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余海波 《猪业科学》2014,(11):120-121
对导致猪黄膘肉的原因、致病机理进行分析,提出了猪黄膘肉的判定方法及处置方法,并对出现黄膘肉的养殖场(户)的猪群提出了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
<正>猪肉脂肪正常颜色呈白色,但在生猪屠宰加工和宰后检疫中发现有些猪肉皮下脂肪出现一种非正常黄染现象,呈淡黄色或黄色,这种黄染猪肉统称为"黄膘肉"。猪黄膘肉除皮下脂肪呈黄色外,有时伴有松软不结实或异常腥味,外观差经济价值降低,近年我国多个省区出现猪黄膘肉问题,在南方地区高温季节出现频率更高,严重影响猪肉销售和生猪的养殖,给生猪养殖场或饲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1黄膘肉形成原因猪黄膘肉形成有病理性和非病理性两大因素,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猪肉食品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必需品,所以生猪屠宰检疫是重中之重。在生猪屠宰检疫过程中,有时候偶尔会出现肉品性状的异常变化现象。不但影响肉品色泽和质量,有的还会危害人们身体健康。1黄膘肉黄膘肉是指生猪屠宰后,其脂肪组织呈淡黄色和黄色,俗称为黄膘肉。1. 1原因  相似文献   

4.
1感官检验 猪体脂肪颜色在胴体质量评定上具有重要意义。正常猪脂肪为白色,有些猪宰后见脂肪呈淡黄色和黄色,这种肉一般称为黄膘肉。黄膘肉是脂肪的一种非正常黄染现象,黄膘肉分为黄疸肉和黄脂肉(包括黄脂病肉)。黄膘肉的脂肪呈黄色且松软不结实,有时有异常腥味,外观很差。  相似文献   

5.
在集贸市场和猪屠宰后肉品检验中,尤其是炎热的夏天,经常会见到一些猪的肌肉呈黄色(即医学上称的黄脂及黄疸类肉),人们习惯地把它统称为“黄膘肉”.正确区分“黄膘肉”的品质,对可食或不可食肉迅速作出决定,不仅是对兽医检疫人员的职责要求,而且关系到防止疫病扩散传染和保障食肉者安全卫生的大事.现将市销猪肉中常见的黄脂、黄疸类肉病理变化鉴别要点和成因分析浅述如下,供参考.1鉴别方法1.l肉眼观察1.1.1黄脂肉:在肉尸中,仅皮下脂肪、网膜以及肠系膜和腹部等部位的脂肪呈黄色或橙黄色,其它组织不发黄.实质器官无…  相似文献   

6.
异常肉、病变肉种类很多,现将常见的感官特征介绍如下: 1.性臭肉多见于公猪及公羊,偶见于大母猪。因加热可使其臭味增强,故用煮沸法或烙烫法鉴定。性臭不显的肉可供人食用。 2.软脂肉与饲料、品种及遗传性有关,多见于猪。其脂肪较软,熔点低(饱和脂肪酸减低),肉品质不良,利用性差,评价低,但对人无不良影响,可食用。 3.黄染肉黄膘肉由饲料等外因和机体内色素代谢失调引起。如猪吃黄玉米及柿饼粉等;饲喂胡萝卜素类饲料可引起绵羊黄膘肉,肉可食用。黄  相似文献   

7.
黄膘肉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我国南方各省养猪生产中,猪肉胴体经常出现脂肪发黄的现象,人们习惯上将其称为黄膘肉,严重影响生猪和猪肉产品的销售。但对黄膘肉的诱发原因及防治措施还不够清楚。本文总结了  相似文献   

8.
猪黄膘肉是指黄色色素沉积于脂肪组织中而出现黄膘,继而降低猪肉品质和利用价值。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饲料使用不当,因其通过群饲而引起群发,且宰前不易发现,故常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相似文献   

9.
国外将黄膘肉称为黄脂肪病(Yellow Fat Disease),或营养性脂膜炎(Nutritional Panniculitis),患黄脂肪病的家畜屠宰后可发现脂肪黄染.鲜肉颜色是消费者主观评定肉品质好坏的主要因素之一.黄膘肉的出现表明肉品质量下降并影响正常销售,同时也表明生产上存在不足,因此掌握羊生产中导致黄膘肉产...  相似文献   

10.
邓敦 《饲料广角》2010,(13):35-36
<正>目前,猪脂发黄现象在全国各地时有发生,气温高时发生的几率更高,给养猪生产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同时也给猪肉消费者造成心理阴影。本文从猪黄膘肉发生的原因和机理入手,提出黄膘肉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1.
<正>导致猪黄膘肉的主要原因是饲料使用不当,通过群饲可引起群发,且宰前不易发现,故常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猪黄膘肉是指黄色色素沉积于脂肪组织中而出现黄膘,继而降低猪肉品质和利用价值。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饲料使用不当,因其通过群饲而引起群发,且宰前不易发现,故常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一、产生原因1.饲料中微量元素添加过量。高铜制剂或添加剂在养猪业中被广泛应用,在生长肥育猪中添加高于正常需要量10倍的铜可提高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但长期采食过量铜日粮会  相似文献   

12.
猪黄膘肉和黄疸肉是生猪屠宰检疫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之一,如果处理不好,不仅会影响到猪肉质量,而且还可能引发争执事件,不利于猪肉交易的顺利进行。对此,需要通过鉴别和检疫判定将猪黄膘肉和黄疸肉区分开,并采取有效方法对两者进行科学处理,提高生猪屠宰检疫水平,确保猪肉质量安全。笔者是派驻思茅区乾合屠宰场的官方兽医,负责屠宰检疫工作8年。共参与检疫生猪412181头,检疫出不合格的病害生猪肉品616头,其中黄膘猪肉83头,占不合格肉品的13.4%;黄疸猪肉56头,占不合格肉品的9.0%。笔者将工作中对猪黄膘肉和黄疸肉的鉴别判定及处理方法进行总结,仅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3.
黄脂肉又称黄膘肉,是指猪肉胴体脂肪呈棕色或黄色,其他组织小出现黄色,内脏正常无变化,无异味,一般认为是饲料引起。与黄疸肉不同,黄疸肉是因疾病引起,胆汁排泄受阻造成的。黄疸肉不但脂肪发黄、皮呋、黏膜、关节囊液、组织液、血管内膜、浆膜、巩膜、肌腱等都显黄色,内脏出现病理变化。黄脂肉挂24h后黄色变浅或消失,黄疯肉黄色不褪。  相似文献   

14.
黄疸肉与黄脂肉形成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黄疸肉由黄疸和药物原因引起的黄膘,不能食用,称之为黄疸肉。黄疸病引起的黄膘,是胆红素大量进入组织液血液,并在皮肤、黏膜、脂肪以及其他实质器官组织沉着,使之黄染的病理变化。胆红素主要来自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吞噬细胞体内,经过一系列的代谢,可转变为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由血液进入肝  相似文献   

15.
肉猪在屠宰过程中,常常出现黄膘的胴体。黄膘包括黄脂与黄疸两项内容。按国内外卫生检验一般规定,黄脂遇冷退色者可以出场,黄疸轻微,经放置24小时由于酶的作用而退色,经煮沸试验无异味的也可鲜销。为了提高肉检水平,正确进行鉴别诊断和卫生评定,我们于1977至1979二年内,做了一些试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 猪经屠宰加工后进行肉品检验时,经常出现个别或几头“黄膘”猪胴体。黄膘包含黄脂与黄疸二项内容。在县级以下部门肉品检验条件很差,因此,对白条肉进行黄脂肉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猪黄脂、黄疸肉问题对养猪业生产的影响越来越普遍。前段时间,在屠宰检疫猪胴体过程中,经常会发现皮肤、肌肉、脂肪、结缔组织、关节囊液等部位发黄现象,胴体出现此种现象有两种因素,一是黄脂(黄膘),二是黄疸。黄脂肉是皮下或腹腔脂肪呈现黄色而其它组织器官不发黄的一种  相似文献   

18.
张林 《四川畜牧兽医》2006,33(12):39-39
在屠宰场或肉市检疫工作中常常会遇见“黄膘肉”.由于个别检疫执法人员兽医专业知识匮乏,该处理的不处理.不该处理的却处理了。有时在处理过程中,讲不清道理.拿不出依据,有意见的商户便诉讼到上级机关。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个别地方的消费者曾一度为黄膘肉问题而恐慌,加之宣传工作没跟上,从而影响了人民群众的正常消费秩序。现就这方面的知识作一介绍,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猪黄脂病是屠宰后,猪肉中存在的一种黄色脂肪组织,通常称为“黄膘”。“黄膘”肉在商业上仍可食用。现将该病的基本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非疫病引起猪屠宰后胴体异常的有黄脂肉、白肌肉、红膘肉、赢瘦肉、气味和滋味异常肉等。现就引起宰后胴体异常的表现及原因探讨如下:1宰后胴体的异常表现1.1黄脂肉引起猪黄脂的原因与进食鱼粉,蚕蛹粕、鱼肝油下脚料等含有多量不饱和脂肪酸饲料,喂饲紫云英、胡萝卜等含天然色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