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结构优化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产业间和产业内结构两方面,阐述了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林业产业演进历程;并运用区位商法理论对林区林业主导产业进行识别。研究结果表明,林区林业产业结构渐趋合理化,但仍需进一步优化:应选择木制品制造业和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业作为主导产业培育,并对木材采运业、锯材木片加工业衰退产业进行扶持和引导。从培育与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增加科技投入和推进科技创新,完善林业产权制度方面,提出了林区林业产业结构优化的具体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蓝文升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6):66-67,80
通过收集龙岩市2012—2016年林业产值与地区经济总产值数据,对该地区林业产业结构演进及其产值对经济总产值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龙岩市林业第一产业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第二产业明显处于劣势,第三产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受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林业产值在经济总产值的地位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且呈不断上升趋势,发挥的作用逐渐增大,其对区域经济总产值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1978-2008年广西产业结构演进的偏离份额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1978—2008年广西产业结构演进的总体特征,将1978—2008年广西产业结构演进划分为三个阶段,对每个阶段产业结构演进的特点及演进机理进行简要分析,最后分阶段对其进行偏离份额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内蒙古33个典型牧业旗县产业结构演进特征,对近70年的内蒙古典型牧业旗县产业结构演进阶段及总体特征进行分析。采用产业经济学中的偏离—份额分析法及产业结构偏离度等指标,重点对1993—2015年内蒙古典型牧业旗县产业结构演进特征进行定量评价。研究表明,内蒙古牧区产业结构演进规律符合"配第—克拉克定理",只是演进相对滞后,牧区产业政策是影响内蒙古牧区产业结构演进的主要力量。内蒙古牧区产业结构特征表现为:第一产业结构素质较低,第二产业原有竞争优势减弱,第三产业带动经济发展的能力越来越强。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对称,第一产业超出了产业所需的劳动力,第二产业对劳动力的吸收能力很低,第三产业对劳动力的吸收能力逐渐增强。鉴于独一无二的草原生态经济价值和内蒙古牧区产业结构演进特征,产业结构调整应该从"二三一"模式调整为"三一二"模式。政府作为牧区政策的强力引导者,需要制定符合草原牧区特殊性和草原生态系统特点的产业政策。  相似文献   

5.
城镇化对林业产业结构优化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促进是现今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林业现代化有赖于林业产业结构升级。基于1998-2014年中国林业统计年鉴的数据,借鉴产业结构层次系数测定林业产业结构值,度量林业产业结构优化程度,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城镇化水平对林业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的林业产业结构优化程度总体在不断提高,林业产业结构值(S)由1998年的1.34提高到2014年的1.79。1998-2014年中国城镇化率均值为44.37%,最大值为54.77%,城镇化水平对林业产业结构优化具有显著性正向影响;林业资金投入、劳动力投入、林业制度改革对林业产业结构优化有显著性正向影响;由于注重生态建设的宏观环境且林业第三产业发展缓慢,林地面积、森林覆盖率和GDP对林业产业结构优化却有显著负向影响效应。因此,政府和林业生产者要抓住城镇化进程给林业产业结构发展带来的机遇;引领林业产业多元化和高价值化发展;注重林业第三产业发展,优化林业产业投资结构;提高林业从业人员的福利水平,积极完善林业补贴制度,促进林农积极投入林业经营;应落实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强林业制度建设和林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内蒙古地区林业产业结构的分析,得出建立工业园区以实现林业产业结构的建议,以丰富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建议。根据内蒙古地区林业产业结构与林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遵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基础上,内蒙古地区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与主要政策。  相似文献   

7.
基于SSM的韶关市产业结构演进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的基础和核心,产业结构的演进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区域经济的发展阶段与发展能力.以统计数据为基础,对韶关产业结构演进进行定量评价.分析了1949~2005年韶关产业结构演进状况,找出结构转变的关键节点,总结演进过程中3个阶段的特征.重点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业产业结构动态演进过程,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SSM)分别以全国及广东省为标准区域分析"八五"、"九五"、"十五"期间韶关产业结构优劣和竞争力强弱.针对性提出"立足生态城市、优化第二产业结构、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化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低碳经济发展逐渐加强,江西的林业产业结构比例增长,对林业经济增长有较大的影响。对江西林业产业结构与林业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分析,能够有效加强林业产业结构稳定性,优化林业产业发展效用。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江西省的林业概况及林业产业结构与林业经济增长的关系,提出林业产业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西宁林业产业结构现状,分析了当前林业产业结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西宁林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10.
林业技术进步对林业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空间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和产业结构层次系数测度林业技术进步和林业产业结构升级水平,并检验林业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相关性,以及进行林业技术进步对林业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空间计量.结果 表明:林业产业结构升级有明显的空间正相关关系,各区域存在高值集聚、低值集聚现象;林业技术进步对林业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区域空间影响效应表现为东部区域不显著(P>10%),中部区域负显著(P<10%),西部区域正显著(P<10%).  相似文献   

11.
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与林业产业结构有关的各项指标权重,经加权平均获得林业产业结构有效性数值;运用灰色关联度确定林业一、二、三产业与林业产业结构有效性值的关联度;应用具有速度特征的动态加速度模型,确定各自关联度的变化速度和趋势。针对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进一步加快林业产业结构有效性进程。  相似文献   

12.
基于GM(1,1)模型的四川省林业产业结构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预测四川省林业产业结构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为该省制定林业发展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以四川省2000-2010年林业三次产业产值为依据,在Matlab环境编码实现不同维数GM(1,1)模型相关参数的计算,选择精度最高的GM(1,1)模型与同等维数的新陈代谢GM(1,1)模型相结合,预测四川省2011-2020年间的林业产业结构。【结果】研究选择四维GM(1,1)模型与四维新陈代谢GM(1,1)模型结合,分别对四川省2011-2020年林业三次产业产值进行动态预测,并得到三次产业产值的比例关系。【结论】四川省林业产业结构在2011-2016年期间为"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2017年转换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且该结构有一直持续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韩杨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919-4922
基于“微笑曲线”理论,分析了新疆林果业的产业构成和发展现状,“微笑曲线”理论表明,在研发、加工制造和品牌营销的3大环节中,研发和营销环节在产业链中有高附加值优势,而加工制造环节所获得的利润水平较低.提出了新疆林果业提升经营竞争力和价值增值的战略对策:寻求生态、社会、经济3大效益平衡点,引导科研投入;围绕龙头企业打造产业基地,着力发展精深加工;大力发展信息化和物流建设,抓住林果产业建设的重点;以“绿色”为切入点,突出地域特色,实施自主品牌战略.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林业发展现状与现代林业建设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林业资源、林业生态、林业产业、林业保障体系,分析了贵州省林业发展现状;指出了贵州省在森林资源分布、林业总产值和产业结构、林业资金投入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贵州现代林业发展应科学规划全省林业布局、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建立多元化的林业投资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明确我国林业发展的总体目标,研究分析林业格局、产业结构调整的策略,进而实 现我国林业资源利用率的提升,形成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格局,来进一步促进林业产业的经济效益最大 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社会,林业的作用已不仅仅是单纯的提供绿化及木材,林业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可被广泛的要求所统一,从而使林业的产业化成为发展林业的一个必然趋势。林业资源发达的贵州充分利用林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化,尤其注重森林旅游的开发,成为贵州摆脱贫困的绿色经济发展路线。  相似文献   

17.
奉钦亮  覃凡丁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656-18659
从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角度,运用产业集中度和E(G)产业集聚指数法,计量分析了广西省林业产业集聚的发展态势。提出了编制林业产业集群总体规划、积极发展现代林业、深化第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等加速广西林业产业集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代林业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海  陈文汇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5791-5793
结合当前林业的地位与作用,给现代林业进行明确界定,建立了包括森林生态体系指标、林业产业体系指标和森林文化体系指标等3个层次,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林地生产能力、产业效益、产业结构、产业集约化水平、产业保障、生态文化基础建设、森林文化产业、生态文化知识普及与宣传、森林文化的社会发展等13个方面的现代林业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9.
张占贞  王兆君 《安徽农业科学》2012,(18):9731-9733,9873
从林业产业集群生态系统的概念出发,对其生产要素系统、服务要素系统和环境要素系统及其各子系统的内在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林业产业集群生态系统的网链结构,从而提出林业产业集群生态系统的平衡条件,以期对林业产业集群的发展进行有效引导和培育,促进林业产业集群的升级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