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王启苗 《江苏蚕业》2003,25(4):32-33
<正> 桑园冬季管理包括土壤管理和桑树管理两个方面。其中土壤管理包括冬耕除草、擀灌施肥、绿肥间种等;桑树管理包括补植缺株、整枝剪梢、束枝解束、病虫防治等。  相似文献   

2.
抓好桑园冬季管理保证桑叶优质高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抓好桑园的冬季管理对来年桑树的生长,桑叶产质量提高有重要作用.2005年笔者在义乌市的大陈镇婆姆村进行了桑园的冬季管理实践,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暮秋季节,桑叶凋落,桑树进入了冬季休眠阶段,此时正是进行桑园冬季管理的好时机。做好桑园的冬季管理工作,可以减少病虫为害,改良土壤结构,提高桑树发芽率,为次年的桑叶增产打下有力的基础,所以说桑园的冬季管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下面介绍一下桑园冬管工作的作法和值得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4.
桑园种绿肥,一举三得利浦口屠家埠社在桑园内间作绿肥(红花草子)是城东区浦口乡农民解决桑园肥源,发展蚕桑生产一个很重要措施,他们说:“人靠蔬菜饭米,桑靠草子土肥”,桑园种绿肥是三得利的好事情。一是对桑树生长有利。凡是施过草子的桑园,土质发松肥沃,桑树生长有力;草子翻耕后正是桑树夏伐后最需要补充肥料的时期,因此,桑园绿肥做到了以桑养桑,不与其他作物争肥料。二是对增产粮食有利。根据几年来经验,桑园种草子产量往往高于水田,这是因为桑园内播种草子条件比水田要优越得多,第一是播种季节容易掌握,可以做到早播,第二是播种前可以做到精细整地和浅耕;第三是可以避免冬季积水发生冰害或霉根。所以  相似文献   

5.
桑树经过一年的生长,随着气温下降,而进入休眠,同时,许多为害桑树的病虫亦随之潜藏起来,蛰伏越冬或处于受抑制的状态。而病虫越冬基数及其越冬生存数是直接关系来年桑树病虫发生的关键。因此,冬季防治十分重要,而且方便易行,效果显著,是防治桑树病虫害的有利时期。另一方面,冬季又是桑树培护管理的重要时期,结合桑树冬管进  相似文献   

6.
张林 《江苏蚕业》2010,(4):28-28
随着冬季的到来,气温的不断下降,桑树的正常生长发育逐渐停滞。为了保证来年春天桑树的发芽生长,获得稳产高产,搞好桑园冬季管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活化桑园土壤 促进桑树生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是桑树生长的基础,改良土壤、增厚土层、活化土质、平衡施肥、综合治理桑病虫害是增强树势、延长桑树盛产期、提高产叶量必不可少的措施。对桑园土壤的改造是满足桑树生长的需要,加强桑园土壤管理工作,能为桑树发根生长和根系吸收土壤养料和水分创造一个有利的生态环境。桑树在良好的土壤中生长快,发根多,树势壮,条长叶多,并能增强光合作用,制造更多养分和碳水化合物,通过韧皮部运转,输送给根系,促进桑根生长,根系发达又促进枝粗叶大,常言道:“根深叶茂,树大根深”的辨证关系就在于此。对桑树的管理,只对树型的养护,对枝、干和桑叶收获的管理是不全面的,这只是一个方面,不能忽略桑树地下部分的管理。要把桑树养成丰产型,建立稳产高产型桑地,对桑园土壤管理工作十分重要。桑园的土壤改造,活化土层,不仅有利桑树生长,提高桑叶和蚕茧总产量,同时也能提高蚕种质量。为此,有必要从改良土壤、增厚土层、平衡施肥、综合治理虫害方面来探讨怎样促进桑树生长。1增厚土层、保持水土川渝各地栽植桑树的环境,从发展历史来看,至今还有不少利用荒山和小块峪地、房前屋后的零星小块建立起来的桑园,这类桑园土层薄,肥力差,土壤机构差,若土壤管理工作跟不上,易造成肥水流失,桑树生...  相似文献   

8.
我区属亚热带气候,冬季温和,桑树休眠期只20多天,桑树密植,桑园地裸露期短,仍可选用生长快,生长期短,肥效高的绿肥种植,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增多速效N、P,K含量,改良土壤,有利桑树生长.试验结果以种植红花草和苕子对桑叶增产效果最佳,达13%.我区桑园种绿肥,应在10月上,中旬播种,2月中,下旬压青.压青时亩施30—40公斤石灰,以降低土壤酸性,促绿肥养分分解.  相似文献   

9.
赵平 《蚕学通讯》2005,25(2):30-31
抚育桑园管理:即桑树栽植后到桑树投产前的桑园管理.它包括抗旱排水、桑树养形、施肥除草、防病治虫等项工作. 1 加强桑树栽植后的初期管理 初期管理包括壅土、踏实、踩土、抗旱排水.桑园冬季桑树栽植后,为提高桑树栽植成活率,应对所栽桑树重新逐株复踩1次并重新垒土1次.没栽正的要扶正.如遇冬干久旱不雨,应及时抗旱.如阴雨连绵雨水较多,甚至出现桑园积水,则应及时开沟疏通.对栽植前未深耕的土块,应对行间深耕一次.  相似文献   

10.
冬季是桑园管理的重要时期,加强桑园冬季管理不仅有利于枝条安全越冬,而且可以补充桑树营养,有效防治越冬害虫及病源菌,是夺取来年桑叶增产和蚕茧丰收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许剑 《蚕桑茶叶通讯》2010,(6):13-13,15
桑园冬季管理内容很多,每一项措施都与来年桑树生长、桑叶产量和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虽然有优良桑品种、合理密植和树形养成等增产措施,但都必须在较好的田间管理条件下,才能充分发挥它们的增产效果。只有因地制宜、不失时机地做好冬季桑园管理方面的工作,才能实现桑园稳产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冬季低温使桑树的生长发育逐渐停滞进入休眠期,桑园冬季管理工作是决定桑园来年产量的重要环节。本文根据广西农村冬季桑园管理现状,从冬季桑园病虫害防治、冬伐时间和桑园施肥等几个方面阐述桑园冬季管理的技术要点,确保来年桑叶的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13.
桑树冬季剪伐技术,是我们近几年来在蚕桑生产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来的一种桑园管理技术,既能充分利用农闲时间,又有利于减少病原,增强树势,提高桑树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4.
<正> 桑树是多年生的叶用植物,抓好桑园冬季管理十分重要。冬季,桑树正处于休眠期,各种管理措施对树体生理影响小,同时劳力充裕,肥源广。冬季管理得好坏,对次年桑叶产量影响极大。1985年冬,笔者到岚皋县榨溪乡蹲点,看到该乡桑树由于管理不善,导致树形紊乱不成型,幼树未老先衰败。经宣传动员,12月中旬全乡进行了一次桑树修枝、短梢、刷白等管理,开春追施化肥5吨,1986年春桑叶大增产,仅春蚕一季增养蚕55张,净增蚕茧2.5吨,效益很显著。冬季桑园管理具体有哪些技术措施呢? 1.幼令桑树剪枝定型。安康地区的  相似文献   

15.
由于桑树害虫发生为害盛期也是采叶养蚕季节,因此,治虫与用叶往往难以兼顾,从而造成野蚕、桑尺蠖、毛虫等食叶性害虫密度增高,为害严重,不仅直接影响夏秋叶的产量和质量,而且易造成蚕茧低产歉收。为压低桑园越冬虫口密度,达到既减少全年治虫次数,又保护桑树正常生长,提高夏秋叶产量和质量,确保养蚕生产安全,我们经过1984~1986年连续3年用菊酯类农药在冬季治虫试验和养蚕试验,结果证明具有较好的效果。现把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陈智勇 《蚕学通讯》2000,20(4):43-44
桑树修剪得当,可提高桑叶产质量,反之则造成减产减收。人们习惯认为桑树修枝的最佳适期是冬季。笔者认为,夏伐桑园修枝的最佳适期应正秋蚕上蔟后立即进行;断梢应在冬至至大寒节前后进行,冬季重剪的桑园和四边桑修枝的最佳适期应是春蚕上蔟后立即进行。冬季重剪以冬至至大寒为佳。春伐复壮应改为冬伐复壮。管理与冬季重剪相同。1 从桑树生理与环境温度看修剪的最佳适期 四川、重庆1月气温是全年最低月份,2月和12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下,桑树一般从12月中下旬开始进入休眠期,3月开始发芽。据实验,桑树愈伤组织的形成在20℃…  相似文献   

17.
夏肥同桑树的生长发育:在桑树培育上众所周知,上一年肥培管理的好坏会影响到下一年桑树的生长,由于桑树的特征是:当年施肥未必当年收效,这主要是与桑树是多年生木本作物有密切关系.下面想谈一下桑树体内以及土壤中的养分动态情况以研究施用夏肥的效果.关于夏肥施用问题:桑园施肥一年中基本上分冬肥、春肥、夏肥三种,这种按季节的分次施肥,是桑园  相似文献   

18.
<正>夏秋期由于气候变化复杂,桑树生长受到外界环境及本身生理影响较大,若桑园管理不善,收获不合理,极易造成桑园群体水平下降,势必对夏秋期桑树长势以至下一年桑树生长产生不良影响.笔者最近几年对夏秋期桑树生长状况进行了跟踪调查,现将影响夏秋期桑园群体结构因素及其优化技术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冬季桑园管理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戎士芳 《江苏蚕业》2004,26(4):18-19
<正>桑园冬季管理的内容很多,每一项技术措施都与来年桑树生长、桑叶的产量和质量密切相关。虽然有优良桑品种,合理密植和树形养成等增产措施,但都要在良好的田间管理条件下,才能充分发挥它们的增产效果。经验证明,只有因地制宜、不失时机地做好冬季桑园管理各项技术措施,才能逐步地使桑园低产变高产,高产更高产。  相似文献   

20.
新建桑园间作能使桑园构成一个合理的群体,而增加光能和水肥的利用率,提高桑园的综合经济效益。桑园的间作应注意: 1 必须以桑为主。要求间作作物与桑树生长无突出矛盾,最好还能有利于桑树生长,更不能喧宾夺主。 2 间作的数量要适当。因为数量过多会造成桑园内生长群体过大,加大了作物与桑树的矛盾,出现争水争肥争光的情况,过少则不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光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