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院金柏年院长、郑均宝教授在奥地利维也纳农业大学访问期间,与奥方议定,双方可就如下方面进行合作研究:1、森林生态研究:关于森林氮素循环问题;2、应用微生物研究:关于基因转移技术;3、森林保护研究:关于苹果腐烂病及其它;4、森林产量研究:关于数据处理技术;5、荒溪治理研究:(1)水土保持技术,(2)关于小流域综合治理研究;6、气象学研究:(1)林粮间作小气候问题,(2)瓢虫迁飞研究;  相似文献   

2.
<正> 应欧洲林业委员会的邀请,我国出席国际干旱地区森林水文及土地整治会议的全体代表,1984年10月1日至11日列席了在西班牙召开的第十四次山区小流域治理工作会议。会议期间,代表们还参观了西班牙小流域治理及干旱地区造林方面的成就。欧洲林业委员会山地小流域治理委员会成立于1950年。一般每两年召开一次全体会员国会议和举行一次学术讨论会,其任务在于交流会员国在小流域治理 (或称荒溪治理) 方面的经验。这个委员会的成员有:奥地利、法国、联邦德国、希腊、意大利、挪威、罗马尼亚、西班牙、瑞士、南斯拉夫等10个国家和以色列。但是,每次会议都有一些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3.
对仡达溪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小流域治理采用了较为全面的农业优化、典型措施、人员培训、经典模式借鉴等治理方式,使小流域治理在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方面都得到了提高,但是在治理决策视角、统筹协调、管理倾向等方面还应当继续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4.
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建省近年来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介绍了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风沙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城郊型生态景观小流域治理模式等3种小流域治理模式。提出在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时,应结合本地区小流域治理的实践经验,合理地运用各种模式对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国内外小流域治理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应用生态学原理、经济学和系统工程学理论和方法,以改善生态环境、控制水土流失、提高土地生产力、实现良好综合治理效益为目的,经过五年多努力,建立了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系和人工生态经济系统,并建成了宁夏西吉县黄家二贫小流域综合治理试验示范区.研究表明,该地区2000年在温饱水平下流域人口承载力为128个/km2.小流域治理效果显著,粮食单产比治理前增加4.5倍,人均收入增加2.5倍,林草覆盖面积由1.7%提高到61%,土壤流失量减少95%.  相似文献   

6.
金沙江山地系统典型小流域水文效应监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金沙江流域山地系统径流和土壤侵蚀特点的基础上,以典型的头塘小流域为监测点,运用森林生态学、系统工程学、水土保持学等学科的理论,探讨了闭合小流域的水文效应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太行山区重点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体系与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划分河北省太行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类型区的基础上.依据各类型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情况和水土流失特点.选择典型小流域进行研究.提出了各类型区重点小流域综合治理体系的组成和各类型区小流域的治理特色.最后对各类型区典型小流域的投资和经济、生态、社会效益进行了系统评价。  相似文献   

8.
营造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是防治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之一。为探讨小流域恢复森林前后的水文效应,治理效果,我们于1987年选择乌江中下游德江板桥河小流域为治理示范区,先后实施封山育林与封山护林,营造水源林、水保林等治理措施,其森林植被覆被率已由治理前的14.4%(1986年)提高到24.3%(1990年),坡耕地面积减少22.9%。小流域内的综合治理试验区——马尿区集水区,通过封山育林与护林,营造水源林、水保林、坡改梯修  相似文献   

9.
国际公认奥地利林业治山防、抗灾害是成功的。其核心思想是,森林生物措施与措施相结合,进行综合治理。作者着重介绍了奥地利林业治山经费来源、组织实践及其科研系统。Aulitzky教授调查蒂罗尔州9个村庄,通过200多年的数据对比分析,证明森林消失与恢复对荒溪的扩大与缩小有着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小流域治理效果及在山区建设中的作用,本文对朝阳县肖三家小流域治理效益进行了浅析。调查得知,治理前水土流失面积达88.4%,自1982年开始进行了综合治理,采取鱼鳞坑,竹节壕,土、石谷坊等治理措施,营造水保林、经济林及草类,使工程和生物措施有机地结合;治理后平均草灌植物的生长密度已达500~700株/m~2,土壤含水量平均提高11.65%,综合治理区比单纯工程区蓄水截留效益高30~50%,粮食产量平均提高79%,1988年人均收入是1982年的273%。实践证明,丘陵山区开展小流域治理是改变山区生态环境、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也是造福子孙的千秋大业。  相似文献   

11.
林业近讯     
林西县综合治理小流域成绩显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林西县综合治理小流域五十二万三千六百亩,相当于全县三十年总治理面积的66.2%。近几年来,林西县委、县人民政府通过对全县自然特点的分析,调整了农牧林生产结构,开展综合治理小流域,控制水土流失。到1 9 84年末,全县治理小流域面积达七十九万一千亩。其中营造水土保持林七十三万九千一百亩,修水平  相似文献   

12.
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森林病虫害的治理在经过最初以消灭病虫害为目为的防治阶段和在经济学原则指导下的控制阶段后,现正向着遵循社会学、经济学和生态学根结合原则借导下的可持续控制阶段发展,森林病虫害的防治策略由综合防治、综合治理、总体治理、合理治理、生态控制向可持续控制(SPMF)发展。一、可持续控制理论基本框架森林病虫害可持续控制,以森林生态系统特有的结构和稳定性为基础,强调森林生态系统的自然调控功能的发挥,协调运用对环境和其它有益物种的生存和发展影响较小的各种措施,将有害生物控…  相似文献   

13.
广东南岭国家公园的核心资源与科学保护价值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广东南岭国家公园的核心资源,包括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为代表的自然生态系统、具有全球意义的陆地生物多样性、具有世界意义和国家代表性丹霞地质地貌遗迹、具有国家代表性的“南岭走廊”人文资源等;上述核心资源,在南岭国家公园的生态系统生态学、进化生物学、生物群落学、恢复生态学、地质学、地貌学、地理学、地球化学、地理学、人类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科学保护价值;在陆地生物多样性、丹霞地质地貌等方面,南岭国家公园是一处具有全球意义的科学研究基地。  相似文献   

14.
研究表明,四川林木病害可分为针叶林、阔叶林和经济林三个垂直分布带.在各带内的低山、中山和亚高山分布带具有林木病害的种类差异性、地带集中性和发生阶性的特点,可以认为是综合治理的森林地理学、森林生态学和森林经营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辽东山区有诸多大小不等的小流域森林生态环境,近年来人们对小流域已广泛进行了开发和利用,并逐渐形成产业化和商品化。从20世纪80年代始,山区的人们开始意识到,辽东山区自然条件优越,是种植业和养殖业及开展多种经营的广阔天地。为了充分发挥小流域的自然优势,利用小流域的空间结构,合理布局,优化组合,完善小流域的最佳组合模式,是小流域森林生态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举措。为此,我们从20世纪90年代初,对小流域森林生态优化经济结构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湖北省近年来小流域综合治理理论与实践的进展及国内外研究理论与实践,对小流域综合治理提出了4个方面的问题及解决途径。湖北省应在生态经济系统理论、信息论、控制论指导下,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解决人地矛盾、森林破坏、水土流失等一系列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综述了我国森林害虫治理的发展进程,并从分子生物学、化学生态学和系统生态学三个方面简述了害虫治理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奥地利的荒溪及雪崩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介绍奥地利自1884年成立荒溪及雪崩防治机构以来的发展历史,简述了荒溪治理发展过程中有关法律、财政及组织机构和主要职能的变化,以期为我国开展山地自然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借鉴资料.  相似文献   

19.
对贵州西部毕节、六盘水等县(市)的水土流失状况进行分析,同时对该地区实施的各种治理模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岩溶石山区治理模式主要有全面封山育林植被自然恢复模式、人工促进封山育林植被恢复模式、生态移民模式、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陡坡退耕地生物治理模式主要有林草结合模式、针阔混交模式、经济林模式、林竹模式。  相似文献   

20.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气候干旱,多风沙和土地生产力低。综合治理的方略是充分开发利用土地和降水等资源,建设好基本农田,带动这一地区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同时还必须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在方法上应当以小流域为单元,贯彻综合治理、集中治理和连续治理的方针。为了实现本区经济振兴应积极发展水土保持产业。主要途径包括:发展经济林,种草种灌。发展畜牧,开发和利用沙棘资源;改造沙漠,发展“绿洲农业”和治理“四荒”资源,发展水土保持股份合作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