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降低网损的电网优化调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简单的两端供电网络为模型,从电网网损公式推导出电网经济功率分布公式。以怀化市110kV地方小水电电网为例,通过电力系统计算机潮流计算,分析线损高的技术原因,合理调整电网运行方式,实现降低网损的优化调度。  相似文献   

2.
运用需求侧管理技术的降损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电力需求侧管理技术加强电力负荷的监控管理是提高电网负荷率、降低网损的有效途径,也是优化电网的建设规划、电网布局和供电电压等级,以及改善电压质量的工作基础,从而达到降低技术线损,提高供电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1 前言电网的损耗分为管理线损和技术线损。管理线损通过管理和组织上的措施来降低 ;技术线损通过各种技术措施来降低。降低网损的技术措施包括需要增加一定投资对电力网进行技术改造的措施和不需要增加投资仅需改善电网运行方式的措施。本文仅讨论降低网损的主要技术措施。2 电力网的改造由于各种原因电网送变电容量不足 ,出现“卡脖子”、供电半径过长等。这些问题不但影响了供电的安全和质量 ,而且也影响着线损。(1 ) 调整不合理的网络结构 ,架设新的输配电线路 ,改造原有线路 ,加大导线截面 ,采用低损耗变压器。(2 ) 电网升压 ,简化…  相似文献   

4.
通过主客观评估相结合的方法量化配电网各网损因子的节能降损空间。首先,对配电网线损类别进行归纳,并建立了配电网能效评估体系。然后,利用基于AHP的变权灰关联算法,分析了电网各网损因子与线损率指标之间的关联度。最后,优选强关联因子建立GM(1,N)预测模型,预测配网各影响因子趋于理想化时的线损率,分析各影响因子的降损潜力及综合潜力。算例表明,改进后的灰关联分析,模型预测精度高,所需样本少计算简便,适合于指导电网节能评估及规划。  相似文献   

5.
胡炜 《农村电气化》2010,(11):21-22
该文通过对电网智能降损的理论分析,提出了电网智能降损的具体技术措施,以及电网智能降损的关键设备与技术。  相似文献   

6.
农网改造的目的是提高电网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 ,降低电价 ,以减轻农民负担。网改后实行同网同价 ,农村电价要降到限价以内 ,此时如网损未得到下降 ,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根据网损的构成 ,主要包括变损和线损。尽管网损率与电网运行方式、负荷分配、无功补偿、运行维护、检修质量、计量管理、电费回收等工作紧密相关 ,但网络结构也从多方面直接影响了配电网络的损耗。1 配电网络的主要评估指标(1) 主、配变电压器容量比 :主、配电变压器的容量比合理范围为 1∶ (2 .5~3.0 )之间。当低于 1∶ 2 .5时 ,说明该供电区主…  相似文献   

7.
杨少昆  李可 《农机化研究》2015,(10):250-253
介绍了农村电网降损措施的研究简况,重点分析和研究了单个降损技术缺陷,提出了基于农村电网规划综合降损技术,各种降损措施均以确定的规划网架结构和合理的变电站布点为实施前提,对降损产生不理想效果地区对农村电网规划的动态调整,建立了农村电网规划综合降损技术模型。通过对湖北某县级市110k V及其以下配电网络为验证实例评估,3个评估指标综合线损率、综合电压合格率和农村供电可靠率均优于单个降损指标。该结果充分表明了综合降损技术模型的降损优越性,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性。  相似文献   

8.
在部分农村电网中,配电变压器的容量相对过大,而负荷又相对较低,造成了设备利用率低,网损增大。因此,计算和优化主变压器与配电变压器容量比以及配电变压器与用电设备容量比,对农村电网各级变压器容量配置进行分析,从宏观的角度来反映电网的设备利用率及经济运行情况。合理配置和优化各级变压器容量,对于降低网损,提高电压合格率,提高供电可靠性等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针对电网经济运行方式的改善,进行调研和实践,寻求采用有效技术措施降低网损,是每个供电企业应重视的工作,为此,河南省淮滨县电业局在这些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1 电网状况分析1.1 电网现状淮滨县供电区处于省、市电网的末端,供电区内无地方电源,通过2条110 kV线路与市网连接,110 kV电压质量偏低.  相似文献   

10.
1农村低压电网无功产生的原因及补偿的意义 1.1无功产生的原因 电网中各个部分都要消耗一定的无功功率,如变压器的无功损耗、异步电动机的无功损耗、线路的无功损耗等,一般将其分为无功负荷和无功网损两大部分,无功负荷主要指的是异步电动机所需要的无功功率,而无功网损包括变压器和线路的无功损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