了5种不同浓度百草枯对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及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生长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百草枯对土壤微生物的种群数量及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生长速率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随药剂浓度升高逐渐增强。加药后2~7d,对细菌种群抑制率为13.3%~100%,抑菌圈直径达0.07~0.93cm;对放线菌种群抑制率为8.6%~100%,抑菌圈直径达0~3.00cm;对真菌种群抑制率为7.6%~100%,生长速率的抑制率达1.4%~77.3%。抑制作用随加药时间延长又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