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古今中外,吃茶养生,传为佳话,由于茶叶种类很好,所含化学成份不同,故其药理功用各异。如绿茶有消炎解毒、降火之功效;红茶则有助消化、暖胃、止泻之妙用;乌龙茶兼备两者之特点。已知的茶叶中化学成份达三百多种,就其对健康有益的成份,维生素、氨基酸、蛋白质、儿茶素和脂多糖等以及许多人体营养所必需的微量元素的研究引起了普遍重视。  相似文献   

2.
测定茶叶中无机元素的含量,对于分析茶叶品质、研究茶叶对人体的营养价值、鉴别茶叶及研究茶树生理生化都是一项较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作者从营养的角度对安徽产的红茶、绿茶和花茶三个品类共64份茶样进行了钾、钠、钙、镁、铜、铁、锰、锌、磷9种无机营养元素含量的测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钴是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在植物体中,钴是维生素B_(12)的组分,每分子维生素B_(12)中含有4.5 %左右的钴。钴还是黄素激酶等多种酶的活化剂,并能促进光合作用、能量代谢等新陈代谢活动。钴离子有调控植物激素的作用。钴也是动物的必需元素,因为它是维生素B_(12)的金属成分,而维生素B_(12)与动物体内红血球的生成有密切的关系,动物体需要维生素B_(12)以健全和扩大造血机能,人缺乏维生素B_(12)会发生贫血病。据研究,心血  相似文献   

4.
关于钴的测定,已有不少报道,用催化极谱法测定茶叶中的钴,尚未见报道。扫描电压范围为-0.70V到-1.20V,钴的催化极谱峰为-1.14V(VS.SCE),可准确用于定量测定。一、仪器: 1.JP—2型示波极谱仪(成都仪器厂),三电极系统。工作电极为滴汞电极,参比电  相似文献   

5.
钴(Ⅱ)、镍(Ⅱ)在丁二酮肪—盐酸羟胺—亚硝酸钠体系中,(pH=7.8)各有一灵敏的极谱催化波,峰电位分别在-1.28V和-1.07V(Vs.SCE)。钴和镍的检测下限分别为0.016ppb和0.16ppb。钴的线性范围为0.016-0.24ppb,镍的线性范围为0.16-5.6ppb,可准确用于茶叶中钴和镍的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6.
茶叶是一种用沸水冲饮的大众饮料,它的卫生学状况直接关系到人民的身体健康。当前,开展成品茶灭菌技术研究,以提高茶叶饮用卫生,是一项关系到我国成品茶国内外贸易的重要课题。为此由福建进出口商品检验局与福建省辐射中心筹建办协作进行了钴—60—γ射线灭菌的试验。  相似文献   

7.
对稀盐酸浸提法测定茶叶中矿质营养元素的效果与湿灰化法、干灰化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认为:稀盐酸浸提法—2测定茶叶中 Zn、Cu、Mn、Ca、Mg、K、Na 能获得与湿灰化法一致的效果,可代替湿灰化法作为茶叶中上述7个元素测定的前处理方法,且试剂省、操作简便。但对 Fe 元素浸提不完全,不宜用作 Fe 元素的测定。本法条件下,浸提温度对结果无显著影响,可直接在室温条件下放置。  相似文献   

8.
9.
朝鲜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古国。中朝两国是近邻,唇齿相依。早在秦汉时代,中朝人民就有友好交往,朝鲜文化发达,音乐舞蹈艺术精湛,在公元五世纪上半叶,朝鲜歌舞艺术传入我国。公元四世纪末,佛教从中国传入朝鲜不久,高句丽首都建立了寺院,随着华严宗,天台宗禅师往来,把茶叶文化也带到了朝鲜半岛,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唐代,中朝两国人民交往更加密切,朝鲜半岛有高句丽(在东北部)、百济(在西南部)、新罗(在东南部)等部落,七世纪  相似文献   

10.
和茶叶企业的老总沟通,发现这些老总总是在说自己的茶叶如何地好,如何掌控茶源,如何进行高质量地采购,如何进行精制加工,如何进行储存,如何快速和保质地运输。当问及他们的茶叶和其他的茶叶企业或者茶叶销售的小商贩有什么区别或有何特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前茬作物小麦设置施用氮肥与不施用氮肥处理研究它对土壤肥力及后茬作物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麦季氮肥的施用明显提高了稻季土壤全氮、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含量,造成土壤背景氮偏高。与低土壤背景氮相比,在高土壤背景氮下水稻产量对氮肥的反应明显降低,氮肥利用率的各个指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这些结果表明土壤背景氮过高是水稻氮肥利用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高土壤背景氮下,施用氮肥有使稻米品质变劣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茶叶中自由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圣洲  汤一 《茶叶》2008,34(2):67-70
茶叶不仅具有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其本身在加工、冲泡、辐射及贮藏过程中也会产生自由基,本文在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之基础上,分析茶叶加工、冲泡和辐射过程中自由基含量之变化,就自由基对茶叶品质形成之影响做出探讨.  相似文献   

13.
茶叶中糖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叶中的糖类物质占干物质的20%-25%,除构成细胞壁的纤维素、木质素,果胶质外,还有部分游离糖、结合态糖脂,蛋A糖等多糖。由于糖类不是茶叶的特征物质,所以对茶叶中的糖类物质的研究不象多酚类、咖啡碱那样系统、深入,但糖类是茶叶中三大自然物质之一。它的代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它物质的含量,而且随着人们对多糖类物质的功能作用的认识,茶叶中的糖类物质已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兴趣。现将多年来对茶叶中糖类物质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我县水浕司区土地岭茶场社员毛成茂,在八四年茶叶生产中,他应用科学技术,加强茶园管理,取得了显著的效益,成为宜昌地区有名的茶叶大户。他全家六口人两个劳力,承包茶园5.3亩,任务303斤,八四年实产干茶1076.5斤,产值1535.15元,上交国家1036.5斤,是八三年473斤的2.2倍,均价1.43元,比八三年提高0.35元,金额1477.95元,是  相似文献   

15.
 利用FACE(Free Air Carbon Dioxide Enrichment)平台技术,用水培试验研究了低氮(14 mg/L)和常氮(28 mg/L)水平下,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水稻(Oryza sativa L.)N、P、K、Ca、Mg、Cu、Zn、Fe、Mn的吸收和在植株不同部位的分配,并着重分析了CO2浓度升高对稻米中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按照当前CO2浓度条件下营养元素的正常供应水平,而且各元素都以有效态供给时,CO2浓度升高对多数被测元素吸收总量影响不大,只增加了K、Ca、Fe的吸收总量; N、P、Mg、Mn向穗部分配增加,K、Ca、Cu、Zn、Fe向穗部的分配比例不变;水稻籽粒中P、Ca、Mg、Cu、Zn、Fe和Mn含量无显著影响,N、K含量显著下降。还初步探讨了CO2浓度升高对稻米中人类必需营养元素的不足(或“隐性饥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正>我国的绿茶标准GB/T14456.1中规定绿茶不得含有非茶类夹杂物,不着色,无任何添加剂,但是目前有些绿茶生产企业为了增加光泽和重量,在茶叶中添加了滑石粉。滑石粉英文名为talcum powder,为白色或类白色、微细、无砂性的粉末,手摸有油腻感,无臭,无味。滑石粉按用途和级别可分为化工级滑石粉,陶瓷级滑石粉,化妆品级滑石粉,医药、食品  相似文献   

17.
茶叶中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硒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成茶中硒的浓度在0.08~0.12ppm,比红薯干、玉米、大麦、小麦、大米、黄豆、油菜籽的含硒量都高,因此称茶叶是人类食物链中植物环节及补硒途径的高硒资源”’。近几年来,我国茶叶学者对茶叶中的硒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现综述如下:一、我国茶叶的含硒量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方兴汉”‘等对我国各地区各茶类茶叶的含硒量的研究表明,我国大宗绿茶的平均含硒量(0.137lpg/g)及最高含硒量(s.s&vug/g)都位居各条类之首,其次是边销紧压茶,平均为0.1265ug/g,其它茶类平均含硒量均在0.卫"g/g左…  相似文献   

18.
茶叶中氨基酸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茶汤样品在旋转蒸发器上干燥(〈50℃),加入内标,用高纯水涡旋混匀后。按Accq·Tag法进行柱前衍生后进样的前处理(茶汤样品制备处理),以代替茶汤样品中加入内标直接按Accq·Tag方法进行柱前衍生后进样的前处理(茶汤直接测定处理)来测定茶叶中的游离氨基酸,更能准确地反映茶叶中的游离氨基酸含量。采用(110±1)℃温度下加10mL酸解剂(6mol/L HCl)酸解24h的水解方法测定茶叶和茶汤中除茶氨酸外的其他17种氨基酸,是目前测定茶叶氨基酸含量的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不少学者对硒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美国学者 Milner J.A.[Cancer Letter,1985,25(1),41~48]等报道,硒在无毒水平能抑制癌细胞的生长。Bogder J.D.[The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institute,1981,Jan.66(1),27~31]等测定了两个低肺癌发病国家(哥伦比亚和墨西哥)及三个高、中肺癌发病国家(英、美和瑞典)不同牌号香烟中硒的含量,发现低肺癌国家香烟中硒含量(0.49±0.22ppm)显著高于英、美和瑞典的平均值(0.16±0.05ppm)。  相似文献   

20.
茶叶中多酚氧化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酚氧化酶是形成红茶品质的关键酶。本文根据国内外近几十年关于茶叶中多酚氧化酶的研究报道,结合笔者近年的一些研究工作,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多酚氧化酶的提取与测定方法、同工酶组分的分离与性质、细胞学定位、在红茶制造中的变化规律及如何调节酶活性增进红茶品质等方面的研究状况,并提出了今后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