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新城疫LaSota系疫苗接种1日龄雏鸡并在21日龄用LaSota系疫苗及油佐剂灭活苗联合接种。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和血凝抑制试验(HI)检测鸡血液中抗体水平,并在30,60日龄进行攻毒试验。结果表明:HI效价与攻毒保护率之间没有相关性,不能真正反映出机体的免疫水平,而ELISA用于检测其抗体水平具有很高的敏感性,ELISA滴度与攻毒保护率具有相关性,可作为评定机体免疫力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2.
应用新城疫LaSota系疫苗接咱1日龄雏鸡并在21日龄用LaSota系疫苗及油佐剂灭活苗联合接种。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和血凝抑制试验(HI)检测鸡血液中抗体水平,并在30,60日龄进行攻毒试验。结果表明:HI效价与攻毒保护率之间没有相关性,不能真正反映出机体的免疫水平,而ELISA用于检测其体水平具有很高的敏感性,ELISA滴度与攻毒保护率具有相关性,可作为评定机体免疫力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3.
SPF试验鸡在8、25日龄时接受了2次新城疫(ND)基础免疫,60日龄时分别以标准新城疫病毒(NDV)强毒株、中等毒力和弱毒疫苗株人工感染攻毒。应用单抗ELISA试剂盒,对所有试验鸡泄殖腔棉拭样品进行了30d的连续检测。结果表明:从攻毒后第3d起强毒株试验组检测出多例阳性,检出高峰分别在攻毒后第4~6d和11~15d,与鸡群症状表现的时间相一致;中等毒力和弱毒疫苗株对照组均呈检测阴性。本研究证明单抗ELISA试剂盒可以检测免疫鸡群中NDV强毒感染,为ND的监测提供了新手段。  相似文献   

4.
鸭坦布苏病毒病灭活疫苗(HB株)母源抗体的消长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鸭坦布苏病毒病灭活疫苗母源抗体的效力,制定疫苗的最小免疫日龄。【方法】随机采集鸭坦布苏病毒病灭活疫苗(HB株)二免后135日樱桃谷种鸭的种蛋孵化,随机取5、7、10和15日龄免疫种鸭后裔雏鸭10只和相对应日龄非免疫种鸭后裔雏鸭5只,采血,分离血清,测定母源抗体,并以0.1mL/羽(含100DID50)的剂量经腿部肌肉攻毒。观察雏鸭攻毒后的临床表现(采食量、粪便、精神和死亡情况),观察至攻毒后10d。攻毒后2d经颈静脉采血,分离血清进行病毒分离。每份血清接种5枚6日龄SPF鸡胚,0.1mL/枚,37℃孵化,24h以内死亡鸡胚视为非特异死亡,孵化至168h。只要有1枚及以上鸡胚死亡则判该鸭感染。计算母源抗体雏鸭组的攻毒保护率和无母源抗体组的发病率。攻毒后5d,分别称量雏鸭的体重,计算平均日增重。对成对样本进行T检验,分析母源抗体对雏鸭增重的影响。通过试验鸭中和抗体、增重变化和病毒分离的方法评价母源抗体的效力。【结果】(1)1日龄雏鸭的母源抗体阳性率最高,1、5、7、10和15日龄雏鸭的母源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6.1%(37/66)、40%(4/10)、50%(5/10)、30%(3/10)和0%(0/10),5-7日龄抗体阳性率处于平台期,15日龄时母源抗体降低至全阴性;(2)攻毒后对照鸭表现精神沉郁(20/20)、仰翻和侧翻等神经症状(6/20)及死亡(2/20),有母源抗体的雏鸭临床症状明显轻于对照组。(3)5、7、10和15日龄免疫种蛋孵化雏鸭攻毒后5d平均增重115.5、142.8、177.8和162.2g。5、7、10和15日龄非免疫种蛋孵化雏鸭攻毒后5d平均增重54.5、91.0、165.0和118.8g。(4)5、7、10和15日龄免疫种蛋孵化雏鸭的攻毒保护率分别为50%(5/10)、60%(6/10)、20%(2/10)和0%(0/10); 5、7、10和15日龄非免疫种蛋孵化雏鸭的发病率均为100%。(5)5和7日龄雏鸭平均增重和攻毒保护率最高,分别为50%(5/10)和60%(6/10),10和15日龄雏鸭的母源抗体尽管低(20%和0%)或阴性,仍然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结论】(1)鸭坦布苏病毒病灭活疫苗母源抗体能够保护10日龄内雏鸭;(2)疫苗首次免疫的时间以7-10日龄为最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毒害艾美耳球虫(Eimeria necatrix)早熟株对鸡的免疫效果,为获得安全有效的鸡球虫疫苗株提供试验参考依据.[方法]取4日龄健康、体质量50~70 g鸡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盐酸氨丙啉添加组、一免组和二免组,每组50只鸡地面饲养,试验期81 d.对照组、免疫组(免疫组包括一免组和二免组)鸡饲喂基础日粮,盐酸氨丙啉添加组鸡按照药物说明全程基础日粮加盐酸氨丙啉拌服.一免组鸡4日龄一免,剂量1 000个/只毒害艾美耳球虫早熟株孢子化卵囊;二免组鸡53日龄二免,剂量200个/只毒害艾美耳球虫早熟株孢子化卵囊.鸡25日龄、53日龄、74日龄时从地面饲养的各组随机抽取6只鸡移到笼上饲养,同时设置红对照组(鸡不免疫不喂药仅攻毒).笼养鸡除对照组外,其他组鸡均攻毒,攻毒方法为逐只鸡经口接种毒害艾美耳球虫亲本株(10X104个孢子化卵囊/只).肉眼观察鸡临床症状,测定鸡平均相对体增质量、小肠病变记分、小肠病变记分减少率、存活率、卵囊减少率与抗球虫指数等指标.[结果]免疫鸡攻毒后,临床观察对照组鸡精神状态良好,未出现任何异常症状;免疫组与红对照组相比精神状态良好、血便减少.不同日龄鸡(25日龄、53日龄和74日龄)攻毒后第7天,盐酸氨丙啉添加组和免疫组鸡相对体增质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极显著高于红对照组且二免组高于一免组.免疫组鸡小肠平均病变记分均低于红对照组,小肠病变记分减少率高于红对照组,其中二免组不同日龄攻毒后鸡小肠平均病变记分均低于一免组,且74日龄鸡攻毒后小肠病变记分减少率最高.红对照组不同日龄鸡卵囊数极显著高于盐酸氨丙啉添加组和免疫组,其中免疫组53日龄鸡和74日龄鸡攻毒后卵囊数均显著高于盐酸氨丙啉添加组,卵囊减少率低于盐酸氨丙啉添加组,且二免组74日 龄鸡攻毒后卵囊减少率高达90%.免疫组不同日龄鸡抗球虫指数极显著高于红对照组,二免组不同日龄鸡抗球虫指数均高于145且高于一免组,即二免组鸡抗球虫效果达到中效水平.[结论]毒害艾美耳球虫早熟株2次免疫对鸡具有良好的保护效果,且对鸡生长发育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甲醛制剂(福尔马林液)和含氯制剂(漂白粉液)对蚕粪、地表层土、蚕体、蛹体、蛾体内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孢子的消毒效果。结果表明福尔马林液的消毒效果明显优于漂白粉液的消毒效果。但是在养蚕生产常规消毒条件下,两种消毒药剂对蚕体、蛹体、蛾体、深处土层、蚕粪(除福尔马林液外)中微孢子虫孢子均没有彻底的消毒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中药方剂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治疗作用,为畜禽病毒病的防治开辟新的途径。[方法]将15日龄蛋公雏160只随机分为4组,即中药方剂组、病毒灵对照组,攻毒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除健康对照组外,其余3组于15日龄攻毒,并于攻毒后48h饮水给药,连续给药5d,于18、24和30日龄测定巨噬细胞吞噬指数和免疫器官指数的变化。[结果]18日龄时,中药方剂组与病毒灵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但24和30日龄时,中药方剂组各项指标显著增高(P〈0.05),并在30日龄时与攻毒对照组呈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中药能提高IBV感染雏鸡巨噬细胞吞噬指数和免疫器官指数。  相似文献   

8.
在家蚕培养细胞及幼蚕中表达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主要宿主保护性抗原VP2蛋白的基础上,初步研究了该表达产物的免疫原性。Western免疫印迹和ELISA均检测到春蚕和秋蚕中的VP2蛋白活性。含VP2的春蚕蚕血制成的注射疫苗皮下注射18日龄非免疫鸡,两周后二免;含VP2的秋蚕蚕血冻干制成口服疫苗,隔天喂服18日龄非免疫鸡。于首免后第10,13,21,28,37日分别采血,第37日攻毒。病毒血清中和试验显示注射组及口服组的中和抗体滴度最高可达1∶4211.3和1∶3118.9,攻毒结果显示它们对IBDV中国标准强毒株BC6/85的攻击保护率为100%和80%。以上研究表明家蚕表达的VP2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从而为开发实用化低成本的疫苗打下了扎实基础。IBDV亚单位疫苗的口服免疫有效是一个重要发现。  相似文献   

9.
印度产紫菜Pyropia chauhanii单孢子放散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紫菜单孢子的放散规律,以印度产紫菜Pyropia chauhanii的野生品系(PC-WT)与诱变品系(PC-Y1)为材料,对来自不同日龄和不同部位的叶状体圆盘体放散单孢子的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圆盘体的培养过程中,PC-WT品系的不同日龄和不同部位的叶状体圆盘体放散单孢子的早晚和数量差异较大。日龄40 d的叶状体,其梢、中、基3个部位的圆盘体均未出现性细胞,单孢子日放散量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培养12 d的总放散量次序为:中部梢部基部;日龄45 d的叶状体其梢部和中部的圆盘体已出现性细胞,与日龄40 d的圆盘体相比,单孢子开始放散的时间提前,但总放散量下降,圆盘体的解体速度更快,单孢子总放散量次序为:中部梢部基部;日龄50 d的梢部和中部的圆盘体分别在培养的第6天和第10天完全解体,发现它们的圆盘体几乎全面成熟,单孢子放散总量较少,而基部的圆盘体未成熟,单孢子放散总量最多。PC-Y1品系的叶状体其梢部、中部和基部的圆盘体,培养12 d,其生长良好,边缘完整,没有放散单孢子。日龄40 d的叶状体圆盘体也未出现性细胞,营养细胞颜色鲜红,细胞排列紧密;日龄45和50 d叶状体的圆盘体均出现了性细胞。上述结果证实,PC-WT品系为单孢子放散品系,其梢部最先放散单孢子,中部次之,基部最后;随着叶状体日龄的增加,圆盘体放散单孢子的时间提前,但单孢子放散总量减少。不同日龄、不同部位的PC-Y1品系藻体均不能放散单孢子,暗示与放散单孢子相关的基因在这个品系中可能已经变异了。  相似文献   

10.
经营桑园和蚕室环境内家蚕微粒子病原消长和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桑园家蚕微粒子病原消长和分布的调查,发现经营桑园内蚕微粒子病原的发生量为:收蚁前<收蚁<三龄盛食<五龄盛食,五龄期的发生量最大。在桑树上的分布量为:桑叶<枝条<树干;在桑园土层中的分布量:表层>1cm>2cm>3cm。对蚕室环境的调查分析认为:蚕室内存在着微粒子病原严重污染的情况;病原孢子的发生量在蚕室内随蚕龄增加明显上升;凡与桑叶相关的场所病原孢子的发生量明显高于其它场所;种场外原蚕饲育区室病原孢子发生量高于场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饲粮中添加葡萄糖氧化酶(GOD)对大肠杆菌攻毒肉鸭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寻求预防肉鸭大肠杆菌病的抗生素替代品研究提供思路。【方法】选用144只1日龄健康北京公鸭,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8只鸭。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两个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0 mg·kg-1维吉尼亚霉素(抗生素组)或200 U·kg-1 GOD,于试验第7天分两次对所有鸭口腔灌服0.2 mL大肠杆菌 O88(3×109CFU / mL),两次攻毒间隔8 h。试验期28 d。【结果】(1) 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抗生素和GOD显著提高攻毒肉鸭1—14日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P<0.05)。(2)GOD和抗生素显著降低28日龄攻毒肉鸭血液中白细胞数(P<0.05),提高血液中淋巴细胞百分比(P<0.05)。此外,GOD显著降低血液中红细胞含量(P<0.05)。(3)GOD和抗生素显著降低14日龄肉鸭血清MDA和28日龄CAT的含量(P<0.05); GOD显著提高28日龄肉鸭血清T-AOC(P<0.05),且有降低14日龄CAT的趋势(P=0.087)。(4)抗生素和GOD显著降低14、28日龄肉鸭血清内毒素含量(P<0.05)。(5)GOD和抗生素显著降低肉鸭14、28日龄空肠IL-1β和IL-6浓度(P<0.05),以及28日龄空肠TNF-α浓度(P<0.05),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6)抗生素和GOD显著降低大肠杆菌攻毒肉鸭14、28日龄血清DAO活性和D-LA含量(P<0.05),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7)GOD增加了回肠特有OTUs的数量,降低了大肠杆菌含量,提高了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等益生菌的相对丰度。【结论】饲粮中添加GOD通过平衡大肠杆菌攻毒肉鸭的肠道菌群结构、减少细菌内毒素的产生以及降低氧化应激对细胞的损伤来维持肠黏膜的完整性、避免因内毒素进入血液后激活炎症信号通路而引起炎症反应的发生,从而改善肉鸭肠道健康、促进肉鸭生长。GOD能够作为抗生素替代物用于预防或减轻肉鸭的大肠杆菌病。  相似文献   

12.
SPF试验鸡在8、25日龄时接受了2次新城疫基础免疫,60日龄时分别以标准新城疫病毒强毒株,中等毒力和弱毒疫苗株人工感染攻毒。应用单抗ELISA试剂盒,对所有试验鸡泄殖腔棉拭样品进行了30d的连续检测。结果表明:从攻毒后第3d起强毒株试验组检测出多例阳性,检出高峰分别在攻毒后第4 ̄6d和11 ̄15d,与鸡群症状表现的时间相一致;中等毒力和弱毒疫苗株对照组均呈检测阴性。本研究证明单抗ELISA试剂盒  相似文献   

13.
胚胎免疫火鸡疱疹病毒后鸡淋巴器官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火鸡疱疹病毒(HVT)疫苗对孵化至18日龄的鸡胚胎进行免疫注射。超微结构观察显示,18日龄胚胎免疫鸡出壳后对淋巴器官的早期发育具有明显的免疫促进作用;而鸡马立克氏病毒(MDV)攻毒试验的结果则表明,非免疫鸡出现较明显的淋巴样细胞的退行性变化。  相似文献   

14.
21日龄伊莎珍珠鸡分别用于新城疫病毒(NDV)、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IBDV)攻毒,并设相同日龄雏鸡攻毒做对照。经口感染NDV组珍珠鸡全部发病,死亡率30%(3/10),雏鸡对照组亦全部发病,死亡率70%(7/10);经口接种IBDV的珍珠鸡无一发病,剖检无病变,琼脂扩散试验亦未检测到IBDV抗体,也未能在法氏囊中检测到IBDV抗原,而经口腔接种IBDV的对照鸡则有80%发病,死亡率20%,血清中检测到IBDV抗体,并从其法氏囊中检测到IBDV抗原,经泄殖腔接种IBDV的珍珠鸡亦未见发病,但经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在法氏囊,脾脏及肾脏等处出现病变。  相似文献   

15.
鸡毒害艾美尔球虫早熟株的免疫原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制备早熟弱毒疫苗提供虫株和理论依据,对选育的毒害艾美尔球虫早熟株(P8)和亲本株(P0)的免疫原性进行了研究。试验分别用P0和P8,以每只鸡300个孢子化卵囊免疫7日龄雏鸡,免疫后14 d,分别以每只鸡1×104和10×104个P0孢子化的卵囊进行攻毒,以OPG、平均每只鸡的卵囊产量,卵囊减少率、相对增重率、病变记分减少率为指标。结果表明:(1)攻毒后每只1×104个P0孢子化的卵囊时,P8、P0免疫攻毒组的卵囊减少率分别为75.59%、84.66%;(2)攻毒后每只10×104个P0孢子化的卵囊时,P8、P0免疫攻毒组病变记分降低率分别为81.46%、76.66%。表明P8株的免疫原性与P0无明显变化,均有保护力,符合早熟株免疫原性保持不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为分析贝莱斯芽孢杆菌与戊糖片球菌联合使用对饲喂霉变饲料肉鸡的生产性能与肠道损伤的影响,本研究选取96只1日龄白羽肉鸡公雏,随机平均分为空白组、攻毒组、益生菌组和解毒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试验周期为21 d。统计并比较分析不同组肉鸡体重、采食量、料重比;利用ELISA检测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应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空肠组织紧密连接蛋白和炎症因子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应用病理组织学观察各组肉鸡肠道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1)与攻毒组相比,解毒组21日龄肉鸡的体重、平均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攻毒组(P<0.05)。2)与攻毒组相比,解毒组肉鸡的血清SOD活性、GSH-px活性和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T-AOC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各项血清生化指标均显著回调(P<0.05)。3)与攻毒组相比,解毒组肉鸡空肠绒毛形态显著改善,空肠组织中CIT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DAO、D-乳酸和IFABP含量均发生极显著降低(P<0.01)。4)与攻毒组相比,解毒组肉鸡空肠紧密连接蛋白相关基因闭锁蛋白1(ZO-1),闭合蛋...  相似文献   

17.
用1日龄雏鸡评估大肠杆菌多价菌毛油乳苗的免疫原性。每毫升疫苗中含血清型 O_(50)、O_(78)和 O_(88)菌毛蛋白的浓度分别是260μg、240μg 和260μg。鸡在1日龄和10日龄各免疫1次,最后1次免疫后11天分别用 O_(50)、O_(78)和 O_(88)菌株经后胸气囊攻毒。未免疫攻毒组出现40~64.28%的死亡率;免疫攻毒组出现0~13.3%的死亡率,仅在气囊、肝扣心包膜出现轻微病变,且能未免疫攻毒组能更有效地清除大肠杆菌。结果表明多价菌毛油乳苗能保护鸡抵抗急性呼吸道感染。  相似文献   

18.
新城疫(ND)油乳剂灭活苗与LaSota株弱毒疫苗,采用三种不同方法对试验雏鸡进行免疫,依据HI抗体滴度的检测和攻毒试验,比较了雏鸡三种不同免疫程序的免疫效力,结果表明,3种程序免疫的雏鸡60日龄时对强毒攻击均得到完全保护,对母源抗体HI滴度5.2(log2HI值)的雏鸡,2日龄用ND油乳剂灭活苗和LaSota疫苗免疫优于2日龄用ND油乳剂灭活苗免疫或10日和20日龄用LaSota疫苗二次免疫。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证明纤维肉瘤病料中含有的ALV-J相关病毒能够诱发急性纤维肉瘤。【方法】将含ALV-J相关病毒的病料过滤液经不同部位接种1日龄817肉杂鸡;将该过滤液不同倍数稀释后接种1日龄SPF鸡和817肉杂鸡;将该过滤液接种细胞培养后的上清液接种1日龄817肉杂鸡,连续动态观测30 d。【结果】颈部皮下、胸肌、腹腔3个部位攻毒鸡的肿瘤发生率分别为100%(20/20)、95.2%(20/21)、100%(20/20)。病料过滤液未经稀释接种817肉杂鸡和SPF鸡的肿瘤发生率均为100%(10/10),10倍稀释后攻毒鸡的肿瘤发生率分别为80%(8/10)和100%(10/10),100倍稀释后攻毒鸡的肿瘤发生率分别为100%(10/10)和80%(8/10),1 000倍稀释后攻毒鸡的肿瘤发生率分别为40%(4/10)和50%(5/10),更高倍数稀释后攻毒鸡没有肿瘤发生。接种病料的细胞培养上清也能使33.3%(2/6)的鸡只发生肉瘤。病理组织学检测显示:诱发的急性肿瘤系典型的纤维肉瘤。【结论】817肉杂鸡肉瘤病料中含有ALV-J相关的急性致肿瘤病毒,不论是病料过滤液本身还是其接种DF-1细胞培养后的上清液都能在不同品种鸡复制出急性纤维肉瘤,最快在接种后7 d出现,且肿瘤发生的时间、动态和肿瘤发生率与接种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旨在评价酵母细胞壁多糖对柔嫩艾美耳球虫感染雏鸡血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1日龄健康雏鸡180只,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雏鸡基础日粮+不攻虫)、阳性对照组(雏鸡基础日粮+攻虫)、酵母细胞壁多糖低剂量组(雏鸡基础日粮+酵母细胞壁多糖500mg/kg+攻虫)、酵母细胞壁多糖中剂量组(雏鸡基础日粮+酵母细胞壁多糖750mg/kg+攻虫)和酵母细胞壁多糖高剂量组(雏鸡基础日粮+酵母细胞壁多糖1 000mg/kg+攻虫)。14日龄时,除阴性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雏鸡经口感染5 000个柔嫩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分别于21日龄和28日龄时,心脏采血后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过氧化氢酶活性、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和丙二醛的含量。于28日龄时摘取各组盲肠并石蜡包埋,切片后HE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盲肠的病理变化。【结果】与阳性对照组相比,酵母细胞壁多糖可以缓解柔嫩艾美耳球虫引起的盲肠病变,还可以显著提高同日龄柔嫩艾美耳球虫感染雏鸡血清中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P<0.05)且呈现一定正相关;显著降低其血清中丙二醛含量(P&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