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海南蕨类植物新记录(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海南岛9种新记录蕨类植物,包括狭翅短肠蕨Allamodia alata(Christ)Ching、褐柄短肠蕨Allamodia petelotii(Tard.-Blot)Ching、广叶星蕨Microsorum steerei(Harr.) Ching、多羽凤尾蕨Pteris decrescens Christ、硕大凤尾蕨Pteris majestica Ching ex Ching et S.H.Wu、斜羽凤尾蕨Pteris oshimensis Hieron.、小笠原卷柏Selaginella boninensis Bak.、贯众Cyrtomium fortunei J.sm.、广东耳蕨Polystichum kwangtungense Ching等.引用的标本全部存放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标本馆(IBSC).  相似文献   

2.
各地藏医所用甘扎嘎日药材不尽相同,常以悬钩子属(Rubus)多种植物作为甘扎嘎日入药,据考证,其中正品甘扎嘎日的原植物应为悬钩子属植物秀丽莓(Rubus amabilis Focke)、红泡刺藤(Rbus niveus Thunb.)和库页悬钩子(Rubus sachalinensia Leveille)。在此通过甘扎嘎日3种正品药材的生药学比较研究,为悬钩子属这3种植物作为甘扎嘎日入药或相互替代用药的合理性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报道了采自粤东的3种广东省新记录植物.它们是牯岭钩儿茶Berchemia Kulingensis Schneid.、三花悬钩子Rubus trianthus Focke和少花黄掠草Championella oligantha(Mig.)Bremek..标本存放于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植物标本室(CANT).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广东省7种新记录蕨类植物,包括鳞柄短肠蕨Allantodia squamigera(Mett.)Ching、鳞轴短肠蕨Allanto-dia hirtipes(H.Christ)Ching、高大短肠蕨Allantodia procera(Wall.)Ching、刚鳞针毛蕨Macrothelypteris setigera(Blume) Ching、禾杆紫柄蕨Pseudophegopteris microstegia(Hook.)Ching、尖齿拟水龙骨Polypodiastrum argutum(Wall.ex Hook.)Ching、毛枝蕨Leptorumohra miqueliana(Maxim.ex Franch.Sav.)H.Ito等.文中引用的标本全部存放于湖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标本室(HUST),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标本馆(IBSC)存有复份标本.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海南岛实蕨科2种植物分布新资料,它们是河口实蕨Bolbitis hekouensis Ching、多羽实蕨B.angustipinna(Hayata)H.Ito,并对厚叶实蕨B.hainanensis Chinget C.H.Wang增加了拉丁文描述.引用的标本全部存放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标本馆(IBSC).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分布在浙江省的5个植物新记录种,它们分别是朱砂藤(Cynanchum officinale(Hemsl.)Tsiang et Zhang),长尾铁线蕨(Adiantum diaphanum Bl.),蚀盖金粉蕨(Onychium tenuifrons Ching),碎米蕨(Cheilanthes opposita Kaulfuss)和百越凤尾蕨(Pteris fauriei Hieron.var.chinensis Ching et S.H.Wu)。凭证标本保存于温州大学植物标本馆(Wenzhou University,WZU)。它们的发现丰富了浙江省植物区系的内容,为其在我国地理分布的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报道湖北蕨类植物新纪录种10个,它们分属于6科9属,包括福氏肿足蕨[Hypodematium fordii (Baker)Ching]、栗柄鳞毛蕨(Dryopteris yoroii Seriz.)、太平鳞毛蕨[D. pacifica (Nakai) Tagawa]、洪雅耳蕨(Polystichum pseudoxiphophyllum Ching ex H. S. Kung)、正宇耳蕨(P. liui Ching)、上毛凤了蕨(Coniogramme suprapilosa Ching)、美丽对囊蕨[Deparia concinna (Z. R. Wang) M. Kato]、异裂双盖蕨(Diplazium laxifrons Rosenst.)、小叶钩毛蕨[Cyclogramma flexilis(Christ) Tagawa]和尾叶稀子蕨[Monachosorum flagellare(Maxim. Ex Makino)Hayata]。  相似文献   

8.
大石围天坑群鳞毛蕨科药用蕨类植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仕林  张婷婷  马博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558-18560
[目的]掌握大石围天坑群区鳞毛蕨科药用蕨类植物资源现状。[方法]通过野外实地考察、标本采集、资料查阅及标本鉴定,对大石围天坑群区鳞毛蕨科药用蕨类植物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鳞毛蕨科药用蕨类植物地理分布及其药用价值进行了介绍。[结果]大石围天坑群区具有药用价值的鳞毛蕨科蕨类植物共有4属,分别为复叶耳蕨属(Arachniodes Blume)、贯众属(Cyrtomium Presl)、鳞毛蕨属(Dryopteris Adanson)和耳蕨属(Polystichum Roth);共15种,其中,复叶耳蕨属有1种,为西南复叶耳蕨[Arachiodes assamica(Kuhn)Ohwi];贯众属共有5种,分别为贯众(C.fortunei J.Sm)、尖羽贯众[C.hookerianum(Presl)C.Chr]、尖耳贯众[C.caryotideum(Wall.exHook.et Grev.)Presl]、镰羽贯众[C.balansae(Chrit)C.Chr.]和山地贯众(C.forunei J.Sm);鳞毛蕨属共有5种,分别为黑色鳞毛蕨(Dryopteris fuscipes C.Chr)、奇数鳞毛蕨[D.sieboldii(van Houtte)O.Ktze.]、变异鳞毛蕨[D.ryopteris varia(L.)O.Ktze]、狭鳞鳞毛蕨[D.dickinsii(Baker)C.Chr.]和齿头鳞毛蕨[D.labordei(Christ)Ching];耳蕨属共有4种,分别为黑鳞大耳蕨[Polystichum makinoi(Tagawa)Tagawa]、革叶耳蕨(P.neolobatum Nakai)、乌鳞耳蕨(P.piceo-paleaceum Tagawa)和对马耳蕨[P.m tsus-simense(Hook.)J.Sm]。大石围天坑群区蕨类植物根据药物功效可以归为清热止痛类、平喘化痰类、解毒利尿类、止血收敛类、驱寄生虫类、治骨伤类、抗病毒和抗肿瘤类及镇惊、平肝、降压、安神类。[结论]大石围天坑群区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十分适宜蕨类植物的生长繁衍,蕨类植物资源分布数量与繁殖程度上较为丰富,是桂西重要的植物资源,且该地蕨类植物中的植物活性成分相对较高,保护这一重要资源的生物多样性及实现其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可为进一步研究和分析鳞毛蕨科植物的药用及开发利用价值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采自会昌县的江西省1种新记录蕨类植物——假大羽铁角蕨A splenium pseudolaserpitiifolium Ching.标本存放于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植物标本室(CANT).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了解海南五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植物资源和物种多样性,笔者于2016年9月在五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植物资源调查。在野外调查、标本鉴定及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发现了1个海南植物分布新记录属——无叶莲属(Petrosavia Becc.),以及3个新记录种——信宜铁角蕨(Asplenium×xinyiense ChingS.H.Wu)、乌来凸轴蕨[Metathelypteris uraiensis(Rosenstock)Ching]和疏花无叶莲[Petrosavia sakuraii(Makino)J.J.Smith ex Steenis]。  相似文献   

11.
江西有花植物新分类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2个新变种和1个新变型:粉花陀螺果MelliodendronxylocarpumHand=MazzVarroseolunZ.X.Yu,var,nov.,腺毛三花悬钩子RubustrianthusFockevar.glandulostusZ.X.Yu,var,nov和黄花悦色含笑MicheliaamoenaQ.F.Zhengf.luteolaZ.X.Yu,f.nov.。  相似文献   

12.
对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校园内11种落叶灌木进行了滞尘能力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的滞尘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其滞尘量相差4倍以上;金银忍冬、山楂叶悬钩子、毛樱桃、玫瑰、天目琼花是校园绿化中优良的滞尘植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地乌泡多糖的提取工艺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法作为显色剂,以地乌泡多糖提取量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地乌泡多糖最佳提取条件;采用DPPH·和ABTS+·清除法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地乌泡多糖的最优提取方案:提取温度80℃,料液比1∶15,提取时间3 h。在此工艺条件下,地乌泡多糖平均提取量为251μg/g。地乌泡多糖对2种自由基都显示出明显的清除能力。[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靠,地乌泡多糖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该研究为地乌泡药材综合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9种吉林市常见绿篱植物的挥发性物质对2种致病细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各树种间抑菌效果差异较大。金焰绣线菊、悬钩子等5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最好(除菌率〉60%),;东北女贞、紫叶小檗和五叶地锦对表皮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率为66.3%、50.3%和61%。植物在室内限定条件和室外自然条件抑菌能力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对贵州梵净山自然保护中心的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的野生种的分布、生长习性等现状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31种2变种,其中梵净山悬钩子为梵净山特有种;绵果悬钩子、五叶鸡爪茶、无刺掌叶悬钩子为梵净山的新记录种;三花悬钩子、山莓、宜昌悬钩子、尾叶悬钩子分布最为广泛;绵果悬钩子、红腺悬钩子、宜昌悬钩子、尾叶悬钩子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和开发前景,并就该保护区悬钩子植物的开发利用潜力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6.
万静  周兰英  向倩  王淑华  金银春  蒲光兰  张旭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495-5496,5505
概述自悬钩子属建立以来国内外对该属植物系统分类的差异。针对中国悬钩子属分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搞好悬钩子属植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了促进蛇莓的综合利用,采用总抗氧化能力、·OH清除率和DPPH·清除率来考察蛇莓总多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蛇莓总多酚总抗氧化能力高于VC,且蛇莓总多酚的·OH清除率远高于VC。此外,蛇莓总多酚对DPPH·的IC50(18.2μg·mL-1)与VC(IC50=17.6μg·mL-1)相近。蛇莓总多酚是天然的抗氧化活性剂和自由基清除剂。  相似文献   

18.
 中国有着丰富的悬钩子属植物资源。近几年来,随着国内外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的不断提高和完善,国外对悬钩子属的植物深入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国内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该属植物的报道还较少或欠深入。综合有关文献,笔者综述了国内外悬钩子属植物DNA分子标记技术应用情况和主要的研究领域,遗传图谱构建及基因定位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讨论。认为既要看到各种分子标记方法在悬钩子属植物生物学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很好的效果,也要充分估计这些分子标记方法在使用过程中具有局限性。文章指出,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以及研究对象,采取不同的分子标记方法是研究取得成功的关键。同时,选择适当的分子生物学手段对悬钩子属植物进行广泛和深入研究,对该属植物不论是在生产上的应用,还是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方面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贵州省梵净山自然保护区悬钩子属药用植物资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野外资源调查、采集标本、查阅资料并分类鉴定,对贵州省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悬钩子属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结果发现:该保护区有悬钩子属植物31种2变种,其中21种可以入药,具有很高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价值。该研究查清了梵净山保护区的悬钩子属药用植物资源的状况,有助于开发和利用该保护区悬钩子属药用植物资源,对发展西南地区山区、半山区农业和经济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