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安康市城市生态系统为对象,利用能值理论和生态足迹模型,计算和分析了安康市2004—2008年区域发展模式下区域生态足迹的需求和区域生态承载力,并进行了可持续发展评价。结果表明:安康市2004—2008年人均能值生态足迹分别为11.90、11.83、11.59、11.57、11.40 hm2,人均能值生态承载力分别为4.28、4.69、4.00、4.44、4.89 hm2,可持续性评价指数分别为0.74、0.72、0.74、0.72、0.70,人均能值生态足迹大于人均能值生态承载力,出现生态赤字,生态安全性较差,社会发展中生态贡献巨大,可持续发展水平不高。  相似文献   

2.
马晶  彭建 《勤云标准版测试》2013,33(18):5458-5466
水为生命之源,水资源的合理分配与科学管理是区域可持续发展与流域综合管理的核心环节;水足迹作为一种全面核算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真实占用的综合指标,将人类消费终端与水资源利用密切关联,为维护流域水资源安全、提高区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已成为当前国际水资源管理的前沿研究领域。在明确水足迹及水资源生态足迹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水足迹与生态足迹、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的异同,明晰了过程、产品及区域等不同研究对象的水足迹核算方法,系统梳理了产品和区域水足迹评价、基于水足迹的区域水资源安全研究、区域水足迹可持续性分析等水足迹主要研究内容的近今进展,并展望了进一步的重点研究方向,即水足迹综合研究、水足迹评价不确定性分析、水足迹与物质流核算的关联研究,以及基于足迹整合的可持续发展多维测度等。  相似文献   

3.
安康市地处秦巴山区的独特地理位置,在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的新形势下已逐渐转变为其经济发展振兴的重大优势。我国发展生态经济的政策和安康市在南水北调工程中的重要区域定位使得安康市在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大背景下充分挖掘自身具有的生物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和水资源,逐步探索出经济生态和谐发展、农民实现工人化、城镇化过程不外迁三种发展模式,但发展中依然存在经济基础较弱、发展动力不足,生态产业发展限制多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安康市可结合政策和地方产品优势,重点发展生态旅游经济,从而促使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定量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可持续程度的生态足迹评估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国际贸易研究领域,以测度和反映商品进出口对贸易双方生态环境的影响。本文从基本方法缘起及发展、相关方法改进与应用、主要方法比较和分析等3个层面综述了贸易足迹评估方法研究进展,结果表明:基于"可将人类消费转换成对应生产资源或吸纳废物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这一理论假设形成的评估方法中,有6种适用于国际贸易生态足迹研究,其中综合法和投入产出法是基本方法,但各有不足或缺陷,需要克服和补充;能值足迹法、多区域投入产出法、产品用地系数矩阵法和投入产出-产品用地系数矩阵法为改进方法,各有特点和优势,仍待更新与完善;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研究进展及应用领域不同。同时,从改进国际运输能耗计算模型、更新能源产品足迹评估方法、关注产业部门及商品特性、完善生态足迹评估指标体系和融合生态足迹与相关指标共5个方面展望了贸易生态足迹评估方法研究趋势。这可为商品贸易生态足迹核算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安康市富硒产品市场情况,对安康市经济发展作SWOT分析,并基于安康市富硒产品市场发展效应提出安康市富硒产品市场发展的建议和对策,以期为安康市脱贫攻坚工作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我国不同地区生态足迹差异与可持续发展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生态足迹理论为基础,对我国2006年各地区生态足迹的差异进行比较研究.分析表明:①2006年全国人均生态足迹为1.22,由东向西逐渐递减.东部经济发达省区生物资源生态足迹显著高于中西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能源丰富的省区,能源消费足迹对人均生态足迹贡献明显.②东部地区,生物资源、能源消费以及人均生态足迹绝对值普遍较高,且生物资源生态足迹对人均生态足迹的贡献率普遍高于能源生态足迹;在中西部地区,两者对人均生态足迹的贡献率相当,但西部各省区的生物资源生态足迹与能源生态足迹的绝对值普遍较低.③2006年全国的生态赤字较为严重,达到0.72.中西部地区生态承载力明显高于东部,由东向西呈递增趋势.④可持续发展水平表现为东部<中部<西部.  相似文献   

7.
基于生态足迹方法的陕西省承载力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承载力的定量评价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基础,生态足迹分析方法为此提供了一套简明而又综合的工具。本文在简要介绍生态足迹概念、计算方法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陕西省2005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陕西省2005年人均生态足迹为1.9310 hm2,人均生态生产面积为0.8018 hm2,人均生态足迹赤字为1.1292 hm2,化石能源地在生态足迹和赤字中占的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8.
基于生态足迹的城市化研究——以宝鸡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生态足迹分析可定量反映城市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压力和影响程度,为城市生态系统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研究方向。该文以宝鸡市为例,应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计算了宝鸡市2001~2005年人均生态足迹,研究了其城市化发展中的生态环境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地域景观城市化水平和经济城市化水平对人均生态足迹具有强烈的影响作用,而人口城市化和生活方式城市化对生态足迹具有反作用。对此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为宝鸡市的城市化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连云港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连云港市2004年的生态足迹,主要包括生物资源消费和能源消费两部分进行计算,评价研究了该市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表明,连云港市2004年人均生态足迹为1.988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704 hm2,人均生态赤字为1.369 hm2。人均生态足迹赤字是人均生态承载力的2.2倍。连云港市2004年人均生态足迹是全国人均生态足迹(1.5 hm2)的1.33倍,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又低于全国人均水平(0.700 hm2),这反映出生态足迹需求超过了其生态承载力,影响了该市的可持续发展。最后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生态足迹的贵州省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研究贵州省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采用生态足迹方法对2005年贵州省土地利用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2005年贵州省人均土地生态足迹需求为2.2906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4178hm2,区域土地利用生态足迹总体上呈现生态赤字,人均赤字-1.8728hm2,贵州省2005年土地利用为不可持续,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生态足迹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程度的一种方法,定量反映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程度.在对传统生态足迹模型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能值分析理论的生态足迹计算的改进模型,对福州市的生态足迹进行计算及分析.结果表明,2006年福州市人均生态足迹为1.29 hm2,人均生态承栽力为0.17 hm2,生态赤字为1.12 hm2,福州市的生态系统处于不可持续状态.与传统生态足迹模型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一致.但改进后的生态足迹模型更具合理性,更真实的反映了区域的生态资源利用状况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2.
<正>陈德模同志现年59岁,是安康市汉滨区畜牧中心的畜牧师,1978年12月,他从安康农校牧医专业毕业,分配到镇坪县畜牧兽医站,1988年6月调回安康市汉滨区城关农技站从事畜牧工作,1995年1月调安康市畜牧站(县)任办公室主任,2001年调汉滨区畜牧中心任办公室主任,1998年6月晋升为畜牧师。2002年被推荐为汉滨区政协十二届委员。近年来,受到上级部门20多次表彰。  相似文献   

13.
薛若晗 《安徽农业科学》2013,(14):6427-6429,6431
生态足迹是分析和评价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以生态足迹分析方法为基础,通过计算福建省2011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压力指数,对福建省的生态安全进行初步研究和评价。结果表明,福建省2011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为2.083 948 ghm2,生态压力指数为1.163。福建省的人口消费需求超过了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可持续发展状况不容乐观,生态环境处于不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14.
生态足迹模型是一种较为实用的评价可持续发展与利用的方法,而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的缺点.该研究利用能值足迹模型对重庆市2007年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重庆市2007年实际可利用的人均能值生态承栽力为1.602 hm2/cap,人均能值生态足迹为6.331 hm2/cap,生态赤字为5.729 hm2/cap.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武陵山区铜仁片区为研究对象,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铜仁市2010年~2014年间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进行计算分析,研究表明,人均生态承载力处于0.66公顷,人均生态足迹变化不断增大,平均为1.06909公顷,生态赤字也逐年上升,万元GDP生态足迹变化也在下降。提出了铜仁市需不断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和利用,造就好的生态环境,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基于能值理论的重庆市生态承载力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态足迹模型是一种较为实用的评价可持续发展与利用的方法,而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的缺点.该研究利用能值足迹模型对重庆市2007年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重庆市2007年实际可利用的人均能值生态承载力为1.602hm2/cap,人均能值生态足迹为6.331hm2/cap,生态赤字为5.729hm2/cap.  相似文献   

17.
2003年天津市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勇  陶建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7):2051-2052,2095
采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即通过对生态足迹需求与生态承载力的比较,对天津市2003年生态足迹,主要包括生物资源消费、能源消费和贸易调整3个部分进行计算,评价研究了天津市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表明:人均生态足迹为1.8391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560 1 hm2,人均生态赤字为1.279 hm2,万元GDP的生态足迹需求为0.695 8 hm2,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4 hm2).生态赤字的存在反映了人类活动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载力,并且提出了4条改进天津市生态赤字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史元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7):68-70,115
运用生态足迹法,以长三角地区为研究载体,对2016年该地区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生态足迹的供给小于需求,其发展处于一种生态不可持续的状态,人均生态赤字未达到可持续发展状态,生态赤字的状况短期难以改变。  相似文献   

19.
在简要介绍生态足迹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滁州市统计年鉴》(2007)数据,对滁州市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滁州市2006年人均生态足迹为2.137 0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1.167 0 hm2,人均生态赤字为-0.970 1 hm2,区域经济社会处于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20.
通过文献阅读法,对国内外生态足迹模型的起源、应用范围、应用空间、修正方法进行详细解读,并对现有生态足迹相关研究提出不足与展望,以期为生态足迹模型的未来应用及具体修订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