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豆胞囊线虫病是一种危害大豆的重要病害,引起大豆根系发育受阻和群体产量严重下降。为了进一步研究大豆胞囊线虫病的抗性机制,并对其进行有效的防治,综述了大豆胞囊线虫病的生理分化以及大豆胞囊线虫病的抗性基因和分子机制,对大豆胞囊线虫病抗性研究及品种选育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大豆胞囊线虫病的生防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大豆胞囊线虫的各类生防因子,如食线虫真菌、食线虫细菌、杀线虫植物、捕食性线虫和捕食性土壤动物等,其中研究较深入的是食线虫真菌和细菌,食线虫真菌可归纳为5种类型,即捕食性真菌、专性内寄生菌物、机会真菌、产毒真菌和菌根菌;另外,还对其他生防因子的最新研究结果进行了归类综述,并对大豆胞囊线虫的生物防治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吉林农业科学》2014,(4):47-49
大豆胞囊线虫病是中国大豆生产上的最重要的病害之一。本研究通过测定2006~2008年辽宁省26个地区大豆田中的大豆胞囊线虫胞囊密度,明确大豆胞囊线虫在辽宁省的发生和分布情况。在所调查的26个市(县、区)中,88%的大豆产区含有大豆胞囊线虫,平均每百克风干土中超过10个胞囊的地块占73%。其中康平县西关乡的大豆胞囊线虫胞囊密度最高,达到54.33,而开原市、东港市和桓仁满族自治县的大豆胞囊线虫胞囊密度为0,大多数地区的大豆胞囊线虫胞囊密度介于20~55之间。  相似文献   

4.
大豆胞囊线虫病是大豆种植期常见的线虫病害。气温、土壤条件等多种条件都可以导致这种病害的发生。这种病害可以导致大豆大面积减产,而且在中国各大豆类种植区都有发生。该病害可以通过喷洒农药或者改善种植环境等方式防治。病原形态特征:胞囊线虫的雌雄虫形态不同,老熟雄虫  相似文献   

5.
大豆胞囊线虫病抗源筛选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豆胞囊线虫病是大豆的主要病害,近年来许多学者在抗源筛选、抗性遗传、抗性生理机制 及抗性分子标记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仅就抗源的筛选及其应 用作以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6.
大豆胞囊线虫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发生在20 世纪 60 年代,大豆胞囊线虫病(Hetero dera glycines)主要在黑龙江省西北部松嫩平原干旱少雨地区的盐碱地、沙壤土、壤土地块发生,局部大豆田发生较重,对产量影响较大。在东北部三江平原,多雨潮湿、低洼内涝地区、白浆土地块大豆田即使发生也比较轻,而且大部分大豆  相似文献   

7.
刘维志 《新农业》1999,(11):22-23
  相似文献   

8.
不同抑制性土壤真菌菌株对大豆胞囊线虫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稀释分离法,从抑制性土壤中分离获得真菌菌株,研究不同菌株对大豆胞囊线虫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获得的100株真菌中有5个菌株对大豆胞囊线虫胞囊孵化和二龄幼虫(J2)具有抑制活性,分别是Dq012、Dq059、Dq003、Dq030和Dq101。经Dq012发酵液处理后,大豆胞囊线虫J2的校正死亡率达到80.84%,经其他4株真菌处理后校正死亡率均在70%左右。Dq012发酵液对胞囊孵化的相对抑制率达到87.69%,Dq003和Dq030发酵液对胞囊孵化的相对抑制率也在80%以上。用5个菌株的发酵液包衣处理大豆种子,能够抑制大豆胞囊线虫的繁殖,其中菌株Dq059的抑制作用最强,Dq012次之,Dq030的抑制作用最弱,抑制率分别为83.05%、80.58%和41.52%。综上所述,菌株Dq012对大豆胞囊线虫的抑制活性最高,其他4株效果接近,但Dq030对胞囊形成的抑制效果一般。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诱导大豆抗胞囊线虫病和根腐病的生防细菌,挖掘高效的新型微生物代谢物种衣剂。[方法]从诱导抗性角度,以大豆胞囊线虫和大豆根腐病菌为靶标,通过对2 400株细菌发酵液包衣大豆种子处理、大田和温室盆栽试验,筛选诱导大豆抗胞囊线虫病和根腐病的生防细菌。[结果]获得Sneb152、Sneb572、Sneb877、Sneb1076、Sneb1401和Sneb1499共6株对病原物具有诱抗活性的生防细菌,6株生防细菌均可诱导大豆抗胞囊线虫病,抑制率超过74.98%,且能显著促进大豆生长,增产效果明显;菌株Sneb572和Sneb1076对大豆根腐病也有一定防效。[结论]优良诱抗生防菌株Sneb572和Sneb1076用于处理大豆种子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0.
大豆根内胞囊线虫发育进程及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山东大豆胞囊线虫在大豆根系内的发育进程和动态分布为该病的防治提供最佳防控区域和最佳防治时期,于2007年和2008年对大豆根内胞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进行发育进程及动态分布的监测。【方法】采用网袋法收集根系,酸性品红-次氯酸钠法对根染色,体视显微镜下统计根内各龄期线虫数量。【结果】两年大豆根内胞囊线虫密度呈相同趋势,均为“S”型变化。二龄幼虫(J2)、三龄幼虫(J3)和四龄幼虫(J4)的动态发育规律一致,出苗后4~5周出现峰值,各龄期幼虫在不同土层均有分布,主要集中在5~15 cm土层根系内,均以J2为优势虫态。【结论】在山东省土壤平均温度为20~22.2℃的条件下,大豆胞囊线虫第1个世代需22~35 d的时间,完成1个生活史最短需22 d。防治该病的药效持续期为出苗后1个月左右,作用范围集中于5~15 cm土层。  相似文献   

11.
大豆胞囊线虫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胞囊线虫病的生物防治是有效控制大豆胞囊线虫群体的重要措施。通过对各种生物防治方法的逐渐深入研究,生物防治这一措施将在大豆生产上有效控制大豆胞囊线虫的发生与为害发挥重要作用。对近年来沈阳农业大学植物线虫研究室及部分国内外的线虫研究室在大豆胞囊线虫病生物防治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研讨过去生防措施的利弊,探索大豆胞囊线虫病生物防治的新方法,为有效控制大豆胞囊线虫病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蓖麻在轮作中对大豆胞囊线虫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大豆根腐病病原菌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福建省大豆根腐病病原菌的种类及组成,于2007~2009年从漳州、厦门、龙岩等地大豆产区采集根腐病标样216份,从中分离到307株丝状病原真菌.根据其培养性状、形态学特征、代表性菌株的致病性测定及rDNA-ITS序列分析,将这些病原菌分为5种,分别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112株)、茄...  相似文献   

14.
新疆大豆根腐疫病鉴定初报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从新疆石河子和伊犁大豆种植区采样对大豆根腐病的病原进行分离与诱发.结果在新大豆1号和石大豆1号上共分离和诱发到phy1,phy2,phy3,phy4,phy5五个疫霉菌株,根据分离物的形态特征和致病性测定,将此鉴定为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由于该菌属重要植物检疫对象,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希望尽快组织普查,加强检疫,搞清疫区范围,组织力量尽快将其消灭或严格控制在一定地区.  相似文献   

15.
对不同抗性大豆品种与大豆胞囊线虫的田间群体动态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大豆胞囊线虫胸囊的孵化不依赖于寄主根分泌物,在侵染的中后期感病品种根内线虫总数是抗性品种的3-10倍,抗性品种的抗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时期,即出苗13-16d和出苗27d,有的品种(如磨石豆)根内龄幼虫到三龄幼虫阶段死亡率更高,但多数抗性品种中从三龄幼虫发育到四龄幼虫阶段的抑制强于从二龄幼虫阶段的抑制,仅有少数抗性品种在四龄幼虫发育到成虫阶段的表现良好的抗性。  相似文献   

16.
以原沣源(0.4%低聚寡糖)、甲壳丰(3%壳聚糖)、好普(0.2%氨基寡糖素)、35%多克福种表剂、2.5%适乐时、2%菌克毒克和施特灵(0.5%壳聚糖)为试验药剂,对其防治大豆根腐病的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所设计的1.0%、1.5%和2.0%拌种比例中,种子量2.0%拌种的处理防效和增产效果最好;5%多克福...  相似文献   

17.
利用从土壤中分离出的木霉(Trichoderma spp.)菌株T38D,通过对峙法、对扣培养和圆盘滤膜法对引起大豆根腐病的病菌进行了拮抗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木霉菌T38D对根腐病菌有明显的空间竞争能力,对立枯丝核菌和终极腐霉菌的拮抗系数达到Ⅰ级,对4种镰孢菌的拮抗系数均达到Ⅱ级;木霉菌T38D可以寄生于4种根腐病菌菌丝上,最终导致病原菌解体死亡;T38D的难挥发性代谢产物对立枯丝核菌的抑制率可达100%,对终极腐霉菌的抑制率为87.6%,对燕麦镰孢菌的抑制率为75.2%,对其余3种镰孢菌的抑制率都在40%~50%;T38D的易挥发性代谢产物对立枯丝核菌和终极腐霉菌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对镰孢菌的抑制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4种除草剂对大豆根腐病菌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90%乙草胺,25%氟磺氨草醚,70%嗪草酮,48%异噁草松4种除草剂对大豆根腐病菌(Fusarium oxysporumSchlecht.)的室内毒力、菌丝体干重和田间药效进行了测定。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对菌丝生长抑制作用最高的是乙草胺、最低的是氟磺胺草醚,EC50分别为251.36 mg.L^-1和2 468.88 mg.L^-1。菌丝体干重的测定结果表明:4种除草剂对大豆根腐病菌的菌丝体均有抑制作用且随着剂量的升高而升高,除氟磺胺草醚外其他三种药剂在400 mg.L^-1时抑制率均在50%以上。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剂量为600 g.hm^-2的嗪草酮对大豆根腐病有抑制作用;各剂量的氟磺胺草醚在二叶期对大豆根腐病均有抑病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5种对大豆胞囊线虫(soybean cyst nematode,SCN)不同抗性的大豆品种为试材.对其根系分泌物中的氨基酸组分进行测定,并对氨基酸组分与抗大豆胞囊线虫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感病品种根系分泌物能够刺激胞囊的孵化,而抗病品种根系分泌物对胞囊的孵化未表现明显刺激作用.同时,在研究不同抗性品种根系分泌物对SCN二龄幼虫趋化性的影响时还发现,感病品种根系分泌物对SCN二龄幼虫表现了明显的吸引性.在供试的5种大豆品种根系分泌物中共检测到了14种氨基酸,只有精氨酸和脯氨酸在抗感品种中均未检测到.根系分泌物中,氨基酸的总含量在感病品种中的平均表达量为87.90mg·L-1,显著高于在抗病品种中的平均表达量(26.77 mg·L-1),其中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亮氨酸、赖氨酸和苯丙氨酸等的表达量与抗病性呈一定负相关.而酪氨酸和半胱氨酸的表达量与抗病性呈一定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