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向东 《四川蚕业》2012,40(2):23-24
蚕的眠起技术处理妥善与否对蚕的健康和生产成绩具有很大影响。在眠前处理、眠期保护、起蚕处理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饷食就眠、分批处理、合理保护、适时饱食"的原则,以适应蚕儿生理要求,夺取蚕茧生产高丰收。  相似文献   

2.
脓病又称体腔型脏病,第1~5龄蚕儿都有发生,也有在上簇后大量发生.脓病蚕儿又称高节蚕,是病毒病.其病原体的研究较快.农家发生的不结茧蚕多数是脓病.1、病征发病初期和健康蚕区别:病蚕进入催眠期不就眠,沿着蚕匾四周爬动,皮肤紧张发亮,其后环节间膜变高,成为高节蚕,皮肤易破,不时从蚕匾掉下,流出乳白色浓汁.这种状态极易和健康蚕区别.这种脓病蚕的最明显病征是血液混浊,白血蚕呈乳白色,  相似文献   

3.
认真分析蚕儿发育不齐的原因,提出了促进蚕儿发育整齐的应对措施,主要包括:补催青中的黑暗保护、湿度、有害气体的控制、饲育期间温湿度、眠前处理、饷食时间等,为蚕农养好蚕、增加收入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蚕期给桑、食桑、进出眠期间,通过看、摸、听,确诊蚕儿是否发病,并提出了预防蚕病要早诊断,才能有效控制蚕病发生和防止蚕病蔓延传染,稳定蚕桑生产,增加养蚕收入。  相似文献   

5.
盐城市1998年中秋蚕大面积发病原因的探讨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我市1998年中秋蚕发种65661张,在8月12日全部出库结束.9月中旬各地陆续反映中秋蚕发病的情况,据统计全市中秋蚕有24830张不同程度地发病,发病率占全市整个发种量的38%.其症状主要为:各龄蚕眠起时向蚕座四周爬动,盛食期行动呆滞、缓慢,体色灰白,蚕体逐步软化,体壁缺乏弹性,头胸部突出,少量吐水直至死亡.轻微发病的,蚕儿虽能食桑,但食欲递减,体色转变慢,  相似文献   

6.
五龄蚕起眠到饷食时间长短对其摄食量与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探讨不同饷食时刻对蚕儿产茧效应的影响 ,以同一箔蚕为材料 ,分别在五龄起眠后 2 h、4 h、6 h……饷食 ,调查饷食后 1 8h小时内食下量及近似消化量 ;饲育老熟后调查有关成绩。结果表明 ,起蚕过迟饷食其产量低 ,茧质差。综合各项成绩 ,以五龄起眠后 1 0~ 2 0 h为最适宜的饷食期  相似文献   

7.
莫嘉凌 《广西蚕业》2003,40(4):56-57
核多角体病是蓖麻蚕的一种主要病害。蚕儿食下病毒多角体后,在中肠碱性胃液的作用下,多角体溶解,释放出病毒粒子。这些病毒粒子首先在中肠上皮细胞内进行复制,进而侵入血细胞、脂肪细胞及真皮细胞,生殖腺膜细胞也有寄生。病重时,丝腺、神经细胞都有多角体形成。 蓖麻蚕核多角体病仅能水平传播,食下传染是本病的主要传染途径。感染病毒后,小蚕期经过3~4天,大蚕期经过5~7天发病死亡,死后蚕体变软。染病的蚕儿,食欲减退,发育迟缓,出现较多的小蚕、迟眠蚕、半蜕皮或不蜕皮蚕。蚕儿狂躁外爬,蚕体环节肿胀,节间膜发亮。重病蚕,背部及两侧气门处…  相似文献   

8.
蚕病是由病毒、细菌、真菌、原虫等病原引起的。由于感染、寄生时间不同,表现症状也有很大差异。蚕体受到病原体侵蚀感染后,会引起某些组织器官发生机能和形态上的病变,外观上就表现在体态、行动、皮肤、食欲、发育等方面的变化。健康蚕身体比较结实,蚕体均匀,尾角上翘,眠起齐一,就眠时头胸部昂起。而病蚕一般表现为:蚕体萎缩细小或皮肤松弛,头胸纤瘦或胸背拱起、环节肿胀、胸部透明发黄、尾部缩小、尾角下垂、出现脱肛、封口等。因此,在养蚕过程中应加强蚕体观察,以便及时发现蚕病,尽早防治,把蚕病消灭在萌芽状态中,才能增加养蚕经济效益。下面对一些主要蚕病的症状及初步诊断作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9.
蚕病的诊断     
<正> 一.稚蚕期(一)食欲不振,经过延长,发生小蚕、迟眠蚕和起缩蚕:1.在就眠前后毙死的为传染性软化病或微粒子病。2.虽然蚕儿发育不齐,但是几乎大部分不毙死的,是受氟化氢或二氧化硫气体危害。(二)头眠中体色稍带褐色,突然毙死  相似文献   

10.
王启苗 《广东蚕业》2003,37(4):12-13
根据小蚕的生理特点和农村饲育实践,提出小蚕饲育技术要点:搞好补催青,提高一日孵化率,严格控制温湿度标准,精选适熟桑叶,做好分批、提青、就眠、饲食工作,控制日眠,搞好消毒防病。  相似文献   

11.
木菇蚕的睡眠时间,往往被人们忽视,其实蚕在晚上九、十时以后才睡眠的,叫做踏夜眠。踏夜眠的蚕势必发育不齐:一部份由晚眠了,其余的要到第二天中午后才眠。这增加处理上的困难和增加工作量外,更主要的是容易招致蚕病。因此,设法控制各龄蚕儿都在白天就眠,对夺取蚕造稳产高产是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们经常用草木灰作为干燥剂撒施蚕座,使蚕座保持干燥不利病菌繁殖。但是,笔者近几年发现在小蚕期用草木灰吸湿时,如果草木灰过度吸湿常会造成蚕儿中毒。2000年中秋小蚕期遇阴雨连绵,在院西新庄发生中毒蚕户,2002年中秋在许孟瓦窑沟,同样是因为草木灰过度吸水造成小蚕中毒。分析原因是,因为草木灰的主要成份是 K_2CO_3,遇水呈碱性。碱性的液体穿破小蚕皮肤,造成灼烧,使蚕儿的生理功能受到破坏,最后致蚕死亡,笔者根据实验观察发现:1 1 龄蚕盛食期抗性较强,若草木灰盖过蚕体然后过度吸湿,部分蚕儿仍能生存,生存率高达80%;1龄眠  相似文献   

13.
2000年晚秋蚕饲养期 ,海宁市有不少蚕农发生极为少见、数量不等的五眠蚕 ,其中以丁桥镇勤力村十一组陈张茂户最为严重。该户饲养的1盒晚秋蚕全部为五眠蚕 ,引起了当地蚕农的好奇和怀疑。为此 ,对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查和分析。1饲养观察和调查1.1饲育情况1~2龄期无异常。3龄虽然饲养温、湿度低于其他蚕室 ,但就眠时间比正常提前5小时。为便于观察和调查 ,我们随机抽200条蚕分别饲养 ,并加强整批蚕的饲养管理。4龄食桑期只有2天12小时 ,比正常蚕缩短1天12小时 ,且眠蚕类似“出火”眠头 ,明显偏小。5龄饷食时蚕体细…  相似文献   

14.
罗太明 《蚕学通讯》2007,27(4):50-51
笔者在多年来的生产中观察发现,现行原蚕品种在春季小蚕共育阶段,经常会出现1龄眠中蚕儿干瘪死亡的现象,据调查其它蚕种场也有类似情况发生.对发生原因有多种猜测,有人认为是由于用漂白粉液消毒桑叶致使蚕儿食下过量漂白粉药液而发生;也有人认为是某些蚕品种对石灰过敏;还有人怀疑是蚕儿得了曲霉病等.为了弄清真实原因,有效地防止该现象的发生,笔者在小蚕共育阶段进行了多年的调查分析,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秋蚕正值一年中的高温多湿季节,气候多变、叶质差、病菌繁殖快、桑园害虫多,容易感染发病,危害蚕作安全,应重点抓好真菌病的防治。1 小蚕重防曲霉病小蚕期,特别1~2龄实行全防干育,如果连阴多雨,桑叶含水率过高,喂叶过厚,造成蚕座内湿度过大,桑叶发酵腐烂,霉菌滋生,容易使蚕儿感染发病。主要表现为:蚕儿食桑停止,体色发黑,从感染到死亡一般2~3天,由于蚕体过小很不容易发现,一龄眠中不脱皮而死亡,易被误认为是中毒症。防治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养蚕中眠起处理技术使用当否,是关系到养蚕成败的关键之一,故眠起处理在饲养技术上是一个重要环节,它要求时间性强,技术处理恰当,不损伤蚕体和保持蚕头总数.眠起处理全过程分为:催眠期处理,眠中处理,饷食期处理.一、催眠期处理蚕儿食下桑叶生长发育到一定程度时,就要就眠蜕皮,这是家蚕的生理特征之一.1.适时加眠网.这一工序是为了改善眠中的环境条件,确保蚕座清洁干燥.掌握这一技术,主要靠观察蚕儿体色、体形、食桑行动等变化而定.因为幼虫在就眠前停止食桑,排空肠内的残馀物,并吐丝将腹足固定在蚕座  相似文献   

17.
养蚕技术上一般把蚕分成小蚕(第1~3龄)和大蚕(第4~5龄)二个阶段,主要是小蚕饲育温度要求偏高,大蚕期饲育温度偏低,其实这样的划分是不合理的,从蚕的生理特性来看,第4龄蚕的生理特性与其说近似5龄,不如说近似3龄.因而我们的意见应把蚕期划分为第1~4龄为第一阶段,第5龄~上簇结茧为第二阶段.这样,需要共育的第一阶段应从补催青开始到大眠眠起饷食为止;饷食后分蚕到户为第二阶段.就是说将目前的出火后分蚕,改变为大眠眠起  相似文献   

18.
<正> 根据蚕的发育阶段,一般4~5龄叫大蚕。在生产实践中,大蚕和小蚕不仅外观体型、体色不同,更重要的是蚕儿生理特性、特点也有很大差异。主要表现在:大蚕随着生长发育变化,蚕室、蚕具也急剧增大,需要劳动力增大,尤其大蚕具有对高温、多湿、闷热等不良环境抵抗力弱,又是绢丝腺成长发育阶段,因而食桑量大、排泄物增多,蚕座湿度重,易导致蚕病病原繁殖蔓延,影响蚕茧质量和茧质。为了适应大蚕在通风、干燥的环境正常  相似文献   

19.
<正> 达县南岳乡铁咀村10组,在县科委、县能源办、县丝绸公司的支持下,今年春蚕期利用农户的沼气热能进行升温补湿共育小蚕和照明,与去年同季用煤升温比较,节约225公斤。据测定:利用标准蚕房共育小蚕,温湿度保持均匀稳定,光线明暗一致,清洁卫生,无不良气体影响蚕儿呼吸,满足小蚕喜高温多湿生理特点需要,加之其他防病等工作跟上,蚕儿食桑旺盛,发育良好,眠起齐一,生长健壮,无病蚕发生。全龄经过较普通育缩短4天结茧,节省桑叶,减少劳力。全组参  相似文献   

20.
韩才春 《北方蚕业》2001,22(2):20-20
1、养蚕之前必须对桑园进行正确测产,根据总叶量和张种用桑量,计算出各期蚕种饲养张数。 2、小蚕期由于蚕儿成长快,需要充分的养分供大量能量的消耗和积累,以建造体质之用。所以,小蚕饲养应根据其消化率高、养分需要量大等特点,不宜过分强调节约用桑。 3、可采取隔日收蚁法或红纸包收蚁法,促使孵化齐一、发育齐一、眠起齐一。对少量末蚁应予淘汰,技术处理方便,有利统一给桑和提高劳动效率。 4、养蚕前,必须事先拟定好逐龄、逐日、逐回的用桑量计划,饲养时按计划给桑。实行计划给桑,要经常注意蚕儿的生长发育和气候条件的变化情况,随时注意用桑量的调剂,尽量做到计划桑叶吃完,使蚕儿达到老熟上山的要求。例如:早秋蚕5龄期计划食桑量是7d12h,如遇到高温龄期缩短半天或一天,应加桑叶加量饲喂,有利夺得蚕茧高产。 5、实行定量给桑之后,蚕儿食桑时间减少,每天若给桑3次,每次给桑间隔8h,按试验给桑标准,每回蚕儿食桑时间约5~6h,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蚕儿没有桑叶吃,遇到这种情况不可随便添加桑叶,打乱计划,影响生产。 6、实行定量给桑、计划用叶之后,给桑前要注意匀座,使蚕儿在蚕座内分布均匀。给桑后要注意观察,如发现有食桑不匀的情况,要特别注意匀桑,务使条条蚕儿食桑均匀,以保证发育齐一。 7、各龄期特别是4~5龄期蚕儿由盛食转入减食,特别是蚕儿将眠和快要老熟之际,食桑量急剧减少,给桑时往往偏多,造成桑叶浪费。但在5龄减食期食桑量虽然减少,但吃下的桑叶大多转化为绢丝物质,所以在此期间既要防止桑叶浪费,又要给蚕儿吃足桑叶,切不可老熟饥饿上蔟,否则会影响蚕茧产量和质量。 8、实行定量给桑,应做好桑叶的称量、分配工作。桑叶采伐与贮藏也要精心计划,妥善管理,防止桑叶变质、养分损失,影响蚕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