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鲫鱼寄生粘孢子虫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鲫鱼寄生粘孢子虫的研究徐海圣,王淑霞,吴宝华(杭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异育银鲫是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利用黑龙江的三倍体方正银鲫作母本,而以兴国红鲤的精子激活这种银鲫卵,从而培育产生的新品种,其生长速度比方正银鲫平均高34.7%,而比普通鲫生长快2-...  相似文献   

2.
3.
鲤鱼粘孢子虫病组织病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北京地区鲤鱼鳃,肠道和肌肉粘孢子寄生的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显示:寄生于鲤鱼肠道上的箭形单极虫和鳃上的鲫单极虫对鲤鱼危害最严重,肠道的虫体损坏肠的粘膜下层,鳃上的虫体坏鳃小片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4.
2006年8月底9月初,我区北蔡一近3亩垂钓鱼池,存塘异育银鲫发生粘孢子虫病。该病来势较猛,发病急,几天之内就使异育银鲫失去商品价值,其发病率之高是罕见的。最初养殖户不知是何原因引起,面对突如其来的死鱼,心急如焚,自备的常用驱杀虫药、消毒杀菌药经使用均不见效。经现场调查取样与门诊初复诊,确渗为粘孢子虫病,并采取了相应的治疗措施,5天后病情得以控制,鱼体逐渐恢复健康.池鱼产生摄食行为.上钓率逐渐提高,垂钓业务恢复正常,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几种粘孢子虫病的组织病理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几种粘孢子虫病的组织病理变化、胞囊的形成和消失的全过程以及胞囊的结构。本研究中粘孢子虫的胞囊壁可分为三类。  相似文献   

6.
<正>粘孢子虫种类繁多,分布非常广泛;几乎所有的养殖鱼类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粘孢子虫病的危害。近年来粘孢子虫病对鲫鱼的危害特别严重;随着鲫鱼在全国养殖范围的扩大,其呈日益加重趋势。粘孢子虫在鲫鱼喉  相似文献   

7.
1989年12月初至1990年4月中旬小蕉渔场小东坑片5#、6#、7#、8#等成鱼塘先后发生鱼病,经多次观察,病鱼诊断,并参考有关鱼病学资料及市水技站、局化验室显微镜检,厦门水产学院黄少涛教授诊断,确定为粘孢子虫病。现将治疗试验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8.
9.
锦鲤是一类大型的观赏性鱼类,它以华丽身姿已逐渐成为各花园厅堂水池中的新宠。锦鲤养殖近几年在杭州市郊发展迅速,由于其生长快、个体大、抗病力强的特点,深得养殖者的青睐。但在大规模发展养殖以后,疾病仍会有发生,笔者在最近两年的养殖过程中,发现了二例粘包子虫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粘孢子虫病的主要症状、产生危害,以及预防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1.
2008年5~9月于岗更湖取得803尾鲫标本,研究了其生长及生活史类型.用鳞片鉴定年龄,鳞径(R)和体长(L)的关系为L=3.667R-1.737;用特殊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一般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Gompertz生长方程和灰色动态生长模型共4种生长模型拟合了岗更湖鲫的生长,根据各模型拟合残差平方和的大小判断,特殊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拟合效果最好;根据r-选择和k-选择的典型特征及7个生态学参数值,判断出岗更湖鲫偏向r-选择,应用平衡产量模式计算改变瞬时捕捞死亡率(F)和渔业补充年龄(tc)对应的产量变化,同样证实岗更湖鲫偏向r-选择.作为渔业管理对策,岗更湖鲫的捕捞年龄应在3龄以上,捕捞强度不应超过2.0.  相似文献   

12.
1985年至1995年在上海对鲫鱼背鳍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鲫属中金鲫、鲫、银鲫和大阪鲫的背鳍均具有4个棘。  相似文献   

13.
团头鲂,鲫鱼出血性败血病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最近几年,出血性败血病已成了上海地区池养鲤科鱼类的一种流行病。我们对团头鲂和鲫鱼等的这种出血性败血病作了调查并进行了综合防治试验。我们从患病的团头鲂、鲫、鲢、鳙鱼体内分离出了致病菌。对致病菌和组织病理研究所取得的材料表明,此种鱼病系由点状产气单胞菌和非霍乱孤菌所引起。根据致病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及综合防治试验的结果,提出了一套可行的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4.
鲍迪  梁爱军  董莹  王淞  金万昆  董仕 《水产科学》2012,31(5):283-287
利用水平式淀粉凝胶电泳法对乌克兰鳞鲤(♀)×乌龙鲫四倍体(♂)、红鲫(♀)×乌龙鲫四倍体(♂)、红鲫(♀)×乌龙鲫二倍体(♂)、白鲫(♀)×墨龙鲤(♂)4组鲤鱼、鲫鱼杂交子代背侧肌肉组织的天冬氨酸转氨酶、α-甘油醛磷酸脱氢酶、葡萄糖磷酸异构酶、异柠檬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磷酸葡萄糖变位酶及肌浆蛋白进行电泳分析,并测量了红细胞长径。红细胞测量结果表明,乌克兰鳞鲤(♀)×乌龙鲫四倍体(♂)、红鲫(♀)×乌龙鲫四倍体(♂)、红鲫(♀)×乌龙鲫二倍体(♂)杂交子代为三倍体,白鲫(♀)×墨龙鲤(♂)杂交子代为二倍体。4组杂交子代葡萄糖磷酸异构酶同工酶的基因组成结果显示,父本乌龙鲫四倍体和父本乌龙鲫二倍体均产生二倍体配子,且二倍体配子中1套为鲤鱼染色体组,1套为鲫鱼染色体组。  相似文献   

15.
采用室内模拟方法,研究了鲫(Carassius auratus)在9℃、16℃、25℃、30℃温度条件下的血液学指标和消化酶活力的变化。结果显示,鲫血清无机成分中的镁、磷在16℃时存在最大值,而其它成分变化不显著。在9~25℃水温范围内,甘油三脂、总胆固醇、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等均随水温上升而上升,并在25℃时达到最大值,而超过25℃后,甘油三脂、总胆固醇、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等含量均随水温升高而下降。在9~30℃水温范围内,血清中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随水温上升先升高、后下降,在25℃时达到最大值。鲫肠道中,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在9~25℃阶段升高,25~30℃时下降,蛋白酶和脂肪酶的活性均在25℃时最高;而肝胰脏中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随温度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三氯生对红白鲫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作用,为分析评价三氯生对鱼类的生态安全性提供相应的毒理学资料。试验在规格为58 cm×28 cm×36 cm的玻璃水族箱中进行,红白鲫体长6.8~7.5 cm。采用半静态染毒法,设置不同浓度梯度的三氯生染毒组以及空白对照组和二甲基亚砜溶剂对照组,分别进行为期96 h的急性毒性试验和14 d的遗传毒性试验,观察记录死亡数,统计血红细胞微核率和核异常率。三氯生对红白鲫的96 h LC50为1 111.9μg/L。TCS染毒处理14 d后,红白鲫红细胞核异常的情况明显增多,主要是细胞质中有1~2个微核,其他常见核异常为红细胞核质外凸、核质内凹及核内空泡化;空白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之间核异常比率无显著差异(P0.05),而三氯生暴露各浓度组(600.0、690.0、793.5μg/L)核异常比率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研究表明,三氯生对红白鲫具有潜在的遗传毒性,且毒性效应在特定条件下随着暴露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17.
利用流式细胞仪鉴别转基因鲤鲫杂交回交子代的倍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三倍体回交杂种的流式细胞仪测试方法和结果。取正常二倍体鲤鲫杂交鱼的体细胞液进样所得直方图为标准,通过对36尾鲤鲫杂交回交种和其雌核发育子代的细胞核DNA相对含量的测定,观察到杂种F1雌性回交子代中产生的三倍体和非整倍三倍体(2-3倍体之间)现象,测试结果以直方图表示。  相似文献   

18.
闻秀荣  于翔 《水产科学》2005,24(4):27-29
1987~1990年对辽宁省鱼病调查结果表明,主养鲤、鲫塘粘孢子虫病呈上升趋势。为此于1996~2000年在沈阳和辽阳两市部分主养鲤、鲫池塘进行了防治试验。试验采取室内外相结合的方法,对粘孢子虫病的种类、寄生部位和药物及剂量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泼洒0.3×10-6~0.4×10-6敌敌畏乳剂(80%),同时投喂孢子散或0.2‰~0.3‰的敌敌畏药饵3~5d,并适当更换池水,可有效地防治鲤鲫体内外的粘孢子虫病。  相似文献   

19.
干扰素防治草鱼出血病的效果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人工的鲫鱼干扰素防治草鱼出血病的效果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人工诱导的鲫鱼干扰素确能有效防治草鱼出血病,腹腔注射和药浴浸泡两种匀有一定效果。在病毒感染前使用干扰素处理的效果好于在病毒感染后使用干扰素处理。多次使用干扰素处理的效果好于一次性处理。  相似文献   

20.
螺旋藻对彭泽鲫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向彭泽鲫(Pengze Crucian Carp)的基础日粮中添加螺旋藻,以研究其促生长效能。结果表明:2%、4% 这两种添加剂量均能显著提高彭泽鲫的生长性能(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相对增重率分别为125.42%、137.66%和 103.43%,饲料系数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9.82%和15.18%,成活率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